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7-1024
  • 国内刊号:42-1394/R
  • 影响因子:0.9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2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急救医学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6年3期文献
  • 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经胃镜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40例患者分为无、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食管腺癌5组,各组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14.3%、30.0%、60.0%、71.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则分别为9.1%、28.6%、30.0%、80.0%、71.4%,除重度不典型增生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它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arrett食管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程度和食管癌的发生率有一定关系.

    作者:邹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原因,并观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对28例再发胸痛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无狭窄13例,支架内再狭窄者15例.应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期间用药情况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发现血清胆固醇和脂蛋白Lp(α)水平增高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不稳定心绞痛是支架内再狭窄常见临床表现.必须重视并尽可能消除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调脂应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作者:彭娜;阎哲;李仁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人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比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左冠状动脉主干(LM)狭窄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年龄≥65岁者为老年组,其余为非老年组.结果:①老年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5.1%),高于非老年患者(2.3%).②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比非老年组多见,而非老年组吸烟、肥胖、脂质异常者高于老年组.③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28.6%)高于非老年组(17.7%),心力衰竭发病率高、程度重.④老年患者左冠脉主干狭窄以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90%),并且以合并三支病变者多见.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多位于左主干远端分叉处(79%).⑤34例(48.6%)老年LM患者和28例(54.9%)非老年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术后大部分患者心绞痛消失,症状好转.手术死亡率为2.5%.结论: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发生率略高,多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合并有多支血管病变,病情更严重,提示预后更差.无病保护左主干的介入治疗正在兴起,目前CABG仍是佳治疗手段.

    作者:于雪;邹彤;何青;孙福诚;季福绥;许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与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Graves病(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状况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GD患者39例,HT患者32例,正常对照20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3+总T细胞、CD3+CD4+、CD3+CD8+T细胞亚群,CD3-CD19+B细胞亚群,以及CD3-(CD16+/CD56+)NK细胞的比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患者的CD3-CD19+B细胞数升高26.23%(P<0.05),CD3-(CD16+/CD56+)NK细胞数下降43.60%(P<0.05);HT患者的CD3+的总T淋巴细胞数下降20.22%(P<0.01).B细胞亚群的改变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42,P<0.01).各组CD3+CD4+和CD3+CD8+的T淋巴细胞群无差异.结论:GD患者和HT患者不同的病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征象可能归宿于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亚群的分布存在差异.

    作者:谢敏;吴汉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GVHD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GVHD)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50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Allo-PBSCT过程中,在移植前、植入时、植入后+30d、+60d、+120d、+360d外周血CD4+CD25+Tregs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含量.结果:Allo-PBSCT过程中,CD4+CD25+Tregs的百分含量在植入时降到低,然后逐渐回升,+180d高,+360d回落到移植前水平.发生aGVHD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regs百分含量与无aGVHD患者无显著性差异,发生cGVHD患者CD4+CD25+Tregs百分含量较无cGVHD患者显著性增加.结论:Allo-PBSCT术后发生aGVHD时,受者调控CD4+CD25+Tregs数量的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发生cGVHD时,CD4+CD25+Tregs的数量可以反馈性地增加,但由于多种原因,CD4+CD25+Tregs难以抑制cGVHD的发生.

    作者:翟海龙;赖永榕;蔡正文;莫武宁;马颉;罗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6例)给予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16例)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模式先后A/C,SIMV+PSV+PEEP或PSV+PEEP.结果:实验组16例患者中,15例治愈,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6 d.对照组中16例,15例治愈,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2.5 d.治愈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经鼻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是有效的,且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钟敏华;谢志斌;彭清臻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肝病患者血培养分离菌分布特征及耐药谱研究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培养6 913瓶慢性肝病患者全血标本,鉴定细菌,测定药敏.结果:阳性标本763份,阳性率为11.0%.共检出34个属、71个种,383株菌;需氧菌373株(97.4%),厌氧菌3株(0.7%),真菌7株(1.9%);排在前几位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12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株),肺炎克雷伯菌(41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分别为18.0%(22/122)和12.2%(5/41);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生率为51.0%(26/51).结论:肝病患者的血培养分离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

    作者:郭桐生;曲芬;毛远丽;崔恩博;鲍春梅;张菊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术对肺内直径<3cm的孤立性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开胸手术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肺部恶性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根据临床资料,疑似诊断肺恶性结节者27例(临床疑诊组),检出率56.3%,术前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涂片细胞学检查(穿刺诊断组),提示肺恶性结节者45例,检出率9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8例手术切除结节病灶病理学诊断,腺癌27例,占56.3%,鳞癌18例,占37.5%,小细胞癌3例,6.3%.穿刺诊断组与手术诊断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直径<3cm肺部结节,在CT定位引导下经皮肺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灶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彭清臻;钟敏华;谢志斌;厉银平;余小明;黄文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内毒素对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血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研究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内毒素(LPS,endotoxin)联合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模型中,内毒素对血糖及其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组Ⅰ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Ⅱ腹腔注射400 mg/kgD-GalN;组Ⅲ腹腔注射400 mg/kgD-GalN+5μg/100gLPS;组Ⅳ腹腔注射400 mg/kgD-GalN+50 μg/100 gLPS.LPS给予前1 h、给于后2、6 h监测血糖,在6 h股静脉取血分离大鼠血清,检测肝功能、乳酸、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取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组Ⅲ、Ⅳ均可以成功构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模型;组Ⅰ与组Ⅱ比较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组Ⅲ、Ⅳ与组Ⅰ比较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均显著升高(P<0.05);组Ⅳ与组Ⅰ、Ⅱ、Ⅲ比较血糖明显降低,乳酸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模型中有血糖调节机制的异常,大剂量的内毒素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朱永芬;田德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意义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其受体(G-CS-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G-CSFR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63例初发甲亢患者、22例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控制的甲亢患者及43例正常人外周血中G-CSF和G-CSFR的表达水平,分析粒细胞计数与G-CSF水平及G-CSFR表达的关系.结果:G-CSFR表达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三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初发甲亢组和甲亢控制组血清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各组中G-CSF和G-CSFR与白细胞计数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甲亢患者外周血中G-CSF水平是升高的,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栾晓军;肖平;胡利东;梁明;陈劲松;陈小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震荡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HCM患者(HCM组)及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并比较两组患者TO及TS均值.结果:HCM组的TO及T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M患者HRT无明显异常.

