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3006
  • 国内刊号:42-1158/R
  • 影响因子:0.85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9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儿科学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0年5期文献
  • 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肺炎的临床特征

    目的 总结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嗣术期肺炎临床特征,提高该类型肺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体重≤5 kg和/或年龄≤3个月病例309例,其中男196例,女113例,包括室间隔缺损206例,房间隔缺损126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18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60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37例,肺动脉闭锁11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9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7例,主动脉弓离断5例,右室双出口5例.根据术前、术后呼吸道症状、体温、氧合指数、血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等诊断肺炎.结果 全组围术期肺炎患病率58.9%(182/309),总病死率7.1%(13/182),机械通气(47.44±38.0)h,术后ICU(5.2±4.1)d.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儿、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史、肺高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阻断>60 min、延迟关胸、术后低氧、肺不张、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二次气管插管、插管>4 d等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 新生儿小婴儿围术期肺炎患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术前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尽早手术,术后早期诊断,加强综合防治,并发心衰应积极处理.

    作者:史嘉玮;肖雅琼;董念国;谢艾妮;吴惠亮;张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下唇黏膜代尿道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评估下唇黏膜代尿道在复杂性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对24例复杂性尿道下裂患儿施行了下唇黏膜代尿道手术.年龄2岁3个月至14岁,平均7.2岁.其中以往手术失败14例,表现为阴茎周围残留大量不规则瘢痕,或膀胱黏膜代尿道后严重尿道狭窄和憩室.或严重阴茎海绵体弯曲残留,或尿道大段缺损伴膀胱造瘘术后等,尿道周围无其他组织如尿道板、皮肤等可用替代尿道.手术方法为先行阴茎整形,包括包皮和阴茎头,完全矫正海绵体弯曲,6个月后行下唇黏膜代尿道手术.会阴型尿道下裂10例,方法为先完全矫正阴茎弯曲和阴茎阴囊转位,同时利用原始尿道板将尿道外口从会阴延长至阴茎根部,6个月后行下唇黏膜代尿道.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满意效果,包括阴茎外观,即阴茎勃起时无明显弯曲、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顶端、无包皮不规则瘢痕堆积、无排尿困难等.术后9例出现尿瘘,其中2例术后自愈,7例经一次修补后治愈.出现尿道狭窄6例,均经尿道扩张后痊愈.下唇取黏膜处均无术后出血.结论 下唇黏膜代尿道可作为尿道下裂治疗中后选择的方法之一,具有黏膜切取方便,易存活,新尿道组织黏膜接近正常组织的优点,但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

    作者:唐达星;何剑;吴德华;陶畅;杨华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移植物体重比对左外叶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短期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移植物体重比(Graft recipient body weight ratio,GRBW)对小儿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后短期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施行活体肝移植25例,其中17例左外叶活体肝移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后1~7 d测量患儿肝脏功能,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了解GRBW与术后短期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结果 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P<0.000 1);②GRBW与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变化呈正相关(P<0.05)、与AST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 左外叶小儿活体肝移植GRBW对于术后肝功能恢复意义重大,移植术中应充分保证足够的GRBW比值.

    作者:李英存;张明满;金先庆;蒲从伦;郭春宝;康权;戴小科;邓玉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肺血管容积指数评估法乐四联症肺血管发育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索能更好的评估肺血管发育情况的新指标,为确定法乐四联症的手术指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5例法乐四联症患儿的CTA三维重建图像,测算McGoon指数、Nakata指数,并利用64排螺旋CT自身配置的容积测算软件计算肺血管容积指数,再与术后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Nakata指数与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比McGoon指数高.肺血管容积指数与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的相关性比Nakaha指数更高.肺血管容积指数≤120cm3/m3时,血液动力学很不稳定,对正性肌力药物依赖性大,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 肺血管容积指数可以有效的评估肺血管发育情况,对法乐四联症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根治术的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车轰;赵天力;杨一峰;葛圣林;何维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舌根部异位甲状腺一例

    患儿:女,10岁.因发现口咽部不适于至我院就诊.检查:患儿舌根部可见一肿物,活动可,边界清晰,无咽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心悸、多汗、四肢抽搐等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T32.4 nmol/L,FT35.67 pmol/L,T4 124.6 nmol/L,FrT4 12.9 pmol/L,TSH 3.11 uIU/ml,余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作者:陈伟;严志汉;徐雷;何家维;陈裕;文正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肛门重复畸形一例

    患儿:女,1岁9个月.因发现肛门后方有一瘘口,伴反复肛周潮红一年余入院.检查: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物,膝胸位见生理肛门存在,其12点方向有一瘘口,直径约0.3 cm,探针插入长度约1.5 cm,远端为盲端,与直肠不通.肛检:进指顺利,肠壁柔软,未触及明显异常.

