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53X
  • 国内刊号:42-1603/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7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神经病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7期文献
  •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韦氏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对2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和对照组20例正常人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切除直回组与保留直回组相比短时记忆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部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术后的患者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等认知功能方面均存在障碍.直回切除对短时记忆有明显影响,而不参与智商的改变.

    作者:王正锋;陈劲草;孟肖利;李高义;雷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ICU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的分布及变迁规律,分析引发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为危重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总结神经外科ICU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38例病人的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同时,结合临床分析神经外科ICU内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约占83.7%.神经外科ICU内的病人具有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特殊因素.结论 为防治感染,应注意分析神经外科ICU内致病菌的分布及变迁迁规律,同时应高度重视ICU内的基础性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作者:王新功;王淑霞;费昶;蒋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采用V-P分流+颅骨修补,对照组采用单纯颅骨修补.通过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个月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影像、脑血流图、智力测评等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影像、脑血流图、智力和记忆力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外伤性颅骨缺损伴正常压力脑积水V-P分流+颅骨修补较单纯颅骨修补术可明显改善患者脑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卫杰;史振宅;刘铁彪;卢浩;张涛;王燕;孙满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体会

    目的 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人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进行治疗.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亚低温治疗除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者无明显疗效外,对GCS≤5分者,原发性脑干损伤者均有显著的效果.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控制伤后早期的高糖血症.根据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亚低温治疗时间.对于CCS≤5分者,伤后6 h内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喻敬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Lennox-Gastaut综合征治疗的初步经验

    目的 总结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方法 根据术前对病人的临床分析和痫灶定位检查,术中采用皮质脑电监测,选择致痫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和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几种适宜术式联合使用治疗9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病人.结果 术后随访2~3 年,根据癫痫外科手术疗效分类标准,Ⅰ级2例(22.22%),Ⅱ级5例(55.56%),Ⅲ级1例(11.11%),Ⅳ级1例(11.11%),手术总有效率达77.78%(7/9).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治疗Lennox-Gastaut综合征,可以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志国;杨辉;马红霞;安宁;杨梅华;吕胜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垂体腺瘤26例

    目的 观察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在内窥镜良好的照明、图像放大及清晰的术野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6例.结果 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复发2例,其余24例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效果较满意.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窥镜下切除垂体腺瘤能准确判断重要解剖结构、损伤小、方法简便、容易取得成功.

    作者:蔺志清;张作洪;孙杰;胡勤乐;费冰;冯楠;聂晟;周圣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骨瓣减压术中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或称扩大翼点入路)减压术中,改良硬膜减张缝合技术的优点与应用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均予以硬脑膜的减张缝合.结果 改良后的硬膜减张缝合技术有诸多优点,但仍有部分并发症.结论 改良的硬膜减张缝合技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减少常规开颅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薛成江;赵洪洋;张方成;林宁;林洪;隋松涛;王岩;卢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来确诊.所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按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18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旦确诊,在治疗上应积极采用早期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全身对症支持治疗,关键是迅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作者:韩安国;杨树茂;文建山;李焕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27例,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7例.结果 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7例,其中死亡5例.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史永涛;王景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脑室积血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治体会(附4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脑室积血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以期降低重症脑室出血的死亡率.方法 根据CT结果早期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予尿激酶脑室灌洗,拔管后行腰穿术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 手术治疗37例,脑室内积血清除时间:4~5 d清除25例,6~10 d清除12例,平均6 d.存活30例,死亡7例.非手术治疗5例,全部死亡.结论 尽早疏通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与脑微循环是脑室积血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救治成功的关键.侧脑室外引流术抽吸、引流血肿+尿激酶脑室内灌洗+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积血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建荣;黄纯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4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级、动脉瘤出血量、部位、形态、瘤颈宽度、血管痉挛程度及术中应用技术等.结果 100%栓塞17例,95%栓塞4例,90%栓塞3例.1例患者术中血管痉挛加重致不完全失语.随访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例,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血管痉挛.结论 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国标;李志清;魏学忠;薛洪利;于春泳;冯思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介绍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手术经验,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 697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果 治愈2 541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31例,死亡1例.2 190例接受3~240 个月的随访,1 965例治愈,91例显效,40例有效,30例无效,64例疼痛复发(其中37例行2次手术治愈).结论 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入根区并合并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是TN的主要病因.行MVD同时松解蛛网膜,做到彻底减压.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是提高MVD治疗TN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广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幕上骨瓣开颅清除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

    目的 探讨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例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病人均采用枕部幕上马蹄形皮骨瓣开颅,先清除幕上血肿,再经静脉窦与颅骨内板之间的空隙清除幕下硬膜外血肿.结果 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 min,术中失血少.术后5例血肿基本清除,1例幕上残留少量硬膜外血肿.出院时5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结论 采用枕部幕上马蹄形皮骨瓣开颅,能够顺利清除幕上、下硬膜外血肿,且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迅速,操作简单,出血少,术后不遗留颅骨缺损.