    作者:骆峰;刘国华;夏志宏;王东明;姚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敏感度的监测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药物敏感度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770株金葡菌进行10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9年来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成年组中逐年增加,儿童组中变化不大.金葡菌对常用10种抗菌药敏感度,除万古霉素外,均逐年下降,达60%以上的敏感度药物只有头孢唑啉和阿米卡星.结论:监测本地区金葡菌的药物敏感度不仅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而且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贾杰;苏林光;莫成锦;符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手术证实86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小肠出血患者共86例,分析其病因及诊断方法.结果:86例小肠出血的患者中,小肠良性肿瘤、憩室、恶性肿瘤、炎性肠病、血管病变分别有25例(29.1%)、20例(23.3%)、16例(18.6%)、16例(18.6%)、9例(10.4%).小肠ECT检查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阳性率、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2.4%、70.6%.肠系膜DSA检查对小肠病变的发现率、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阳性率、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9%、59.6%、76.6%、74.5%.肠系检查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41.2%、38.2%.结论:小肠肿瘤是小肠出血的第一位原因,ECT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阳性率高于DSA,DSA、ECT定位诊断价值大,DSA定性诊断价值高于肠系检查.

    作者:谢华平;刘南植;田德安;胡道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脊髓病变GVHD的报告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临床容易忽视,我科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Allo-HSCT,术后第16天开始出现以脊髓病变表现为主的GVHD,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彦芳;肖毅;黄伟;张义成;刘文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淹溺的救治(附9例报告)

    淹溺是意外死亡常见的原因之一.我院近年收治9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女2),年龄18~62岁.溺水至现场施救时间为2~4 min,至送至医院急诊室时间为20~30 min.

    作者:滕维亚;章涛;霞明;宋绍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静脉输氧抢救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临床急诊急救中常遇到的一种以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危重症.如若不能在短时间内纠正缺氧,常引起猝死或者心、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1],导致严重并发症,如CO中毒迟发性脑病[2].常规的抢救方法起效慢、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迟发性脑病发病率高[3].本文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输氧纠正低氧血症,疗效较好.现对我院近2年来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时兢;吴晴;胡纪根;朱萍;董青苗;杨惠晏;夏玲英;邵英;杨胜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HBV/HIV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拥有共同的传播途径,HBV/HIV合并感染相当常见,尤其是在高危人群,如静脉吸毒者和血友病患者.HIV会影响HBV的自然史,HIV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相关的免疫重建可能导致以HBV感染肝细胞为靶点的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从而加速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肝病和肝硬化.在处理HBV/HIV合并感染者时,HIV的控制是首要的,HIV治疗应选择含有能同时抑制HIV和HBV两种病毒的药物方案.对控制较好的或免疫功能较好的HIV感染者,其HBV治疗目标与单一HBV感染者相同:e抗原血清转化、谷丙转氨酶(ALT)复常和HBV DNA抑制.治疗选择包括干扰素为基础的方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泰诺福韦和恩替卡韦等.所有这些药物对于单一HBV感染者均显示有效,但对HBV/HIV合并感染者的HBV治疗尚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因而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唐小平;童裕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初始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源于B细胞的恶性血液病.在我国发病率为1/10万,而在欧美国家达5/10万.诊断时,平均年龄男性为62岁,女性为61岁[1].随着人口的老年化,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作者:张克俭;陈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在内科门急诊中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广泛,以抗菌药为主的抗感染药的销售额占所有药物的30%以上[1].抗菌药物是门急诊常用的药物,据统计[2~3],门诊中使用抗感染药者占所有门诊患者的25%~37%.门急诊中抗菌药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无指征应用,如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品种不合理,给药剂量或方法不正确,忽视病原学检查等.本文对门急诊中治疗各类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方面作一叙述.

    作者:王明贵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及抗病毒靶位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病毒家族,分别是嗜肝DNA病毒科与黄病毒科,因此有不同的病毒学特征.对HBV和HCV生活周期及变异性的深入了解,为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的分类提供可能性.然而,乙型肝炎的治疗尚遗留超螺旋共价闭和环状DNA(cccDNA)的清除问题,而HCV感染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龚作炯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