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7-1024
  • 国内刊号:42-1394/R
  • 影响因子:0.9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2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急救医学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年4期文献
  • ICU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ICU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耐药性情况.方法:选择诊断为MDR-AB肺炎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按照2:1的比例选择非MDR-AB肺炎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痰液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分析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结果:观察组对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头孢他啶都高度耐药,仅对多粘菌素B敏感.除哌拉西林、多粘菌素B外,对照组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与 ICU 内MDR-AB肺炎显著相关(均P<0.05).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是导致M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ICU肺炎患者中MDR-AB感染比较常见,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常金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巨核细胞发育异常3例报告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巨核细胞发育异常[又称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型MDS(MDS-R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DS-RT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骨髓凃片小巨核细胞酶标(CD41a)免疫组化染色及骨髓细胞遗传学的结果.结果:3例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骨髓像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其中,2例可见单圆核巨核细胞,临床上初始诊断为ITP,但用激素治疗、甚至环胞素治疗,无明显疗效.后2例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1例骨髓凃片CD41a免疫化学染色发现巨核细胞呈明显的病态造血,诊断为MDS-RT.结论: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做骨髓活检,骨髓巨核细胞CD41a或CD42b免疫化学染色,细胞遗传学检查,注意与MDS-RT的鉴别.

    作者:龚辉;康春香;孟凡凯;刘文励;黄丽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15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78例,治疗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8h和治疗结束后检测患者的TNF-α、IL-6及IL-8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2组临床治疗情况,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以及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8较治疗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前后pH无显著变化,而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间、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改善AECOPD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俊;翁育清;曾利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脂并高血压患者细胞炎症因子、血液黏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脂并高血压患者细胞炎症因子、血液黏度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脂并高血压患者予辛伐他汀治疗,根据用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40例(10mg/d)、正常剂量组40例 (20mg/d)、高剂量组40例(40mg/d).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致炎因子、血液黏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前血压、血脂、致炎因子、血液黏度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组血压、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大聚集率显著降低(均P<0.05),小剂量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正常剂量组、高剂量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小(均P<0.05).3组治疗后血压、血脂、炎症因子及全血高/低切黏度等水平依次显著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为显著,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剂量组IMT、斑块面积显著小于低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均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略高于正常剂量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减少高血脂并高血压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减少斑块面积,且其效果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应注意高剂量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周金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心肌损伤、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PCI术,观察组在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结果:2组PCI术后12h CK-MB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术后12、24h的cTnI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cTn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72h的sICAM-1、sVCAM-1水平均比术前升高(均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30d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CI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对AMI患者的心肌损伤、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李晓莉;金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一次性治疗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索内镜下一次性阻断贲门胃内曲张静脉,对食管曲张静脉内血流阻断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精准贲门胃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是用透明穿刺针在贲门周围,胃底及胃体黏膜内穿刺寻找出曲张静脉,见明确回血或出血时,向血管内注射聚桂醇+组织胶+空气+生理盐水(sclerosing+tissue glue+air+normal saline,STAN).1~2周内复查,穿刺针多点穿刺食管静脉,如果食管曲张静脉血流没有阻断,再于贲门、胃底寻找来源血管,治疗方法同第1次.食管静脉血流阻断后血管明显减轻或消失,3个月后复查内镜.结果:不同聚桂醇剂量2组患者在安全性上,2mL组略优越于3mL组,一次性治疗后血管消失率29%和36%,穿刺印证血流阻断率80%和83%.3个月内2组再出血率无差异,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ESVD一次性治疗食管-胃连通型静脉曲张(GOV1和GOV2)是安全的,其一次性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率在1/3左右.

    作者:李坪;魏红山;蒋煜;胡居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技术与技巧.方法:选取30例肿瘤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穿刺贵要静脉或头静脉,采用9号输液针为穿刺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30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无不良反应.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痛苦轻、舒适度好.