    作者:杜浩;秦尚振;郭再玉;杨铭;陈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探讨

    目的 探讨远外侧入路在治疗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14例脑膜瘤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枕髁后入路8例,经部分枕髁入路3例,经C12关节面侧方联合部分枕髁入路2例,经完整枕髁入路1例.结果 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枕颈融合,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寰枕关节不稳定的症状,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组颅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脑脊液漏以及脑干缺血.结论 远外侧入路是手术治疗下斜坡区和上段颈髓腹侧、腹外侧病变的理想入路,可以理想显露肿瘤及其基底部并减少术中出血,但手术操作比较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作者:张连群;许崇福;刘鹏;高志宇;刘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术后并发症(附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侵及颅底肿瘤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方法 40例颅底肿瘤患者,均采用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40例患者均达到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全部患者获1~70 个月随访,平均30.7个月.1例术后第30天行面部创腔冲洗吸引时突发颈内动脉大出血休克死亡,因肿瘤复发死亡7例,与肿瘤无关死亡2例.带瘤生存5例,其余25例均无肿瘤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转移组织瓣部分坏死2例,腭小瘘3例,脑脊液漏3例,创腔感染2例,患侧听力下降、耳鸣5例,手术侧眼球运动障碍3例,张口受限5例,1例术后出现咽喉部肿胀致阻塞性通气困难,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7 d后好转,脱机拔管.无1例出现上颌骨坏死.结论 上颌骨翻转面部移位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显露充分、肿瘤切除彻底的优点,疗效满意,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的可能性不大,可作为较广泛浸润颅底肿瘤手术的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张黎;郭京;祁永发;徐振纲;刘少岩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颅脑损伤后炎性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的变化及其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伤后24 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3例,于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72 h及168 h不同时间段采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进行GCS评分,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WBC和PMN之间的关系.选取10例健康自愿者行WBC及PMN计数检查.结果 颅脑损伤以后WBC及PMN先升高后下降,分别于伤后24 h和48 h达到高峰(P<0.05);伤后WBC及PMN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GCS<8分组WBC和PMN计数显著高于GCS≥8分组(P<0.05);颅脑损伤后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与WBC及PMN呈正相关(P<0.05);GOS评分与WBC及PMN呈负相关(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WBC及PMN明显升高,且与伤情、出血量、水肿体积及预后有关,可能跟WBC及PMN对颅脑损伤后引起的继发性损害有关,WBC和PMN计数有助于对伤情、预后的判断.

    作者:唐晓平;王远传;彭华;冯凌;漆建;唐文国;苟章洋;余定庸;罗仁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锁孔入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动脉瘤

    目的 探究锁孔入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眉弓眶上和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36例,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7例.手术均为发病后1~3 d进行.结果 术中动脉瘤显露良好,36例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可显著减小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冯国强;尹宝强;赵忠江;郝进敏;薛振生;崔世忠;关宇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单鼻孔经蝶与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比较

    目的 比较单鼻孔经蝶与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6例,其中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25例,眶上锁孔入路11例.术中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 单鼻孔经蝶入路全切肿瘤22例(88%,22/25),次全切除3例(12%,3/25);眶上锁孔入路全切9例(81.8%,9/11),次全切2例(18.2%,2/11).术前有视力障碍者,85.7%(18/21)术后视力得到改善,其它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好转,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两种不同入路有各自的优点及适应证,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利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朝显;周毅;胡克琦;敖祥生;张青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颅显微手术治疗额-眶骨纤维结构不良致视神经管狭窄

    目的 评价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在治疗及预防额-眶骨纤维结构不良致视神经管狭窄引起视力下降中的作用及其手术适应证和时机.方法 对18例(20侧)因额-眶骨纤维结构不良致视神经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单侧视神经管减压术16例,双侧视神经管减压术2例,其中治疗性手术14例(15侧),预防性手术4例(5侧).结果 18例均于术后随访1年9个月至10年,平均34个月.治疗性手术后视力改善3只眼,视力稳定在术前水平10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手术有效率为87%(13/15);预防性手术后视力均稳定在术前水平,手术有效率为100%(5/5).结论 经颅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是治疗及预防额-眶骨纤维结构不良致视力下降的有效方法,对于治疗性手术而言,早期手术视力可望改善.

