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国际刊号:1004-2806
  • 国内刊号:42-1284/R
  • 影响因子:0.25
  • 创刊:200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7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2008年4期文献
  • 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和疗效分析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输血疗效和影响输血疗效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ICU患者的输血情况.结果:712名住院患者215名输血,共输血432人次.平均输血总量为(2.5±0.70)U(1 U~25 U).有贫血、感染、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输血的危险增大(P<0.01)输血前感染、进行性失血或凝血功能不全的患者的输血无效的危险增大(P<0.01).结论:输血在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类型中分布不同.患者输血前的疾病状态:贫血程度、感染、肾功能情况是影响输血的有关因素.而进行性失血和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重症感染是影响输血疗效的因素.

    作者:王秋实;邢准;杨巧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术前检测输血5项的必要性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对患者术前检测输血5项的重视,减少医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检测输血5项7919例,分析各项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用以说明医务人员感染的潜在危险性.结果:各项传染病指标阳性率分别为谷丙转氨酶(ALT)9.89%、乙肝表面抗原(HBsAg)11.3%、丙型肝炎抗体(抗-HCV)1.1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0.025%、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1.84%.结论:术前检测输血五项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病情,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院内感染,还可以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对医患双方都有重要意义,应引起各级医院的重视.

    作者:董敖;张伟强;饶月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WHO分型标准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与法-美-英协作组(FAB)2种标准分型结果的不同点,探讨WHO分型标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7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其中168例是2003年~2006年确诊的原发性MDS,11例有血细胞减少伴有病态造血的病例.对179例患者按FAB与WHO 2种分型方案重新进行评价.结果:按FAB分型标准:RA 50例,RAS 9例,RAEB 62例,RAEB-T 23例,CMML 24例,11例未明确诊断,只描述了形态学特点.按WHO分型标准:RA 14例,RAS 5例,RCMD 36例,RCMD-RS 4例,MDS-U 5例,6例不能确诊.结论:2种分型方案有较大差异,由于WHO分型中RA只限于贫血, 单纯红系病态造血; 将2系以上血细胞减少,2系以上病态造血,原始细胞<5%的病例归入了WHO新的亚型RCMD.通过本组病例分析:RCMD介于RA与RAEB中间,原始细胞不增多与RA相似,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形态学特点与RAEB相似.WHO将RAEB根据原始细胞数量分为两型,RAEB-T归入急性白血病,CMML归入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更符合临床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的选择.WHO分型方案仍需补充、修正、给血液学工作者提供更为完善的诊断标准.

    作者:朱芸;郝冀洪;邱利峰;茹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h血型抗原分析在建立实用型稀有血型库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从临床输血应用的角度,指导对稀有Rh血型的保存与实用型稀有血型库的建立.方法:对2000年~2006年的Rh阴性配血样本进行抗体分析,对1999年4月~2006年9月检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进行D抗原检测和DDel血型的筛选,及对其他Rh血型抗原检测.结果:在364例Rh阴性配血样本中,有抗-D抗体36例,抗-E 20例,抗-c 14例,抗-c、E 9例,抗-C 4例,抗-e 10例,抗-D、E 2例,抗-D、c4例; 在1215名RhD阴性的A、B、O和AB血型献血者中, Rh血型抗原表现型以dccee(51.60%)和dCcee(31.52%)居多,其次为dccEe和dCCee表现型,未见dCCEE和dCcEE表现型.1999年4月~2006年8月共查出Du50人;在2005年5月~2006年1月的225名初筛RhD阴性献血者中共检出DDel型13人,所占比例为5.8%.结论:把O型的dccEE和dCCee表型红细胞,在工作中发现后及时冻存并在临床对应使用,在建立实用型稀有血型库、解决临床对特殊血型的需求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作者:徐华;王宝燕;邢荷香;彭进;张建耕;叶世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柱凝胶免疫技术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及配型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MGIA),对108名反复多次输血而又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对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采用MGIA进行交叉配合性试验.结果:反复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率为26.85%(29/108);29例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患者中,再次输注血小板时,26例发生输注无效;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C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增加而增加.结论:反复多次输血患者,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MGIA检测血小板抗体方法稳定,操作简便,用于血小板配型,能较好的解决因血小板抗体阳性引起的输注无效问题,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作者:田莉;夏琳;杨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春新碱载体红细胞体内代谢分布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长春新碱载体红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代谢情况.方法:昆明种小鼠腋窝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长春新碱、长春新碱载药红细胞2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长春新碱200 ug及长春新碱载药红细胞(浓度1 cg/L).注射后0、1、2、3、4、24、48及72 h取小鼠血液、肝脏及肿瘤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药物浓度,计算半衰期.结果:长春新碱进入体内后血浆浓度迅速增高,其代谢速率也很快,48 h后完全测不出,半衰期1.53 h.长春新碱载药红细胞在血浆中浓度稳定而持久,72 h仍可测出,药物半衰期达4.1 h,是前者的2.68倍.载药红细胞在肝脏及肿瘤中的浓度和稳定性均高于游离药物,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种优势越来越大.结论:载药红细胞延缓药物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强了药物向肝脏及肿瘤的靶向聚集,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可行方法.

