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Mammotome微创旋切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人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微创手术中,35~50岁恶性肿瘤的比例高,>50岁者所占比例低;外上象限乳腺癌发生率高于其他象限;83.0%的病灶大径≤20 mm,85.0%的病例同侧腋窝无淋巴结转移.B超报告BI-RADS 4a级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者占71.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Mammotome微创旋切活检术不仅能够微创且精准地切除肿瘤,而且有助于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恒;董懿;王钢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不同程度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FNA-Ⅱ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67例,根据骨折形态参照AO/OTA分类分为两组,稳定性较好组36例,稳定性较差组31例,其中轻-中度骨质疏松42例,严重骨质疏松25例.术中除2例31-A3型骨折小切口辅助复位外,均采用闭合牵引复位,微创置入PFNA-Ⅱ.出院后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5(6~18)个月.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稳定性较差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6.2 ± 15.6)分钟、(82.3 ± 23.5)ml和(16.7 ± 4.7)天,稳定性较好组分别为(43.6 ± 8.4)分钟、(56.7 ± 12.1)ml、(14.6 ± 3.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较差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4.62 ± 7.44)分,稳定性较好组为(83.57 ± 5.6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围手术期无伤口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并发症.所有获得随访的病人均在6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随访期内X线检查未见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植入物周围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PFNA-Ⅱ适用于各种类型且合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老年髋骨折,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良好的复位和准确置入内固定物是取得好结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周天健;任晋可;谢伟平;周楚坤;林依淼;胡新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四步法进行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行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36例病人,改良腹腔镜脾切除手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36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62. 02 ± 61. 42)、住院时间(9. 45 ± 3. 20)、术中输血率(11.1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开腹组(755.16 ± 50.23,14.77 ± 2.09,13%).而平均手术时间(265.79 ± 48.23)和住院总费用(50143.46)高于开腹组(187.67 ± 32.10,4236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病人(19.4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组(22.22%),但是发生率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改良腹腔镜脾切除手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能显著降低病人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概率、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住院花费和手术时间仍相对较高,在临床推广使用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
作者:吴安定;万里鹏;覃艳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短松Nissen和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合并重度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GERD合并重度食管炎病人80例,随机分为短松Nissen胃底折叠术组40例,Toupet胃底折叠术组40例,评价和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病人的GERD症状评分、食管炎分级、抗反流用药、手术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 Nissen组和Toupet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3.9 ± 1.1)年和(4.3 ± 1.1)年.Nissen组术后消化道症状评分为(5.5 ± 3.1)分、呼吸道症状评分为(13.0 ± 4.6),术前分别为(16.7 ± 3.5)分和(14.8 ± 7.2)分;Toupet组术后消化道症状评分为(4.9 ±2.7)分、呼吸道症状评分(4.3 ±4.1)分,术前分别为(16.6 ±4.3)分和(12.6 ± 7.0)分,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病人术后食管炎愈合情况、质子泵抑制剂减药和停药情况以及疗效满意率均明显改善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52.5%和47.5%,长期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复发率分别为2.5%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短松Nissen胃底折叠术(360°全周折叠)还是Toupet胃底折叠术(270°部分折叠),对于GERD合并重度食管炎病人的治疗均有相似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并发症和复发率可接受.两种术式均可以作为GERD合并重度食管炎病人抗反流手术的选择.