    作者:刘开东;周定标;朱儒远;王鹏;尚爱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伽玛刀放射治疗听神经瘤的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评价伽玛刀放射治疗对听神经瘤生长的控制作用和对肿瘤周围的颅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从1997年至2005年我科伽玛刀中心采用多中心点照射治疗159例(164个)听神经瘤,其中137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MRI随访6~96 个月,平均37.2个月;临床随访6~116 个月,平均36.4个月.单纯行伽玛刀治疗86例,开颅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51例.结果 肿瘤控制率为94.16%;肿瘤体积增大8例(5.84%).术前有听力的106例患者中听力保留率为72.64%,听力下降率为27.36%.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5.50%,三叉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4.16%.结论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并发症少,对肿瘤周围颅神经有较高的功能保留作用.

    作者:陈广鑫;许民辉;沈光建;杨东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PTTG、MMPs、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爱军;王道奎;王永和;曹培成;张振兴;王玉亭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组织因子表达下调影响阿霉素诱导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TF)对阿霉素诱导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免疫印迹法检测TF表达.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TFsiRNA-pSUPER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进行基因转染.以水溶性四唑盐法检测阿霉素的细胞毒性.以印迹法检测阿霉素诱导的Caspase-3、PARP的裂解.以Hoche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373MG高表达TF.转染TFsiRNA-pSUPER表达载体的U373MG细胞及对照细胞分别以阿霉素处理,可见转染细胞较对照细胞Caspase-3、PARP的裂解增强.以不同浓度阿霉素处理48 h后,可见转染后的U373MG细胞的存活数较对照细胞明显减少(P<0.05).以Hochest33342染色检测到转染后的U373MG细胞经阿霉素处理后的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人胶质母细胞瘤U373MG中TF异常高表达的下调,可增强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肿瘤细胞中TF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作者:汤浩;方峻;舒凯;周木想;夏凌辉;宋善俊;李龄;雷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及其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颅脑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且各种分泌物、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同时颅脑损伤后多并发神经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急促,大量泡沫性血性痰液[1].因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死腔,降低呼吸阻力,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脑组织缺氧及促进脑细胞恢复,常需行气管切开术.但这种有创性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气道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功能,且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而加重病情[2].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将相关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林慧;吴江平;丁晓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前额叶皮层损伤的执行功能研究进展

    1 执行功能概述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这一概念来自于有关前额叶皮层损伤的研究.执行功能常常被看作主要是由前额叶调节的一种复杂的认知功能,是指个体的许多认知加工过程的协同操作;是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个体所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包括计划、工作记忆、控制冲动、抑制、定势转移或心理灵活性以及动作产生和监控等一系列功能[1].目前的研究[2]认为执行功能的完成,可能依赖前额叶皮层与其他皮层及皮层下区域之间动态的交互作用.

    作者:彭立辉;周世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因椎动脉异常压迫引起的脊髓压迫症1例报告

    脊髓压迫症因椎动脉异常压迫引起的临床病例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很少见.我们遇到1例双侧椎动脉异常压迫颈髓(C1段)的患者,并对其成功实施了脊髓减压术.

    作者:李高义;陈劲草;王煜;王胜;雷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颅底陷入症的手术治疗

    我科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行后颅窝减压术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合并颅底陷入症患者3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17~47 岁,平均34.4岁;病程1~5 年,平均2.4年.

    作者:陈春阳;刘子彪;谢竹青;熊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外伤性单纯性双侧基底节区血肿5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外伤性双侧基底节区血肿18例,其中单纯性血肿仅有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9~40岁,平均25.5岁;致伤原因:驾车急转弯侧翻摔伤1例,坐摩托车摔伤1例,酒后骑摩托车摔伤2例,高坡上摔下来致伤1例.

    作者:王志明;殷尚炯;王丽萍;李春坡;曹藏柱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