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切除术已逐步开展起来.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月开展经鼻内窥镜腺样体切除术,现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6~34岁,平均17.9岁.病程1个月~5年.临床表现耳闷、听力下降、鼻塞、流涕各6例,打鼾2例,耳鸣、间歇性耳痛各1例.10例术前全部作鼻内窥镜检查,确诊腺样体均为Ⅲ度肥大.10例中,5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其中2例分别伴有阻塞性睡眼呼吸暂停综合征及鼻中隔偏曲;4例并发慢性鼻窦炎,其中1例并发混合性耳聋;1例并发肥厚性鼻炎.
作者:黄郁林;谢民强;许庚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由于睡眠时伴有呼吸暂停,导致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是心脑肺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这给高血压、心律失常、肺功能差等患者行腭咽成形术带来一定风险,特别是重症OSAS,临床已有在局麻、全麻下于术中、术后死亡的报道[1].我科1998年7月~2000年7月共行腭咽成形术43例,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作者:王鹏举;李仁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喉癌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癌复发是影响喉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复发率是提高喉癌治疗水平的重要条件.我科在1995年对既往诊治的喉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癌复发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并对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和根治性颈清扫术的两组条件相近的本病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研究[2],同时根据由此而获得的资料,制定了喉癌颈淋巴结处理原则.1995年以后我们将处理原则应用于临床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按处理原则治疗喉癌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树华;石洪金;董卫东;王桂茹;邹连贵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鼻腔出血及手术行鼻腔填塞后,患者常感疼痛较剧,如何有效缓解疼痛,临床上主要以改进填塞材料为主.1997年3月~2000年1月,我院将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注射泵,应用于以传统材料行鼻腔填塞术后的镇痛,与经肌肉注射和口服止痛剂进行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ASA Ⅰ~Ⅱ级因鼻手术或鼻出血等,需行鼻腔填塞的成年患者125例,填塞材料用凡士林纱条,估计填塞时间较长者用碘仿纱条.随机将患者分为PCA组:65例,应用PCA泵(德国产Easypump)止痛;对照组:60例,肌注盐酸哌替啶和(或)口服达宁止痛.
作者:谢国水;侯晓延;顾东胜;王天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血清癌胚抗原(CEA)作为肿瘤标记物,多见于结肠癌、乳腺癌等,其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鲜见报道.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尤其对术前颈部触诊未见明显转移灶者,颈清扫术的时机选择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采用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测定法对5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进行测定,旨在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颈清扫术提供参考指标.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7例声门上型喉癌,术前颈部均未触及包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鳞癌.其中Ⅰ期15例,Ⅱ期16例,Ⅲ期16例,Ⅳ期10例.经病理确诊颈淋巴结转移(N-)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全部为N1患者.非转移(N0)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59岁.
作者:于永强;董卫东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声门上型喉癌在各类型喉癌中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目前对于声门上型喉癌术前已发现颈淋巴结肿大者(N+)需行各种类型的颈清扫术已成共识;而对手术前未发现颈淋巴结转移者(N0)的处理意见则不一致.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声门上型喉癌N0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综述如下.1 N0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近年来许多学者对N0患者行同期或2期颈清扫术后的标本进行连续病理切片,发现隐匿淋巴结转移比例为0~62.5%[2,3],平均在30%左右.贾深汕(1998)曾对术前未经过任何手术、化疗及放疗的声门上型喉癌N0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以选择性根治性和选择性功能性颈清扫术治疗.
作者:夏良平;曾宗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理想的喉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裸鼠喉癌模型,通过不同的用药途径和模式观察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NrhTNF-α)治疗喉癌裸鼠的疗效.并在光、电镜下观察NrhTNF-α作用后肿瘤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①喉癌裸鼠经NrhTNF-α治疗后出现肿瘤出血、坏死,肿瘤缩小、消失,生存期延长.②NrhTNF-α局部应用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全身用药.③NrhTNF-α与CTX联合应用具有增强抗瘤作用.④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发现,NrhTNF-α首先引起细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肿胀及整个细胞空泡样变性,逐步导致核浓缩、崩解,终致细胞死亡.结论:NrhTNF-α具有抗癌活性高、局部用药或联合用药效果更好,毒副作用少等优点,该研究为临床喉癌生物治疗及联合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作者:董伟达;周水淼;李兆基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喉咽癌切除保留喉功能手术修复咽部粘膜缺损较复杂,不能利用内脏器官修复的患者要恢复咽、喉功能则更棘手.1988年5月~2000年12月我们对不能利用内脏器官的20例喉咽癌患者,联合利用裂层皮片和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部粘膜缺损,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7~69岁,平均56.4岁.肿瘤原发于咽后壁区7例,梨状窝区13例.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按UICC(1992年)TNM分级标准T3N0M04例;T3N1M08例;T4N2aM05例;T4N2bM03例.肿瘤累及颈段食管9例,切除食管长者达5 cm;肿瘤累及梨状窝内侧壁喉部分切除7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16例(对侧同时行选择性颈清扫术6例).
作者:潘新良;许风雷;张立强;刘大昱;雷大鹏;栾信庸 刊期: 2001年第12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病中极为常见者,耳科及有关科室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梅尼埃病及颈性眩晕或被漏诊.近年来,对此病有一些新的观点及争论,故必须有所认识.1 定义患者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与眼震.偶或伴有飘浮或翻转感.由于征象是在头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故称为变位性眩晕,而位置性眩晕是指新的头位引起的眼震与眩晕.2 激发头位床上坐起、躺卧、左右翻身,仰头、低头,弯腰、俯身、直腰,左右转头、头偏一侧.征象多发生于一种头位,但少数患者征象可发生一个以上的头位.3 流行病学
作者:钟乃川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空气中气传花粉的种属及飘散规律.方法:在重庆市区及近郊设两个暴片点进行空气中的花粉取样;按国内统一标准进行花粉变应原浸液皮肤敏感试验及结果判定;收集该地区气象资料及绿化树种类.结果:重庆地区一年中空气中花粉高峰期在3月,该月各种气传花粉的数量占全年总数的65.8%,其主要气传花粉为松属、构属和柏属,此3种花粉占全年总数的69.4%;该地区花粉抗原阳性率高是秋季花粉,而春季花粉阳性率较低.结论:重庆地区空气中致敏花粉以春季花粉为主,此特点与该季节的气温、降雨量及风力有关.
作者:洪苏玲;黄江菊;白燕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