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STS)对脓毒症小鼠脑微血流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昆明小鼠常规开颅窗后随机分成4 组:假手术组(Sham组)、STS对照组(STS组)、脓毒症模型组(LPS组)、STS治疗组(LPS+STS组).LPS组和LPS+STS组小鼠经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mg/μg体重)制备脓毒症模型小鼠,1h后造模成功,随后STS组和LPS+STS组腹腔注射STS(10mg/kg).应用BI2000型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开放式颅窗观察各组小鼠不同时相(造模前,成模后2h,成模后4h)软脑膜微静脉、微动脉血流速度,用 ELISA检测成模后4h小鼠脑海马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变化.结果:LPS组小鼠于成模后2h、4h软脑膜微动脉、微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较Sham组明显减慢(P<0.01);脑海马组织成模后4h TNF-α和IL-1β的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LPS+STS组成模后2h、4h微动脉、微静脉血流速度较LPS组明显加快,脑海马组织TNF-α和IL-1β的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 (P<0.01).结论:STS可改善脓毒症小鼠脑微血流速度,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友平;占大钱;陈华文;吕青;祝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GS-Rb1)后处理对缺血海马磷酸化蛋白激酶C(P-PKC)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每组12只,即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脑缺血模组(MCAO组),GS-Rb1后处理(低剂量25mg/kg、中剂量50mg/kg、高剂量100mg/kg)组和尼莫地平(1mg/kg)对照组(Nim组).各药物干预组于成模后4h一次性腹腔给药,Sham组、MCAO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0h后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 Western Blotting 分别检测其CA1 区神经元细胞的PKC、P-PKC 蛋白表达量.结果:PKC蛋白无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或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结果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KC 无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或 Western Blotting 检测,其结果在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MCAO 组 P-PKC 蛋白表达显著少于Sham 组(P<0.01),不同GS-Rb1各剂量组P-PKC蛋白表达均较 MCAO 组增加(P<0.05) ,尤以高剂量 GS-Rb1 组更加明显,其水平接近 Nim组(P>0.05).结论:GS-Rb1 后处理可上调缺血海马 P-PKC 蛋白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陆学海;杨建宇;李娜;郭英;杨春艳;赵丽琴;蒲里津;罗海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分析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情况及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患者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4种典藏胰腺癌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样本中miR-101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miR-101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 PaCa-2的侵袭能力,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1的模拟物(mimic)后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的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ROCK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种胰腺癌细胞株中miR-101表达量较正常胰腺细胞明显降低(P<0.05),胰腺癌组织中miR-101表达量也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转染组miR-101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 PaCa-2的侵袭能力较未转染组明显减弱(P<0.05),转染组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中ROCK2蛋白表达也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株均低表达miR-101,可能靶向抑制ROCK2蛋白,减弱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李晓怡;陈小丽;张琴;刘水逸;石玉香;卢忠心;陈卫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毛霉菌丝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分泌凝血因子的影响及N-钙黏蛋白抗体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增殖期HPMVEC,分为毛霉菌丝感染模型组(毛霉菌丝组,用1×10CFU毛霉菌丝与HPMVEC在37℃、5% CO2 饱和湿度下共培养12h)、人N-钙黏蛋白单克隆抗体干预组[N-钙黏蛋白抗体组,在HPMVEC与毛霉菌丝共培养前,先用该抗体(1mg/ml)与HPMVEC室温作用1h,之后按毛霉菌丝组操作]和空白对照组(用无菌去离子水代替毛霉菌丝悬液,且不行N-钙黏蛋白抗体作用,按毛霉菌丝组方法平行实验).分别于0h、1h、2h、6h、12h收集各组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检测其组织因子(T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组内比较,毛霉菌丝组TF和vWF水平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均P<0.05或P<0.01);组间比较,毛霉菌丝组各时相TF和vWF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而N-钙黏蛋白抗体组各时相TF和vWF水平均较毛霉菌丝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毛霉菌丝感染HPMVEC所致TF、vWF水平升高可被N-钙黏蛋白单克隆抗体有效下调,或可用于防治由毛霉菌丝感染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
作者:何伟;徐升强;刘少平;王永涛;王月芹;苏斌涛;胡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波动性和持续性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常规培养对数期HRPE(2×10/ml)接种于24孔板,无血清DMEM培养至细胞同步于G0/G1期,加入条件培养液继续培养,并据此分组:(1)低浓度葡萄糖(5.5mmol/L)培养对照组(N组);(2)不同渗透压对照培养组(P组),包括25mmol/L渗透压对照组 (P1组,即用 5.5mmol/L葡萄糖 和 19.5mmol/L甘露醇培养)和33mmol/L渗透压对照组(P2组,即用5.5mmol/L葡萄糖 和27.5mmol/L甘露醇培养);(3)持续性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H组),包括25mmol/L持续高糖培养(H1组)和33mmol/L持续高糖培养(H2组).(4)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培养(F组),包括25/5.5mmol/L葡萄糖交替培养(F1组,即高糖3h,低糖2h,轮替交换,日间交换3次,25mmol/L葡萄糖过夜)和33/5.5mmol/L葡萄糖交替培养(F2组,即高糖3h,低糖2h,轮替交换,日间交换3次,33mmol/L葡萄糖过夜).各组均培养72h,并于培养24h、48h、72h检测分析HRPE培养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结果:组内比较,同组HRPE条件培养24h、48h、72h,其上清液ICAM-1、TNF-α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P组ICAM-1和TNF-α水平与N组无明显差异(P>0.05),H组和F组均高于N组(P<0.01),F组较H组升高更显著(P<0.01),P1和P2、H1和H2、F1和F2各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刺激对HRPE的炎性损伤较持续性高糖更为明显,对糖尿病视网膜危害更大.
