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外伤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部分病例有程度不同的皮肤及软骨缺损.笔者自1998年6月以来,采用耳后转移皮瓣及自体肋软骨修复13例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以往对于慢性鼻塞常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但只能解决鼻腔通气的前中部分阻塞,对伴有下鼻甲后端增殖性病变疗效欠佳.1997~1999年,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鼻塞患者20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明华;贵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颌面部与颅脑毗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外伤的机会较多,颌面部外伤常伴多发损伤,伤情严重而复杂.因此救治中即要积极抢救致命损伤,又要考虑面部器官功能的恢复及美容效果.1989年7月~2000年8月,我院救治22例严重颌面部外伤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崇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胆脂瘤型中耳炎因能破坏骨质,故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1].但是,由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经过和临床特点,以及飞行人员的职业要求,飞行人员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少见,患胆脂瘤型中耳炎者就更为少见.本文报告5例后天原发性胆脂瘤飞行人员患者,旨在探讨飞行职业因素在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徐先荣;陈伟;郭丽英;夏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早期发现婴幼儿的听力障碍是早期康复、早期获得语言能力、完善智力及行为举止的关键.Maxon等(1993)报道婴幼儿听力障碍,发生率在0.15%~0.60%之间,在听力障碍高危儿中,发生率可上升到 2%~5% .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的新生儿,普遍被认为是属于听力障碍高危儿.通过对听力障碍高危儿的听力筛查将能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因此,对NICU患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的途径之一.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被推荐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之一[1].本文旨在评估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重症监护新生患儿进行听力筛查.
作者:史保轩;王广科;刘泽平;马崧;谢伟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耳蜗血流的影响.方法: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对22只正常及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时豚鼠耳蜗血流测量.结果:低浓度、临床常用浓度、高浓度的尼莫地平对内耳正常供血状态下或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内耳缺血状态下的耳蜗血流均无增加作用.结论:尼莫地平不能增加耳蜗血流反而降低耳蜗血流,在治疗内耳微循环障碍性疾患时应慎用.
作者:马芙蓉;李学佩;赵一鸣;钟贞;古雅兰;闫金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眼球运动是人体前庭功能检查的一个灵敏的观察窗口.其观察手段有肉眼观察法、Frenzel镜法、摄影法、眼震电图法(ENG)、电视摄像法等[1].1977年Waldorf等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采用红外线及红外线敏感的摄像机记录了眼球运动情况[2].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此项技术的优点,并加以改进,研制出红外摄像机眼震观察系统(Videonystagmoscope VNS).1997年5月~2000年8月,我们分别利用VNS、ENG和Frenzel镜对78例眩晕患者进行了前庭功能检查与比较,借以探讨VNS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勇;程向荣;王秋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常有耳鸣,部分患者且有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闷胀感.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至今不明,发病机制不清.因此,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确定.我科从2000年1月~2001年2月,应用血栓通治疗突发性聋患者50例(55耳),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炳;何刚;徐仲明;杨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人耳能听到20~20 000 Hz的不同频率的声音,常规纯音测听测试的频率范围只包括0.125~8.0 kHz.有许多原因使常规测听没有将8 kHz以上各高频频率包括在内,但高频测听在监测耳毒性听力损失、老年性听力减退、噪声性听力减退等中有重要价值.由于所用听力计和耳机各异,测试方法也不统一,测试结果不尽相同.本文对青年人进行高频测听及其意义予以报告.
作者:张延平;周凤书;申行运;孙玉蕊;陈嵘;张宗霖;谢放平;陈桂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内耳解剖和生理的认识不断提高,临床上应用半规管手术治疗内耳疾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就半规管手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介.
作者:殷善开;沈平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约占眩晕门诊的17%,发病率仅次于梅尼埃病.Dix和Hallpike(1952)首次描述本病,表现为患耳向下时诱发向地的旋转性眼震,潜伏期1~5 s,持续5~30 s,恢复直立位时出现反向眼震,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
作者:李哲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