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 biliary atresia,BA)婴幼儿肝移植围术期各阶段内环境的变化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液体管理措施.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行胆道闭锁婴幼儿肝脏移植手术24例,围术期连续监测患儿血流动力学,定时采血检测酸碱平衡、乳酸、电解质、血糖等指标,记录液体治疗措施.结果 患儿术中血pH值及碱剩余(BE值)于无肝期即刻下降至术毕接近正常,分别为(7.38±0.09)、(-1.44±0.64),术后开始升高、至术后12h达峰,此后逐渐下降至正常;乳酸于无肝期开始升高(3.31 -±0.8) mmol/L,新肝期30 min达峰,术后6h明显下降,术后12h完全降至正常;血清钾浓度(K+)于新肝期后出现显著下降(3.21±0.52) re mol/L;血清钙浓度(Ca2+)自无肝期出现明显下降(1.03±0.12) m mol/L;血清钠浓度(Na+)于新肝期后出现逐渐升高趋势(141.2±2.9)mmol/l;血糖(BG)于无肝期后明显高于术前水平(7.4±2.8) mmol/L.术后患儿电解质及血糖水平有所波动,但与术后即刻比较无明显变化.2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未发生脱水及心肺事件.术后ICU死亡4例,其余患儿均顺利回到病房.结论 胆道闭锁婴幼儿肝移植围术期内环境呈现规律性变化.术中液体治疗原则与一般腹部大手术有所不同;补液速度相似,但是液体比例以胶体液为主,占液体总量的50 %以上.术后即期液体治疗与普通外科手术相近.
作者:王峪;刘懿禾;孙雁;刘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在小儿实体肿瘤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穿刺活检组17例,开腹活检组15例,分别就肿块部位,影像学特点,成功率,切口情况、病理,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手术费用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和比较.结果 穿刺活检多见于腹膜后,而开腹活检在盆腔肿块应用较多.术前评估均无法Ⅰ期切除.两组均取到足够量的标本,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并与终根治手术获得的病理一致.穿刺活检组无切口,而开腹活检组平均切口长(5.6±1.1) cm.穿刺活检组的麻醉和手术时间(32.0±7.3)min,明显低于开腹活检组(52.3±14.9) min (P=0.000);术后恢复时间(7.1±4.3)h明显短于开腹活检组(75.2±12.3)h(P=0.000);手术费用穿刺活检组(1021.2±113.2)元,明显低于开腹活检组(3047.2±237.6)元(P=0.000).结论 穿刺活检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时间短、费用低、出血少、感染风险低、恢复快的特点,一个穿刺点的多个方向的多次取材,可以保证标本量;B超引导下的活检更具有靶向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凯;董岿然;陈莲;姚伟;何炜婧;肖现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RECK及相关 MMPs在神经母细胞瘤及肝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RECK及相关MMPs在两种肿瘤的转移特性中的不同意义.方法 收集1995年1月至2011年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的蜡块标本73例,神经母细胞瘤36例,肝母细胞瘤37例.男43例,女30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为3.6岁.采用第二代通用型二步法监测系统(PV-600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组织中RECK及相关MMPs的表达情况.结果 RECK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2% (16/37),高于神经母细胞瘤27.8%(10/36),MMPs在恶性肿瘤的转移特性巾有明显意义.神经母细胞瘤及肝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RECK和MMP-14、MT1 MMP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r=-0.418,P<0.05,r=-0.583).结论 MMPs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高于肝母细胞瘤;RECK和相关MMPs的表达随肿瘤的转移、浸润呈负相关.
