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53X
  • 国内刊号:42-1603/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7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神经病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复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0~2015年收治的48例多次手术复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病理结果中,11例(22.9%)病理结果在第二次手术后发生恶性进展,WHO分级有所提高.结论 复发胶质瘤存在病理结果恶性进展的情况,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该方向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复发胶质瘤的预后.

    作者:刘征;张新元;伍杰;王在贵;徐国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

    目的 总结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夹闭术+脑室外引流术;11例采用栓塞术+脑室外引流术;1例一期开颅脑室血肿清除术+责任动脉瘤夹闭术,二期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 术后死亡1例;并发慢性脑积水5例,分流术后症状缓解;栓塞后1年动脉瘤部分复发1例,再次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例,1分3例,2分5例,3分3例,5分1例.结论 疑似动脉瘤破裂的脑室出血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或栓塞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符传艺;陈健龙;张茂;刘朝晖;黄垂学;黄军;马建荣;赵建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7例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11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7例.结果 术后症状立即消失46例,明显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95%(54/57).术后随访6~24个月,症状完全消失55例,减轻2例;无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确切,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及正确辨别责任血管是确保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申彦杰;宋健;成文平;程东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钛网颅骨修补术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目的 探讨钛网颅骨修补术失败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4例钛网颅骨修补术失败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4例中,61例再次开颅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2.7年,未再次出现其它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但术后并发症可引发手术失败等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应谨慎对待并积极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颅骨修补术的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赵菲菲;王占福;邢德广;王义宝;王运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颅内胆脂瘤恶变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桥小脑区胆脂瘤恶变鳞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3岁男性,13年前曾行右侧桥小脑角区胆脂瘤切除术.本次手术次全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示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访发现残余肿瘤增大,拒绝再次手术、放疗及化疗,生存22个月后死亡.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恶变鳞癌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放化疗疗效不确定.

    作者:白杰;富春雨;张占普;窦长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颅中窝骨折致迟发型面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对颅中窝骨折致迟发型面瘫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颅中窝骨折272例,其中138例入院开始预防性应用甲基强地松龙(观察组),134例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迟发型面瘫的发生率(10.1%,14/138)明显低于对照组(19.4%,26/134;P<0.05).观察组预后恢复良好(House-Brackmann面瘫分级2级以下)率(71.4%,10/14)明显高于对照组(38.5%,10/26;P<0.05).结论 对于典型颅中窝骨折,预防性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减少迟发型面瘫的发生率,降低面瘫程度.

    作者:皮水平;刘杰;黄前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婴儿脑积水分流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婴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9例婴儿脑积水VPS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 VPS至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时间为1~128d,中位时间为7d,其中VPS后1周内发生11例(57.9%),1月内16例(84.2%).18例非血肿型硬膜下积液随访中,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16例(88.9%,16/18)积液自然吸收,另外2例积液体积明显减少.1例血肿型硬膜下积液经钻孔硬膜下血肿外引流术治愈.结论 婴儿脑积水VPS后硬膜下积液多在分流术后1月内发生,非血肿型硬膜下积液几乎不引起临床占位效应,且能够自然吸收,通常不需要处理;血肿型硬膜下积液因易导致临床占位效应,一般需要采取外科干预措施.

    作者:娄元华;李小勇;陈红伟;潘栋超;解东成;刘东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磷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序贯疗法治疗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磷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序贯疗法治疗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12例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采取磷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序贯疗法治疗.结果 12例中,8例治愈,4例死亡.7例出现轻度腹泻,没有出现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数、多核细胞比例及蛋白质均明显降低(P<0.05),葡萄糖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具有明显协同作用,该疗法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疗效,且临床安全性良好.

    作者:裴红莎;刘宝来;聂晓奇;吉宏明;李军伟;郭建忠;邹鹏;张刚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颅顶部体表定位钻孔引流术治疗破人脑室的丘脑出血

    目的 探讨颅顶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38例,人院后均立即行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其中71例术后随即行颅顶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观察组),67例术后根据病情行立体定向丘脑血肿引流术(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带管时间[(4±1.6)d]明显短于对照组[(11±1.8)d;(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率(7.1%)与死亡率(16.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4%和32.8%;P<0.05).观察组发病28 d有效率(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0~2分;45.1%)明显优于对照组(28.4%;P<0.05).结论 颅顶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对丘脑出血破人脑室患者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张颜礼;邓一洁;贾宝铭;汪丽珍;孟建红;赵伟然;孟志勇;库洪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脑挫裂伤后早期小胶质细胞PD-L1的表达

    目的 探讨人脑挫裂伤后早期小胶质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配体(PD-L1)的表达变化.方法 收集2013~2015年手术治疗的脑挫裂伤组织标本15例,其中伤后6h5例,伤后12h4例,伤后1d3例,伤后4d3例;另选择3例肿瘤全切术中切除颞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以及小胶质细胞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脑组织相比,脑挫裂伤后6、12h未见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浸润的来自血液中的炎症细胞明显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脑组织相比,脑挫裂伤后6h表达PD-L1的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表达PD-L1的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PD-L1可能参与了人脑挫裂伤后的炎症反应.

