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国际刊号:1004-2806
  • 国内刊号:42-1284/R
  • 影响因子:0.25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7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自体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行贮存式自体输血对自体骨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10例自体骨髓移植在采血前按一定的要求合格后合采髓前2周左右,采集患者自体全血,每次采血200 ml~400 ml,2次采血间隔不少于5 d,后1次采血应在移植前2 d完成,采集的血于4℃保存,待患者进行采髓时还输给患者.结果:10例患者共采集自体血7900 ml,无一例不良反应.在采髓回输过程中10例患者通过贮存式自体血顺利的完成采髓手术,无不良反应.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对自体骨髓移植是一种科学、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输血方法,

    作者:宋海燕;李振才;张蕊;崔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缺乏症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了解实验室发现的2例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缺乏症,探讨MPO缺乏症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用Bayer公司的ADVIA 12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及MPO活性指数(MPXI)的测定;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和MPO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经ADVIA 120血液学分析仪检测,发现2例MPO完全缺乏症的患者白细胞分布散点图异常,血涂片MPO细胞化学染色呈阴性,瑞特染色形态正常.结论:血细胞分析仪CBC检查、外周血涂片瑞特染色和MPO细胞化学染色是检测MPO缺乏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卫滨;朱忠勇;兰小鹏;马洪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联合输注进行临床观察,并与新鲜全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当天和储存3 d的新鲜全血以及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活性,以旁证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DIC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当天和储存3 d的新鲜全血,以及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t-PA的活性,三者间t-PA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代替当天新鲜全血抢救DIC患者可取得同等效果.结论:7 d内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中t-PA的活性与当天新鲜全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抢救DIC时不必要强调输注新鲜全血,只要合理输注成分血,效果等同于新鲜全血.

    作者:丁国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OSEIDON数字血型仪在ABO正反定型及 Rh(D)不规则抗体筛选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数字血型仪在血液系统中进行自动化血型定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使用POSEIDON数字血型仪、U型板法和试管法进行血型正反血型判定比较.结果:试管法和POSEIDON数字血型仪的符合率达100%,且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优于U型板,在本站应用正反血型定型符达100%.结论:数字血型仪在血液系统中进行自动化血型定型的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节约试剂,提高血型定型的自动化水平.

    作者:马贵明;费荣;柯苑;赵静;邢晓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红细胞血型抗体亚类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新生儿红细胞血型抗体亚类IgG1、IgG2、IgG3、IgG4及孕妇血清IgG抗A(B)对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运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MGIA)对652例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IgG抗A(B)进行抗体效价检测,效价≥64为阳性;运用透射免疫比浊法(ITA)对25例HDN患儿红细胞放散液血型抗体亚类IgG1、IgG2、IgG3和IgG4进行检测,有相应抗体为阳性.结果:652例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中IgG抗A(B)阳性218例(33.4%),4例Rh血型不合的抗体均为阴性.218例阳性抗体中继承父亲的抗体201例,与父亲无关的抗体17例,发生HDN者25例(11.5%);患儿红细胞血型抗体亚类中引起HDN的抗体比例为IgG1(100%)>IgG3(80.0%)>IgG2(44.0%)>IgG4(4.0%).其中IgG1、IgG3联合引起HDN者80%.结论: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与HDN发病率成正相关,引起HDN的主要血型抗体亚类是IgG1和IgG3,IgG1的作用机制更强,多数情况2者联合引起HDN.

    作者:夏琳;杜艳;蔡木安;田莉;沈长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临床血小板输注81例疗效分析

    目的:调查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方法:对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悬液及输注机采血小板悬液共81例患者的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手工分离血小板及机采血小板对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影响有差异(χ2=6.922,P<0.05),病种(再障组与白血病组)对血小板输注效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同时脾大患者较脾不大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P<0.05).结论:对血小板输注疗效分析,提升血小板制备质量并在应用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可预防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

    作者:李双;陈凤英;桂嵘;蒋铁斌;王小卫;朱碧娅;欧阳淑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深低温保存Rh(D)阴性血冷冻血库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深低温冰冻保存红细胞技术,建立Rh(D)阴性血液冷冻血库,及时向临床提供足量的Rh(D)阴性血液.方法:采用慢速冷冻法,用高浓度甘油(57.1%)作为冷冻保护剂,于-80℃条件下,对RhD阴性血型红细胞进行保存.结果:建立了冰冻保存Rh(D)阴性血型的红细胞库;已供临床使用冷冻解冻去甘油洗涤红细胞共290 U,保存时间为:11~910 d,平均299 d.临床输注后均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红细胞冰冻保存技术,建立RhD阴性红细胞库,基本满足本辖区内或周边地区RhD阴性血液的临床需要,有效地解决了临床特殊用血的需求.

    作者:陈均;姚富柱;杨通汉;王云华;康海明;陈东;晋晓粤;谈惠;赵建海;姚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努力转变服务观念促进输血工作发展

    采供血机构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单位,工作性质特殊、工作难度大,必须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无偿献血工作,只有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深入持久地进行.在1997年以前,我市的输血工作不容乐观,成分输血推广困难,无偿献血工作难于开展.因此,我们意识到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努力转变服务观念,才能促进输血工作的发展.