作者:李立琴;张云良;郭淑芹;王翯;靳丽丽;董跃华;辛欢欢;刘莉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MS1)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其对高糖诱导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离体小鼠MS1分为低浓度葡萄糖(5.6mM)对照组(C组)、高浓度葡萄糖(25.0mM和35.0mM)诱导组(HG组)、TLR4抑制剂干预组(35.0mM葡萄糖+1μM CLI-095,HG+CLI组)及TLR4抑制剂对照组(5.6mM葡萄糖+1μM CLI-095,CLI组).平行培养24h或48h后,先用CCK-8法检测C组和HG组MS1细胞活力,选定高糖干预浓度(35.0mM)及时间(48h);再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MS1细胞TLR4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MS1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应用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HG组MS1的TLR4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凋亡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MMP2活性明显增强(P<0.05);与HG组比较,HG+CLI组Caspase-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Caspase-3水平仅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4的表达和MMP2活性虽有下降,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1高表达TLR4可能参与高糖诱导的MS1细胞凋亡.
作者:刘明明;张晓艳;武清斌;尚飞;李炳蔚;李爱玲;李宏伟;修瑞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KD)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DKD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5例.基础治疗组采用西医综合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必净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血必净注射液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血必净,并以25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4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糖代谢、脂代谢、肾功能、CRP及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FBG、2hPG、HbA1c、TC、TG、SCr、β2-M、UAER、CRP、MDA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血必净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降糖降脂,显著降低DKD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肾功能,对肾脏具有潜在保护作用.
作者:刘艳春;张雪梅;李英;刘静文;胡桂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47例VBD患者(VBD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流速度(Vs)、舒张末期峰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并根据PI值将VBD组患者分成3个亚组:高阻力型组(n=20)、正阻力型组(n=12)和低阻力型组(n=15).分析各亚组基础疾病、大脑后动脉狭窄/扩张及后循环梗死发生率的差异.选择有头晕呕吐、行走不稳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但行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椎-基底动脉无异常的同期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21).结果:VBD患者椎-基底动脉Vs、Vd、Vm较对照组下降(P<0.01).VBD三亚组间椎-基底动脉延长分呈高阻力型组>正阻力型组>低阻力型组,扩张分呈低阻力型组>正阻力型组>高阻力型组(均P<0.01),高阻力型组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正阻力型组及低阻力型组(P<0.05或P<0.01),而低阻力型组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低于正阻力型组(P<0.05).各亚组间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阻力型组大脑后动脉狭窄及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阻力型组及低阻力型组(P<0.05).低阻力型组大脑后动脉扩张的发生率高于正阻力型(P<0.05),而其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正阻力型(P<0.05).结论:VBD存在后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对其血流动力学进行分型分析有助于理解后循环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作者:魏佳军;曾非;毛善平;张兆辉;曾庆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85例ACS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BNP、D-D水平;随访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死亡病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再发心源性疾病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D-D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并据此计算生存率.结果:AMI组、UAP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更高(P<0.01);AMI组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死亡患者共22例,其BN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死亡患者(P<0.01);回归分析显示BNP、D-D是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BNP、D-D分别为239.60ng/ml、178.55mg/L对ACS预后评估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0.60%和77.10 %,特异度分别为60.50%和64.20%).BNP≤239.60ng/ml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BNP>239.60ng/ml者,D-D≤178.55mg/L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D-D>178.55mg/L者.