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质性低血糖为常见的原因足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所引起的药物性低血糖,相对少见的原因有胰岛细胞瘤、胰外实体肿瘤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更少见的原因有免疫性胰岛素抵抗,即由患者体内较高浓度的胰岛素抗体或胰岛素受体抗体所导致的低血糖。
作者:胡蜀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发现右耳后皮下肿块8年余,左侧耳后及颈部皮下肿块2年,于2010年1月入院。8年前患者自己触及右耳后皮下肿块,约杏仁大,质软,偶有痒感,无红肿、热、痛。2001年4月和2005年10月2次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提示“淋巴结炎”,抗感染治疗无效,该皮下肿块缓慢生长至红枣大。近2年来,
作者:黄露露;刘胜文;邹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患者,男,29岁。因食用变质水果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于某医院门诊检查发现肾功能异常,血肌酐400umol/L左右,给予抗感染治疗(用药不详),3d后,症状缓解,但感乏力、纳差,未复查肾功能,2d后因突发胸腹部及背部疼痛伴大汗,于该院住院治疗,复查肾功能血肌酐400/lmol/L,
作者:彭隽;兰天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少见类型,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常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对2002年4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14例CVS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VST的急诊识别及治疗方法。
作者:林津;付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脓毒症是由于炎症反应、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所致,是导致MODS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出现促凝状态。炎性细胞因子既可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又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凝血系统和血纤蛋白溶解系统的成分具有促炎作用。因此,具有抗凝、
作者:程霞;周荣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AL amyloidosis)是西方国家系统性淀粉样变常见的诊断类型。AL淀粉样变患者存在潜在的恶性浆细胞克隆(94%)或B-淋巴/淋巴浆细胞样细胞。AL淀粉样变克隆细胞负荷通常是小量的,浆细胞增殖分数类似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mained significance,MGUS)。
作者:王学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大肠平坦型病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0例有大肠平坦型病变患者共36处病灶进行染色放大后行EMR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36处病灶大直径0.8~2.5cm(平均1.4±0.5cm),32处一次性完整切除,4处分块切除;3例出现术中出血,经氩气凝固术(APC)及电凝治疗后止血,1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经金属夹治疗后止血。30例患者术后1月复查肠镜,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12月(平均9.3月),未见病变复发及残留。结论:EMR能有效治疗大肠平坦型病变,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玉芳;彭随风;李轶西;胡伟;梅智谋;刘浩;高晓阳;时昭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态。该病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2大类,原发性HPS多见于儿童,
作者:王昭;王旖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96例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包括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比较2种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健康体检者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患者的血NT-proBNP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P〈0.01);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NT-proBNP水平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左室射血分数(I。VEF)呈负相关。结论:血NT-proBNP水平有助于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特别在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需要短时间内明确病因时,通过监测血NT-proBNP水平可能有助于鉴别。
作者:姚一鸣;李少洪;何景招;余志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高嗜酸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s,HES)是一组以外周血嗜酸细胞显著增多以及嗜酸细胞侵犯组织并造成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1975年Chusid提出了HES的诊断标准,确诊必须满足以下3条标准:①外周血嗜酸细胞持续升高(〉1500/mm3)超过6个月;②排除其他能够造成嗜酸细胞增高的病因;
作者:李剑;赵永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科型胸腔镜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内科型胸腔镜术,采取以下综合治疗方法:高频电凝术凝固直径小于2cm肺大疱;注射生物胶术治疗直径大于2cm的肺大疱;高频电切术离断胸膜粘连带;滑石粉喷洒术固定胸膜腔。结果:全组32例患者中,I型胸膜病变0例,Ⅱ型胸膜病变3例,均合并有肺大疱;Ⅲ型胸膜病变18例;Ⅳ型胸膜病变11例。治疗后24~72h肺全部复张,肺功能明显改善,随诊6个月~2年,复发率为6.3%,疗效满意。结论:肺大疱并发自发性气胸采用内科型胸腔镜综合治疗,具有安全性佳、疗效好、费用低、患者耐受性好的特点,尤其对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钟敏华;厉银平;谢志斌;黄文军;彭清臻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同时加用纳洛酮0.4~0.8mg静脉推注,2次/d;2d为1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O2、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aCO2显著低于对照纽(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与纳洛酮联用较单纯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更好的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于碧磬;王勇;凌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在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微小残留病、考核疗效以及预测疾病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RQPCR技术对25例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CMI。急变期患者BCR-ABL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和加速期患者。