    作者:刘传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CS单采去除白细胞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是在少数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0×109/L.异常增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组织缺氧,白血病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僵硬,变形性差,易在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或凝块,造成微循环障碍.白细胞单采去除术可迅速去除患者体内白细胞,减轻患者病征,为下一步药物化疗打下基础.笔者2005年1月~2006年6月对15例HLL患者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去除患者白血病细胞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单采治疗过程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耀秀;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组织芯片中文文献的统计分析

    组织芯片(组织微阵列)一般是指将数十至上千个小组织整齐地排放在一张载玻片上而制成的组织切片.组织芯片蜡块可做100~200张连续切片,这样用同一套组织芯片即可对上百种生物分子标记(如抗原,DNA和RNA)进行分析、检测,因而倍受组织病理学家的重视[1].1998年Kononen等[2]首次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将645例乳脾癌组织固定于载体上,同时进行多种基因的检测,从此,众多学者开始对组织芯片技术进行研究,组织芯片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也愈来愈广泛[3~9].

    作者:梅步云;周莉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谈输血科建设

    输血科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室,是医院建设中必不可少组成部分.为加强输血科建设,我院输血科以等级医院检查为契机,严格按照省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规范输血科建设:健全管理机构,严格准人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加强血源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加强质量管理,增强防范风险意识;加强输血前检验,保证输血安全.

    作者:章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报废血液的原因分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评价肝功能的常用指标,也是卫生部对采供血机构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的强制检验项目之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流动采血车、献血屋采血成为血站血液来源的主要途径.由于受流动采血的设备条件和无偿献血的流动性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站对献血者不进行ALT初筛.根据对血液不合格项目的统计,ALT不合格的比例高,已超出报废血液的50%.因此,通过对ALT不合格报废血液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因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显得尤为重要[1].现将我站自2003年以来的ALT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相应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任红红;杨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怎样防止血细胞形态学漏检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析议的快速普及,在血常规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大有被自动分析仪取代之势,以致于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发生,导致不合理的治疗.为了避免漏检、误报,我们在检验工作中严格把关,以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形态学检查为基础,遇到各种异常、报警,引起了高度重视,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王连华;赵纪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02例战士献血后晕厥原因分析

    经严格的献血前体检,合格者应完全能耐受献血,但个别仍发生献血反应,现将102例战士献血反应的多种因素作一探讨分析.1 对象及临床表现1.1 对象2003年1月~7月共有4892名官兵经有组织的集体参加无偿献血,体检合格者4872名,年龄在18~30岁,平均20±0.5岁,男4791人,女81人,献血量为200 ml(1单位)出现献血反应(晕厥)102人均为战士,反应率为2.09%.

    作者:孙桂琴;王海林;李学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艾滋病并发纯红再障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主因乏力、发热1月余,于2006年5月29日入院.患者1月前出现周身乏力、头晕,并有发热,体温38.0℃左右,无明显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无皮肤黏膜出血,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当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来我院.体检:T37.9℃,神清,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出血点、淤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作者:史妍;解东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附红细胞体病2例报道附文献复习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它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而引起的.它是传染性疾病,广泛存在于马、牛、羊、猪、狗、兔、猫、鸡等多种畜禽中.但人类附红细胞体病报告并不多见,近年来呈增多趋势,作者对我院发现的2例人附红细胞体病及近年各类文献报道的人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作者:樊丽华;罗敏;刘新月;魏玉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反复输血产生抗-E引起配血不合1例

    人类Rh血型系统主要有5种抗原,目前在临床输血中,一般只对供受者进行D抗原检测和配型,很少对Rh系统其他抗原进行检测和配型.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在输入Rh系统不配合的血液会产生相应的免疫性抗体.笔者报告1例因反复输血产生IgG抗-E.

    作者:张蕊;李振才;宋海燕;崔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引起血型及配血困难2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自身红细胞膜构象改变,免疫功能异常或某些遗传因素等,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游离于血清中,使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性疾病.在血型鉴定及配血中出现困难,笔者就2例AIHA血型及配血困难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鲁平;李继明;刘雯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IgM型抗-M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患者经多次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在盐水介质和凝聚胺试验中,凝集M+红细胞的抗-M为IgM性质的抗体比较少见,笔者发现1例IgM型抗-M引起配血不相合,报告如下.

    作者:崔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ABO血型与疾病的相关性

    1901年,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由此开创了免疫血液学的研究.1953年Aird等首次发现胃癌与血型A有关联,由此引起不少学者对疾病与ABO血型关系的探索.本文主要对国内外ABO血型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高景波;李剑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随着ABO血型的发现,输血及成分输血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救治措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发热、溶血、过敏、肝炎及艾滋病的传播等常见的输血并发症由于临床比较多见,已被广大临床医生所掌握并能够及时救治而使患者转危为安.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是输血引发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为5%~14%,占输血所致死亡的第3位[1],长期以来并未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发病急,病死率高,值得我们提高警惕.我们就近年来有关TRAL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预防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进行TRALI的救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涛;李继东;白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