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MG)的临床特征及常用临床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MG患者OssermanⅢ、Ⅳ型危象发生率高,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主要诱因是呼吸系统感染(76.8%),82例次均予以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74例次,死亡8例,病死率为9.8%.血浆置换治疗纽及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0%,64.3%,激素冲击治疗组为25.6%;前两组的疗效高于后组.结论:防治诱因可以减少危象的发生;及时予以机械通气,是抢救危象的关键;血浆置换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显著改善危象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忱;李蜀渝;肖波;胡崇宇;刘人恺;易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及肾功能三者之闻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血清肌酐(SCr)在正常值范围的脑梗死患者按Hcy值分为Hcy升高组(Hcy>15μmmol/L)68例和正常组(Hcy≤15mmol/L)54例.首先采用Spearman法对患者年龄、性别、Hcy、高血压、糖尿病及反映肾功能的4项指标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进行相关分析,再采用偏相关分析纠正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确定各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然后采用秩和检验对Hcy升高组与正常组间高血压、糖尿病的分布及Cys-C、SCr、BUN和UA数值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Hcy与高血压分布呈正相关(γ=0.309,P=0.001),与Cys-C、SCr分别呈正相关,(γ分别为0.224、0.240,P<0.05),与BUN(γ=-0.026,P=0.777)和UA(γ=0.161,P=0.080)无显著相关;Hcy升高组高血压分布显著多于Hcy正常组,且该组病例Cys-C和SCr值显著高于Hcy正常组.结论:脑梗死患者高Hcy与高血压及肾功能受损之闻存在内在联系;Hcy与高血压可能导致肾功能储备能力下降,而肾功能早期轻度受损(储备能力下降)可能导致Hcy升高;高Hcy可能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Cys-C比SCr更能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
作者:许康;付斌;余勇飞;郭建敏;阮清源;孙国兵;陈小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83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REN)组.EEN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REN组在肛门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营养和免疫指标监测,并记录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EN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EEN组术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均较REN组改善明显.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作者:李守淼;刘志强;李保中;管建云;刘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毒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年来收治的118例毒蜂蜇伤的临床资料,观察对症支持治疗配合不同血液净化治疗对毒蜂蜇伤的疗效.结果:入院后6h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62例行血液透析,28例行血液透析滤过,28例行血液灌流/透析(HP+HD)联合治疗;单用HD治疗组总治愈好转率为95.2%,治愈率79.1%,病死率为4.8%;HDF治疗组总治愈好转率为96.4%,治愈率85.7%,病死率为3.6%;HP+HD联合治疗组的总治愈好转率为100%,治愈率96.4%.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毒蜂蜇伤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毒蜂蜇伤同时伴有心、肝、血液、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的损伤.应尽早行血液净化.
作者:郜枫;戴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肠内营养(EN)对急性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素制剂及普通鼻饲奶.入院第1、14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统计两组第1、21天NIHSS评分、第7、21天时的感染及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肠内营养组第7、21天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时照组(P<0.05),但第7天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肠内营养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EN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宋士萍;李莉莉;吕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1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对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表现、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肠内营养治疗均痊愈,肠内营养后患者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提高.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是一种治疗胃瘫的有效手段.
作者:杜宗汉;周晓晴;梁卫东;陈杰;陈福敏;李世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的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使用简易营养评价简表(MNA-SF)评估我院干部病房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按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程度分为4组进行分析.结果:共53例患者纳入研究,23(43.40%)例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且4组随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MNA-SF评分(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3.00±1.30(4.76%),10.13±1.64(62.50%),9.40±2.50(60.00%),7.36±3.15(76.57%)(P<0.05).简易营养评价简表评分和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老年患者随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逐渐增加,MNA-SF可以用于这类人群营养不良的筛查.
作者:黄葵;翁霞;周仑;涂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CHF的老年患者128例,按照血浆白蛋白水平分为4组:白蛋白低水平组、白蛋白较低水平组、白蛋白正常低限组和白蛋白高水平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血白蛋白等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白蛋白高水平组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白蛋白低水平组及年龄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白蛋白较低水平组及白蛋白正常低限组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高龄,合并心房纤颤、贫血和肾功能衰竭的比例高.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HF老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蛋白血症常提示预后不良,输注人血白蛋白制品对改善CHF老年患者的短期预后作用不明显.
