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785
  • 国内刊号:42-1203/R
  • 影响因子:0.57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27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腺病毒介导MC148基因对MCP-1趋化单核细胞的拮抗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人β趋化因子同源物MC148在腺病毒重组体的表达以及对趋化因子MCP-1的拮抗作用.方法从传染性软疣病毒(MCV)基因组中克隆MC148DNA片段,通过同源重组构建Ad-MC148腺病毒重组体.重组体Ad-MC148转染293细胞,从上清中提纯重组蛋白MC148P.通过趋化抑制实验,研究MC148P是否具有拮抗MCP-1趋化单核细胞的作用.结果成功克隆MC148基因,经测序证明与GenBank中报道的完全相同;构建了复制缺陷型腺病毒重组体Ad-MC148;重组蛋白MC148P终浓度分别为:0μg/L、10μg/L、20μg/L、50μg/L时,MCP-1对单核细胞的趋化指数分别为:100%、46.25%、32.57%、6.67%.结论MC148P蛋白具有拮抗和抑制趋化因子MCP-1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属于一种趋化因子拮抗剂,并且这种拮抗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孙星慧;吴卫真;林文洪;谭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探索药物防治移植肾尿酸结石的方法(附四例报道)

    目的探索药物防治移植肾尿酸结石的方法.方法以代谢评估为指导,使用枸橼酸盐和别嘌呤醇对4例移植肾尿酸结石患者进行溶石治疗,同时长期维持用药,并采取其他保守疗法,以预防结石复发.结果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结石全部溶解,随访1~2年,结石无复发.结论应在标准化的代谢评估指导下,使用枸橼酸盐溶解移植肾尿酸结石,并防止其复发.

    作者:张志伟;郭宏骞;孙西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剂量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后骨髓移植诱导小鼠皮肤移植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作为骨髓移植前受者的预处理,诱导其对供者特异性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并探讨宏嵌合的形成与移植耐受的关系.方法雄性C57BL/6和雌性BALB/c小鼠作为皮肤移植的供者和受者.实验分为11组:第1组为对照组,仅作皮肤移植,不做其他处理;第2组为单纯供者骨髓细胞移植(BMT)后进行皮肤移植;第3~5组:分别使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CsA)、环磷酰胺(CTX)后进行皮肤移植;第6~8组:分别应用FK506、CsA、CTX预处理后作骨髓移植,再进行皮肤移植.前8组皮肤及骨髓供者均为雄性C57BL/6小鼠.第9~11组:处理同第6~8组,但移植皮肤来自无关供者雄性ICR小鼠,以验证耐受的特异性.每组受鼠6只.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时间、皮肤的排斥反应,并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结果单独应用常规剂量的供者骨髓细胞输注或短期的免疫抑制治疗并不能延长移植物的存活,也没有宏嵌合形成.而6~8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较各对照组明显延长;宏嵌合检查呈阳性.来自无关供者的皮片存活时间无延长.结论采用短期应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这一温和的非照射预处理方法,再输注供者骨髓细胞,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达到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的目的.移植前输注供者骨髓细胞形成的宏嵌合与移植物耐受有关.

    作者:马朝来;张同琳;雷玉涛;罗刚;王坤;孙和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移植中供肾血管变异的处理

    目的提高血管变异的供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将血管变异的供肾进行合并、修整、重建等,使供肾安全、有效的移植给受者.结果78只供肾动脉变异(包括23只供肾静脉变异)经处理后,77只供肾良好.供肾移植后数分钟内有尿排出,2周内肾功能恢复正常,1年后随访无并发症.仅有1例因肾静脉回流障碍,被迫切除移植肾.结论供肾血管变异只要正确处理,移植后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巢志复;何小舟;经浩;车文俊;徐仁方;宋广来;许滔;许贤林;夏炜;曾文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协调性异种胰岛移植耐受的研究

    目的研究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在协调性异种胰岛移植中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方法分别应用20μg/L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500μg/L GM-CSF+200μg/L白细胞介素4(IL-4),从BALB/c受鼠骨髓培养未成熟DC及成熟DC,然后负载Wistar大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将两种DC回输至糖尿病小鼠体内,7 d后分别将Wistar大鼠和SD大鼠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监测移植物存活情况,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并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负载MHC抗原成熟DC预处理的BALB/c小鼠体内胰岛迅速被排斥,负载MHC抗原未成熟DC预处理的BALB/c小鼠胰岛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但以SD大鼠作为供者的胰岛移植物迅速被排斥.耐受鼠的脾细胞对Wistar大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微弱,而排斥鼠脾细胞则出现明显增殖反应.结论未成熟DC预处理受者可诱导T细胞无能,并有效延长异种胰岛移植后的存活时间.