    作者:施莹;钱宝华;郭峰;查占山;胡慧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输血病历管理与临床输血医疗纠纷的防范

    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工作管理中,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防范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办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9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06年9月住院患者输血病历为2650例,检查了输血病历2321例,占总输血病历的87.6%,合格输血病历2109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0.9%,不合格输血病历212例,占检查输血病历9.1%.结论: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检查,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认识,风险意识有所增加,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起到了防范临床用血管理不善及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任艳丽;李春华;陈金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机采血小板在临产前并发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小板制剂在临产前并发血小板减少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孕妇产前血小板计数,对血小板计数小于(10~52)×109/L的患者,结合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别在产前、产中和产后输注不同剂量的机采血小板.结果:7例患者通过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达到50×109/L以上,产中和产后出血量少,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妊娠并发血小板减少治疗的重点虽然是治疗病因,但为了防止分娩时大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剂,提升血小板数是有必要的.

    作者:范金波;李海平;刘久波;候应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242例受血患者输血前相关病原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状况,预防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1242例受血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艾滋病(HIV)抗体、丙型肝炎(HCV)抗体检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对梅毒进行检测.结果:1242例受血患者HBsAg阳性率为10.15%;HBcAb(IgG)阳性率为10.15%;HBeAg阳性率为2.90%;HBeAb阳性率为6.28%;HCV抗体阳性率为0.97%;HIV抗体阳性率为0%;梅毒阳性率为0.32%.结论:HIV、病毒性肝炎及梅毒等感染途径多种多样,判断是否由输血所致,必须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及时发现阳性患者,否则感染来源难以界定,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作者:宁立芬;张静姗;刘俊;张家芳;袁先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软肝冲剂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GF-β1IFN-γ和IL-8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治疗前后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8(IL-18) 的mRNA表达及分泌水平的变化.探讨软肝冲剂对肝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20例正常对照组和25例肝硬化患者软肝冲剂治疗前、治疗2、4、6月后PBMC中TGF-β1、IFN-γ和IL-8的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HA体外诱生PBMC培养上清中TGF-β1、IFN-γ和IL-18分泌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PBMC中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TGF-β1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和IL-18 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软肝冲剂治疗后,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水平逐渐下降,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IFN-γ和IL-18 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逐渐上升,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软肝冲剂能通过下调PBMC中TGF-β1mRNA和上调IFN-γ和IL-8 mRNA表达,对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莫其农;黄涛;方晓艺;周小梅;何进才;贺劲松;周小舟;童光东;熊益群;周大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对肺内、外结核及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培养.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结核病的总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84.2%.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诊断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辅助和鉴别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胡革灵;李静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阵列酶联免疫法在临床输血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阵列酶联免疫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微阵列酶联免疫法检测对照组样本的抗-HIV抗体、抗-TP抗体、HBsAg.分别统计2种方法检测阳性、阴性的样本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方法分别检测140份实验组样本,统计检测结果并经卡方检验证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HBsAg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8.6%,其余指标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微阵列酶联免疫法与ELISA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步证明可以满足临床输血检测的要求.

    作者:李捷;赵学涛;孙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x亚型1例报告

    患者,男,37岁.2006年7月因外伤在某医院就诊.需输血治疗,该医院为其定型时,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与正定型不符,前往我站要求定型并配血.经进一步检查,定为Ax亚型,报告如下.

    作者:杨槐波;赵琪;陈喜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输血错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临床上因交叉配血不慎引起输血错误导致患者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急性肾功衰临床报导较少,严重者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在临床输血工作中要严格把关.

    作者:张鹏;陈明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缺乏抗B抗体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明显的免疫系统紊乱,多表现为免疫增强,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1〕,临床上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激素冲击和免疫抑制的方法.但近血型鉴定中发现SLE患者血型抗体缺乏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金安;魏晴;杨忠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c及抗-E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7岁,因巨脾手术入住本市某医院.此前曾在多家医院输过血,输血后均有发热反应,体温达39℃,静脉输注地塞米松后缓解.交叉配血不合,抗体筛查试验阳性.送我站要求抗体鉴定及配同型血8 U备用.

    作者:李永红;崔虎胜;王天才;任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鲜冰冻血浆逆向流动成因分析及预防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 因其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被临床医生广泛用于各种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吴鸽;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街头采血车每日工作结束时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

    采血车工作人员质量控制包括工作前准备、工作中关键控制点、工作结束时的质量保证和回站后几个交接口交接的质量控制.结束当日工作时的质量保证是减少差错,保证回站后交接口质量和后续工作的前提.

    作者:王立红;张曼;周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应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管理的体会

    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的手段,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主成部分.作为输血的重要科室输血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以满足临床需要,同时指导临床科室合理,有效,安全用血.

    作者:张进萍;陈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自动样本处理机AT的合理使用及故障排除方法

    如今多数血站都采用全自动样本处理机AT或RSP进行样本加样,全自动样本处理机加样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针对如何提高AT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如何排除常见故障,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成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输血科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原有的工作方式受到挑战.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让计算机网络全面进入科室管理,是现代输血科发展的方向,而开发一套集备血、输血、检验、计费、审核、查询、统计、质量管理等输血科工作为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对提高输血科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建军;王忠民;周小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