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1-1781
  • 国内刊号:42-1764/R
  • 影响因子:0.83
  • 创刊:1987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46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9年4期文献
  • CO2激光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治疗方法很多,如:抽尽囊液加压包扎、抽液后石膏固定、冷冻治疗等,但无特效.我科自1993年至1998年,应用国产Jy 800型CO2激光器,对耳廓假性囊肿开窗、贯穿引流治疗97例(97耳),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雯;葛荣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腺样体疾患

    近年来,鼻内窥镜和微波治疗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腺样体疾患患者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振才;封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部分囊壁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自1995年起,我们采用囊壁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14例,切口均Ⅰ期愈合,耳廓恢复原来外形,美容效果良好.1 资料和方法1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例;年龄24~72(平均44.6)岁,31~50岁5例.均系单耳发病,左、右耳各7例.病程10余天至2月余.均无外伤史,无明显症状.囊肿部位:耳廓上份(三角窝、对耳轮及舟状窝上部分)9例,耳廓下份(对耳轮下部分、对耳屏、耳甲腔)3例,巨大囊肿(包括耳廓上及下份)2例.

    作者:林尚泽;陈乾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外耳道胆脂瘤病因及骨破坏机理的探讨

    1990年以来,我们收治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11例(12耳)外耳道胆脂瘤(EECC)患者.本文试对EECC的病因及其骨质破坏的机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作者:李金霞;陈晓平;任明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腺病毒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病原微生物感染被认为是其重要致病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达50%,说明细菌感染在中耳积液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病毒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1996年10月~1997年9月,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05例中耳积液中腺病毒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英;侯常道;韩小梅;李端青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神经细胞凋亡与内耳疾病

    凋亡作为细胞生理死亡的一种形式,有着自己特有的形态特征及病理生理意义.本文着重介绍神经细胞凋亡在神经损伤中的表现,探讨毛细胞凋亡与内耳疾病的相互关系.1 细胞凋亡的意义与特征细胞凋亡(Apoptosis)又名细胞编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细胞自身主动死亡的生理过程,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由细胞特定基因控制的以DNA降解为特征,无明显细胞溶解的细胞自杀,它在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过程和机体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继川;卢永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搏动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这一症状在临床上并不常见,病因比较复杂,但经过仔细的检查,大部分病因均能明确.由于在一些患者当中,PT与威胁生命的病理状况相联系,因此,对引起PT的病因的确诊非常必要.本文对PT的分类,已发现的病因,以及如硬脑膜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瘘等比较少见的血管性搏动性耳鸣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取得成功的治疗经验等进行综述,希望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的注意.

    作者:杨军;汪吉宝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实验性瘘管刺激前庭诱发电位的研究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电位研究的简便有效的前庭刺激方式.方法:对12只豚鼠行右上半规管壶腹部骨壁开窗造瘘,采用特殊设计的瘘管刺激探针装置机械刺激膜壶腹壁,得到一组由3~4个正波为主要成分的诱发电位.结果:该电位波形清晰,重复性较好,其P1~P4各波的潜伏期、波宽和振幅等值均较稳定.豚鼠死亡,该波消失;颈髓横断、眶内容物及面神经切除均不影响电位.庆大霉素致内耳严重损害,该波消失;行上半规管壶腹部破坏,上半规管切断,上壶腹支神经切断均可导致该波消失,而此时ABR波仍存在;105 dB噪声掩蔽,对该电位波形影响较小,而此时ABR波则消失,证明该诱发电位主要来源于前庭,其听觉成分很少.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丰富了现有前庭诱发电位记录的刺激方式,有助于前庭领域的基础研究.

    作者:郭毓卿;王泉良;石润杰;周小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雏鸡听毛细胞损伤后c-myc mRNA及其产物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c-myc基因表达在雏鸡基底乳头(basilar papilla,BP)庆大霉素损伤后听毛细胞再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庆大霉素停药后第1,3,7,14,21和28 d时BP损伤区域c-myc mRNA和c-my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P修复过程中c-myc mRNA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修复7 d时表达水平达高峰,修复14 d后BP中c-myc基因表达水平开始下降.结论:提示c-myc基因表达是毛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事件,可能与前体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李华伟;汪吉宝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PCR技术对大鼠内耳膜迷路线粒体DNA的检测

    目的:建立灵敏、可靠的大鼠内耳膜迷路线粒体DNA(mtDNA)提取和检测方法.方法:结合PCR技术扩增mtDNA编码ND1-16 SrRNA基因的601 bp片段,检测大鼠听泡内耳膜迷路线粒体DNA方法,并对两种mtDNA获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Seidman的方法,将1只大鼠的双侧听泡内耳膜迷路作为一个样品,检测10个样品均成功扩增出编码ND 1-16 SrRNA基因的601 bp片段;而采用Edris mtDNA提取方法,需用6侧听泡内耳膜迷路作为一个样品方可获得可靠的阳性结果.结论:采用Seidman方法提取内耳膜迷路线粒体DNA,结合PCR技术扩增mtDNA高度保守基因片段,作为总DNA中含有被PCR扩增量mtDNA存在指标,可应用于内耳膜迷路mtDNA突变的研究.

    作者:杜瀚;孔维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B型超声对上颌窦疾病的诊断价值

    我科1996~1998年对100例上颌窦疾病患者作B超诊断,并与CT诊断进行比较,借以探讨B超检查对上颌窦疾患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9~76(平均40)岁.采用HP 8500 GP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SIEMENS SI 4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其中31例行瓦氏位X线摄片,69例行CT扫描;49例行上颌窦穿刺,8例行上颌窦手术探查、鼻内窥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作对照.

    作者:张大同;钱家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简述喉癌的研究进展

    (续上期)1981年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概念,认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有①消除免疫复合物;②促进吞噬功能;③增强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④具有识别和储存抗原的能力;⑤红细胞表面的过氧化酶可直接作用于红细胞所粘附的抗原物质,起到类似于效应细胞作用.

    作者:王进;李延华;吴正鸿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