作者:郝希伟;董蒨;江布先;杨传民;张虹;鹿洪亭;孙健;于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术后小肠结肠炎(EC)的结肠镜下表现及其与手术因素的关系.方法 我院238例HD术后患儿随访1~8年,其中临床诊断为EC者45例,均行结肠镜检查.观察EC的结肠镜下表现,并将EC组与非EC组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肠镜观察EC,近吻合口结肠表现为黏膜水肿质碎、充血、大片糜烂,9例合并溃疡;远离吻合口结肠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点片状糜烂,3例合并溃疡;吻合口周围结肠炎症较回肓部重(P<0.01).EC组其他手术并发症17例(吻合口病变8例,复发3例,解剖异常6例),非EC组13例(吻合口病变7例,复发1例,解剖异常3例);EC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8%高于非EC组6.7%(P<0.01).结论 HD合并手术并发症者,EC发生率高;可能因手术并发症引起病变主要集中在吻合口及周围结肠,肠镜观察EC表现为近吻合口周围结肠炎症较重,远离吻合口逐渐减轻.
作者:黄茂华;魏文琼;代怡然;赵玉霞;罗正利;梁翀;卞红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下婴儿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方法 对2010年5月至12月到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进行髋关节筛查、且超声筛查结果为正常的10116例婴幼儿(20232髋)骨化中心显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婴儿年龄为10~226 d,平均年龄(67±0.46)d;其中男婴5531例,女婴4585例.所有超声检查正常的婴儿当中,共有1716例(17.0%)名婴儿双侧股骨头均出现骨化中心,早出现在1月龄(30d),晚226天龄仍未出现;骨化巾心集巾出现在2~5月龄(60~179 d);左右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化中心是否出现与婴儿的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出生身长、目前体重、目前身长、宫内体位、喂养方式有关.结论 超声可较早地显示骨化中心,对临床一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李蓉;李卫芹;张菲菲;王雯雯;刘功姝;汤喆莹;潘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儿:男,7个月.因反复咳嗽发热伴喘息数周,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侧胸腔内占位就诊.检查:胸部体表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左侧第四后肋及右侧第六后肋骨质膨胀性破坏,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向肺野内,大小分别约3.9cm×3.2cm×5.3cm、1.6cm×1.2cm×3.3cm,内密度不均,边界尚清,增强后病灶周边可见强化,内部未见明显强化.行肿物及部分肋骨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瘤由左侧第四后肋及右侧第六后肋骨长出,突向胸腔,肿瘤外见薄膜.内含血性液体.病理报告:肿块大体切面局部见软骨区域;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大,异型不明显,核膜厚;部分区域可见窗格子钙化及骨化,软骨细胞结节在肌间浸润性生长;局部见动脉瘤样骨囊肿区;局部见较多纤维母细胞区域.免疫组织化学:Vim(+);S100(+);CK(-);CD68(+);Ki-67(+约35%);Actin(+).术后病理诊断:(肋骨)胸壁错构瘤.术后1个月CT检查局部无复发现象,术后1年随访,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作者:杜美美;白光辉;严志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儿:男,6岁.主诉无任何不适,查体时偶然发现纵膈占位,遂来院检查,查体时胸部透视显示:右心膈区见一类圆形致密影,外缘光滑,纵径大于横径,贴于纵膈.CT平扫:右下纵膈食管旁可见囊状略低致密影,边界清晰光整,纵膈内未见增大淋巴结,无胸水.CT强化:后纵膈右侧见椭圆形囊性密度影,大小约7cm×4cm,明显突向右肺野,且与食管关系密切,食管受压变形,并向左移.取左侧卧位,自右侧腋中线第七肋间穿刺进入5mm镜头,探查见食管下段有约8cm×6cm×5cm大小囊性肿物,左前毗邻心包,右后毗邻胸主动脉,随后自第五、八肋间腋后线、第五肋间腋前线进入超声刀及操作钳,分离囊肿,见囊肿后壁与食管前壁紧密相连,粘连较重,切开囊肿前壁,有乳糜样液体流出,探查见囊肿与食管不通,切除食管囊肿前壁,囊肿后壁行粘膜下剥离切除,避免强行分离,以免损伤食管,放胸腔闭式引流,手术结束.