    作者:乔战东;刘雷震;贾利云;李经纶;刘伟;曹付强;姚安会;王本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复合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簧圈栓塞术后行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内血肿:DSA发现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前交通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引流术后3~4d血肿大部分引流干净,无再出血、感染及脑梗死.术后6个月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3例.结论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自发性SAH,首先应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需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复合手术对于部分未发生脑疝又合并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伍杰;杨铭;潘力;蔡明俊;刘鹏;秦杰;杨柳;安学锋;李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调控人骨桥蛋白的miRNA预测研究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调控入骨桥蛋白的微小RNA(miRNA),为进一步实验验证特定miRNA和人骨桥蛋白基因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应用miRGen Targets和miRanda数据库确定与人骨桥蛋白有密切关系的miRNA分子.结果 经miRGen Targets数据库预测出28个miRNA分子可能作用于人骨桥蛋白基因;miRanda数据库显示miR-539,miR-181,miR-340,miR-376c和miR-154 5个miRNAs在人骨桥蛋白的负调控过程可能发挥作用;将两个数据库结果交集后发现miR-539,miR-181,miR-33b和miR-377 4个miRNA分子有可能参与调控人骨桥蛋白.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可对调控人骨桥蛋白的miRNA进行预测,为研究骨桥蛋白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提供新手段.

    作者:苏里;赵志军;梅小龙;杨建华;包文平;张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治疗

    目的 探讨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2004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22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7例,以眼动神经功能为评价指标.结果 在3条眼动神经中,滑车神经损伤轻,动眼神经次之,外展神经损伤重;伤后3个月,18(81.8%)例动眼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伤后6个月,仅有1例眼动神经功能未得到改善.伤后3个月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滑车神经直到伤后6个月才明显增高(P<0.05).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各眼动神经恢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无明确骨折压迫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保守治疗;有明确蝶骨骨折、眶上裂狭窄或游离骨片的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体而言,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恢复.

    作者:陈吉钢;张丹枫;魏嘉良;邹伟;侯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侧裂蛛网膜囊肿分型及神经内镜造瘘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外侧裂蛛网膜囊肿(SACs)的分型方法及其相应神经内镜造瘘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按SACs内侧囊壁与外侧裂的关系分为三型:Ⅰ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外1/3;Ⅱ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中1/3;Ⅲ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内1/3或邻近脚间池.Ⅰ型和Ⅱ型采用神经内镜囊肿-外侧裂造瘘术,Ⅲ型采用神经内镜囊肿-脚间池造瘘术.结果 本组收集SACs 34例,Ⅰ型4例,Ⅱ型9例,Ⅲ型21例.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IACs.术后随访14~38个月,平均20.2个月,SACs体积缩小率、症状缓解率及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分别为68%、38%和12%.Ⅲ型SACs术后体积缩小率和症状缓解率均明显优于1型和Ⅱ型(P<0.05);Ⅲ型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Ⅰ型和Ⅱ型(P<0.05).结论 Ⅲ型SACs应首选神经内镜囊肿-脚间池造瘘术,Ⅰ型和Ⅱ型的囊肿-外侧裂造瘘术效果不佳可能与患侧外侧裂发育不良有关.

    作者:王飞;孙涛;周玮林;夭晓燕;余化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在复合手术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初步探讨

    目的 总结在复合手术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经验.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复合手术室治疗2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中造影判断畸形团是否残留,其中3例一期行切除术和血管内栓塞术.结果 27例中,4例(14.8%)术中血管造影显示畸形团残留,再次切除后行术中造影,显示畸形团消失;一期行切除术和血管内栓塞术3例(均为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以上),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均完全切除畸形团.所有患者无造影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4例随访6个月至1年,失访3例;其中19例恢复良好,5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在复合手术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为脑动静脉畸形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的平台.

    作者:张海峰;梁国标;于春泳;王晓刚;李志清;高旭;董玉书;郭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E-cadherin与脑膜瘤分级及瘤周水肿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及瘤周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脑膜瘤标本66例,另取15例颅脑损伤后行内外减压术的正常蛛网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的表达;头颅MRI评估瘤周水肿的程度.结果 正常蛛网膜组织E-cad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脑膜瘤组织(P<0.05).脑膜瘤E-cad蛋白表达强度与脑膜瘤病理级别呈负相关(n=-0.577;P<0.0l).脑膜瘤E-cad蛋白表达强度与瘤周水肿级别呈负相关(rs=-0.668,P<0.01).结论 E-cad可能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形成有关.