作者:胡志伟;陈美萍;汪忠镐;田书瑞;张玉;战秀岚;邓昌荣;纪涛;王峰;吴继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与解剖钢板(AP)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疗效及对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2例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病人随机分为LCP内固定治疗组(LCP组)和AP内固定治疗组(AP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关节评分系统(AOFAS-AHS)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下肢功能,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结果 LC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依次为(103.34 ± 11.34)ml、(47.65 ± 7.89)分钟、(9.01 ± 2.23)天、(5.31 ± 1.27)天、(16.23 ± 2.12)周,AP组依次为(132.25 ± 34.41)ml、(60.54 ± 11.23)分钟、(11.43 ± 2.57)天、(6.23 ± 1.56)天、(23.12 ± 3.31)周,LCP组低于AP组(P<0.05);LCP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12%,显著高于AP组的82.93%(P<0.05);L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AP组的29.27%(P<0.05);术后3、6、12个月,LCP组的AOFAS-AHS评分依次为(69.52 ± 4.18)分、(78.89 ± 6.73)分、(87.23 ± 6.34)分,AP组依次为(65.09 ± 4.45)分、(70.13 ± 5.34)分、(76.69 ± 5.91)分,LCP组显著高于AP组(P<0.05);术后3、6、12个月,LCP组的Lysholm评分依次为(77.12 ± 6.43)分、(82.12 ± 7.81)分、(86.19 ± 8.11)分,AP组依次为(67.25 ± 5.56)分、(72.21 ± 7.23)分、(77.12 ± 7.54)分,LCP组显著高于AP组(P<0.05).术后3天、4周,LCP组的血清IL-1β、IL-6分别为(0.37 ± 0.09)pg/ml、(0.19 ± 0.06) pg/ml和(201.23 ± 30.12)ng/L、(102.23 ± 25.21)ng/L,AP组分别为(0.45 ± 0.13)pg/ml、(0.27 ± 0.09)pg/ml和(246.71 ± 41.23)ng/L、(158.95 ± 30.41)ng/L,LCP组显著低于AP组(P<0.05).结论 LCP与AP治疗闭合性胫骨Pilon骨折均具有显著疗效,但LCP能够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踝关节及下肢功能,并可减少内固定后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峰;庞争取;张修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异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ectopic variceal hemorrhage,PDEV)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8年3月诊治及门诊随访的PDEV病人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2例病人中乙型肝炎肝硬化9例,酒精性肝硬化伴门静脉主干血栓阻塞2例,布-加综合征1例.再次出血距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6 ± 1.4)年.12例病人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4例,小肠镜检查确诊8例.术中发现空肠屈氏韧带下方20 cm处的起始部有异位曲张静脉9例,胃冠状静脉右侧有孤立性的异位曲张静脉延至十二指肠降部3例.术后11例病人再无上消化道出血史,1例病人出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治疗后获得好转.结论 对于异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DSA和小肠镜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外科手术是佳治疗手段.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值得重视,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关蛟;周尊强;张正筠;孙建华;赵冲跃;周光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EASIO)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改良EASIO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组(观察组)和传统开放式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8小时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的激素水平(TSH、T3、T4)、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美观满意度、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EASIO术式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切口美观满意度较高,可作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选术式.
作者:谷小玉;梁伟新;黄尚书;冯伟兆;刘小真;朱明章;李志宏;黄启顺;赖勇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单纯性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急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伴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PHT伴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76例,其中单纯性TIPS组35例,行单纯性TIPS治疗,TIPS联合GCVE组41例,行TIPS联合GCV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门静脉直径、门静脉压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急诊止血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单纯性TIPS治疗相比,TIPS联合GCVE治疗明显提高病人急诊止血率(82.9%和100%,P<0.05),改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P<0.05)及降低再出血率(17.6%和7.5%,P<0.05).两种治疗方式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支架通畅率及肝性脑病等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IPS联合GCVE治疗PHT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特别是在急诊止血率、再发出血率及改善静脉曲张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性TIPS治疗.