作者:张强业;张帆;王建;李爱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儿:男,17d.足肉顺产,无出生窒息史,因生后2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抽搐,喷射样呕吐,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内科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到我院就诊.检查:神志清,反应可,头颅无畸形,前囟直径2cm,略饱满,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术前MR:左颞叶可见一不规则混杂信号包块,T1W周围可见环状高信号,中心呈片状低信号;T2W呈不均匀高信号;DWl周边可见环状高信号,中心呈片状低信号.周围脑白质可见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水肿.增强后肿块边缘稍强化,内部强化不明显,左顶脑膜强化明显.左侧脑室受压变小,右侧脑室变大.MRA:左侧大脑前、中动脉较右侧稍细.MR诊断:左侧颞叶不均质包块,巨大血肿可能,肿瘤待排.
作者:宋云海;鲍南;杨波;顾硕;陈成;高俜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是小儿外科中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排便功能障碍仍然是许多ARM患儿术后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术后生活质量.ARM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便失禁和便秘,盆底肌和腰骶段脊髓神经元的先天发育缺陷、肛周肌肉群、自身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的发育不良、术巾对肛周肌肉及神经的医源性损伤等均能影响术后的排便功能.本文对ARM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病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兰萍;陈新新;任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激光造型及RGD联合修饰支架后的细胞生物学特征,验证优化表面改性的方法.方法 Nd:YAG激光处理nβTCP/Cs/PCL仿生基质,RGD表面修饰,如下接种羊骨化脂肪基质细胞:A组(Nd:YAG激光+RGD表面改性基质+ADSCs),B组(RGD表面改性基质+ADSCs),C组(Nd:YAG激光改性基质+ADSCs),D组(无表面改性基质+ADSCs);第1、4、8、12、16、20、24、28天,倒置、荧光镜及共聚焦观察细胞生长与存活,检测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含量,分析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水平.结果 A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外基质丰富,存活率高于其他组,增殖活力0.55±0.13、碱性磷酸酶61.49±7.18及Ⅰ型胶原水平73.49±9.21均高于其他组(B组0.42±0.06、50.32±3.18、48.91±6.74;C组0.31±0.09、38.19±5.12、36.91±8.12;D组0.12±0.03、18.13±1.21、17.91±2.16),细胞骨架发育良好.结论 Nd:YAG激光及RGD联合修饰支架能促进细胞粘附与增殖,为理想的表面改性方法.
作者:郭洪刚;刘静;姚芳莲;代凤英;杨晓光;李晓眠;Yong Soon Chiong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褪黑激素对大鼠睾丸扭转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青春期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扭转复位组(B组);扭转复位+褪黑激素组(C组).B组和C组大鼠建立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对照组不扭转.扭转4h后复位睾丸,复位前15 min 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C组腹腔注射褪黑激素1ml(17 mg/kg).复位后4h处死所有动物取睾丸待测.以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化学比色法测定睾丸组织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 B组T-A0C( 20.31±2.55)U/mg比A组(33.62±3.29) U/m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T-AOC(30.05±2.08)U/mg较B组明显升高(P<0.05).B组凋亡指数(42.2±3.21)%明显高于A组(5 7±0.67)%(P<0.01),而C组凋亡指数(12.2±1.34)%较B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褪黑激素具有明显对抗睾丸扭转复位后的氧化损伤,对因睾丸扭转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波;陈海琛;黄国显;徐延波;武东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NSP4与整联蛋白α2β1在轮状病毒致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Balb/c小鼠的肝外胆管进行肝外胆管上皮细胞培养至第三天,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整联蛋白α2、β1亚基及轮状病毒NSP4.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培养至第三天的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整联蛋白α2后加入轮状病毒,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α2亚基及轮状病毒NSP4的mRN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到了整联蛋白α2、β1亚基存在于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膜表面;轮状病毒NSP4从感染细胞向紧邻的非感染细胞进行扩散;siRNA干扰技术表明沉默整联蛋白α2后轮状病毒NSP4mRNA含量1±0.01较对照组0.56±0.09减低(P<0.05).结论 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表面表达整联蛋白α2、β1且整联蛋白α2β1与轮状病毒NSP4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导致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损伤.