    作者:高群;黄河;潘祝彬;刘翔;卢贤映;吕成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儿肠系膜脂肪母细胞瘤一例

    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良性的软组织肿瘤,其几乎全发病于婴幼儿及儿童身上[1].发生在肠系膜的脂肪母细胞瘤罕见报道,我们收住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军锋;陈肖鸣;李仲荣;王爱和;陈聪德;朱利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先天性肱内翻伴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小指畸形及副脾一例

    肱内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的上肢骨骺发育畸形疾病.自1900年Riedinger[1]首次报道至今,国内已报道60多例[2-11],但关于此病伴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小指畸形等多部位先天畸形的病例尚无报道,我院诊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成林;柳万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儿童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关节镜治疗一例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是一种少见的单关节滑膜增生性病变,好发于30~50岁,本文报道1例11岁男孩发病报告,其患膝髌下脂肪垫区形成较大的软骨性游离体,引起伸膝受限,采用关节镜手术取出游离体,同时行增生滑膜的部分切除,恢复良好.

    作者:王永健;龚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低龄儿童脊柱侧弯肺功能研究进展

    脊柱侧弯是一种包含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弯或后弯及横断面轴向旋转的复杂脊柱三维畸形.除影响患儿的外观,胸段侧弯还对患儿的胸腔、肺容积及其发育有不同程度地限制,进而影响肺功能.随着脊柱侧弯研究的深入.胸廓畸形渐渐为人们所关注,有些学者甚至将其归为脊柱侧弯的第四维[1].特别对于婴儿型及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弯,年龄较小的先天性、神经肌肉型及综合症型脊柱侧弯.由于患儿脊柱、胸廓及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全、脊柱胸廓畸形进展快、手术耐受能力差,充分保留脊柱、胸廓、肺脏的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故医学界常将年龄<10岁或处于青春发育前期的脊柱侧弯称为低龄儿童脊柱侧弯.

    作者:杨军林;黄紫房;谢超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动态压应力对生长板软骨前体干细胞PTHrP及细胞外基质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动态压应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生长板软骨前体干细胞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以及软骨特性细胞外基质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磁珠分选并体外培养大鼠软骨前体干细胞,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可控细胞压力加载装置对细胞进行不同强度(30 mmHg、60 mmHg、90mmHg)和持续时间(1 h、6 h、24 h)的压应力刺激,未刺激组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PTHrP以及软骨特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X型胶原以及aggreean)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生长板软骨前体干细胞在30 mmHg、60 mmHg、90 mmHg动态压力培养环境下,各时间点PTHrP、Ⅱ型胶原以及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并高于对照组(P<0.05);Ⅱ型胶原以及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于6h达高峰,PTHrP mRNA的表达水平随时间增加而增强,24 h仍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且压力值越大,相同时间点mRNA相对表达量越高.X型胶原表达水平较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动态压应力能有效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前体干细胞Ⅱ型胶原及aggreean mRNA表达,PTHrP在此力学信号转导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祁军;陈安民;张虹;李贵刚;张迪;李昆朋;郭风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TSEG-2基因在小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中的表达特征

    目的 探讨睾丸特异表达基因2(testis specific expressed gene 2,TSEG-2)在小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实验组(24只).实验组分为2组,每组12只,左侧睾丸扭转720°维持2 h,分别于复位后1、7 d取扭转侧睾丸.采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睾丸组织形态改变;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原位杂交法观测TSEG-2在睾丸生精细胞内的表达定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SEG-2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生精上皮排列规则,扭转复位后1、7 d的睾丸组织内生精上皮结构松散,出现生精细胞凋亡,Johnsen's评分分别降低23.4%、64.1%(P<0.01),SOD活性降低11.6%、22.2%(P<0.05),MDA活性升高69.6%、93.2%(P<0.01).TSEG-2基因表达定位于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扭转复位1、7 d后睾丸组织内TSEG-2表达水平分别上调2.2倍、6.6倍(P<0.01).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TSEG-2表达上调可能与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生精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胡涛;童强松;曾甫清;陈晓春;顾朝辉;郑丽端;杜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

    原发性心脏肿瘤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比较少见[1],有猝死可能[2,3].近年来随着心脏超声和胎儿超声的广泛应用,儿童心脏肿瘤的发现率有所增加.从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心脏肿瘤息儿14例,其中接受手术治疗10例,现将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良龙;张泽伟;高展;应力阳;李建华;朱雄凯;舒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Meta分析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a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运动性疾病,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Smith等[1]报道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以来,国内各大医院相继开展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大量文献报道,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目前的文献研究比较分散、孤立.本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获得比较客观的评价.

