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进展期(即加速期、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疾病进展期CML患者口服格列卫治疗,评价其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疗效.结果:43例患者的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和完全分子遗传学反应(CMR)率分别为44.2%、30.0%和21.9%,观察期内总病死率为25.6%,均于12个月内死亡,不同年龄(≤25岁,>25岁)患者之间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耐药现象较普遍,年轻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
作者:朱晓明;程辉;游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2种撤机决策(临床医生经验与自主呼吸试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COPD急性加重期且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PaCO2水平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自主呼吸试验(SBT)组和临床医生经验(DED)组各47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每日对2组患者进行撤机筛选试验,完成筛选试验的SBT组患者行SBT后实施撤机;完成筛选试验的DED组患者,由科室呼吸治疗小组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是否撤机.观察病死率、住ICU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2次插管率、SBT组SBT终止原因等.结果:SBT组患者住ICU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及VA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ED组患者(均P<0.05).DED组患者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SBT组(P<0.05).DED组患者2次插管率略高于SBT组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BT有可能导致撤机延迟,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应重视COPD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决策中医生临床经验的重要性,提高撤机成功率.
作者:范学朋;邓巍;冷德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9例SAP患者分为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组(联合组)和单用生长抑素组(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内毒素、TNF-α、IL-6、血浆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4d APACHEⅡ评分及Binder评分,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血内毒素、TNF-α、IL-6、GMP140、TXB2、vWF:Ag均高于正常,治疗后降低,联合组较对照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APACHEⅡ 评分及Binder合并症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病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SAP比单独应用生长抑素更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障碍,缩短ICU住院日.
作者:张蓉;李灵丰;张朝晖;瞿星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用于早期评价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SAE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14例,存活组20例.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NSE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血清NSE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NSE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19.结论:测定血清NSE水平有助于评价SAE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占凌辉;蔡秋雅;王金领;叶剑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4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2例,采用艾迪注射液配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对照组21例,仅采用相同方案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有效率、毒性反应和顺应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9.1% vs 47.6%,P=0.03).研究组3~4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2%vs 52.4%,P=0.01).研究组接受的平均化疗疗程数高于对照组(4.7 vs 3.4,P=0.03).研究组需要化疗减量和延迟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提高缓解率、降低毒性反应并提高耐受性.
作者:吴洁;龙国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25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收集256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共28例,其中囊袋血肿12例,囊袋破溃感染2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起搏综合征4例,心外肌肉收缩2例,精神神经症状3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3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洪渊;邓新桃;石桂良;赵建祥;郑金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早期评估病情中的意义.方法:根据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组(0 ~ 20分)36例,中型组(20 ~ 30分)14例,重型组(30 ~ 45分)9例.测定各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5天和第10天血浆BNP、ET水平,并与40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重型脑梗死组血浆BNP、ET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组(均P<0.01);入院时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ET水平开始升高,治疗第5天达高峰,治疗10d后明显下降.结论:BNP和ET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可作为早期判断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韩玲;张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是否存在肝损害及其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中、重度SAHS患者134例和健康对照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分为SAHS肥胖组69例、SAHS非肥胖组65例和对照肥胖组30例、对照非肥胖组30例,观察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脂(TG)和胆固醇(CHO)水平的变化,肝脏彩超形态学表现,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率,并对SAHS组血清ALT、AST水平与睡眠监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AHS患者血清ALT、AST、GGT、TG和CH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SAHS组发生NAFLD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HS肥胖组肝损害与非肥胖组无明显差别(均P>0.05).SAHS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正相关(r分别为0.601和0.352,均P<0.05),与低血氧饱和度(LSaO2)(r分别为-0.513和-0.442,均P<0.05)和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r分别为-0.461和-0.305,均P<0.05)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SAHS组血清ALT水平与患者AHI和LSaO2呈线性回归关系(P<0.01).结论:SAHS患者确实存在肝损害,发生NAFLD的几率明显增高,肝酶水平与患者AHI、LSaO2密切相关,慢性间歇性低氧可能是造成肝损害的独立相关因素.
