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肩痛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A组 、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肩痛康复治疗,A组加用高能量激光治疗,B组加用PNF治疗,C组加用高能量激光联合PNF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估肩痛,Fugl-Meyer评定量表评估上肢功能,改良Ba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3组McGill疼痛评分校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C组更高于A、B组(P<0.01),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A组(P<0.01).治疗后,3组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C组上述各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1).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PNF治疗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痛程度,改善肩关节运动控制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朱兰;李向哲;黄思思;王彤;郭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管理对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入选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吞咽障碍康复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吞咽团队管理方案.使用洼田饮水试验 、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使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级显示吞咽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拔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吞咽团队管理下进行的康复干预方案可有效改善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不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玲玉;翟华;王惠芳;冉军;范俐;钱倩;何易培;周仁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静态坐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行脑卒中早期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每次治疗后测定2组患者维持静态坐位平衡的时长,治疗2周后采用平衡评定与训练仪测定2组患者睁眼静态坐位30s重心移动轨迹长 、轨迹面积 、X/Y轴重心偏移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睁眼静态坐位维持时间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心摆动轨迹长度 、轨迹面积 、X轴重心偏移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2组Y轴重心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早期针对核心肌群的强化训练可促进患者静态坐位平衡的重获和维持,提高患者的静态坐位平衡的稳定性.
作者:周亚飞;胡世红;凌晴;陈庆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体位变换联合前庭神经刺激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入选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标准化的体位变换联合前庭神经刺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使用脑电图(EEG)改良分级标准对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患者脑电状态进行评估,同时使用昏迷恢复量表(CRS-R)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脑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及3个月随访,2组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CRS-R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CRS-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2组EEG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体位变换联合前庭刺激治疗作为一种强化的专项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严重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是一种较好的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治疗方法.
作者:黄寒冰;夏楠;周志忠;柯俊;黄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脊髓损伤(SCI)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措施,提高老年SCI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60岁以上SCI患者100名,根据国内外文献及我国社会文化背景,选出可能影响老年SCI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15项,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同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进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经分析,15项因素中影响老年SCI患者生存质量的变量为8个,分别是年龄 、神经损伤平面 、损伤性质 、生活自理能力 、并发症及慢性病数 、社会支持 、医疗费用方式 、居住方式,复相关系数为0.779.其中年龄 、并发症及慢性病数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P<0.01),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P<0.01).损伤神经平面自上向下生存质量由低至高,脊髓不完全损伤的生存质量高于完全损伤的生存质量(P<0.01),医疗费用有保障的老年SCI患者生存质量更高(P<0.05),集中居住的老年SCI患者比分散居住的生存质量略高(P<0.05).结论:年龄 、损伤神经平面 、损伤性质 、生活自理能力 、并发症及慢性病数 、社会支持 、医疗费用方式 、居住方式都是影响老年SCI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程芳;郑斌;杨玉霞;田小莉;金鑫;赵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及面部冷热交替刺激训练对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及流涎的疗效.方法:36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合并流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基础训练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冷热交替刺激患者口腔黏膜及面部.治疗20d后,通过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及流涎分级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流涎分级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流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冷热交替刺激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减少流涎症状效果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欢;胡玲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膝关节创伤或术后关节粘连患者,行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MUA),包括术前 、术中 、术后处理三步骤.评估术前及术中被动屈膝角度 、术后2周及终术后随访主动屈膝角度;同时记录出现的MUA并发症.结果:术中被动屈膝角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2周的主动屈膝角度较术中屈膝角度显著变小(P<0.05);术后随访平均10周,终的主动屈膝角度较术中屈膝角度显著增大(P<0.05).未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姆瓦技术即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相对安全且有效.