    作者:赵刚;王芳;王春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应用达利珠单抗62例报告

    目的评估达利珠单抗(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后的抗排斥反应疗效.方法对1999年9月~2004年4月间使用达利珠单抗的62例患者进行随访和统计.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血管开放前1 h应用达利珠单抗50 mg,术后常规应用激素、环孢素A和霉酚酸酯.根据达利珠单抗的用量分为1剂组、2剂组和大于2剂组.结果随访时间长达4年9个月,短3个月.随访期间共发生急性排斥7例(11.3%),早1例发生在术后2个月,晚为术后14个月,平均10.3个月;4例经过激素冲击治疗,完全逆转,2例部分逆转,仅1例发生于术后10个月的排斥,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术后第13个月移植肾失功而切除.结论应用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降低,并使急性排斥发生时间推迟,程度减轻;可以安全、有效的减少环孢素的剂量.

    作者:刘炜;邱丰;凌建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男性患者肾移植前后性相关激素、微量元素及勃起功能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男性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期、肾移植术后的性相关激素、微量元素和勃起功能情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2年12月期间680例肾移植中的136例男性患者(实验组)肾移植前后的随访资料;对照组为30例肾功能正常的男性.结果实验组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间的性相关激素、微量元素和勃起功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肾移植术后,其性相关激素、微量元素和勃起功能情况和血液透析期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液透析不能改善尿毒症患者在性相关激素、微量元素和勃起功能方面的异常;而肾移植术多能改善这些异常,尤其是勃起功能的改善,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梅生;朱有华;闵志廉;郑军华;王亚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Tju103和CTLA4-Ig联合诱导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耐受

    目的观察吲哚亚甲基异烟腙(Tju10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联合应用,对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的植入以及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物抗白血病(GVL)和抗感染的影响;探索一条既能降低GVHD又能保留GVL和抗感染能力的移植途径.方法体外以受者(正常CB6F1鼠,H-2bd)抗原为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原,MHC半相合的供者(C57BL/6鼠,H-2b)T淋巴细胞经和Tju103、CTLA4-Ig共育后,与供者骨髓细胞混合输入经预处理的受者体内.观察Tju103和CTLA4-Ig联合作用对移植后造血重建、GVHD、GVL和抗感染的影响.结果单纯照射组(A组):全部(10只)白血病小鼠于照射后11 d内死于造血功能衰竭,大部分(8只)死于照射后4~7 d.环磷酰胺(CTX)治疗组(B组):全部(10只)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6~23 d(移植后11~18 d)死于白血病,但CTX治疗延长了白血病小鼠存活期.单纯移植组(C组):全部(10只)小鼠于移植后21 d内死亡,均死于GVHD.CsA预防组(D组):4只小鼠于移植后8~22 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白血病,2只死于感染,1只死于GVHD;6只存活超过30 d.Tju103处理组(E组):4只小鼠于移植后9~26 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白血病,1只死于感染,2只死于GVHD;6只存活超过30 d.CTLA4-Ig处理组(F组):3只小鼠于移植后14~23 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感染,2只死于GVHD;7只存活超过30 d.Tju103+CTLA4-Ig处理组(G组):仅1只小鼠于移植后第19 d死于GVHD;9只存活超过30 d.结论CsA、Tju103或CTLA4-Ig单独处理均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后生存期,降低GVHD的发生和程度;CTLA4-Ig有抗感染和GVL作用,而Tju103和CsA则没有此作用;CTLA4-Ig和Tju103两者联合处理供者T淋巴细胞对延长受者生存期和降低GVHD作用更明显.

    作者:陈永乐;郭坤元;李玉华;段连宁;张立诚;严定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控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作用前后某些免疫细胞表面抗体活化性受体(FcγRⅡa)和抑制性受体(FcγRⅡb)的表达,探讨IVIG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方法运用RT-PCR、Western blot和FACS的方法来检测某些免疫效应细胞表面的FcγRⅡa和FcγRⅡb的表达,并观察IVIG作用前后两者的表达差异.结果FcγRⅡa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在B细胞和T细胞中没有表达.FcγRⅡb在检测的细胞中无表达.在组织淋巴瘤U937细胞中FcγRⅡa的表达量比较高.U937细胞在经过IVIG作用后,抑制性FcγRⅡb的表达逐渐升高,24 h时表达达到高.在IVIG作用后,FcγRⅡb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也逐渐增高,与RT-PCR的结果一致;U937细胞表面的FcγRⅡb表达显著增高,表现为荧光强度峰值的增强和右移.用IVIG治疗的患者,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RⅡb的表达比正常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明显增加.结论IVIG的免疫调节作用可部分归因于增加某些免疫效应细胞表面抗体抑制性受体FcγRⅡb的表达.

