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联合负压引流治疗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感染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感染出现缺损创面的病人14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47例,联合组给予负压引流清创+rh-aFGF治疗,rh-aFGF组清创后给予rh-aFGF治疗,对照组在清创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病人的伤腔容积好转率、外露骨组织愈合率、缺损创面细菌计数及缺损创面恢复情况.结果 三组伤腔容积好转率、外露骨组织愈合率逐渐增加,且三组同一时间点的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的结果均优于其他两组;治疗第2、3周,联合组的缺损创面细菌计数分别为(1.01±0.53)×104/cm2、(1.95±0.44)×104/cm2,rh-FaF组为(8.17±0.78)×104/cm2、(11.83±0.86)×104/cm2,对照组为(10.96±0.64)×104/cm2、(15.02±1.31)×104/cm2,三组同一时间点的数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922,10.736;P均<0.05),且联合组的细菌计数均少于其他两组.结论 rh-aFGF联合负压引流在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感染缺损创面的治疗中效果较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治疗预后.
作者:石宇;党晓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型KOA的1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为58~74岁.记录16例病人术前、术后1 d及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的变化.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5~15个月.末次随访时,下肢力线股胫角由术前的182.77°±0.87°降低到179.6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6,P<0.001);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64,P<0.001);HSS评分由术前(58.88±4.13)分提高到(70.38±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2,P<0.001);KSS评分由术前(62.38±2.00)分提高到(78.63±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3,P<0.001).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中老年KOA可减轻病人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初期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朱成明;石展英;胡居正;李理;丁华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尺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后畸形愈合病人67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35例,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联合尺骨短缩术治疗;尺骨短缩组,21例,采用单一的尺骨短缩术进行治疗;腕关节镜组,11例,采用单一的腕关节镜技术清理关节腔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后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和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腕关节评分.结果 联合治疗组、尺骨短缩组治疗后的NRS疼痛评分分别为(1.32±0.52)分、(1.63±0.71)分,两组的腕关节DASH评分分别为(15.42±6.31)分、(18.03±7.64)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腕关节镜组治疗后改善不明显.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NRS疼痛评分低,腕关节镜组高,三组间得分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尺骨短缩组治疗后的腕关节DASH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腕关节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尺骨短缩术联合腕关节镜技术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后畸形愈合造成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岚翔;余化龙;何霞;刘亚东;严玉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重建喙锁韧带并修复肩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1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26例;左肩36例,右肩24例.年龄为23~48岁,平均年龄为(29.3±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2 d,平均为(6.1±2.5)d.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修复组30例,使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采用5#爱惜帮聚酯纤维缝线修复肩锁韧带;对照组30例,使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不修复肩锁韧带.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年的肩锁关节前后位X线片的喙锁间隙数值以及术后1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为14~24个月,平均为(16±2.7)个月.所有病人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4~18 d,平均为(13±3.8)d,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1年,修复组的喙锁间隙数值为(12.9±0.6)mm,优于对照组的(13.6±1.1)mm;修复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为(91.1±2.4)分,优于对照组的(86.3±3.5)分;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同时修复肩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有利于肩锁关节稳定性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闵小军;潘昭勋;孙超;杨晓明;杜德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胫骨慢性骨髓炎清创后大段骨缺损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成人胫骨慢性骨髓炎病人资料,Masquelet技术治疗的27例纳入Masquelet组,男20例,女7例,骨缺损长度为(8.9±2.2)cm;Ilizarov技术治疗的18例纳入Ilizarov组,男12例,女6例,骨缺损长度为(8.3±2.1)cm.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例的骨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末次随访时的Iowa膝关节评分、Iowa踝关节评分、SF-36量表得分.结果 45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平均(21.5±6.5)个月.Masquelet组与Ilizarov组的骨愈合时间分别为(20.85±4.31)周、(28.86±6.47)周,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23.17±6.93)周、(32.87±6.79)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44,P<0.0001;t=4.636,P<0.0001);两组末次随访时的Iowa膝、踝关节评分及SF-36量表总得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均可有效地解决成人胫骨慢性骨髓炎清创后大段骨缺损问题,但Masquelet技术能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完全负重时间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志波;郭骏;陈荣;郭潇;李相伟;肖亮;赵林;陈驰;禹志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于我院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85±3.70)岁,其中单节段9例,双节段11例,C3/42例、C4/59例、C5/615例、C6/75例.①收集并比较其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估治疗分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以及Odom's分级.②通过其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侧位片及颈椎过屈过伸位片,评估其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ROM).③MRI T2加权像上根据Miyazaki分级标准评估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④通过X线片及CT片根据McAfee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mJOA评分分别为(13.30±2.83)分、(15.25±2.07)分,VAS评分分别为(4.10±3.81)分、(1.55±1.53)分,NDI分别为(11.45±9.52)分、(6.00±4.78)分,所有评价指标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为优8例,良8例,可2例,差2例.②脊柱功能单位(FSU)曲度及C2~C7曲度:术前分别为2.33°±4.08°、18.78°±6.68°,术后早期为4.12°±6.43°、20.00°±9.9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21°±6.56°、15.61°±6.73°.FSU ROM及C2~C7 ROM:术前分别为9.15°±2.80°、47.28°±9.75°,术后早期为9.27°±3.83°、40.81°±14.66°,末次随访分别为9.37° ±3.97°、42.03° ±10.97°.3个时间点的FSU曲度及FSU 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2~C7 ROM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与邻近节段ROM变化趋势一致.末次随访时,43个邻近节段中46.5%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以C5/6为常见,但均无临床表现;末次随访时31个手术节段中有23例(74.2%)发生异位骨化,其中严重异位骨化(Ⅲ、Ⅳ级)发生率为22.6%,C5/6为常见.结论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可以取得持久稳定的临床效果,尽管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同时邻近节段仍可见退变,但均无临床症状.