作者:谢江霞;岑慧;阳书坤;余坤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在机械通气中应用囊内压测定法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检索近10年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研究者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行系统评价.结果:6个RCT共272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使用囊内压测定法)135例,对照组(使用固定注气法)137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8h后气道损伤、8h后误吸呛咳、2d气囊破裂漏气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囊内压测定法可显著提高患者机械通气的疗效.
作者:朱小芳;李文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BPPV)中应用内耳磁共振水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BPPV患者分别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和MRI重T2加权技术内耳水成像检查,观察病理改变,统计阳性检出率.结果:48例BPPV患者磁共振水成像有43例呈阳性表现,总阳性率为89.6%;CT检查有32例呈阳性表现,总阳性率为66.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可为诊断BPPV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颜建辉;黄丽娟;杨柳;黄伟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临床特点、病因分布及治疗现状,以促进遵循指南规范药物治疗.方法:对1 226例年龄≥65岁心衰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血压、心率、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病因构成、遵循指南优化药物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1 226例患者中,男性510例(41.6%),年龄(71.4±6.4)岁;女性716例(58.4%),年龄(77.3±9.6)岁(P<0.05).男性舒张压为(85.6±16.8) mmHg、女性为(95.3±18.4) mmHg(P <0.05);男性心率为(82±21)次/min、女性为(98±26)次/min(P<0.05).NYHA分级≥Ⅲ级女性高于男性(P<0.05).心衰常见病因:冠心病31.5%、高心病27.0%、肺心病13.7%、老年瓣膜病12.4%、心肌病9.3%、风心病6.1%.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68.1%)、β受体阻滞剂(63.3%)、利尿剂(73.9%)、洋地黄(69.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54.5%)为主.但β受体阻滞剂随着NYHA分级增加而使用量减少.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在年龄、舒张压、心率、NYHA分级有性别差异.病因以冠心痛常见.药物治疗与指南推荐尚有差距.
作者:赵喜萍;杨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rt-PA)静脉内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STEMI患者给予rt-PA静脉内溶栓,分析其溶栓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急性期病死率.结果:应用rt-PA静脉内溶栓的患者再通率88.3%;牙龈出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9.5%,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如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室性早搏等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73.4%.结论:应用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AMI,再通率较高,出血并发症少.
作者:孙丽;卜德军;韦福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有发热,同时表现为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凝血功能异常等.4例病因分别为扁桃体炎、急性肾炎、干燥综合征、克罗恩病,其他7例病因不明.经治疗原发病及激素等对症治疗后,5例好转,6例死亡.结论:成人HPS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要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章琴;高清平;康玉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将68例CTS患者随机分为2组,尼麦角林组给予尼麦角林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地巴唑组给予地巴唑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4、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尼麦角林组治疗后4周痘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功能评分(FS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 <0.05);12周时其效果更为明显(P<0.05),与地巴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电生理指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尤其以环指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差值恢复显著.结论:尼麦角林联合皮质类固醇能有效改善轻中度CTS临床症状和电生理指标,并取得持久的缓解.
作者:唐娜;李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膝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2.5mL,1次/周,联合服用双醋瑞因50 mg,2次/d;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2.5 mL,1次/周,均连续5周;治疗结束后1周比较2组疗效.结果:采用Lequesne评分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组在治疗前后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68.3%vs 58.5%,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双醋瑞因治疗膝骨关节炎在镇痛效果和改善关节活动度上较单用玻璃酸钠疗效更显著.
作者:曹小燕;叶青;熊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由自身免疫介导,可损害多个系统、器官及组织的非器官特异性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甲亢、重症肌无力的病例资料.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间断蛋白尿8年,乏力3个月,于2010年7月3日收入院.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伴发热、四肢关节疼痛、脱发、口腔溃疡、雷诺现象,查尿蛋白((卅))、抗Sm(+)、抗ds(-)、DNA(+),诊断为SLE,予以激素(泼尼松10片/d逐渐减至2片/d)、爱若华、环磷酰胺注射液0.8/月及对症支持治疗,前述症状缓解、蛋白尿消失.