作者:黄大海;齐海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液胃管饲养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6例老年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于入院后48 h内开始分别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EN)和普通鼻饲饮食及喂食.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入住ICU的时间、生存时间、血糖水平以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SS)等.结果:EN组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入住ICU的时间,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维持血糖水平以及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降低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郭秋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在香烟致肺部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香烟提取物(CSE)刺激小鼠肺上皮细胞株MLE-12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其AQP5 mRNA和MUC5AC mRNA的表达.同时,用香烟烟熏BALB/C小鼠4周,检测其肺组织AQP5 mRNA和MUC5AC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不含CASE的DMEM培养液相比较,CSE(10%)刺激MLE-12后,细胞AQP5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同样,香烟烟熏队LB/C小鼠1个月,其肺组织AQP5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CSE刺激可以降低MLE-12细胞上AQP5 mRNA的表达,香烟烟熏队LB/C小鼠1个月,其肺组织AQP5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AQP5 mRNA的下调可能通过影响其MUC5AC mRNA的表达从而参与香烟致肺部炎症的发病过程.
作者:金常娥;徐永健;刘建;甄国华;周思静;康冠楠;王树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EN+PN组(32例)和EN组(28例)营养支持,住院第1天、14天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第1天、21天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感染、肠道并发症,入院第90天时进行改良Rankin评分.结果:住院第14天2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下降,EN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EN组第14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EN+PN组第14天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P均<0.05).第21天2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EN+PN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第90天时改良Rankin评分显著高于EN组(P<0.01).结论:早期EN+PN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贾伟华;周立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8例接受择期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两组患者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于术前1 d、术后第8天检测体重、血生化、营养状态指标及肠道黏膜通透性,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EN组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下降幅度少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下降幅度明显少于PN组(P<0.05).EN组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少于PN组(P<0.05).EN组患者肠道通透性、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均<0.01).结论: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范学朋;周瑞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高龄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进食明显减少,而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的负氮平衡状态,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由于肠道黏膜的营养30%来自动脉血供,70%来自肠腔内营养物质[1],临床上常选择肠内营养鼻饲(EN)来满足部分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的老年患者的营养.高龄老年患者肠道功能欠佳,容易出现腹泻,本文就做好高龄老年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护理干预,汇报如下.
作者:翁霞;汪红兵;何华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建立营养支持概念以往临床医师面对危重神经疾病患者所想到的是限于针对原发疾病的药物、仪器和设备的检查和治疗,很少关注营养支持在生命支持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宿英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与完善,营养支持治疗也随之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中.从早期简单的营养物质补充到拥有多种营养底物,多条营养途径,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建立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再到目前非常热点的药理学营养(nutritional pharmacology)或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
作者:胡波;李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重症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病例,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不能进食的时间较长,临床上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本文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罗秀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时常并发心律失常,或在原有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发生心肌梗死.若急性心肌梗死与影响初始向量或酷似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并存,诊断较困难,易发生误漏诊.提高两者并存时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两个相关的危险因素,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冠脉疾病患者中同时患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者占很大比例[1].目前应用的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是他汀类药物.随着循证医学和实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具有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的多重作用[2],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降低血压.
作者:闫杰;宋玉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急诊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综合医学学科,近年来不管是急救观念还是急救方法,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用药治疗同样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和理论,现将心肺复苏中常用药物应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顾言;陈建荣;蔡映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输血医学研究的深入,红细胞血型抗原已经由初的3种,即A、B、H抗原增加到近300种,并且可以归入30个血型系统[1].这些抗原初是通过血液凝集实验检测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发现的.随着对血型抗原复杂性认识的深入,以及由于血型抗原抗体所引起的临床问题的出现,如:供/受者血液不相容所引发的输血反应、母婴血型不相合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等,凝集实验因其本身的局限件不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作者:王娟;魏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筛查方法由丹麦肠外肠内营养协会的专家制订出的.表格内容的概述:患者评分方法依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营养状况分为2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4级: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其中每部分的分值为0~3分,两部分合计为0~6),对总分≥3的患者需考虑存在营养风险.
作者:周亚光;杨光田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