    作者:邓学云;刘毅;范润金;刘丽华;夏祥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附41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下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1例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局麻+监护在C臂机透视下分节段行靶向穿刺,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下行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更改术式,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72~106 min,平均(85±12.4) min.术中出血量为(30±5) ml.41例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VAS评分下降越明显(P<0.05).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95.1%.本组41例均无复发.结论 经皮内窥下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4/5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等优 点.

    作者:徐峰;张同会;蔡贤华;杨楚枫;李涛;徐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氯喹通过抑制自噬促进TRAIL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氯喹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组、重组人TRAIL蛋白(rhTRAIL)组和联用组(氯喹与rhTRAIL联合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FP-LC3的分布判断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8的表达水平.结果 氯喹和rhTRAIL均显著增加U251细胞和Hela细胞自噬水平,而且联用较单独应用自噬水平更高,Hela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高于U251细胞.U251细胞和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氯喹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hTRAIL和联用组均明显高于氯喹组(P<0.05),联用组明显高于rhTRAIL组(P<0.05).氯喹组和对照组Cleaved caspases-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rhTRAIL和联用组均明显增高(P<0.05),联用组明显高于rhTRAIL组(P<0.05).结论 氯喹能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增强TRAIL诱导的U251细胞凋亡.

    作者:冯驰;郭双毅;程龙海;罗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VEGF单抗对低氧环境下C6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对低氧环境下C6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照组)培养C6胶质瘤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氯化钴模拟缺氧环境(缺氧组),然后加入终浓度为0.1(VEGF-1组)、1(VEGF-2组)、10μg/ml(VEGF-3组)VEGF抗体处理.MTT法测定细胞活性,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粘着斑激酶(FAK)及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对照组、缺氧组、VEGF-1组和VEGF-2组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VEGF-3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缺氧组和VEGF-1组C6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VEGF-2组C6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缺氧组、VEGF-1和VEGF-2组C6胶质瘤细胞FA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缺氧组、VEGF-1和VEGF-2组C6胶质瘤细胞Pyk2蛋白表达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VEGF-2组Pyk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缺氧条件下,VEGF单抗显著增强C6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与Pyk2磷酸化水平增高有关.

    作者:戴黎明;徐成仕;王泽芬;曹长军;李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iR-370-3p对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小RNA-370-3p(miR-370-3p)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MG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常规培养的U87-MG细胞分为空白组、无义序列转染组和模拟物转染组,后两组分别转染miRNA无义序列及miR-370-3p模拟物,qRT-PCR法检测其转染效率,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叉头框蛋白M1(FoxM1)的表达;采用EdU法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与空白组和无义序列转染组比较,模拟物转染组细胞miR-370-3p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FoxM1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且模拟物转染组U87-MG细胞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率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miR-370-3p能够抑制U87-MG细胞的增殖能力,可能与减少FoxM1的表达有关.

    作者:彭泽生;田道锋;张申起;陈谦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岛叶癫痫症状学研究进展

    岛叶癫痫(insular cortex epilepsy,EE)的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由Guillaume和Mazars首先提出的,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的进步,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ICE是指颅内电极确认岛叶起源放电引发的癫痫[1]或存在岛叶病灶及其关联性发作症状的癫痫[2].本文对ICE相关症状学的电刺激研究及个案报道进行综述,旨在对ICE的诊断提供借鉴.

    作者:周长帅;任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结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的发生率为20%~40%[1],实性脑转移瘤多见,囊性脑转移瘤较为少见[2].由于影像学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颅外恶性肿瘤生存期延长,脑转移发生率正逐步上升,未治疗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1个月[3].手术、放射外科、全脑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目前仍无关于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作者:徐浩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治疗侧脑室脑膜瘤1例

    侧脑室脑膜瘤较小时多无症状,当肿瘤增大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或占位效应明显时才引起头痛等症状,故早期不易发现,以手术切除为主.我们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1例,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因外伤后头颅CT发现颅内占位10d入院.10d前因外伤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占位,进一步行头颅MRI检查示左侧脑室后角异常信号影,考虑脑膜瘤(图1A~C).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瞳孔对光反射灵敏,视力视野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

    作者:马磊;张海红;郭康;孙树凯;张亮;贾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

    颅脑损伤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颅脑损伤表现所掩盖,易被忽略.本文报道1例外伤性CVST.1 病例资料患者,男,14岁,因车祸致头痛、呕吐2h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头颅CT平扫(图1A、1B)示:右额叶小点状高密度影,考虑脑挫裂伤,左侧枕部乳突区周边有少量积气,左侧枕骨骨折(骑跨横窦及乙状窦),左侧枕顶部头皮血肿.入院诊断为:脑挫裂伤,颅底骨折,左枕骨骨折,左枕顶部头皮血肿.

    作者:肖连福;黄瑞宏;陈昌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