作者:郑帅玉;王文美;赵文涛;杨继鑫;韦佳;冯杰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卷管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经典术式.近年来随着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术)和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术)的开展,以及分期手术的同归,操作复杂难以掌握的Duckett手术似有被代替的倾向[1].但是对于合并明显阴茎下曲的病例,Duckett手术仍然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如Ⅰ期成形和外形美观[2].2005年9月至2011年7月本院采用Duckett手术治疗218例尿道下裂患儿,成功156例,成功率71.6%.现就本组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嘉波;杨体泉;罗意革;唐咸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膳食结构与习惯的改变,胆囊炎胆石症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加之超声检查的进步与普及,过去认为少见的小儿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是否均需手术干预目前存在分歧,有不少病例虽术前诊断胆囊结石,但切除的胆囊内无结石,儿童期胆囊结石是否均需切除胆囊值得商讨.不少病例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手术应慎重选择.我科2006年10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25例胆囊结石患儿,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尚培中;李晓武;贾国洪;苗建军;南润玲;张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是小儿常见的肿瘤,但合并脊膜膨出少见,术前较难确诊[1].现总结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3例小儿骶尾部畸胎合并脊膜膨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本组3例患儿,男1例,女2例,1例入院时间2008年7月,2例入院时间2011年2月,手术年龄分别为10个月、9d、3个月,3例患儿术前均以骶尾部包块就诊,瘤体位于骶尾部中央,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9cm,囊实性,界限清楚,包块表面均有皮肤覆盖,无破溃,患儿哭闹时无冲击感,2例皮肤表面有较多毛发,1例皮肤表面有色素沉着;肛门直肠检查均在直肠后壁、骶骨前可触及囊实性肿物,直肠壁光滑,3例患儿双下肢无畸形,肢体感觉及活动正常,无大小便失禁.
作者:刘远梅;金祝;周涛;毛羽晨;高明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后腹膜是小儿肿瘤的好发部位,尤其是肾上腺部位肿瘤发病率较高,由于肾上腺位置隐匿,与周围重要脏器及血管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手术切除难度较大,近年来采用后腹腔镜技术切除肾上腺肿瘤在成人外科得到空前发展,疗效满意,但在小儿外科领域报道较少.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开展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2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哲明;黄勇;徐珊;沈一丁;沈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腹股沟疝囊内翻转高位结扎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inversion and ligation,LIHIL)1997年在文献中第一次被描述[1],然后2007年在一个小的系列中被报告[2],查阅文献国内未见报道.自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我们应用此方法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患儿18例,分析该术式的优点并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8例,平均年龄是46.3个月(5~108个月).其中<6个月1例,6~12个月3例,1~2岁2例;2~6岁10例;6~9岁2例.左侧10例,右侧4例,双侧4例.二、腹腔镜手术方法1.手术前准备术前禁饮食6h,开塞露通便1次.
作者:李炳;陈卫兵;王寿青;夏顺林;刘树立;李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小儿脐疝为小儿常见疾病,大部分2岁前可以自愈,但2岁以上仍未自愈者部分需要手术治疗.脐疝一般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国内外多见在腹腔镜下用补片治疗成人脐疝[12],费用昂贵.经脐两孔腹腔镜结扎法治疗小儿脐疝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应用经脐两孔腹腔镜结扎法治疗15例脐疝,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杨俊;汤绍涛;段栩飞;卞红强;郑凯;梁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儿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 tubeless PCN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应用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tubeless PCNL治疗肾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儿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2~12岁,平均6.5岁.其中肾盂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肾多发性结石1例.结石平均大小为(2.5±2.1)cm2.合并患肾中度积液4例,轻度积液2例.6例在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束时,通过B超和C臂X线证实结石已经完全清除,然后把逆行插入的输尿管导管的头端调整至肾盂的中央,让扩张鞘退至肾造瘘通道以外,证实瘘道无活动性出血,后拔除扩张鞘,并用丝线缝合皮肤伤口.结果 6例患儿通过单一通道完全清除结石,其中4例经肾上盏入路,2例经肾中盏人路.手术时间30~75 min,平均35 min.手术引起血红蛋白下降3~10g/L,平均6.5 g/L.术后住院2d.