    作者:张爱民;郑军华;陈涛涌;闵志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对急性排斥的影响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对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36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特异性HLA抗体水平,随访观察HLA抗体对急性排斥的影响.结果术后HLA抗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高于阴性组(32.65%vs13.79%,P=0.000).按照HLA-Ⅰ类和Ⅱ类抗体水平分组后,移植肾无排斥存活率依次为:HLA-Ⅰ-/Ⅱ-组>HLA-Ⅰ-/Ⅱ+组>HLA-Ⅰ+/Ⅱ-组>HLA-Ⅰ+/Ⅱ+组(P=0.03).结论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可能是引起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原因之一,HLA-Ⅰ类抗体与急性排斥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刘志宏;谭建明;沈兵;祝捷;范昱;丁言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鼠小肠-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小肠-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的可行性以及移植后的肝脏增生.方法供、受者均为Lewis大鼠,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切取供者小肠和60%肝脏;切除受者小肠;然后将移植物植入受者.移植物血液供应通过连自移植物的腹主动脉和受者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静脉回流通过移植物的肝下下腔静脉和受者左、右肾静脉之间的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对照组:单行剖腹探查;观察18个月后处死.分别测量两组的肝脏重量,检测肝功能、肝脏和小肠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未见增生,移植肝脏明显增生;受者的肝脏/体重比明显升高.移植组和对照组体重、肝脏功能检查、肝脏和小肠的组织学差异不显著.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移植肝脏及对照组肝脏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移植组受者自身肝脏肝细胞增殖指数较移植肝脏及对照组肝脏肝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小肠-辅助性肝脏联合移植是可行的;辅助性肝移植可以提高肝脏/体重比.

    作者:陈雨信;寿楠海;徐克森;Watanabe Y;Kawachik K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附三例报告)

    目的观察和探讨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经支气管活检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类和治疗.方法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分别为3例肺气肿、肺功能重度减损的患者进行了单肺移植.其中后2例为同一供者的左、右肺,第2例受者HLA无1个位点匹配.结果第1例左肺移植术后第9 d发生1次急性排斥(A2b级),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症状消退;第2例右肺移植第7 d持续发生急性排斥(A4c级),经甲泼尼龙冲击并用OKT3治疗无效,术后第15 d死亡;第3例左肺移植第9 d、第15d发生2次急性排斥(A3a级),经甲泼尼龙冲击并用OKT3治疗8 d后缓解.结论选择组织相容性好的供、受者进行肺移植,是成功的保证.肺组织活检成为诊断急性排斥的金标准,对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及时诊治是减少术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静瑜;郑明峰;何毅军;朱艳红;杨国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2半相合小鼠非清髓性骨髓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H-2半相合小鼠非清髓性骨髓移植模型.方法用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联合60Co 2Gy全身照射组成预处理方案,以C57BL/6J(H-2b)为供鼠,以C57BL/6J×BALB/c杂交F1代小鼠为受鼠,进行H-2半相合骨髓移植,采用环孢素A联合甲氨蝶呤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观察移植后小鼠造血恢复、aGVHD发生率及死亡率,50 d内存活率.结果移植小鼠平均在(12.0±1.6)d造血恢复,仅接受预处理而不输注供鼠细胞的小鼠在(13.5±2.0)d恢复自身造血;移植小鼠移植后+7 d到+45 d内均可检测到供、受者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移植后+22d~+25d小鼠出现典型的aGVHD症状.环孢素A联合甲氨蝶呤预防方案可有效降低aGVHD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aGVHD死亡率为60%,50 d内存活率为70%.结论以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联合全身照射组成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可在H-2半相合小鼠间进行成功的骨髓移植,并可产生稳定的供、受者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

    作者:李新;孙万军;艾辉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统计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进行肝移植术的67例次供、受者肝动脉的变异情况;分析肝动脉的重建方式,探讨肝动脉变异与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处理.结果67例次供者肝脏和65例受者肝脏共出现肝动脉变异12例次,发生频率高的为右肝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及左肝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肝动脉的重建方式如下:供者及受者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叉处成型后吻合58例;腹主动脉与肝动脉搭桥2例;利用变异的肝动脉分支吻合7例.手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均经腹股沟处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溶栓治疗,此3例患者中死亡1例.结论避免变异的肝动脉损伤、选择适当的肝动脉吻合方式可以保证移植肝脏的动脉血供.肝动脉血栓形成与肝动脉变异无关.作为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保守治疗方法,肝动脉内溶栓治疗有可能避免2次移植.

    作者:宋世兵;袁炯;修典荣;蒋斌;王昌明;王德臣;马朝来;张同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肝移植术前、术中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系列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延长,血小板计数(PLT)、多数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α2-抗纤溶酶(α2-AP)水平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水平升高.与术前相比,新肝期各种改变更显著.结论整个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凝血与抗凝功能减低,无肝期与新肝期纤溶功能亢进.