作者:陈锦皇;刘正义;袁文正;程逸风;舒晓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肛门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低位直肠癌病人(均行保肛手术)100例,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FTS治疗理念,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围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相关指标及肛门功能等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1.4 ± 93.1)ml和(263.2 ± 76.4)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7 ± 0.6)天和(5.6 ± 0.8)天,术中输液量分别为(2261.5 ± 670.2)ml和(2574.2 ± 635.0)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5 ± 2.1)天和(13.2 ± 2.0)天,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1 ± 1.2)天和(6.6 ± 1.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0%,对照组为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病人肛门功能良好率为74.0%,对照组为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肛门大收缩压及静息压、静息及收缩向量容积分别为(245.2 ± 20.1)mmHg、(165.0 ± 17.3) mmHg、(32792.4 ± 3887.6)cm(mmHg)2及(68647.5 ± 2865.3)cm(mmHg)2),对照组分别为(189.5 ± 18.5)mmHg、(88.9 ± 16.8)mmHg、(28986.6 ± 3946.8)cm(mmHg)2及(43462.9 ± 3013.0)cm(mmHg)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1年FACT-G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研究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 FTS理念可有效改善围术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肛门括约肌功能.
作者:李光华;孙健;王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结构脂肪乳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胃肠道肿瘤病人76例,根据病人术后选用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的是20%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中链脂肪乳、长链脂肪乳各占50%,250 ml/瓶),实验组采用的是20%结构脂肪乳注射液(中链脂肪乳占36%,长链脂肪乳占64%,250 ml/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CD3 +分别为65.92 ± 4.71,60.62 ± 6.33和66.51 ± 3.58;对照组分别为65.77 ± 4.63,57.86 ± 6.11和60.04 ± 3.21;实验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CD4 +分别为43.75 ± 6.37,38.44 ± 5.68和47.98 ± 3.22;对照组分别为43.26 ± 6.18,35.32 ± 6.78和37.93 ± 7.15;实验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 CD8 +分别为23.85 ± 7.16,21.96 ± 7.45和23.67 ± 5.47;对照组分别为23.36 ± 6.69,21.43 ± 7.02和22.54 ± 6.12;实验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6天CD4 +/CD8 +分别为1.86 ± 0.35,1.72 ± 0.39和1.99 ± 0.56;对照组分别为1.83 ± 0.31,1.66 ± 0.32和1.68 ± 0.41,实验组术后第6天CD3 +、CD4 +、CD4 +/CD8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及早给予胃肠道肿瘤病人结构脂肪乳营养支持能纠正免疫抑制,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临床意义.
作者:邹桂珍;魏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伴有高位髌骨的重度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伴有高位髌骨的重度骨性关节炎病人13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通过改变胫骨平台线的高度来调整髌骨的相对位置,测量手术前后髌骨关节面下点至胫骨平台线的垂线长度,计算其与髌骨关节面长度的比值,即Blackburne-Peel(BP)指数,并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进行评分.结果 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术前与术后BP指数及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调整髌骨相对高度,纠正下肢力线,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治疗伴有高位髌骨的重度骨性关节炎,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张鑫;苗巍;张之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联合乌司他汀对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突发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乌司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7天的APACHE-Ⅱ评分、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肝肾功能、白细胞介素(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1.8 ± 13.2)天,第3天、第7天APACHE-Ⅱ评分为(10.5 ± 4.3)、(8.3 ± 3.1),联合组住院时间为(18.9 ± 14.4)天,第3天,第7天APACHE-Ⅱ评分为(8.7 ± 3.2)和(5.7 ± 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清中IL-6、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联合乌司他汀可改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病人住院治疗的近期疗效.
作者:梅洪亮;黄致远;李汉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蝎肽凝胶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清创术后的溃疡创面对溃疡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慢性难愈性溃疡创面60例,序贯随机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组(platelet-rich plasma gel,PRP组)和蝎肽凝胶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组(scorpion peptide gel,SP组),两组病人清创处理后,采用多层次深浅注射和表面均匀涂抹PRP凝胶,随后PRP组用无菌敷料包扎,SP组用已涂抹蝎肽凝胶的无菌敷料包扎,隔日更换各组无菌敷料,每7天换PRP凝胶,3次为1疗程.观察两组病人创口细菌培养转阴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增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创口疼痛等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3天后,SP组病人细菌培养转阴率(84.6%)显著高于PRP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明显较本组前一个时间点显著减轻,治疗后第3天时SP组病人疼痛程度也明显较PRP组病人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治疗后1周、2周、3周时病人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6 ± 13.7)%、(68.4 ± 13.1)%和(85.7 ± 12.1)%,PRP组分别为(45.7 ± 12.8)%、(60.3 ± 11.6)%和(78.8 ± 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组病人完全愈合时间为(28.3 ± 7.4)天,PRP组(33.7 ± 6.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VAA评分随时间延长而评分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联合PRP能增加创面血运,加速愈合,适合于溃疡创面修复治疗.