无出现严重出血、尿外渗、发热和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在小儿施行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的tubeless PCNL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刘永达;袁坚;罗金泰;雷鸣;张泽;曾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气膀胱腹腔镜下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性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 45例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共61根输尿管均采用气膀胱腹腔镜下Cohen再植术,男26例,女19例.12根输尿管术中裁剪,9根输尿管术后留置双J管.所有病例术后均留置导尿管.结果 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余都在气膀胱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单侧平均为3.5 h(2~8 h),重肾输尿管平均为3.7 h(3.5~4.5 h),双侧平均为5.4 h(3.5~9 h).术后导尿管留置平均6.7d(4~13d),静脉使用抗生素平均6.2 d(4~13 d),术后住院平均8.3 d(5~14d)出院.35例(77.8%)48侧术后获得B超随访,随访时间为1~67个月,平均19.3个月.B超显示绝大部分肾盂宽度及输尿管扩张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2.2%)术后半年因泌尿系感染检查发现输尿管扩张明显,再次手术后好转.9例(20%)术后进行DTPA肾动态显像,分肾功能较术前增高或维持原状.14例(31.1%)22侧行MCU检查,3例出现术后反流,1例出现对侧反流.结论 气膀胱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性畸形方法上可行,手术成功率较高,随访肾盂及输尿管扩张情况明显好转,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解除.
作者:孙玉芳;毕允力;阮双岁;陆毅群;王翔;陆良生;沈剑;汤梁峰;刘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定义小儿脾脏下缘过脐平面,内侧缘过中线为小儿巨脾.按此定义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至2011年10月同一治疗组诊治的25例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和同期的21例开腹巨脾切除(OP)病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脾脏大小等资料.结果 腹腔镜中转开腹1例,其余24例LS顺利完成.腹腔镜与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69.0±34.5) min和(66.0±41.3) min,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脾脏游离时间(48.5±24.5) min和(57.8±29.1)min;术中出血(64.0±26.4) ml和(92.8±48.6) ml,住院时间(3.6±2.0)d和(5.8±2.7)d;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脾脏大小为(19.2±7.4) cm和(18.3±7.9) c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33.3%.结论 腹腔镜小儿巨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谢志杰;朱锦辉;叶环;占小莉;王跃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作者:侯文英;李龙;明晓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患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7月间在我中心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技术治疗的19例胆总管囊肿患儿预后和短期随访结果,并与我中心以往传统4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囊肿的疗效对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个月.其中2例患儿巾转为传统4孔腹腔镜手术,其余17例患儿成功完成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平均手术年龄:3岁,男/女:5/12).早期单切口手术中1例患儿术后出现胆漏,腹腔引流l0d后自愈.单切口组的平均手术时间3.06 h与我院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时间3.04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t09).两组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3 d比7.41d)、术后恢复进食时间(2.64d比2.86d)、腹腔引流留置时间(3.23d比3.05d)亦无明显差异(P=0.056、0.472、0.619).结论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应用传统腹腔镜器械治疗胆总管囊肿是安全的,短期随访结果与传统腹腔镜疗效相仿,为胆总管囊肿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刁美;孙旭;叶茂;李龙;董宁;李颀;侯文英;明安晓;郑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作者:汤少涛;李时望;杨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11例,56例采用腹腔镜(腹腔镜组)手术治疗,55例采用腹股沟斜切口(传统手术组)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腹腔镜组:3例麻醉后,手法复位困难,放弃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31.4±10.2) min;术后通气时间(7.8±2.9)h;住院时间(3.3±1.1)d.所有患儿恢复良好,切口美观,Ⅰ期愈合;术后阴囊或阴唇肿胀轻,无血肿;无粘连性肠梗阻;随访1~15个月无复发.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40.7±11.6)min;术后通气时间(15.3±2.8)h;住院时(5.8±1.4)d.切口较长;术后阴囊或阴唇肿胀重,7例出现阴囊血肿,3例切口少许渗液,1例感染;随访2~17个月,2例术后复发;8例术后对侧出现疝.结论 腹腔镜与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手术比较,具有切口美观,术后阴囊或阴唇无血肿,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术式.
作者:李辉;黄河;未德成;杨涌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