目的 对免疫组化染色后的结直肠癌石蜡标本重新处理,提取DNA并进行质量评估,旨在探讨稀缺标本重利用进行相关分子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石蜡标本30例,其中结肠癌13例,直肠癌癌17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后进行DNA提取,并进行CTNNB1基因检测和CDH1甲基化检测.结果 30例经免疫组化染色的石蜡标本中提取到的DNA质量合格,并可以顺利进行后续CTNNB1基因检测和CDH1甲基化检测.结论 结直肠癌标本,尤其是标本量较少或难以获取的样本,经免疫组化染色后仍能够提取高质量的DNA,并且可以用于靶基因的下游分子分析,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魏雪;吴楠;章如松;王璇;叶胜兵;马恒辉;饶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临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理大体观察均呈灰白色、分叶乳头状,在固定液中类似“海葵样”;组织学形态表现一致,均呈乳头状结构,中心为纤维样轴心,周围包绕黏液样基质,表面被覆内皮细胞.免疫组化:表面被覆细胞CD34、CD31和vimentin均(+),CK、CR、CD117和D2-40(-),其中1例S-100(+);弹力纤维染色均(+).结论 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良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及特殊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确诊.
作者:张桃桃;张华;张娇娇;南鹏飞;王鸿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脂肪神经细胞瘤的发病部位、肿瘤命名、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侧脑室内脂肪神经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58岁.因流涎及手麻入院就诊.MRI示双侧脑室内孟氏孔附近见一异常不均匀强化信号影.组织学显示肿物具有肿瘤细胞及脂化肿瘤细胞双相组织特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及脂化肿瘤细胞均具有神经元分化,NeuN核呈(+).结论 脂肪神经细胞瘤为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
作者:姚晶晶;李莉;雒文英;尹洪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例乳腺小细胞癌伴鳞状细胞分化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36岁.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巢状,大部分肿瘤组织由小细胞构成,核深染,胞质稀少,呈圆形、短梭形、不规则形及燕麦状,弥漫成片,染色质呈椒盐状,无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灶状坏死.部分区域呈典型鳞状细胞分化,细胞胞质丰富红染,见角化珠形成.肿瘤与纤维组织交界处局部可见少许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成分,并可见少许导管原位癌成分.免疫组化示小细胞癌成分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D56、Syn、CgA(+),而ER、PR均(-);Her-2(-).结论 乳腺小细胞癌比较罕见,依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可准确诊断.
作者:高利昆;阎红琳;袁静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型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EGFR基因变化情况,分析其导致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EGFR-TKIs治疗前及进展后均进行活检取材的肺腺癌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ARMS法检测腺癌组织EGFR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 38例肺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为ⅠA期1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Ⅳ期32例.EGFR-TKIs治疗前,27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11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L858R);EGFR-TKIs治疗进展后,17例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没有改变(15例19-del和2例L858R);19例患者检测出EGFR基因20外显子T790M点突变(T790M),其中12例19-del+ T790M双突变,6例L858R+ T790M双突变;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19-del+ L858R+ T790M复合突变;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KRAS基因突变(G12 V),1例患者的EGFR基因L858R突变改变为EGFR基因野生型.此外,有2例患者EGFR-TKIs治疗进展后,病理组织学中发现了小细胞癌成分.28例患者给予EGFR-TKIs治疗进展后,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8个月,T790M突变阴性的患者为9个月,差异显著(P<0.05).结论 T790M突变是导致EGFR基因产生EGFR-TKIs耐药的主要突变类型,然而EGFR基因也可因发生KRAS基因突变、EGFR敏感突变位点发生丢失或改变等变化而产生耐药.
作者:董宇杰;刘子臣;李琨;王宇轩;宋婧;苏丹;车南颖;马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颌骨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亚型进行讨论.结果 20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3∶7),平均就诊年龄为27.5岁,下颌骨受累远多于上颌骨(19∶1).组织学亚型以Ⅲ型为多见(75%).术后随访16例,其中Ⅰ型、Ⅱ型者均未见复发,1例Ⅲ型者19个月后复发.结论 与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相比,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复发率较低,其中尤以Ⅲ型者复发更为常见.