作者:姜鑫;蔡斌;王留根;贺英;杨海霞;夏艳楠;方武阳;蔡春英;范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对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同时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后额肌肌电均值(AEMG)均值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SDS、SAS、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的3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AEMG均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可以放松肌肉 、改善睡眠,对脑卒中失眠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文武;黄肖群;刘淼;韦春霞;倪晓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系统性康复训练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 、张口受限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吞咽困难 、张口受限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接受系统性康复训练共3个月.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张口度测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困难 、张口受限的缓解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后饮水试验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门齿间距显著增大(P<0.05).结论:系统性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出现的吞咽困难 、张口受限,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舒畅;王建华;宫晨;沈倩;郭秋云;张勇;刘东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口腔游戏结合针刺 、推拿 、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方法对脑瘫流涎患儿的疗效.方法:脑瘫流涎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包括穴位针刺 、推拿 、口腔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患儿自身情况设计不同的口腔游戏,训练时间及每日次数也依据不同患儿因人而异,由治疗师在治疗室进行;其他时间由患儿家长组织患儿在家中完成.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对患儿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TD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 、63.3%,P<0.05).结论:游戏结合针刺 、推拿 、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疗效肯定,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
作者:何晓霞;李红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现场工作安置对广东地区制造业一线工伤者复工率及出院后误工时间的影响,以讨论该技术对该群体的实际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从病历库搜集2016年1月 ~2017年5月间由各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职业康复期的制造业一线工人临床资料及出院后半年回访的回访资料,纳入符合条件555例样本进行研究,按照是否介入现场工作安置服务分为安置组(255例)和非安置组(300例),2组均接受院内常规康复治疗(职业功能训练 、技能培训 、就业指导 、康复辅导),安置组另外接受现场工作安置协调.研究2组样本出院后半年内的复工率及出院后误工时间特点.结果:回访期内,安置组复工率明显大于非安置组(84.7% 、65%,P<0.01),2组的分类变量比较中以性别(男性)、学历(初中及以下)、受损部位(手外伤/软组织损伤/其他)、参保地(广州市)、户籍 、企业性质(私营企业)为特点人群的复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误工时间人群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 工作安置能显著提高一线工伤者的一般复工率,特别对性别(男性)、学历(初中及以下)、受损部位(手外伤/软组织损伤/其他)、参保地(广州市)、户籍 、企业性质(私营企业)为特点的人群复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 该措施有利于减少一线工伤者出院后的误工时间,有助于快速安置就业,推动工人在出院当日 、一周内复工的效果显著.
作者:周慧玲;卢讯文;徐艳文;黄琼;陈冰;曾嘉彦;黄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小组模式训练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FMA-UE、UEFT评分 、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MBI指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提高训练疗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陆操;金丹丹;傅晓倩;张玮涛;曾明;傅建明;王中莉;施爱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言语治疗 、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接受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感觉统合训练和言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低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核心症状的改善率,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的ABC及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核心症状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言语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可能会更有效地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症状.
作者:窦云龙;张莹莹;雍曾花;蔡丹丹;朱恒娟;袁宝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膈肌是维持呼吸功能的重要结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害导致膈肌麻痹或功能障碍可导致吸气功能减退 . 膈肌功能检查是呼吸功能评估的重要内容 ,包括影像学 、超声 、神经电生理及通气功能检查等 . 神经电生理评定是客观评价神经损害后膈肌功能的重要方法 . 本文对膈肌功能的神经电生理评定方法 、评价指标与临床意义 、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作者:周停;王红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加重 ,呼吸 、循环 、代谢等内科病的发病率也不断走高 ,威胁着国民的健康 . 在疾病的管理中 ,主要是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随着医学的发展 ,内科疾病的康复介入越来越受到重视 ,康复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还能延缓疾病进展 ,减少并发症 ,所以康复医学在内科疾病的管理中逐渐受到关注 .
作者:龚迪;王雪强;王惠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SCI)的常见致病原因为高坠伤和交通事故[1] .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ASCI 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36% ~ 83% ,其中以肺炎 、肺不张和呼吸衰竭为常见[2] . 颈髓损伤患者发生上述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膈肌及辅助呼吸肌瘫痪 ,导致呼吸受限 、咳嗽无效 、气道内分泌物滞留 ,但对于低节段脊髓(胸段脊髓及以下)损伤患者 ,这些机制显然是不充分的[3] .近年来 ,有动物研究显示 ASCI 后早期肺组织切片呈现肺充血 、出血 、水肿 、炎性细胞渗出等病理表现 ,提示肺组织损伤可能是 ASCI 后早期出现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3] . 为进一步明确病因 ,指导相关临床治疗 ,降低 ASCI 后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现将 ASCI 后肺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作者:王凤霞;吴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太极拳是中华千年文化的瑰宝[1 ].随着我国康复事业的不断推进 ,有关太极拳在慢性疾病康复的应用价值成为研究热点 ,相关文献发表量逐年递增 ,其病种范围涉及较广 ,如心血管 、呼吸 、内分泌 、肿瘤等等[2] .目前国外研究已证实太极拳功法临床应用可靠性与安全性[3] .
作者:张继瑶;叶涛;李宏玉;陈玉宏;秦萍;赵晓倩;冯琳;李慧欣;朱路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61例枕大神经痛患者,均符合枕大神经痛《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所有病例均经 X 线检查排除颈椎骨折 、肿瘤 . 患者随机分为 2 组 ,其中观察组 31 例 ,男 16 例 ,女 15 例 ;年龄 (34 .5 ± 2 .5)岁 ;病程(15 .5 ± 1 .5)d . 对照组 30 例 ,男 16 例 ,女 14 例 ;年龄(35 .7 ± 1 .9)岁 ;病程(14 .5 ± 2 .0)d .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作者:陈顺锦;柯于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游泳运动对内质网应激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游泳运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和游泳运动组(D组),每组6只.A组笼内自由活动8周,B组假手术后笼内自由活动8周,C组造模后笼内自由活动8周,D组造模后笼内自由活动4周后进行游泳训练4周.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关节内情况,并进行大体评分,行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进行改良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PERK的表达.结果:大体观察及评分 、HE染色 、甲苯胺蓝染色显示C、D组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较A组严重,C、D组与A组评分比较明显增高(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与C组比较评分降低(P<0.05).PERK的表达C、D组较A、B组增高(P<0.05);D组较C组PERK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运动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起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减少PERK的表达,降低内质网应激,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实现的.