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4例检测不到BCR-ABL转录本水平,3例极低。伊马替尼治疗的前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下降明显,治疗12个月后,疗效与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类似。结论:RQPCR方法在监测CM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及考核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学琼;李春蕊;田野;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对1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allo-HSCT,采用改良马利兰(Bu)/环磷酰胺(Bu/Cy)预处理方案进行了亲缘HLA全相合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的方案。移植后予鼻窦及颈部淋巴结区局部放疗,早期减停环孢素A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防治复发。结果: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 9/L时间为+13d,血小板〉20×10 9/L时间为+15d。移植后未发生急性GVHD,发生肝脏及口腔的慢性GVHD,使用小剂量甲氨蝶呤和泼尼松后控制。随访至移植后8月余,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allo-HSCT对NK/T细胞淋巴瘤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法,移植后的局部放疗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能预防复发。
作者:肖毅;张东华;孙汉英;周剑峰;张义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ggressive natural killer cell leukemia,ANKL)是NK细胞克隆性增殖肿瘤,病情进展快,预后极差。1986年,Fernandez等从1例男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建立了NK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株,证明了NK细胞具有恶性增殖的特性,首次采用了“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名称。
作者:李春蕊;刘文励;周剑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高热,均有脾肿大,2例为巨脾,9例同时肝肿大;4例患者发病时伴随消化系统症状;13例患者均表现为血象3少或2少;7例有高甘油三酯血症,4例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8例患者出现铁蛋白升高,其中4例高于2000ug/L,并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流式细胞术分型,NK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所有患者骨髓象中均发现组织细胞增多,比例为2.O%~18.0%,存在吞噬血小板和红细胞现象;13例检查了EBV相关抗体,其中12例IgG,1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有6例患者进行了化疗,其中5例使用VP方案,1例使用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病情缓解;2例患者未进行化疗,病情好转。结论:HPS常呈动态发展过程,在发病初期极易误诊,应积极进行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2R)水平等检查,努力寻找病因和诱因;部分诊断指标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才显现,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作者:黄丽芳;冉丹;郑邈;肖毅;周剑峰;孟力;孙汉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m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风险增高。MDS的主要病理生理本质是:①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②粒系、红系和巨核细胞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③无效造血(ineffective haematopoiesis)。
作者:肖志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折点是现代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用它来定义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根据试验方法的不同,折点可以用浓度(mg/L或ug/m1)或抑菌圈直径(mm)来表示。通常情况下,所有的药敏试验均需要折点(或称为解释标准)来将实验结果解释为敏感、中介或耐药并报告给广大的临床医生。
作者:杨启文;朱任媛;王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肺气肿大鼠肺泡壁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pcDNA3.1-hVEGF转染雄性Lewis大鼠MSCs。雌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肺气肿组、单纯MSCs移植组,hVEGF移植组。观察MSCs移植28d后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VEGF含量。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Y-FISH)示踪雄性大鼠MSCs在雌性肺气肿大鼠肺组织内的植入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肺泡壁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hVEGF移植组肺气肿改变较肺气肿组、单纯MSCs移植组减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数较后2组减少;肺组织VEGF含量较后2组增多;肺泡壁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后2组;Bcl-2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高于后2组;Y-FISH显示hVEGF移植组、单纯MSCs移植组的雌性大鼠肺组织中有Y染色体阳性的细胞。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VEGF可以成功地在MSCs中表达,pcDNA3.1hVEGF转染MSCs移植能够减轻大鼠肺气肿样改变,其疗效优于单纯MSCs移植治疗。
作者:刘红梅;马利军;王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预先给药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探讨FDP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mg/kg,复制大鼠ALL模型。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S组和LPS+FDP组,其中LPS+FDP组于静脉注射LPS前1h腹腔内注射FDP(250mg/kg)。3组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6h颈动脉取血测血气分析,并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计算湿/干重量比(W/D),RT—PCR法测定肺组织MIP-2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TNF-a和IL-1β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LPS+FDP组MIP-2mRNA表达增加,肺组织W/D、TNF-a和IL-1β含量上升(P〈0.05);与LPS组相比,LPS+FDP组MIP-2mRNA表达降低,肺组织W/D、TNF-a和IL-10含量降低(P〈0.05)。结论:FDP通过下调大鼠LPS诱导的MIP2表达,降低TNF-a和IL-1β的释放,减轻ALI大鼠肺部的炎症反应,保护肺组织。
作者:季艳梅;郭学珍;张浩明;方敏;汪蓉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