作者:郭健峰;李锋;廖晖;熊伟;方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采用带第一、二伸肌室间支持带上动脉(the 1st,2nd intercompartmental supra-retinacular artery,1,2-ICSRA)的桡骨茎突骨瓣植骨结合Herbert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采用带1,2-ICSRA血管蒂的桡骨茎突骨瓣植骨结合Herbert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其手术前后的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17例病人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3个月(3.5~12.0个月).无周围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或一过性感觉神经失用等并发症发生,带1,2-ICSRA的桡骨茎突骨瓣无松动及脱落;术后6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Mayo腕关节评分分别为(63.13±5.38)分、(86.38±3.25)分,VAS评分分别为(3.04±1.04)分、(1.04±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25,P=0.000;t=7.841,P=0.000);按Mayo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12%.结论 采用带1,2-ICSRA的桡骨茎突骨瓣植骨结合Herbert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曹洪;安庆;Bikash KumarSah;邹海兵;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后不同时间应用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46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时间不同分为1周组(术后1周内开始用药,158例)、1月组(术后1周至1个月内开始用药,86例)和3月组(术后1~3个月内开始用药,102例).对比分析三组病人的骨折愈合情况、平均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前后腰椎(L1~4)骨密度值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1周组、1月组和3月组的骨折正常愈合的比例(91.77%、91.86%和95.10%)、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68±3.04)周、(15.22±2.46)周、(14.54±2.88)周]、髋关节Harris评分[(88.27±12.94)分、(86.36±13.16)分、(87.69±11.98)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个月时,3月组的腰椎骨密度值[(0.7187±0.1084)g/cm2、(0.7604±0.1225)g/cm2]均低于1周组[(0.7606±0.0855)g/cm2、(0.8027±0.1090)g/cm2]和1月组[(0.7533±0.1103)g/cm2、(0.7961±0.0881)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周组腰椎骨密度值在术后3个月时即显著高于术前,而1月组、3月组则在术后6个月时才较前一次有明显升高.三组病人胃肠道反应、发热、肌肉或关节疼痛、再发骨折、内固定松动或移位、内固定感染、断钉等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术后不同时间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不影响骨折的愈合,而术后早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更快地提升病人的骨密度.
作者:苑博;李凯华;张绍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双膦酸盐对癫痫病人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诊的癫痫病人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双膦酸盐组55例,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碳酸钙/维生素D3,对照组57例,仅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测量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腰椎及股骨上段骨密度值,并统计骨折情况进行保护效应分析.结果 随访1年,双膦酸盐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股骨上段骨密度值分别为(27.94±7.97)μg/L、(0.95±0.12)g/cm2,对照组分别为(27.84±7.45)μg/L、(0.91±0.11)g/c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膦酸盐组及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值分别为(1.16±0.12)g/cm2、(1.06±0.13)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人发生骨折6例(10.53%),双膦酸盐组中无病人发生骨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膦酸盐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癫痫病人骨质疏松状态,并且可以预防癫痫病人骨折的发生.
作者:张津铭;徐勇;王为;祝文涛;郭风劲;朱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髋关节脱位占关节脱位的2%~5%,而双侧髋关节同时脱位约占髋关节脱位的1%~2%[1],再合并双侧股骨头骨折则更是少见.股骨头骨折通常采用Pipkin分型[2]:Ⅰ型,股骨头骨折块位于中央凹下方;Ⅱ型,骨折位于中央凹上方;Ⅲ型,任意类型的股骨头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Ⅳ型,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2014年6月,我院收治一例双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PipkinⅡ型双侧股骨头骨折,术后随访2年多,病人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立军;王勤志;段军;陈又年;张远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髌骨不稳定[1]一般由外伤、先天或者后天性疾病破坏髌骨周围结构导致,表现为髌骨偏离正常位置,出现脱位、半脱位或倾斜等现象,易复发,故又称为复发性脱位(半脱位)或滑动髌骨,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前疼痛、髌骨反复向外侧错动、脱位等[2].目前研究认为,当膝关节高度屈曲时,髌骨将停留在滑车沟中,关节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外侧的股骨滑车斜坡[3].临床上发现许多髌骨脱位病人出现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和滑车重度发育不良现象[4,5],一般认为对于滑车发育严重不良的病人应考虑进行滑车塑性重建[6].
