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肝结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提出诊治对策,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 分析5例肝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期提高对肝结核的诊断及认识.[结果]5例中,以脐周痛、发热为主要表现1例,以右上腹痛表现1例,以右下胸痛为主要表现1例,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1例,以腹胀、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1例;其中3例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另2例为临床诊断考虑肝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有效.[结论]肝结核可表现为腹痛、腹胀,也可无明显腹部症状,或仅有肝功能损害及表现为多浆膜病变;腹部CT表现为肝脏结节,增强后可强化,或有钙化表现;病理活检是金标准,表现为肉芽肿性炎.对于有肺结核病史,近期出现发热、纳差、腹痛、肝脏肿大伴触痛、血沉增高、肝功能异常尤其是γ-GT增高、贫血、甲胎蛋白正常,结合腹部CT及B超表现需考虑肝结核的可能.
作者:骆定海;王依;毛鑫礼;叶丽萍;季新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模型,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在造模第60天开始灌胃给药或0.9%氯化钠溶液共10d,干预后通过腹肌回缩反射(AWR)半定量评分测定大鼠内脏敏感性.[结果]不同压力下模型组AWR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肠康方高、中、低剂量组治疗后AWR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肠康方可通过改善内脏高敏感治疗IBS.
作者:陆敏;黄厚才;钟荣玲;张伟;田耀洲;王德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酒客乐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实验后胃黏膜的形态学变化,评定胃黏膜损伤指数,用硫代巴比妥酸测定胃黏膜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计算胃黏膜凝胶指数,用免疫组化法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测定胃黏膜组织EGF/EGF-R表达水平.[结果]预防组及治疗组中酒客乐大、小剂量亚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亚组(P<0.01),胃黏液凝胶指数及胃黏膜EGF、EGF-R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酒客乐对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有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增强黏膜防御损伤能力有关.
作者:甘爱萍;胡晓英;陈宏慈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RhoC、C-myc、EGFR的表达,观察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RhoC、C-myc及EGFR的表达情况,比较RhoC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与C-myc、EGF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胃癌浸润深度的加深、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RhoC、C-myc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三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RhoC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表现性能密切相关;在胃癌发展过程中,RhoC与C-myc和EGFR共同作用,参与细胞的癌变过程,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作者:孙玉清;熊建新;于立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液pH值及血清胃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对照组应用猴头菌提取物(谓葆)3个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第1周加服阿莫西林、灭滴灵、奥美拉唑综合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液pH值及血清胃蛋白酶Ⅰ(PGⅠ)、Ⅱ(PGⅡ)含量.[结果]2组治疗前胃液pH值及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胃液pH值下调(P<0.05),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调、上升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中药益气活血方具有较好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功效,其作用与下调胃酸pH值、上调血清PGⅠ、PG Ⅰ/PGⅡ水平有关.
作者:谷春雨;刘建军;刘西斌;康国强;白秀丽;董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结合病史,对1例复发性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肠镜及其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以反复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伪膜性肠炎患者,多次大便培养示肠道菌群失调.[结论]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是引起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恢复肠道菌群是伪膜性肠炎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吕小燕;苏娟萍;冯五金;吕志平;刘改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抗胃癌活性部位的配伍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SGC-7901胃癌细胞为细胞模型,以接种SGC-7901细胞的裸鼠为动物模型,通过体内、体外方法筛选四君子汤抗胃癌活性部位的佳配伍;流式细胞仪观察四君子汤活性部位配伍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挥发油部位、萜类部位、黄酮部位在体内、体外均体现出配伍协同作用,活性部位配伍组对SGC-7901细胞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74mg/ml,其高、低剂量组体内抑瘤率分别为55.48%和44.52%;四君子汤活性部位配伍组处理后G2/M期SGC-7901细胞显著增加,为12.84%.[结论]四君子汤挥发油部位、萜类部位、黄酮部位具有协同配伍作用,能将SGC-7901细胞阻滞于G2/M期.
作者:席与斌;吴允孚;陈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解毒中药治疗脂肪肝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采用高脂饮食加白酒灌胃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模型组所有大鼠再随机分为对照亚组、中药亚组、东宝肝泰亚组.用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模型组及其各亚组与正常组对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eptin)及肝脏瘦素受体(OB-R)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leptin浓度升高,APN及肝脏OB-R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中药亚组APN水平明显升高,肝脏OB-R mRNA表达上调,同时血清leptin、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明显优于东宝肝泰亚组(P<0.01).[结论]益气化痰解毒中药通过提高APN,上调肝脏OB-RmRNA的表达,以调节leptin水平达到有效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作者:马晓燕;张岩;吕娇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组方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大鼠胃黏膜形态、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药物刺激的方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并分组用药物干预.用酶标仪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无论是预防组还是治疗组,中药、西药的干预均可以使Caspase-3的表达增加,与模型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化瘀方要优于其他药物.[结论]各组中药均可以通过增加胃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达到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其中健脾化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要明显优于健脾益气方、活血化瘀方.
作者:李岩;王垂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治疗组 (60例)与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对照组服用西药莫沙比利片,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PG、2hPG、HbAlc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3%,2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枳实消痞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明显优于莫沙比利片.
作者:杨开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舒胶囊联合培菲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胆舒胶囊联合培菲康治疗;对照组38例,单用培菲康治疗.治疗4周后,以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6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缓解腹痛、腹胀、便秘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胆舒胶囊联合培菲康是治疗IBS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包怀鸣;陈志荣;朱俊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瑞健)与六味安消胶囊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口服曲美布汀加六味安消胶囊;对照组,25例,单用曲美布汀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反酸、烧心、胸骨疼痛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及辅助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率为44.0%,总有效率为88.0%.[结论]曲美布汀与六味安消胶囊联合应用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巴合达娜提·海沙尔;哈尼帕·司马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细胞周期得以运行的机制在于一系列细胞周期素(cyclin)时相起伏的调控下,相应的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yclin-dependend-kinase,Cdk)依次激活,驱动细胞由G0、G1、S、G2到M期.细胞周期主要有2个调定点:G1/S期、G2/M期.科学家已发现有几类调控因子在细胞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类是对细胞分裂增殖有调控作用的细胞生长因子;第二类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又称内源性调节因子,是细胞内自己合成的蛋白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细胞分裂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异常表达致使肿瘤细胞过度分裂及增殖,导致肿瘤扩散及转移.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分2类:正调控因子(cyclin-Cdk)可促进细胞通过调定点,而负调控因子(Ckis)则可抑制细胞通过调定点.
作者:周飞;杨钰;刘建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知涉及很多免疫反应.HBV感染后病毒在复制时产生的基因组DNA、RNA或dsRNA能够被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从而PRRs激发了有效的、适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产生各种细胞因子,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和适应性免疫反应[1].HBV的清除应答包括强效的先天免疫和后天获得性的细胞应答,不同的感染状态可能在病毒清除过程中有不同的影响[2];HBV与先、后天免疫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感染的结局[3].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调节的先天免疫系统在HBV感染的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TLRs在肝实质和非实质细胞的表达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肝脏的健康,其在各型肝脏疾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5],其作为天然免疫受体的重要成员在慢乙肝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近几年来其研究进展汇总如下.
作者:朱大艳;赵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中药保留灌肠与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5篇RCT试验,除1篇中质量外,其余14篇均属低质量文献.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结果较为稳定;漏斗图图形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共有9篇文献描述了不良反应.[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但因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可能影响到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尚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认.
作者:朱向刚;周滔;陈誩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