    作者:王学锋;黄健;许冠群;璩斌;黄霞萍;王鸿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脏移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心脏移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高压液相方法测定14例心脏移植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以肱动脉充血内径变化百分率为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同时对其中的7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观察心脏移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移植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心脏移植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47±2.78)μmol/L vs(9.26±3.57)μmol/L];肱动脉充血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3.7)%vs(12.5±1.6)%];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呈负相关,γ=-0.804;冠脉造影2例出现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其血浆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均升高.结论心脏移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与心脏移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可能与移植血管病变有关.

    作者:王齐敏;陈道中;王梅华;钟玲;黄雪珊;吴锡阶;廖崇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染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转染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将心脏移植后的小鼠分为4组:(1)对照组:心脏移植后每天用生理盐水1ml灌胃;(2)环孢素A(CsA)组:心脏移植后每天用CsA 5 mg/kg灌胃;(3)IL-10组:心脏移植时用IL-10重组腺病毒300μl(腺病毒滴度为5×1011 pfu/ml)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小鼠供心.(4)IL-10+CsA半剂量组:在IL-10组的基础上,每天用CsA 2.5 mg/kg灌胃.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心脏跳动情况.结果IL-10组、IL-10+CsA半剂量组和CsA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IL-10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CsA组明显延长(P<0.05);IL-10+CsA半剂量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长,优于IL-10组(P<0.05)和CsA组(P<0.01).结论IL-10基因转染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并且与CsA有协同作用,共同应用时,可减少CsA的用量.

    作者:高思海;李平;潘铁成;龚非力;杨辰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药物基因组学:优化器官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新策略

    对于治疗指数(TI)异常狭窄的免疫抑制剂来说,如何在治疗效能和毒副作用两个方面取得平衡,一直是一个难题.尽管治疗药物监测(TDM)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用药至今依然举步维艰.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催生了药物基因组学,这是一门寻找药物治疗与个体遗传背景差异之间关系的科学.本文将其在器官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耿;董家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三例报告

    我院自1991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行肾移植术215例次,术后有3例发生输尿管梗阻,经手术治疗后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彦斌;杨广庭;马秉刚;姜伟;祖强;肖序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肺联合移植一例报道

    2003年7月24日,我院成功地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了同种心肺联合移植术(CHLT).患者至今存活9月余,心功能Ⅰ级,活动正常.现将此例心肺联合移植报道如下:

    作者:陈锁成;刘建;王康荣;孙斌;丁国文;任正兵;戎国祥;董长青;唐巍峰;尹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T诊断移植肾自发性破裂一例报告

    预防和早期发现移植肾的并发症是肾移植术成功的关键.其中,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用CT诊断了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报道如下:

    作者:汪卫中;张凤兰;赵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开窗内引流术治疗移植肾肾周囊肿一例

    患者,男性,54岁.2个月前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在本院行肾移植术.术前1 d开始服环孢素A(新山地明)10 mg·kg-1·d-1;术后服用他克莫司(FK506)0.1 mg·kg-1·d-1、霉酚酸酯(MMF)1.5 g/d、泼尼松(Pred)30 mg/d,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经规律性间断血液透析治疗2周后,肾功能于术后第20 d逐渐恢复正常,多次复查移植肾彩色B型超声波示:移植肾大小正常,移植肾周无积液.出院后继续上述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并定期复查肾功能、FK506血浓度.

    作者:李金雨;谢庆祥;赵力;林吓聪;黄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技术的改进

    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在现代移植免疫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对此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某些技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吴龙;孙宗全;柳祎;孙图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一例报告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PNH的方法,但目前成功进行异基因移植的报道并不多见[1-3],我们于2002年12月成功地完成了1例,随访21个月,患者健康生存至今.报告如下.

    作者:鹿全意;张鹏;牛小青;郭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肾移植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

    肝功能损害是肾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具有相当的危害性,且有一部分移植肾肾功能正常的受者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作者:王建刚;龙辉;卢早霞;魏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雷帕霉素联合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的临床报告

    雷帕霉素(RPM;国内商品名:雷帕鸣;由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是由吸湿链霉菌属产生的天然发酵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证实具有较强的抗排斥活性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我院共有23例肾移植受者接受了RPM的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王长希;郑克立;赵亮;陈立中;费继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位肝移植术中用Sonoclot分析仪监测凝血机制一例

    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简称Sonoclot分析仪)是由美国Sienco公司生产制造的一种通过检测血凝块粘弹性的多用途分析仪.我们将其用于1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伍冀湘;任晓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