作者:吴超;王争刚;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扳机指,亦称为手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扳机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人扳机指多采用保守治疗,鞘内注射类固醇激素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尚无研究表明腱鞘内注射类固醇比鞘外注射效果更好,而腱鞘内注射可能会引起肌腱断裂等相关并发症.
作者:刘小源;卢光辉;孔令超;游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高处坠落产生垂直压缩及旋转暴力致使力作用于较大的胫骨远端后方,造成内外踝骨折伴胫骨关节面压缩,现代骨折将其定义为后Pilon骨折[1].后Plion骨折是一种由中等能量损伤造成的特殊骨折类型,损伤程度介于踝关节骨折与传统Pilon骨折之间,其骨折线贯穿整个后踝冠状面,累及内踝后丘,甚至延伸至内踝前丘,后踝关节面塌陷伴内踝及外踝骨折.
作者:王正;程建;冯欢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下调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基因对骨肉瘤细胞F5M2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将OCT4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iOCT4)转染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F5M2骨肉瘤细胞中作为siOCT4组,并设立siNC组(转染siNC)及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并比较siOCT4组和siNC组细胞中的OCT4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并比较三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siOCT4组中OCT4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siNC组显著降低;MTT法的实验结果显示:与siNC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siOCT4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显著右移,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其他两组;EdU法检测结果显示:siNC组细胞的24 h平均增殖率为48.50%±4.54%,而siOCT4组细胞的24 h平均增殖率为32.30%±1.72%;与空白对照组及siNC组细胞比较,siOCT4组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下调骨肉瘤细胞F5M2中OCT4的表达能抑制其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王建华;宫晨;刘飞;李定宇;卢晓光;吴韦清;彭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从细胞水平证实尼古丁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BMSCs传代至第3代,以海藻酸钠微球生物支架进行BMSCs三维培养.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进行诱导分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分别给予0.1、1、10、100μmol/L尼古丁干预,设对照组.第28天收获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代谢活力、阿利新蓝特殊染色检测细胞中氨基葡聚糖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软骨分化标志基因(COL2A1、Aggrecan、COL1A1、COL10A1)的表达情况.结果 诱导培养28 d后,MTT法结果示不同浓度尼古丁干预后的各组细胞代谢活力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没有明显改变;当尼古丁作用浓度分别为0、0.1、1、10和100μmol/L时,其BMSCs海藻酸钠微球的阳性染色区域占切片的百分比分别为90.1%、76.5%、64.8%、44.1%、4.5%;与对照组比较,尼古丁能显著抑制软骨诱导分化下的BMSCs细胞中Aggrecan、COL2A1的表达,同时促进COL1A1、COL10A1的表达(P均<0.05),并且存在浓度依赖性.结论 尼古丁能够明显抑制大鼠BMSCs的软骨分化,导致其软骨分化质量差.
作者:邓宇;陈廖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低频电磁场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及修复兔股骨中段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接种至β-磷酸三钙(beta-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并连续7 d给予低频电磁场暴磁处理,每天4 h.通过CCK-8法检测暴磁处理后BMSCs/β-TCP复合体内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Runt相关基因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RNA的表达,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活性;制作兔股骨中段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植入经过暴磁处理的BMSCs/β-TCP复合体,术后4、12周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低频电磁场可以促进组织工程化骨中BMSCs的增殖,暴磁处理后成骨基因BMP2、RUNX2和OPN的表达量明显增加,ALP活性显著增高.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暴磁组的Lane-Sandhu X线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暴磁组新骨生成的速度和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低频电磁场可提高组织工程化骨的成骨能力,暴磁干预后的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好的骨修复效果.
作者:王怀玺;陈靖元;汤翔宇;吴华;刘朝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复温措施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复温组和常规复温组,每组43例.常规复温组实行常规复温法(液体加温),综合复温组采取综合性复温措施(升高环境温度、加热床上用品、运送过程中保暖、营养支持等).比较两组病人的复温速度、髋关节Harris评分、感染率、首次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应激程度.结果 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综合复温组的优良率为79.07%(34/43),常规复温组为74.42%(3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P=0.182);综合复温组的感染率为2.33%(1/43),明显低于常规复温组的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29).综合复温组病人的复温速度、首次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0.53±0.19)℃/h、(4.21±1.45)h、(4.95±1.26)周、(5.03±1.39)d,均优于常规复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复温组术后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值分别为(105.39±38.14)μg/L、(126.89±26.22)μg/L、(3.24±1.48)μg/L,明显低于常规复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病人采用综合性复温措施不但复温速度更快,且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应激反应,缩短恢复时间.
作者:钱伟清;董芳辉;周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