结论:血浆BNP和D-D对评估ACS患者1年内再发心源性疾病和患者死亡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赵永燕;熊恩来;张斌;杜慧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蛋白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留取手术切除CRC癌组织(CRC组)及相应癌旁组织(Control组)各8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FG-E8蛋白表达,统计分析各组MFG-E8蛋白高表达率的差异,以及CRC组中MFG-E8低表达组、阳性表达组和强阳性表达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CRC组癌组织MFG-E8蛋白高阳性表达率为73.86%(65/88),显著高于Control组28.41%(25/88)(P<0.01).MFG-E8蛋白表达强度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临床T和M分类、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MFG-E8阴性表达组及强阳性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阳性表达组(P<0.01).结论:MFG-E8在CRC患者癌组织中阴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均可促进CRC的淋巴结转移,并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陈超;任俊;朱建华;贾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系统分析髓鞘碱性蛋白(MBP)在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水平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6-11-25收录的有关HIE新生儿MBP血清水平变化的研究.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后,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156篇,终纳入6篇.6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对结局指标均有报道,不存在选择性结果报道,其它潜在偏倚风险不确定.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中度和重度HIE均可引起新生儿外周血MBP水平升高,且重度>中度>轻度.轻度HIE新生儿MBP水平合并标准化均数差(SMD)=1.82(95%CI:0.65-2.99,P<0.01),中度HIE新生儿MBP水平SMD=4.02(95%CI:1.55-6.49,P<0.01),重度HIE新生儿MBP水平SMD=6.06(95%CI:3.35-8.78,P<0.01).中度与轻度HIE相比,MBP水平SMD=2.46(95%CI:0.71-4.22,P<0.01);重度与轻度HIE相比,MBP水平SMD=4.85(95%CI:2.59-7.10,P<0.01);重度与中度HIE相比,MBP水平SMD=2.94(95%CI:1.21-4.67,P<0.01).纳入6项研究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不同程度HIE新生儿外周血MBP水平升高可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陈妮娜;殷小平;周保健;倪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17-01-2017-05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AMI患者80例(AMI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ysmex HISCL-5000型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血栓标志物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M(11.41±0.42 vs 7.18±0.24)IU/ml,TAT(8.76±2.97 vs 1.95±0.11)ng/ml,t-PAIC(12.95±0.69 vs 3.49±0.19)ng/ml,PIC(1.18±0.17 vs 0.37±0.02)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M、TAT、t-PAIC和PIC对AMI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以t-PAIC和PIC诊断价值高.结论:AMI患者TM、TAT、t-PAIC和PIC水平均升高,特别是t-PAIC和PIC水平,对早期AMI患者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作者:吕永楠;任玮;陈晶晶;李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9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狭窄<50%, n=40)和冠心病组(至少一支冠脉狭窄冠脉狭窄<50%, n=150).根据狭窄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1支病变组(n=55)、2支病变组(n=60)和多支病变组(n=35);同时根据Gensini积分又将冠心病组分为≤30分组(n=50), 31-59分组(n=68)和≥60分组(n=32).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Chemerin水平,采用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hs-CRP水平.比较对照组与冠心病组血清Chemerin、hs-CRP水平差异;分析不同狭窄冠脉支数及不同Gensini积分冠心病患者Chemerin及hs-CRP水平差异及相关性,比较Chemerin水平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及诊断冠心病的优势.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血清Chemerin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冠心病患者血清Chemerin及hs-CRP水平顺序升高(P<0.05),且呈正相关(r=0.716、0.906,P<0.01).(3)不同Gensini积分冠心病患者血清Chemerin及hs-CRP水平依次升高,且积分越高狭窄支数越多,Chemerin及hs-CRP水平越高,且呈正相关(r=0.527、0.667,P<0.01).(4)经Pearson分析显示,hs-CRP和Chemeri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Logistic回归表明hs-CRP与Chemerin同为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且hs-CRP诊断冠心病的作用更强(优势比为7.01).结论:Chemerin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效指标,但与hs-CRP的病理作用比较并无优势.
作者:吴贝贝;蒋雯;黄春艳;李俊;熊晓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婴幼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因其临床表现不明显,症状多样,且无主诉,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素结合蛋白(HBP)作为一种急性期蛋白,具有改变内皮细胞通透性、调节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功能.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的初期出现HBP水平升高,提示婴幼儿存在细菌感染.本文综述HBP生物学特性、功能、应用优势以及在婴幼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为HBP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玮;吴淼;魏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泛素化(Ubiquitylation)是目前真核细胞内已知的复杂的翻译后修饰.泛素化底物的识别需要一类特异性受体蛋白介导,这些受体蛋白往往包含一个或多个泛素结合结构域(UBDs).UBD-泛素间的特异性结合决定了泛素化底物功能的特异性.目前已发现20多种UBDs超家族可识别泛素化底物上的特异性功能团进而传递信号.因此深入了解UBD的识别机制对新UBD的发现及泛素化底物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京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