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般采用鼻腔滴药、口服中成药、局部封闭、注射硬化剂及冷冻、烧灼等治疗,效果均较差,常需手术治疗.我科1998年以来应用鼻内窥镜行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万发义;罗文龙;张虹;张卫国;邹德勇;李华亭;戴胜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声带白斑又称喉白斑病,是指喉粘膜上的片状角化增生病变,多见于声带,由于存在潜在恶变的倾向,一般视为癌前期病变[1,2].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91~2001年在我科就诊的68例貌似声带白斑患者,经病理证实14例为声带白斑.报告如下.
作者:罗祝芬;邹建定;胡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地处云南边陲,1979年9月~2001年9月共诊治来自边远地区的小儿气管异物22例.经抢救治疗,治愈15例,死亡7例,死亡率高达31.8%.本文就边远地区小儿气管异物发病的特点及死亡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降低边远地区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病率和提高救治率的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张子根;杨丽辉;黄锐;杨金晶 刊期: 2002年第08期
2001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共行支撑喉镜下喉部声带手术24例,其中8例因患者肥胖、耐受性差、会厌短而柔软等原因,使喉腔术野暴露不良,经联合应用纤维喉镜后,在纤维喉镜照明直视下,用支撑喉镜手术器械顺利完成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护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鼻前庭囊肿手术治疗的经典术式为经唇龈沟进路行鼻前庭囊肿切除术[1],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致术后复发及牙龈瘘形成者并非鲜见.自1990年6月~1998年6月,我们尝试经鼻内进路为6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施行囊肿揭盖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红;白国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食管异物为中药丸临床较少见.我科自1996年以来单纯用药物治愈31例此种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嘉;李铎贤;叶宝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鼻硬结病较罕见,我院15年间曾遇2例.早期均误诊为萎缩性鼻炎,而误行鼻底硅胶填充术.报告如下.
作者:陈黎明;陈宪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上升趋势也反映于耳鼻咽喉科领域.但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又常易被忽略而发生误诊[1].我科自1993~2000年共有病史完整的住院患者4 490例,其中耳鼻咽喉颈淋巴结结核25例(0.56%).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引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对该病的重视.
作者:符丹丹;王家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而使患者非常痛苦的疾病,治疗较为棘手.抗癫痫类药物及甘油或乙醇封闭治疗,效果均是短暂的.手术治疗可采用疼痛支神经撕脱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痛可行眶下神经撕脱术,开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等,但存在损伤大、易复发等缺点.1994年1月~1999年10月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眶下孔闭塞术,对 60 例三叉神经第2支疼痛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维芝;任明中;李金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鼻内窥镜手术(ESS)已广泛应用于成人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为探讨 ESS治疗未成年人患者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我们对1996年8月~2000年7月接受 ESS治疗并随访 1年以上的未成年人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患者32例(59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建平;刘蓓;陆秋天;李东云;袁弘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复习近年来有关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文献,对手术的解剖、病理生理基础、鼻窦CT和鼻窦内窥镜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术后处理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等方面作一系统的综述.
作者:罗鸿;王鹏举;黄选兆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在雏鸡外周前庭系统中的分布.方法:用冰冻切片、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12只雏鸡外周前庭系统中NOS阳性反应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壶腹嵴、椭圆囊、球囊的感觉毛细胞周围及底部均有阳性反应产物,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于感觉上皮中,前庭神经节NOS阳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着色深浅不一, 周围有较多的阳性神经纤维围绕.结论:NO可能在内耳前庭功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聂国辉;汪吉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的表达.方法: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模型组).取该模型和健康豚鼠鼻粘膜行常规HE染色(对照组),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两组动物鼻粘膜组织中IL-12 mRNA 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IL-12 mRNA 在两组鼻粘膜中均有表达,模型组的表达水平为0.667±0.10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847±0.071(P<0.01).结论: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IL-12的表达下降,提示应用IL-12替代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性.
作者:吕梅;董震;杨占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前,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伴随的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以及下鼻甲息肉样变等所致的机械性鼻塞,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但通常的手术方法存在术中术后出血较多、鼻腔内需填塞纱条止血、填塞物较多及填塞时间亦较长等问题,因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科采用钳压止血法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即在拟行下鼻甲部分切除处,先用长直血管钳夹紧压迫,2 min后取下血管钳,再沿夹压痕迹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此方法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但仍需填塞鼻腔,术后出血亦无显著减少.为进一步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缩短填塞时间或避免填塞,近2年我们设计并施行了下鼻甲无血电凝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李厚恩;孙建军;钱进;郭红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1997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微波辐射仪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症27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振福;王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科自1994~1998年应用自体颞筋膜夹层法修补鼻中隔穿孔7例,观察2~6年,穿孔全部愈合,无再穿孔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开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鼻-鼻窦炎性病变是引起嗅觉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1].基础研究表明,鼻窦慢性炎症可对嗅觉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而在临床治疗方面,鼻内窥镜外科(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技术的应用为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改善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就该领域新近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程雷;殷敏;徐其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拜读了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转来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屠规益教授撰写的<紧急呼吁:不要轻易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探讨>一文后,我们深感老前辈对我们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请前辈们放心,我们绝不会轻易对鼻咽癌(NP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
作者:司勇锋;张政;陈世强;唐凤珠;周日晶;覃扬达;黄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