作者:郭荣;王芳;陈欢;范华骏;刘思洋;黄冬喜;余墨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偶发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病人68例,术前明确或高度怀疑仅甲状腺一侧腺叶癌灶,而对侧腺叶无结节或者结节不怀疑癌,且手术方式为双侧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依据术后对侧腺叶有无癌灶分为偶发癌组和无偶发癌组.分析偶发癌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偶发癌组与无偶发癌组间性别、年龄、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发癌结节直径、原发癌灶直径、癌灶/结径比、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癌、合并桥本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原发癌位置、原发癌单/多灶、突出包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TSH升高及原发癌多灶是偶发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原发癌对侧腺叶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侧结节单/多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明确或高度怀疑仅有一侧腺叶癌灶,在原发癌多灶和TSH升高时,对侧腺叶发生偶发癌风险增加,手术时需注意.
作者:张传灼;高国宇;任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FAT4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胃癌病理因素和远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胃癌手术病人的新鲜组织标本30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FAT4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收治满5年的胃癌手术病人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16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标本FAT4表达,以及与胃癌临床因素和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新鲜胃癌组织中FAT4 mRNA表达下调,胃癌组织中FAT4 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FAT4 mRNA蛋白含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160例胃癌组织免疫细化检测FAT4的表达下调,其中FAT4表达阴性122例(76.25%),FAT4的阴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肝转移无关(P>0.05),与淋巴转移和远期生存率有关(P<0.05),FAT4阴性表达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差(P<0.05).结论 FAT4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低表达与淋巴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魏东;曹永丽;杨阳;杨维维;王文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普通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对肾脏错构瘤病人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疗效差别.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肾脏错构瘤病人82例,将82例病人分成普通腹腔镜组和机器人手术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结果 普通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机器人术前准备时间不计算在内)、热缺血时间分别是(150.95 ± 43.27)分钟、(23.88 ± 4.34)分钟,机器人手术组分别是(131.88 ± 42.08)分钟、(20.63 ± 6.00)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肌酐差值、术前术后eGFR差值、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脏错构瘤病人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时,机器人手术组与普通腹腔镜组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热缺血时间.
作者:刘海浪;王少刚;胡志全;陆金金;王新光;杨为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其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老年结肠癌病人(年龄>70岁)139例,其中腹腔镜组76例,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63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0.0 min和132.5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80 ml和1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进流食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个数、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充分准备、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结肠癌治疗中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远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作者:胡子龙;何长征;胡时栋;邢晓伟;李宇轩;宋林杰;王玉锋;杜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病人,女性,38岁.