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995年,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诱导性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化疗在鼻咽癌(NPC) 综合治疗中疗效比较的研究,在随访中,发现有2例无瘤生存的患者出现脑神经的迟发性损害,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自1986~1998年采用柳叶形和“L”形两种鼻模形施行隆鼻手术24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246例受术者全部为女性,年龄17~50岁。材料及选形:材料采用国产Ls-4100系列固体硅橡胶假体。柳叶形45例;“L”形201例。麻醉:2%利多卡因(含1/10万肾上腺素)双侧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作者:汪涛;胡德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临床比较少见,手术治疗是其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创伤大且常遗留有颅面部畸形而需整形。我科自1997年以来经鼻内窥镜下行脑膜脑膨出手术2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显光;吕秋萍;卜世芳;叶非常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筛窦癌发病率较低,在鼻窦恶性肿瘤中占5%~25%。由于筛窦和鼻腔、上颌窦关系密切,对其分期、治疗及预后存在一定难度。1978年2月~199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筛窦癌43例,本文就其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患者43例,男36例,女7例;年龄33~69岁,平均58.5岁。临床表现见表1。经CT确定病变范围,见表2。肿瘤侵犯上颌窦较广泛或超过上颌窦上、中1/4 象限视为原发于上颌窦。
作者:王广智;贾玉芬;李福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89年1月~1999年12月,我科共治愈4例下鼻甲硬化剂注射引起黑蒙患者,现报告如下。 4例均为病史1~3年的门诊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男1例,女3例;年龄17~52岁,平均32.5岁。均用2%地卡因行下鼻甲粘膜表面麻醉,硬化剂为50%葡萄糖,每侧下鼻甲粘膜各注射0.3 ml。均在注射后1 min左右发生黑蒙,其中患侧眼全黑蒙者3例,左下1/2黑蒙1例。12 h内复明2例,1周内复明1例,2周内复明1例。黑蒙后还伴随程度不同的急躁、焦虑、出汗、心悸等症状。我们用654-2针5 mg球后注射、暗示疗法、按摩穴位等治疗和反复耐心疏导,终使4例黑蒙患者全部治愈。
作者:张洪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各种原因引起鼻甲与鼻中隔相对应粘膜面损伤,可造成鼻中隔与鼻甲粘连,手术分离后处理不当,极易再度粘连。1995年至今我们采用明胶海绵夹乳胶片隔离法治疗鼻中隔与鼻甲粘连54例,经1个月以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贤;甄泽年;杨育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由于蝶窦的外侧壁毗邻视神经管,蝶窦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症状有时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随着影像学技术和鼻内窥镜手术的推广应用,因蝶窦病变引起的视力下降疗效有了提高。现将我科于1996年8月~1999年2月收治的5例患者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3~62岁,平均35岁。粘液囊肿4例,低分化腺癌1例。病程:1~14个月。本组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伴随症状:头痛2例,回吸带血涕1例,眼球突出1例,眼球胀痛1例。眼底检查:1例视乳头苍白,1例视乳头水肿,余未见异常。鼻内窥镜检查:除1例可见鼻咽顶部向下膨隆外均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5例的CT或MRI检查均报告蝶窦内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已侵入颅底。
作者:王胜军;胡燕明;肖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为少见疾病,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易复发和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差。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80~1999年收治的7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68(平均47)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7个月。6例渐进性鼻塞、流血涕;1例除鼻塞、流血涕外伴头痛,面部疼痛及眼突。7例鼻腔内均可见到灰褐色、褐色或深红色肿物,表面溃破伴有臭味者4例。根据Kardish(1976)分期:A期(病灶局限于鼻腔)1例,B期(病灶限于鼻腔及一个或多个鼻窦)5例,C期(病灶超越鼻腔或鼻窦,累及眼眶、颅底或颅内、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1例。7例均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其中1例为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杨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鼻粘膜反应性增高是其主要特点。它可引起许多并发症,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1〕。本文就变应性鼻炎与细胞粘附分子(ICAMs)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宋协一;萧璧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豚鼠副嗅球(AOB)是否存在多个功能分区。方法:在豚鼠副嗅球矢状位切片上,将双钨电极插入副嗅球前部或后部的犁鼻神经纤维层(VNL),以单个方波刺激传入神经纤维,用玻璃微电极记录AOB前部或后部外橄状层(EPL)细胞外场电位。结果:电刺激VNL,可在EPL记录到典型的衰减性场电位,且后EPL记录到的场电位的持续时间较前部分明显延长。刺激前VNL仅在前EPL记录到场电位,而刺激后VNL只在后EPL记录到场电位。结论:豚鼠副嗅球可分为前后两个亚区,两区存在解剖学上的差异,说明在犁鼻系统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传入-传出通路。
作者:余青松;须贝外喜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豚鼠实验性鼻超敏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二异氰酸甲苯脂(TDI)致敏组,利血平组和山茛菪碱组,以其鼻部症状记分及鼻粘膜细胞学的变化作为观察项目。结果:利血平组鼻部症状较TDI致敏组明显加重,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山莨菪碱组鼻部症状明显减轻,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减少,与利血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鼻超敏反应性疾病,经鼻给予山莨菪碱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朱志华;董震;杨占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何谓视神经减压术,有何临床意义? 答:视神经分三段,即眶内段、视神经管段及视交叉颅内段。颅面闭合性外伤时视神经管段易遭受损伤。视神经骨管内骨膜与神经鞘膜紧密融合一起,视神经在骨管内无移动余地,软脑膜血管丛是视神经主要供血来源,一旦骨管骨折或神经受损,便可发生缺血、水肿、压迫坏死的恶性循环;如早期将骨管磨开,切开鞘膜减压,即有可能恢复血运,消退水肿,保存神经功能。其机制基本同面神经减压术。
作者:樊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