    作者:田平;张文同;张爱华;王振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儿颈部巨大淋巴管瘤的围手术期处理

    淋巴管瘤是小儿较常见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脉管畸形,由大小不一、囊性扩张淋巴管组成[1,2].好发于颈部,以进行性增大无痛性肿块为其首发症状[2].传统分类可分为单纯性、海绵状、囊性三种类型.虽然组织学上是良性肿瘤,但具有浸润生长特性,常侵犯周围器官组织,尤其是侵及颈部重要血管神经淋巴管瘤的手术处理.对于小儿外科医生是一个挑战[2-4].我院2004年5月至2009年3月收治巨大颈部淋巴管瘤(cervical lymphangioma,CL)38例,I期手术切除33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刘鹏;王家祥;杨合英;刘秋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学龄儿童胫骨远干骺端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干骺端骨折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8岁7个月至14岁,平均12岁1个月.根据AO儿童长骨骨折分型:43-M/3.1型12例,43-M/3.2型3例.43t-M/3.1型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 Ⅰ型).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5~4.2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88.2%),良2例(11.8%),优良率100%.伤侧肢体过度生长-5mm~11mm,平均3mm.切口浅表感染、内植物局部不适及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各1例.无深部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断钉、内同定松动及继发骨折移位,无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及内植物取出后再骨折,无踝关节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同定治疗大龄儿童胫骨远干骺端骨折符合BO理念,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术后可早期行关节功能练习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左玉明;张辉良;王月光;周宏艳;孙玖;王国强;王大璐;易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手工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的可靠性评价

    目的 应用无标记的X线片评价手工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 4名骨科医师独立对53例患儿的术前站立位全脊柱正位及侧位X线片进行2次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测量,2次测量间隔2周.冠状面主弯和Cobb角大于10°的代偿弯以及与Lenke和/或PUMC分型相关的矢状面T2~5,T5~12、T10~L2、T12~L1角度纳入分析.应用组内相关系数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36例上胸弯、53例胸弯、41例胸腰弯/腰弯及矢状面T2~5、T5~12、T10~L2及T12~L1后弯Cobb角各53例纳入分析,主弯Cobb角22°~167°,平均54.4°.结果 显示冠状面各角度测量中,上胸弯Cobb角的可信度(γ=0.592~0.714)和可重复性(γ=0.538~0.735)差,有中等到好的一致性.胸弯Cobb角测量达到好到极佳的可信度(γ=0.881~0.942)和极佳的可重复性(γ=0.919~0.964).胸腰弯/腰弯角度测量有中等到极佳的可信度(γ=0.649~0.915)和好到极佳可重复性(γ=0.875~0.930).矢状面测量中,T2~5后弯Cobb角测量的可靠性差,仅有低到中等的可信度(γ=0.373~0.662)和可重复性(γ=0.433~0.527).T5~12、T10~L2、T12~L1后弯cobb角测量均有好到极佳的可信度(分别为γ=0.787~0.909;0.857~0.964;0.889~0.983).T5~12Cobb 角测量有好到极佳的可重复性(γ=0.873~0.943),T10~L2、T12~L1 Cobb角测量均有极佳的可重复性(分别为γ=0.915~0.968;0.937~0.981).结论 大多数的角度测量指标有好到极佳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可以应用于临床工作和科研中.总体上冠状面角度测量一致性较矢状面好.由于受到周围组织阴影干扰,冠状面上胸弯和矢状面T2~5 Cobb角测量的一致性较差.

    作者:郑新峰;徐韬;郭海龙;詹玉林;买尔旦;金格勒;盛文辉;荀传辉;盛伟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erthes病患儿大转子上移的早期X线危象研究

    目的 探寻Perthes病大转子上移的早期X线危象,为及早实施大转子骨骺阻滞术预防大转子上移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对比研究发生大转子上移与未发生大转子上移患儿的早期X线片,寻找发生大转子上移患儿特殊X线表现,并将大转子上移与疾病分型、发病年龄、性别及有无大转子上移危象作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早期X线片的对比研究发现碎裂期5个早期X线危象,分别为:①股骨头骨骺完全塌陷、消失,关节间隙变窄;②与骺板相通的广泛的干骺端囊性变;③骺板线中断、模糊;④较大的骨骺死骨压迫骺板;⑤凸向骺板的干骺端中间突.这5个危象对预测大转子上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性.经回归分析显示大转子上移的发生只与有无危象出现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发病年龄、Catterall分型、股骨头外侧柱分类及性别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此5个大转子上移危象对判断大转子上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疾病早期实施大转子骨骺阻滞术的指征.