因咳嗽半年于2017年6月入院.病人2017年1月因咳嗽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左侧纵隔占位,未做进一步治疗.于2017年6月来我院门诊复查胸部CT后入院.发病以来,无咳痰、咯血,无胸闷、呼吸困难,无头痛、头晕、耳鸣,体格检查未及明显阳性体征.入院查血常规Hb123 g/L、WBC 4.1×109/L,血小板151×109/L.电解质、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病人入院查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显示:纵隔左侧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其内密度欠均匀,肿块边界清晰,较大截面约9.1 cm×7.2 cm,邻近左肺上叶支气管受压,周围见片状磨玻璃影,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可见强化,肿块内部可见不均匀强化.纵隔居中,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考虑纵隔占位,为心包来源肿瘤可能(图1).磁共振胸部平扫+增强检查显示:纵隔左侧内见类圆形混杂信号影,较大层面大小约9.3 cm×7.3 cm,与心包关系密切,信号不均,可见分隔,内见囊变及液平,T1W1见小片状稍高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呈边缘及分隔样强化.诊断为纵隔左侧占位,伴囊变及少量出血可能,病灶与心包关系密切,考虑畸胎瘤可能(图2).术前结合病人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查及 CT、MRI检查结果诊断为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
作者:黄侃;史敏科;陈宝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新方法,具有穿刺通道小、对肾损伤轻等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于2008年开始利用该技术处理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治疗复杂肾结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勇波;刘玉;祝存海;马春清;叶昶;邓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病人,女性,48岁.因头昏1周入院.既往无颈部手术及外伤史.2016年12月16日甲状腺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左叶缺如,右叶下极见一枚大小约0.60 cm×0.59 cm低回声病灶,边界欠光整,纵横比>1.0,内有微小钙化.甲状腺CT检查证实为左叶缺如,右叶及峡部存在.体格检查: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结节;颈淋巴结未触及.术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FT34.96 pmol/L,FT411.76 pmol/L, TSH4. 475 uIU/ml,TgAb29. 30 IU/ml, TPOAb19.90 IU/ml.结合甲状腺B超及CT检查,初步诊断为甲状腺左叶缺如、甲状腺右叶微小乳头状癌.于2016年12月16日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切除术+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证实病人甲状腺右叶及峡部存在,甲状腺左叶缺如.术中冰冻切片证实为甲状腺右叶微小乳头状癌.术后病理检查:颈中央区淋巴结14枚,未见癌转移.病人术后恢复好,服用左甲状腺素片行TSH抑制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FT33.97 pmol/L,FT417.33 pmol/L,TSH 0.323 μIU/ml,TgAb<20 IU/ml,Tg<0.2 ng/ml.术后11个月复查:FT32.87 pmol/L, FT413.13 pmol/L,TSH 0.287 μIU/ml,TgAb<20 IU/ml,Tg<0.2 ng/ml.甲状腺床及颈淋巴结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床未见异常回声,颈淋巴结未见异常.
作者:李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病人,女,62岁.以上腹部疼痛伴间断性黄疸1个月入院.病人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伴皮肤、巩膜黄疸,间断性发作,无恶心呕吐,无寒战高热,饮食睡眠可,尿色黄,大便正常,体重略减轻.体格检查:右上腹轻压痛, Murphy征(-),余无异常.院前肝功能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53 μmol/L (3.1~ 22. 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5 μmol/L(1.3 ~7.2 μmol/L).我院术前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2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 μmol/L,白细胞(WBC)8.83×109/L(3.5~9.5× 109/L),血红蛋白(HGB)120 g/L(115~150 g/L),PLT 349×109/L(125~350×109/L),甲胎蛋白(AFP)4. 21 ng/ml(≤7 ng/ml),癌胚抗原(CEA)<0.2 ng/ml(0 ~3.4ng/ml),糖类抗原(CA)199<0.6 U/ml(0~27 U/ml).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与下腔静脉间类圆形肿物,肿物上达肝脏尾状叶,下达右肾静脉平面,前方紧邻十二指肠降段及胰头,肿物与尾状叶、十二指肠分界不清且压迫门静脉主干,肿物强化不明显(图A、B),不能除外恶性,遂于2017年5月5日行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约5 cm×4 cm,行 Kocher切口,保护肾静脉、门静脉,将肿物连同十二指肠向下游离肿物与肝尾状叶、门静脉后方、十二指肠和胰头后方间隙,见肿物与周围组织间隙疏松,将肿物完整切除,肿物剖开见有完整包膜、界限清晰,创面呈颗粒样,内可见局部出血(图C、D).术后病理:CD病(浆细胞型)(图E、F),免疫组化:CD3、CD38、Kappa和 lambda均为滤泡间(+),CD20和PAX-5为滤泡(+), CD21示FDC网,Ki-67生发中心高表达.