作者:李惠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研究报道,持续缓慢低效透析(sustained Lowefficuency dialysis,SLED)在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 poisoning,ASOPP)患者的治疗中显示良好的效果,且降低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1,2].现报道我科收治的40例ASOPP患者行SLED治疗的疗效.临床资料我科2005年1月~ 2010年6月住院行SLED治疗的ASOPP患者40例(男17,女23),年龄14~71岁,平均(39.8±13.7)岁;均符合有机磷农药接触和误服史,根据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严重者被纳入.40例患者中有14例伴有急性肾损伤,5例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作者:胡守亮;程骏章;刘俊成;袁凡丽;卢宏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以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m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至今惟一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方法.虽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础理论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针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不同机制,许多药物在动物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白细胞粘附抑制剂、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等;但所有这些治疗方法均没有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实有明显的疗效或其疗效十分有限.
作者:马士程;贺茂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不多,溶栓治疗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各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临床上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溶栓治疗本身存在风险,也存在不少限制因素,如溶栓时间窗、溶栓人群(年龄)、溶栓药物及溶栓治疗方式等,各国致力于提高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概括介绍.
作者:彭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溶栓治疗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溶栓治疗的主要方法及新进展.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是静脉推注或滴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让闭塞的血管再通,使缺血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恢复灌注,避免坏死发生,改善临床结局.静脉溶栓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溶栓方法,也被认为是发病4.5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1].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根据美国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National Institi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m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试验结果,批准静脉rt-PA治疗发病3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随后,美国、欧洲指南均推荐,急性脑梗死首选治疗为3h内静脉应用rt-pA[1,3].
作者:陈聪;徐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脑出血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约每年60 ~80/10万,占全部新发脑卒中的10% ~ 15%,长沙等中南地区部分城市甚至高达55%.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是成年人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彻底治愈脑出血所造成的神经损害.本文将就脑出血的近期研究进展及尚需解决的问题阐述如下.脑出血的病因随着人们对控制血压的重视,人口的老龄化,抗凝药的普遍使用,引起脑出血的病因逐渐出现了变化.在西方国家,高血压所占的比例已从80%~90%降至50%,而淀粉样脑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已逐渐成为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70岁以上的脑出血患者中近20%的原因为CAA[1].而在高血压的控制率仅约6.1%的中国,高血压仍然是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但CAA所占的比例亦在上升,在国内已引起相关专家及研究者重视.2005年的一项对62例脑出血患者的病因研究中,CAA已占脑出血病因的11.3%[2].
作者:闫秋月;张苏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也称为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以呼吸结构异常伴低通气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它按发生原因不同主要分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CSAS)以及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mixed sleep apnea syndrome,MSAS),其中以OSAS为多见.OSAS是指在睡眠中出现反复的上气道阻塞,通常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其严重程度多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评定.随着年龄增长,OSAS发生率增高,但危险性也随之增高.OSAS在所有人群中成年男性的发病率大约为3%~7%,而成年女性的发病率大约2%~5%[1].调查发现大量缺血性脑卒中以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存在OSAS,且比例大于50% [2,3].近年来,OSAS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OSAS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榆红;殷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水合氯醛全麻状态下顺式阿曲库铵对大鼠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7%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实验组腹腔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93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立即刺激坐骨神经,记录大鼠腓肠肌CMAP变化,刺激间隔5 min.结果:麻醉生效后18 ~ 48 min 2组间峰峰值及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MAP变化分3个阶段:诱导期,表现为峰峰值逐步下降,潜伏期延长,持续约10 min;抑制期,表现为峰峰值进一步降低,潜伏期进一步延长,之后有恢复趋势,持续约30 min;恢复期,表现为峰峰值、潜伏期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对照组CMAP峰峰值与潜伏期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对大鼠腓肠肌CMAP有显著影响,而且呈阶段性变化,准确了解这种变化趋势,有助于术中及时为术者反馈信息,减少神经损伤.
作者:臧光辉;孟祥虎;樊龙昌;李新华;刘继红;张传汉;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