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国际刊号:1004-2806
  • 国内刊号:42-1284/R
  • 影响因子:0.25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7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2007年5期文献
  • 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在肺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与血清VEGF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未经任何治疗的肿瘤患者血清VEGF浓度,同时常规检测患者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含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VEGF浓度与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含量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血清VEGF含量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1251.6±427.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3.8±171.3)ng/L(P<0.01).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VE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血小板(r=0.523,P<0.01)和白细胞计数(r=0.511,P<0.01)呈正相关.血清VEGF高含量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血清VEGF低含量者.结论:血清VEGF与肺癌临床分期进展密切相关,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评价的可靠参考指标.肺癌细胞分泌VEGF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肺癌的生长及转移,血清VEGF有可能作为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

    作者:孔德勇;卢忠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动态变化与统计学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155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活力、心电图,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5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功酶、ECG异常率分别为81.8%、90.9%、73.2%、77.5%、51.7%.心肌酶均值第1天升高,第2~4天达到高峰,出现1~6 d的峰值平台期后恢复正常.轻、中、重度中毒患者心肌酶活力的各时点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搐越重,酶活力越高,升高持续时间越长,ECG异常率越高.结论: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由骨骼肌、心肌等组织损伤引起,这种损伤是可逆的.血清心肌酶水平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唐泽海;李一荣;李建华;孙鹏;韩继媛;HAN Jiyuan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HLA-B27亚型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汉族人群的正常人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HLA-B27亚型基因分布的特点,分析HLA-B27亚型与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HLA-B27阳性的正常人126例和AS患者134例进行HLA-B27亚型的检测.结果:在正常组和AS组中,共检出了10种HLA-B27亚型,2组均以B*2704和B*2705亚型为优势亚型,2亚型分别为90%和95%.2组间的B*2704和B*2707亚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704亚型在AS患者组中的分布大于正常组,B*2707亚型在正常组的分布大于AS患者组.结论:B*2704亚型与AS呈正相关(OR=2.12,P<0.05),为重庆地区汉族人群中的主要致病基因,而B*2707亚型与AS呈负相关(OR=0.11,P<0.05),可能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李维;黄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5种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临床株的抗菌活性监测

    目的:了解15种常用抗菌药物对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同时与不产ESBLs菌株进行对照.方法:采用纸片协同试验检测88株肺炎克雷伯菌与122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率;并用K-B法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8株大肠埃希菌和34株肺炎克雷伯菌被确证产生ESBLs菌株,总阳性率为39.0%,产ESBLs菌株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而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株保持了100%的敏感率.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对产ESBLs菌株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与公示,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丽;马杰;李顺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肝炎患者及献血员中SENV-D/H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SEN病毒D/H亚型在不同肝炎患者和献血员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收集的健康献血者和各型肝炎患者进行SENV-D亚型和H亚型DNA检测.结果:无偿献血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25.9%,SENV-H为24.4%;急性甲肝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14.5%,SENV-H为32.7%;慢性乙肝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46%,SENV-H为45.2%;在丙肝患者中SENV-D和SENV-H的感染率均为65%;在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SENV-D的感染率为51.2%,SENV-H为43.9%.结论:SENV可能与HCV和HBV具有一样的传播方式.

    作者:陈蕤;穆士杰;张献清;安群星;吴原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SE-9000血液分析仪有核红细胞提示分析

    目的:分析sysmex SE-9000血液分析仪有核红细胞(NRBC)提示的可信性.方法:收集仪器白细胞栏有NRBC提示的标本100份,无NRBC提示的标本300份,涂片镜检,并与仪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份单项NRBC提示的标本,镜检只4份有NRBC,其阳性符合率为12.5%;68份有NRBC同时有未成熟粒细胞(Imm Gran)、原始细胞(Blasts)、异型/异常淋巴细胞(Aty/Abn Ly)、核左移(Left)中一项或多项异常提示的标本,镜检48份有NRBC,阳性符合率为70.5%; 226份无NRBC及其它异常提示的标本,镜检1份有NRBC,假阴性率为0.4%;74份无NRBC但有Imm Gran、Blasts、Aty/Abn Ly、Left中一项或多项异常提示的标本,镜检4份有NRBC,假阴性率5.4%.结论:SE-9000血液分析仪对单项NRBC提示的假阳性率高,对有NRBC提示并同时有白细胞异常提示的阳性符合率较好,可信度较高,假阴性率低,对NRBC的检查起到过筛作用,明确镜检对象,缩小镜检范围.