    作者:汪一平;王霖;张莹;彭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稳定型及病变程度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LP-PLA2水平, 并计算Gensini积分,探讨各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 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LP-PLA2水平高.②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间的血清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血清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Gensini评分越高,LP-PLA2水平越高.结论:血清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作者:王晓菲;张俊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直接支架术与预扩张支架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直接支架术(DS)和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术(CS)2种介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的数据库,选取有中英文关于冠脉内直接支架术和预扩张支架术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6年4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治疗方法直接PCI术与预扩张PCI术为标准分组.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文献13篇,其中,4项为随机对照试验,8项研究进行了临床随访,包括9090例患者,其中,DS组2765例(30.4%),CS组6325例(69.6%).Meta分析结果显示:DS组患者介入术后院内和术后30d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S组(P<0.05);CS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较DS组更高(P<0.05);CS组患者PCI术后1年病死率明显高于DS组(5.86% vs 2.51%, OR=2.47,95%CI:1.76~3.48, P<0.00001).结论:在ACS患者行PCI术中,DS较CS治疗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低,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李琴;谭俊峰;凌波;王真;曹公兴;张明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与STEMI行直接PC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比值(P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8例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术后即刻和30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无复流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均P<0.05),无复流组的RDW、中性粒细胞百分比、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血浆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D-dimer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均P<0.05);无复流组PCI术后基线和PCI术后30d的LVEF均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与PLT的比值(RPR)可作为提示STEMI患者行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OR=8.306, 95%CI=1.492~46.245,P=0.016).结论:RPR可作为提示患者发生无复流的预测指标,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洪敏;王毅;孙鑫新;吕静;周松;张朝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序贯式全胃肠道灌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序贯式全胃肠道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洗胃法,序贯治疗组给予序贯式全胃肠道灌洗法,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序贯治疗组的平均通便时间、病死率、存活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均P<0.05).序贯治疗组治疗后的血K+、淀粉酶(AMY)、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异常患者所占比例及肌酐高值(Crmax)、乳酸高值(Lacmax)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5).序贯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序贯式全胃肠道灌洗法减轻了患者的中毒程度,可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陈宏吉;明小星;陈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CRP、CD64指数和HLA-DR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炎症反应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5例确诊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激素组(49例)和非激素组(46例).激素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2次/d,持续静脉滴入,连续给药7d.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的生命体征,检测入院时及入院第1、3、5、7天血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CD64及单核细胞HLA-DR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激素组各时点血CRP水平均低于非激素组(均P<0.01).自治疗第3天始,激素组各时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均低于非激素组(P<0.01).治疗第3天,2组患者血单核细胞HLA-DR水平比较(P<0.05);第5、7天2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并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喻秋平;杨蕙文;叶兴文;李力;罗洋;刘松;赵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莫西沙星对肺结核患者血清游离氨基酸及炎症因子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及游离氨基酸、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98例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莫西沙星组、左氧氟沙星组,各49例,莫西沙星组患者给予0.4g/d 莫西沙星治疗,左氧氟沙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g/d治疗,2组均予抗结核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后,莫西沙星组患者的缬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左氧氟沙星组(均P<0.05),2组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莫西沙星组患者的IFN-γ、TNF-α、IL-1、IL-6、IL-10、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左氧氟沙星组(均P<0.05);治疗后,莫西沙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左氧氟沙星组(93.9% vs 79.6%;93.9% vs 77.6%,均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对患者的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炎症细胞因子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畅;周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其短期预后.方法:选取107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老年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史资料、血尿素氮、肌酐、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B型脑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AKI的发生率,院内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6个月时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按院内是否发生AKI进行组内分组,了解亚组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KI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60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发生院内AKI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伴发的AKI及院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并且,发生AKI的患者病死率更高.

    作者:翟文亮;王荣欣;李俊芬;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CBP)联合血必净注射液(XBJ)治疗重症脓毒症(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SS患者48例,将其中仅接受XBJ注射的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时接受XBJ注射和床旁高流量CBP治疗的24例作为观察组.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WBC、CRP、PCT、血浆中细胞因子IL-8、Ang-2和MMP-9的水平.结果:2组在治疗后24、72h和7d的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且治疗第7天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2组在治疗后WBC、PCT以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WBC、PCT以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细胞因子IL-8、Ang-2和MMP-9水平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高流量CBP联合XBJ注射液治疗SS,能够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郑伟;陆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患者采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8例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并感染发热患者38例,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2组,预防组患者18例在粒缺时给予万古霉素(1.0g,2次/d)联合头孢吡肟(2g,2次/d)或单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2次/d)预防细菌感染;对照组患者20例没有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结果:预防组(59个治疗周期)发热频率低于对照组(0.4 vs 0.9;P<0.001),粒细胞缺乏与发热间隔较长(6.4d vs 3.8d;P=0.007),住院时间较短(21.5d vs 28.5d;P<0.001),肺部感染率较低(38.8% vs 80.0%;P<0.001).1例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出现皮疹,3例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出现腹泻,抗生素停药后,这些副作用消退.结论:对急性白血病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感染性发热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葛仁英;徐旭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发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发心肾综合征(CR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8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Cr变化值分为CRS组44例和非CRS组140例,采用logistics回归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发CRS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8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RS发生率为23.9%,2组患者在年龄、心功能分级、糖尿病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肺心病病史、房颤病史、脑血管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患者多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少尿、低血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Hct)、尿pH水平较低,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尿蛋白、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均P<0.05).年龄>70岁、糖尿病史、心功能Ⅳ级、入院期间Cr、CRP水平升高,Hb水平降低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CRS的高危因素.结论:年龄>70岁、糖尿病史、心功能Ⅳ级、入院期间Cr、CRP水平升高,Hb水平降低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发生CRS.