    作者:王忠良;覃佳强;张德文;李明;刘传康;刘星;曹豫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Ilizarov技术矫治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治儿童严重及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一些临床问题.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3月,应用Ilizarov的组织牵伸技术,结合传统的外科手段,共治疗严重及僵硬的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28例(32足),患儿平均年龄8.1岁.设计特殊的足踝牵伸器,分析足的畸形状态,进行合理的安装.参照Ponseti的手法矫治原则,逐步缓慢牵伸至畸形完全矫正.矫治结束后,进行必要的石膏、支具固定以预防畸形的复发.结果 28例(32足)均获得完全矫正,无严重的并发症.20例(24足)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14个月;轻度复发6个足,马蹄均<20°;踝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足的僵硬度均未有增加,多有所改善.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的评分系统:优9足,良11足,可4足,差0足.结论 利用Ilizarov组织牵伸技术充分调动儿童存在的生长潜能,矫治严重及僵硬的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创伤小、风险低,可以保留足的外观,恢复其跖行的功能,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

    作者:陈建文;秦泗河;焦绍锋;吴鸿飞;郑学建;王振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先天性钩状拇指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先天性钩状拇指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手术治疗的17例先天性钩状拇指的临床资料.17例均为双侧,共34手,年龄3~9岁(平均7岁9月);参照Weckesser分型.本组同一患儿双手分型相同,其中Ⅰ型9例(52.9%),Ⅱ型5例(29.4%),Ⅲ型3例(17.6%);Ⅰ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转移或桡侧腕长伸肌和掌长肌腱移植重建拇指伸肌功能;Ⅱ、Ⅲ型通过松解指蹼挛缩、掌指关节关节囊、背侧骨问筋膜及拇收肌横头第三掌骨止点.并采用示指同有伸肌或桡侧腕长伸肌、掌长肌腱转移重建伸肌功能等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7个月至15年,17例中11例(64.7%)优,3例(17.6%)良,2例(11.8%)中,1例(5.9%)差.结论 针对先天性钩状拇指的不同类型采用相应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涛;张文同;朱凌冬;孙立泉;于旸;王广宇;李开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06例儿童骨盆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在我院诊治的106例儿童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整理分析我院2003至2007年间诊治的骨盆骨折患儿影像及病历等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儿童骨盆骨折Torode和Zieg分型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骨盆骨折患儿106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和女性骨盆骨折高发年龄均为11~15岁,左侧损伤多,双侧骨折少.致伤原因以行人机动车交通事故为主,骨折类型以Torode和Zieg分型中Ⅲ型损伤为多见.除骨盆骨折外,伴发其他肢体骨折19例;住院患儿中44.4%(16/36)伴有软组织、严重的脏器或血管等损伤.结论 采取措施减少行人机动车事故是预防儿童骨盆骨折的有效措施,对于伴发脏器、血管等损伤的患儿要早期积极处理;对于移位明显儿童骨盆骨折应行手术治疗.

    作者:陈伟;张奇;吕莉;于昆仑;朱炼;赵海涛;孙涛;孙然;李宝俊;张英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 胫骨髁间嵴骨折18例.新鲜骨折7例,陈旧骨折11例,在关节镜下将骨块复位,通过骨折端的清理达到轻微过度复位,以恢复前交叉韧带(ACL)张力,分别用2枚空心钛螺钉固定骨折块,必要时使用垫片.结果 所有骨折术后3个月内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平均97.3分.3例残留有轻度伸膝受限.2例有屈膝受限,经过关节镜下松解后恢复正常.1例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结论 关节镜下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冯超;张建立;王玉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发展简史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如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已走过了30个春秋.在这个纪念时刻,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她的历史,以感谢为她的创始作出贡献的老一代专家、为她的成长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的编、作者,以激励我们共同为<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孙晓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题词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会纪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创刊于1980年3月,今年已30周年,为此杂志在武汉市马哥孛罗酒店举办了纪念会.本次纪念会到会的嘉宾有<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历届总编辑、副总编辑、顾问,第八届编委会编委及预审组审稿人.杂志部分老编委、老编辑.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游苏宁社长,武汉市卫生局领导,承办单位老领导,湖北省期刊协会领导、湖北省期刊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等杂志的总编辑及杂志编辑部主任、武汉市儿童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医院代表,以及湖北省医学会代表以及一些儿童医院代表.

    作者:武小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提高我刊整体水平打造一流品牌期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自1980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30个不平凡的春秋.她在前进的历程中迎来了创刊30周年.我想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支持本刊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为本刊默默奉献的历届编委和编辑部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更要感谢广大的作者、读者和一切关爱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的人们.

    作者:袁继炎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