    作者:王九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沈阳地区无偿献血员Rh表型资料库的建立

    目的:建立沈阳地区无偿献血员Rh表型资料库.方法:采用微板法对沈阳地区4131名无偿献血员Rh血型抗原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沈阳地区无偿献血员中Rh表型分布与北方汉族的分布相似,但异于国内其他地区,Rh(D)阴性的百分率为0.34%,各抗原的分布情况为D>e>C>c>E,各表型在献血员中分布情况为:CDe>CcDEe>CcDe>cDE>cDEe>CDEe>CcDE>(cDe=ce)>Cce>cEe.结论:掌握本地区Rh血型分布状况,建立献血者资料库,对于临床紧急用血时快速寻找合适血源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慧;杨事达;李剑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对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结果不符进行分析,提出此情况下准确发布实验结果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收集了8例临床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病例,ABO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采用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结果:ABO以外抗体筛查阳性,自身对照实验为阴性,8例病例均出现盐水法和聚凝胺法的主侧无凝集,而抗人球蛋白法的主侧凝集.结论:凝聚胺法在筛查IgG类抗体的灵敏度不如抗人球蛋白法,采用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遇到异常的实验结果时,应以抗人球蛋白法为准.

    作者:彭进;邢荷香;张建耕;王宝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白血病(AL)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反应及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老年AL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3.51,3.64均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72均P<0.01).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负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胡莉萍;桂慧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机在基层医院输血科的应用

    目的:探索减少血液报废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微机对血液进行监管并通过网络供血单位与其他各输血科建立良好合作、协调关系.结果:使用微机后的血液报废率比使用微机前的血液报废率要少(P<0.05).结论:用微机对血液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血液报废,值得推广.

    作者:梅凤兰;雷富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MCS+和CS-3000 Plus 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双份血小板的比较

    目的:为保证临床使用血小板质量,探讨2机型采集双方血小板的质量,使血站有选择的使用不同的分离机.方法:在献血员无差异的情况下,比较2个机型采集血小板的效果、成品血小板量、白细胞混入量等,分析2机型采集双方血小板的异同点.结果:2机型采集双方血小板血液处理量、血小板的容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的浓度、采集的效率及白细胞混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型不同采集血小板质量有差异,各血站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血细胞分离机.

    作者:杨晨曦;李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妇科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W-8100A自体血液回收机在妇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27例宫外孕、31例脾破裂患者手术进行术中的血液回收,回收的血液经过自动吸引、过滤、离心分离、清洗、回输.结果:应用该仪器58例手术平均出血量1 520 ml,平均回输血量1 020 ml,异体输血量平均红细胞悬液1.46单位(1单位=200 ml全血),血浆166 ml,术前平均血红蛋白115 g/L,术后平均血红蛋白89.6 g/L.结论:BW-8100A型血液回收机能及时有效的回收失血,维持有效血容量,减少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

    作者:叶文仙;徐贵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ELISA法和GIC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比较

    目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方法较多,有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放射免疫试验(R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金标记免疫渗滤法(GIFA)和金标记免疫层析法(GICA)等.

    作者:胡革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容量标准的探讨

    卫生部《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所列的血液制品都设定了一个容量标准,其中悬浮红细胞及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的容量标准是标示量±10%[1],而据了解现在几乎所有血站制备的悬浮红细胞或者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都是以单位(U)提供给临床的.

    作者:叶柱江;秦艳兰;刘仁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安全与艾滋病问题的调查分析

    血液安全与艾滋病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又并不完全相同,对2者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 血液安全问题与艾滋病问题的相关性1.1 艾滋病问题的综合复杂性

    作者:王德平;叶海辉;叶恒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对输血科管理的认识

    输血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输血工作包括验血、储血、配血、发血、输血、不良反应、疗效评价等系列工作.

    作者:姜琪;景芳玲;刘墅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软件的编制

    1 软件制作本软件基于Excel编制.请新建一个Excel文件,并按表1给出的相应位置输入相关信息.

    作者:赵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聚凝胺方法有利于ABO血型反定

    ABO血型反定型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特殊患者IgM类血型抗体的效价比较低,按常规方法在室温及4℃盐水介质中应该出现的凝集反应,无法观察到.用聚凝胺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反定血型,能够促使微弱的抗体与红细胞凝集,达到满意的鉴定结果.

    作者:焦晋山;刘世杰;温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例

    患者,男,77岁.有脑梗塞病史,患2型糖尿病6年,2年前双下肢出现间歇性跛行,半年前出现静息痛,1个月前因左下肢发生湿性坏疽于本院施行膝上截肢术,现右下肢疼痛难忍.

    作者:陈旭东;赵宏祥;袁秀珍;韦玉和;冯国安;董德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疑难交叉配血纠正错定血型1例

    对我院收治的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配血过程中纠正错定血型情况报告.1 对象患者,女,41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预约AB型,RhD阳性,洗涤红细胞2单位,无输血史,Hb 22 g/L,血小板187×109/L,HCT 4.30,ALT 21 U/L.

    作者:侯萍;李剑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肠梗阻特征急性白血病1例

    急性白血病绝大多数以发热,进行性贫血,骨痛、关节痛,皮肤、黏膜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然而我院今年3月发现1例以肠梗阻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碧琼;冯汉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择期手术备血的风险和工作要点

    输血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正确使用,输血可以挽救生命.应用不恰当则可威胁生命安全并有传播疾病的风险.目前在较大的综合性医院中,外科的用血量几乎占全院用血量的一半以上.

    作者:王宝燕;张建耕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