作者:任海洋;周健;张金梁;徐力善;翟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病人,男性,67岁,体检胸部 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考虑周围型肺癌;左肺下叶近肺门旁占位.见图1、2.排除手术禁忌后行左上肺叶切除、左下肺病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历时125分钟,手术顺利,未输血.术后3天病人一般情况平稳,第3天晚间22:45病人突发呼吸困难,面罩吸氧10 L/min,指脉氧60%,心率126次/分,血压180/100 mmHg.两肺闻及细湿音,动脉血气分析示PO247 mmHg, PCO236 mmHg.于23:20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管吸出少量黄色痰液,脉氧缓慢上升至90%左右,躁动后指脉氧下降明显,予镇痛、镇静治疗指脉氧可回升.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0.8 ×109/L,N 0.92.D-二聚体1200 μg/L.胸片可见右肺纹理增粗、紊乱.心脏超声检查:右室内径增大,各瓣膜回声与活动尚好,室壁运动分析未见明显异常,心包腔未见积液征象.多普勒检查:右肺水增多,双侧胸腔未见明显液性暗区,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胸部增强CTA检查:左肺散在斑点影及片影;右肺大片状不全性实变影,其内见蜂窝状透亮影,境界不清;右肺下叶基底段肺动脉及分支栓塞(图3、4).综合病人病情及影像学表现,考虑:(1)非对称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感染;(2)右肺下叶基底段肺动脉栓塞.予加强抗感染、解痉平喘、抗炎、镇痛、镇静、减轻心脏负荷、鼻饲肠内营养等治疗,予液体负平衡管理,予低分子肝素0.4 ml,每12小时1次,华法林2.5 mg每天1次,甲强龙80 mg,每天2次.术后第8日,病人烦躁较前稍好转,氧合好转,尝试脱机锻炼,甲强龙减量为40 mg,每12小时1次.术后第11日,考虑氧合指数改善,脱机锻炼效果可,拔除气管插管.双鼻式吸氧3 L/min,指脉氧95%以上,血气分析:PO292.9 mmHg, PCO229.4 mmHg.术后第13日,甲强龙减量至40 mg每天1次.后病人恢复良好出院休养,激素逐步减量至口服强的松15 mg,每天2次,共2周.病人出院1个月后复查胸部增强 CTA提示两侧肺野清晰,肺动脉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图5、6).
作者:史经伟;邵丰;曹珲;刘政呈;杨如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然是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之一,其操作简便,易标准化,止血效果好,对肝功能影响小.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该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部分病例预后较差.
作者:梅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门静脉高压症是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升高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根据阻力增加部位的不同大体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大并脾功能亢进、腹水、肝性脑病等.目前,临床上评价门静脉压力常用的方法是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1],当HVPG>5 mmHg时,即可诊断为门静脉高压症,而HVPG≥12 mmHg则增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2].随着门静脉高压症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治疗手段不断改进,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但却无法达到彻底根治.因此,如何能让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在得到治疗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是当前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工作重点与研究方向.实践证明,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一种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针对某种疾病进行临床讨论,从而提出综合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该诊疗模式可以有效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为病人制定理性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目前,以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为代表的MDT发展迅速,而在门静脉高压症诊疗中的应用则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党晓卫;付坤坤;李路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有三种,即脾脏因素(约占80%)、非脾脏因素(约占4%)和综合因素(约占16%).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轻、中度外周血细胞减少适合非手术治疗,重度外周血细胞减少可行手术治疗.脾脏因素是CPH并发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的主要病因,但不是全部;治疗方法应根据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程度进行选择.
作者:吕云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是由胰腺疾病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临床上较为罕见,存在胰腺原发疾病、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和肝功能正常是其特征性表现.脾切除是有症状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预后主要取决于胰腺原发疾病,治疗原发病和防治并发症(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是其治疗的关键.
作者:周稼;苗毅;喻春钊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