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脊液鼻漏发病率较低,我院自1995年以来诊治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柱;宋纬同 刊期: 1999年第11期
鼻腔手术后诸多并发症中,鼻粘膜粘连时有发生.1994~1998年,我们发现52例,现分析如下,以提请临床重视.
作者:林虹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p53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探讨EBV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作者:赵晓明;王静清;周玉球;王萌;樊韵平;朱蓉;黄健;窦晓晖;李小敏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笔者应用自制复方五倍子注射液,注射于Wistar大鼠鼻前庭皮肤后方粘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旨为治疗鼻出血提供更有效的止血方法及理论依据.
作者:杨小玲;王索安;司法启;李晓霞 刊期: 1999年第11期
老年眩晕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老年疾病,发病原因除了前庭系统原发病变外,还可因各种全身疾病累及前庭、产生继发性病理损害所致.我科自1984~1996年共诊治老年眩晕24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飞;刘伟;王丽雯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横纹肌肉瘤近年国内文献报道多发生于耳部,而发生于鼻窦者鲜见.1985~1997年我们收治本病5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在检查和治疗上走弯路,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习平 刊期: 1999年第11期
1981年,Miller首次发现部分上颌窦炎患者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有相似的病理学结果.1983年Katzenstein报道7例鼻窦炎患者的鼻窦分泌物中含有与ABPA类似的结构如嗜酸性粒细胞、Charcot-Leyden结晶、真菌菌丝等,命名为变应性曲菌性鼻窦炎(allergic aspergillus sinusitis).
作者:李华斌;许庚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介绍一种同时评估耳蜗传出神经和毛细胞的简便的组织化学技术.方法:首先应用脱氢酶染色选择性标记毛细胞,再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标记传出神经纤维.双重染色的耳蜗铺片样品在光学显微镜下沿着耳蜗基底膜的全长分别对毛细胞和穿越Corti隧道的传出神经纤维计数;根据卡铂耳中毒灰鼠的毛细胞及其传出神经纤维损伤的百分比制备耳蜗图.结果:耳蜗分析图充分显示:当绝大多数内毛细胞坏死以及部分外毛细胞坏死时,穿越隧道的传出神经纤维数的减少接近于外毛细胞损失的百分比;但当大量内毛细胞坏死而外毛细胞正常时,穿越隧道的传出神经纤维亦保持正常.结论:卡铂损害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可能是由于外毛细胞受损所致.
作者:丁大连;李明;郑向阳;王坚;Salvi RJ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鉴别雏鸡耳蜗神经元中一氧化氮合酶的类型.方法:用CuPtCl6化学修饰电极,检测了离体的雏鸡耳蜗神经元在含Ca2+的谷氨酸、缓激肽,不含Ca2+的谷氨酸及L-精氨酸、三磷酸腺苷、乙酰胆碱、缓激肽等溶液刺激下一氧化氮的释放反应.结果:有Ca2+情况下谷氨酸可以诱发一氧化氮释放,其余均无释放反应.结论:雏鸡耳蜗神经元中的一氧化氮合酶为神经型.
作者:杨军;汪吉宝 刊期: 1999年第11期
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34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和鼻腔切割吸引器,行直视下腺样体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伟;李进让;李厚恩;钱进;孙建军 刊期: 1999年第11期
自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下鼻甲粘膜片修补鼻中隔穿孔8例,均获成功.1 资料与方法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0~54岁.鼻中隔矫正术损伤所致4例,电凝致伤2例,原因不明2例.
作者:顾兴华;徐灵 刊期: 1999年第11期
目的:调查鸭茅花粉症在我国部分省市的流行状况.方法:1995~1998年对1 660例中小学生和2 167例大学生进行鸭茅花粉症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鼻腔检查及变应原皮试;并于1998年4~6月,对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鸭茅花粉症临床检查,皮肤划痕试验及鼻粘膜激发试验.结果:①鸭茅花粉变应原皮试总阳性率为6.7%,鸭茅花粉症患病率为0.37%.②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鸭茅花粉致敏者5例(16.7%).结论:鸭茅花粉症是一种常见的花粉症,在国内部分省市已有发生,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
作者:殷敏;程雷;三好彰;彭解人;阮标;陈智斌;时海波;方润琪;佐桥纪男;今野昭义 刊期: 199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