作者:吴敏;钟旖;谢家翔;宋晓陵;宋海洋;张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FE3和SOX10在颗粒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GCT中TFE3和SOX10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及相关性.结果 TFE3和SOX10在GCT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1%和100%,SOX10阳性率高于TFE3,但二者之间无差异(P>0.05).选取其中5例发生在皮肤的颗粒细胞瘤行FISH检测,结果显示均无TFE3基因重排.结论 TFE3和SOX10在GCT中呈弥漫强阳性表达,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冬梅;魏建国;方三高;梁文清;张金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核转运蛋白KPNA2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对应的正常肠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KPNA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KPNA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其高表达与组织分化、Dukes分期、T分期、N分期及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KPNA2蛋白高表达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KPNA2的表达明显升高,KPNA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潜在价值.
作者:谢明;钟海林;雷光炜;唐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涎腺分泌癌(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肿瘤均与周围涎腺组织的分界比较清楚,2例为实性结节,1例为囊性病变.肿瘤组织由大囊、微囊、实性、管状及乳头状结构构成,大量的嗜酸性均质蛋白样分泌物存在于微囊及管状腔隙内(类似甲状腺滤泡),3例均未见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形成,未见坏死.3例肿瘤细胞均具有低级别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一致,胞质空泡状或嗜酸性细颗粒状,小到中等大的胞核,明显小核仁.均未见胞质内酶原颗粒及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均S-100、mammaglobin弥漫强(+),GCDFP-15弱(+),DOG-1(-).3例ETV6的FISH检测结果均为(+).结论 SC为实体病变,易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作者:赵连花;付萍;杨新;肖华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左侧乳腺可见扩张的导管内肿瘤细胞呈实性、筛状增生,瘤细胞大小比较一致,低核级,未见明确坏死,局灶纤维性间质内可见呈梁状、条索状分布的异型细胞,大径约2mm;右侧乳腺可见双层上皮细胞排列呈裂隙状,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明显的叶状结构,肿物边缘界限不清,间质细胞具有中~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约12个/10HPF.免疫组化示左侧乳腺肿瘤细胞巢周围肌上皮p63和calponin(+),纤维性间质内肿瘤细胞p63和calponin(-);右侧乳腺肿物间质细胞SMA和CD34(+),Ki-67增殖指数50%.结果提示,左侧乳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伴局部非特殊性浸润性癌(大径2mm);右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十分少见,而目前对其相关遗传学改变的研究很少,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商晓青;张立英;祁晓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4岁.右侧耳前肿块2个月.查体:右侧耳前约1.2cm×1 cm大小的肿块,质地中等偏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口内腮腺导管无异常,咽侧壁无隆起,无面瘫症.MRI检查示右侧腮腺浅叶小结节状异常信号,大小1.2cm ×1 cm,病灶境界清楚(图1).常规血液和生化检查均正常.既往无病史.在全麻下行右腮腺肿块及腮腺组织区域切除术.
作者:常艳华;陈文凯;张丽娟;蔡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男性,63岁.腰部疼痛半年,加重1个月.腰椎磁共振示腰椎诸骨骨质信号普遍减低.实验室检查:血WBC8.4×1012/L,Hb 54 g/L,PLT41×109/L;尿本周氏蛋白阳性,Kappa游离轻链型;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36.65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IgG-κ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β2微球蛋白9.6 mg/L,血肌酐浓度172 μmol/L,血Ca 2.46 mmol/L.行骨髓活检,送病理.
作者:殷仁斌;王涛;杨苏敏;任伟丹;陈辉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现有的治疗手段有限.当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进展,尤其是针对免疫检查点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1配体(PD-L1)抗体的临床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本文就PD-1及其配体PD-L1的结构、表达机制及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免疫机制、表达及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并对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闫风彩;金木兰;石峰;昌红;周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且大部分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但仍有一部分PTC病理学亚型存在相对不良的生物学行为,被称为高侵袭性PTC亚型.目前对该部分亚型的研究也已成为PTC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回顾相关文献,对高侵袭性PTC亚型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及共同的分子学特征等作一综述,以期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提高对该类亚型的正确认识.