作者:谢冰;肖乐;刘超;李元;孔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按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5-HT 1a、5-HT 2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机制及按经选穴针刺对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 、模型组 、百会+神门穴组 、百会+三阴交穴组 、百会+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通过腹腔注射DL-4-氯苯基丙氨酸混悬液建立失眠模型大鼠,各治疗组针刺相应腧穴,每次30min,治疗7d.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5-HT 1a、5-HT 2a受体mRNA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下丘脑5-HT 1a受体mRNA表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5-HT 2a受体mRNA表达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以百会+神门穴组调节效果明显,百会+三阴交穴组及百会+非经非穴组次之.结论:针刺治疗可能通过调节失眠大鼠下丘脑5-HT 1a、5-HT 2a受体mRNA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且按经选穴针刺可能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吴雪芬;袁建菱;郑雪娜;郭鑫;陈小丽;刘丽;魏歆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运动医学是一门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研究的是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 ,它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 ,以达到防治伤病 、保障运动者的健康 、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1] . 不仅仅关系着运动员的成绩和健康 ,更关系着全民的健康 . 与其他学科相比 ,运动医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是一门融研究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既是医学科学的分支 ,又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与提高 ,康复产业日新月异 ,康复医学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也蓬勃发展[2 - 3] . 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的《运动医学》 ,在很多高校列为必修或选修课程 ,对于培养掌握必须的运动损伤性疾病预防 、康复知识与技能的康复治疗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 笔者结合近年课程教学与改革探索实践 ,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如下体会与思考 .
作者:刘志学;李古强;王莎莎;朱嘉卉;董孟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网球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有关冲击波治疗网球肘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设定为从建库至2017年8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 、资料提取和研究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s,合计患者928例.Meta分析显示冲击波组的疼痛评分[MD=-9.05,95%CI(-12.93,-5.18),P<0.01]和握力[MD=3.45,95%CI(2.46,4.43),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的临床试验表明,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有效缓解网球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可以作为治疗网球肘患者的常规备选方法之一.
作者:钟宗烨;刘邦忠;刘光华;王平;石明芳;杨名珍;李蕴;刘欣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创新和整合临床阶段的康复治疗教学方式,探索规范化的临床实习管理模式.方法:将先后两届康复专业207名实习生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实习期均为10个月,对照组102名采用常规教学管理,研究组105名在常规教学上增加小组学习 、读书报告和康复技能竞赛等教学模式,建立规范化的考核机制,分析2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2组结业理论成绩均较入科理论成绩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的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我能力评价结果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医疗素质,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汤智伟;周志忠;王盛强;谢凌锋;黄杰;陆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icanSpinal Injury A sso-ciation ,ASIA)制定的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ISNCSCI)是目前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检查的重要评估标准 ,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敏感度高 ,且有助于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愈后情况的判断[1 - 2] . 但近我们收治了 1 例脊髓损伤患者 ,在用 ASIA 评定时发现按照此标准无法判断神经平面 ,此为临床罕见个案 ,现报告如下 .
作者:王佳梅;张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偏侧注意提醒的康复治疗,观察1例右侧半球脑梗死后左侧忽略患者的偏侧忽略恢复和下肢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采用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训练为主的综合训练(即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偏侧注意提醒+常规康复治疗)治疗脑卒中偏侧忽略患者,共治疗3周,每周5次.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删除字母试验 、星星删除试验 、Albert线段划消试验 、高声朗读试验 、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 、绘图试验评价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症状,通过听觉测试及触觉测试评价患者的听觉和触觉忽略症状.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患者的步行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的下肢FMA、BBS评分 、FAC评级 、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患者的删除字母试验 、Albert线段划消试验评定中左侧划消数量仍然少于右侧,但较治疗前明显增多,Schenkenberg二等分线段测验评定中的中点偏移率较前明显降低;高声朗读试验评定中左侧文字朗读数量仍然少于右侧,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绘图试验评定中左侧图形完整性与右侧相当,较治疗前亦有好转;听觉及触觉测试评定中左侧听觉及触觉的探查能力与右侧相当,较前明显好转.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助行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偏侧注意提醒治疗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较前明显好转,患者偏侧忽略症状亦得到缓解.
作者:华艳;陆蓉蓉;李策;解二康;杨青;陈婵;王瑜元;白玉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