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食管异物并主动脉食管瘘的认识和治疗,现将本院所遇3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仁济;赵宁生;马军柏;聂荣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耳垂缺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畸形,虽无功能障碍,但影响面容.1994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耳后对合皮瓣法再造耳垂10例,现将具体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阙再新;于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急性喉炎是喉部的常见疾病.我院自1991年5月~1997年10月,采用红霉素加氢化可的松、病毒唑三药联合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此病35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患者,女,41岁.因右侧面部肿胀7个月以右上颌窦癌入院.体检:T 36.9℃,P 82 次/min,R 20次/min,BP 113/83 mmHg(1 mmHg=0.1333 kPa).自动体位,神清合作,右侧面部隆起,无红肿,触痛,右眼内眦部红肿,泪小点有淡黄色分泌物.鼻腔粘膜充血、干燥,双下鼻甲肥大,中鼻道及鼻底无脓性分泌物.颈部未扪及包块,曾有头面部外伤史.鼻窦CT扫描:右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窦腔无扩大,上颌窦上壁、前壁、内侧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突向面部及右眼眶内,右下鼻甲肥大.诊断右上颌窦癌伴骨质破坏.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穿刺术,冲洗无异常发现.入院后1周在全麻下行右上颌窦探查术,术中发现右上颌窦腔粘膜炎性增厚,无癌肿发现.窦腔骨壁完整,无骨质破坏.
作者:梁国庆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头颈部恶性淋巴瘤在耳鼻咽喉科临床并非少见.该肿瘤临床特征常不典型,专科医生对此病又缺乏认识,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现就本科近20年来收治的23例头颈部恶性淋巴瘤作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姜凤娥;常英展;周晓娟;黄靖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较常见的手术,其方法和指征比较成熟.小儿气管切开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对手术的要求较高,同时并发症相对较多.本文对我院1977年8月~1997年12月间有统计记录的小儿气管切开160例临床资料加以总结.
作者:陈合新;刘晓晖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腭扁桃体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之一,我们自1980年1月~1996年1月综合治疗21例腭扁桃体恶性肿瘤,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绿琦;魏有为;徐丽君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混合瘤是大唾液腺和口内小唾液腺常见的良性肿瘤,由Billrothe于1859年首次描述,又名多形性腺瘤,发生于咽部者少见,我们1983年~1997年收治9例,报告如下.
作者:唐世雄;文武;任基浩;刘介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喉返神经损伤在神经电图上的表现.方法:用动物实验模拟喉返神经颈段常见的几种损伤类型,如牵拉、钳夹、电灼、切断等,通过神经电图检测得各组喉返神经的潜伏期及振幅.结果:不同损伤喉返神经测得的潜伏期及振幅分别为,牵拉:(2.43±0.32)ms、(0.95±0.23)mV;钳夹:(2.99±0.55)ms、(0.62±0.22)mV;电灼:(4.85±1.03)ms、(0.24±0.15)mV;切断;∞ ms、0 mV.结论:喉返神经损伤后在神经电图上潜伏期及振幅变化是有规律的,即潜伏期的长短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振幅大小与损伤程度成反比,喉返神经损伤以牵拉、钳夹、电灼及切断依次加重.本法可考虑用于甲状腺手术中作为一种监测神经的方法及判断神经损伤的预后.
作者:贡松惠;王家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将小波变换这种时频域信号分析方法用于豚鼠听觉脑干电位分析,以了解小波变换是否适用于ABR信号分析,较之传统法有否优越之处.方法:雄性纯白豚鼠30只分成正常、传导性聋、感音性聋三组,每组10只,采集各组75 dB nHL短声诱发的ABR,用小波处理软件进行变换,将变换前后信号的时域值作配对统计处理.结果:小波2尺度变换使原信号失真,4尺度变换增加原信号的背景噪声,3尺度变换可保持原信号的时域特征,并提高Ⅰ波显现率.结论:小波3尺度变换适用于高声强诱发的豚鼠ABR分析,与传统方法比较,可在保持原信号时域特征不变时即提高Ⅰ波显现率.
作者:韦蕾;谭明;王正敏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5月间采用Ho-YAG激光治疗喉部病变249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齐兴国;闫瑞红;周德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常规全喉切除术是晚期喉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全喉切除术后不仅语言功能丧失,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颈前气管造瘘口狭窄、咽瘘等.尤其是近10年来Singer(1989)采用Blom-Singer发声管帮助无喉者发声重建,并强调气管造瘘口直径应>15 mm,因气管造瘘口狭窄影响患者的呼吸,故对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狭窄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报道32例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狭窄的扩大手术方法及初步体会,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彭玉成;廖建春;范静平;叶青;吴建;陈菊祥;陆书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声门型喉癌的原发部位大多数都在声带的前2/3处,临床上常采用垂直前侧位喉切除.我们自1993年8月开始对6例此类喉癌施行楔状喉中段水平切除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鄢存坤;朱存荣;张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双侧声带麻痹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评说不一.我们1993~1995年应用Nd-YAG激光声带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4例,术后获得了喉通气改善和发声质量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豪;沈志忠;李云丛;丘华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例1 女,12岁.因误吸塑料子弹头状圆珠笔帽1月余入院,入院前曾因反复发热,在本地诊所多次行青霉素治疗.体检:T 37℃,R 21次/min,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稍增强.X线透视示右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左肺野透光度增高,伴纵隔摆动.诊断:右支气管异物伴右肺肺不张.次日在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异物取出术,术中发现,有一白色塑料子弹头状圆珠笔帽异物嵌顿于右侧支气管内,盲端向下,开口的底端向上,其周围的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用鳄鱼嘴异物钳抓住笔帽开口的边缘取出,当异物通过声门时,因声门的阻挡,笔帽与异物钳脱离并被回吸到左侧支气管中,随即患儿出现缺氧症状,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立即重新插入支气管镜,急找到左侧支气管内的笔帽异物,用上述方法钳取之,但匆忙之中,异物钳损伤了左侧支气管壁的粘膜,导致左侧支气管壁较多量的出血,同时右侧支气管内亦涌出较多脓性分泌物,尽管用吸引器吸除之,但终因异物未能及时取出,患儿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
作者:王海涛;蒲章杰;曹洪玲;吴玉坤;刘亭彦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头颈部上皮来源的原发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0倍左右,近几年来喉癌发病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本文拟喉癌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进;李延华;吴正鸿 刊期: 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