作者:张萌;滕梁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腱鞘巨细胞瘤(giant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S)是起源于腱鞘、滑囊、关节等部位的滑膜细胞或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一组肿瘤,1941年由Jaffe等[1]首先提出.根据发生部位和生长方式分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LGCTS)和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GCTS)[2-4];关节内外的滑膜组织偶尔也可以发生极为罕见的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GCTS).
作者:贺艳玲;陈昊;张春芳;刘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血管肉瘤是起源于内皮细胞的恶性间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2%,死亡率很高.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多数发生于皮肤和浅表软组织,较少发生于深部软组织[1].发生于小肠的病例罕见,且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给该肿瘤的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常常延迟诊断.本文报道2例发生于小肠的血管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认识.
作者:曾英;马强;钟鹏;杜娟;马瑜;林俐;付萍;肖华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卵巢原发性平滑肌瘤很罕见,是急性腹痛的一个很少见的原因,术前常不能确诊,易误诊为卵巢癌或阔韧带肌瘤.本文总结3例该疾病,希望能提供更多的诊断线索.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7-2017年卵巢平滑肌瘤病例,结合临床手术所见及大体检查,去除与卵巢无明显关系的病例,获得位于卵巢组织内或与卵巢相连(血供源于卵巢)的平滑肌瘤3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作者:白瑞珍;董若凡;郁春晴;陆蕾;金建强;齐晓薇;浦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子宫多结节水肿性平滑肌瘤(muhinodular hydropic leiomyoma,MHL)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生长方式特殊的良性肿瘤,病理形态有其特征性,认识不足易引起误诊.现报道1例MHL,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
作者:成克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1977年,Cubilla等[1]报道了世界首例乳腺原发性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至今它占乳腺恶性肿瘤1.6%,占全身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肿瘤的<1%[2-5].因该病较少见,故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4例乳腺原发性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刘维帅;郭晓宁;杨洋;宫惠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要想病理诊断有较好的质量保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并系统贯彻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1].实验记录作为质量控制体系文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完成体系中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所规定的过程及结果的证实资料.自2017年2月起,我科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编写常规石蜡制片SOP,并设计了常规病理实验流程记录表(以下简称记录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峰;孙淑颖;董上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病理诊断被誉为医学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师诊断报告的发出,离不开病理技术室优质切片的制作.病理学诊断的提高来自于病理学技术的发展,而病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病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1].病理实验室工作中,常使用甲醛、乙醇、二甲苯、盐酸和免疫组化试剂,以及载玻片、盖玻片、黏附载玻片、一次性切片刀等一次性耗材,而大部分病理实验室仍缺乏系统的、安全有效的化学试剂和耗材管理体系.我院为维持医疗现场作业不中断,将医疗例行作业必须用的各种试剂和耗材控制在适当的库存量,并且使库存成本维持在低的管制水平.本文通过对我院应用供应链系统管理病理实验室化学试剂和耗材的流程进行分析,探讨供应链系统在病理科化学试剂和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希望能够对病理实验室化学试剂和耗材的管理提供有效帮助.
作者:杨江辉;于燕;雒文英;高国强;李勇;尹洪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仪器应用的普及,病理科常规染色从繁琐的人工染色发展到了全自动染色机的大量使用.全自动组织切片染色机避免了人工染色中的随意性、工作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逐渐为各大医院病理科及相关实验室所接受并使用[1].我科于2017年底引进国产全自动染色机应用于常规HE染色,至今染色了15~20万张切片,染色效率明显提高,染色效果稳定,可与手工染色媲美.开始使用时遇到了一些困难,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经验,目前已经解决了遇到的技术难题,染色质量稳定,现将使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崔锦珠;陈玲;黄克强;张锡流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