    作者:陈东;马建新;宋成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CU患者不同体位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ICU患者半卧位和平卧位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42例重症住院患者,问卷调查患者在半卧位和平卧位的舒适度.床边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率(FEV1%).同时,观察不同体位手指氧饱和度(SpO2%).结果:83.3%的患者感觉半卧位好于平卧位.42例患者半卧位的FVC、FEV1较其平卧位明显改善[FVC:(2.90±1.00) vs (2.22±0.85),P=0.0017;FEV1:(1.95±0.89) vs (1.38±0.70),P=0.0035],42例患者半卧位较平卧位SpO2明显改善[(95.74%±1.64%) vs (93.14%±3.34%),P=0.0015)].结论:ICU患者半卧位呼吸舒适度好于平卧位,不同体位肺功能存在明显差异,患者SpO2%亦能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李咏;黄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IgA肾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诊断为IgA肾病患者622例的基本资料,肾脏终点为患者肾小球过率(eGFR)下降50%或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部患者1年、3年、5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99.6%,98.4%,9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肾活检时慢性肾脏病(CKD)分期(HR:4.79,95%CI:1.25~18.36,P=0.022)、24h尿蛋白定量(HR:5.08,95%CI:1.04~24.83,P=0.045)和血清补体C3(HR:0.01,95%CI:0.01~0.59,P=0.016)是IgA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8.1%的IgA肾病患者在5年之内eGFR下降50%或进展为ESRD,肾活检时肾功能不全、高24h尿蛋白定量以及低血清补体C3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程一春;葛树旺;骆冉;杨毅;郭水明;徐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无抗凝日间肾脏替代治疗凝血堵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无抗凝日间肾脏替代治疗(RRT)凝血堵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无抗凝日间RRT的患者239例,记录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治疗时间、机型、滤过膜面积、滤过膜材料、血管通路、治疗方式、是否输注血制品、是否间断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前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是否发生体外循环凝血堵管.应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无抗凝日间RRT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结果:体外循环发生凝血堵塞118例(49.4%),平均使用时间(252.4±4.1)min.高红细胞压积(HR:1.077, 95%CI:1.030~1.126,P=0.001)、高血小板计数(HR:1.007, 95%CI: 1.002~1.012,P=0.004)、间断生理盐水冲洗(HR:2.699, 95%CI: 1.096~6.650, P=0.031)是无抗凝日间RRT凝血堵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高血小板计数,高红细胞压积,间断生理盐水冲洗均是无抗凝日间RRT凝血堵管的危险因素,但可能需要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确定持续生理盐水冲洗是否相对于间断生理盐水冲洗更有利于降低凝血堵管的发生.

    作者:黄博伦;张仲华;童辉;曾铁英;葛树旺;徐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73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X综合征(CSX)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73例CSX患者设为CSX组;60例冠心病患者即冠心病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检测其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尿酸浓度等,并分析上述指标与CSX的相关性.结果:CSX组与冠心病组血NLR、RDW、HCY及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NLR、RDW、HCY、尿酸是CSX的危险因素,血钙是CSX的保护因素(OR5=0.001,P5=0.003).结论:血NLR、RDW、HCY、尿酸是CSX的独立危险因素;血钙是CSX的保护因素.

    作者:蒋明链;王铁锚;宋琼;唐家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并脓毒血症继发川崎病合并菊池病1例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不同程度口腔黏膜改变、皮疹、眼结膜充血、手足指端改变等,可累及小血管、中等肌性动脉及全身各个脏器.

    作者:胡冰竹;杨道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多种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都可以出现肺部间质改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等,其发生率为19%~85%[1],并且ILD可能是CTD首发且唯一的临床表现.

    作者:梁启刚;杨薇;沈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进展——对2015年AACE/ACE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导的解读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不孕、多毛和/或痤疮.根据欧洲生殖和胚胎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ESHRE)与美国生殖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2003年鹿特丹会议PCOS诊断标准[1],PCOS核心特点为高雄激素和卵巢多囊样改变--多囊卵巢 (polycystic ovary,PCO).

    作者:刘喆隆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