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填塞术是治疗鼻腔出血常用重要的止血方法,后鼻孔填塞术是治疗发生在后鼻孔出血的重症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除利特尔区及其附近可窥见区域内的出血可以通过鼻腔填塞有效压迫出血点止血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特别是重症鼻出血,往往出血点不明确或只能大概估计出血部位,传统的填塞术不能有效止血,且反复填塞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因此,传统的鼻腔填塞术和后鼻孔填塞术有待改进.
作者:翟伟刚;杨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儿童慢性鼻窦炎经严格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多数可以治愈,无效者方可考虑手术治疗.我科在1997年5月~2002年8月共治疗265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有完整资料可查的192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其中38例无效者行内镜鼻窦手术(ESS)治疗,现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斌;刘海;刘隆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鼻翼基底细胞癌临床上不多见,我院近10年收治3例,均采用Nd:YAG激光手术治疗,随访4~5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64岁.主诉左侧鼻翼皮肤有一黄豆大小的硬结,不红,不痒也不痛;2周后硬结渐大,表面有鳞屑痂皮形成,将痂皮剥去后,痂皮下方有溃疡.
作者:鲍思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28岁.因咽痛6 d,加重并发热3 d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应用青霉素、头孢拉啶、红霉素等药物治疗无好转.入院体检:体温39.2℃,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见咽部黏膜充血明显,悬雍垂红肿,双扁桃体Ⅲ度大,表面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附着,较污秽,咽后壁淋巴滤泡增殖、充血.
作者:高国金;李树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鼻腔后部出血往往来势凶猛,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需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在急诊室及院外抢救时处理较为困难.我科于1997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Foley管治疗鼻腔后部严重出血82例,操作简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建国;雷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自1995年3月~2002年6月应用鼻内小切口行外鼻矫形术7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作者:张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近两年来,应用射频技术治疗鼻腔部分疾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32例,男399例,女133例;年龄11~65岁.
作者:董瑞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例1男,41岁.主诉持续性双侧鼻塞伴不断脓涕10年.检查:双鼻腔中鼻道及嗅裂灰白色半透明新生物(病理检查证实为息肉)及大量黄白色黏稠分泌物,双下鼻甲肿大;鼻中隔不偏曲,无穿孔,黏膜无糜烂.结合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检查,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诊断为: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2期).于2002年10月2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
作者:廖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严重鼻出血是指较短期发生的持续或频繁发作的中等量甚至大量的鼻出血[1].其特点是出血凶猛,短时间内失血量成人在200 ml以上.多是由鼻腔中后段的小动脉或静脉破裂所致,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快而有效地止住鼻出血是防治休克的关键.从1998年起,我科在内镜下用气囊导尿管治疗严重鼻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子松;林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2年以来我院收治外鼻肿物42例,分别采用游离全层皮片、局部组织瓣(鼻唇沟-颊部皮瓣)、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片、鼻唇沟岛状皮瓣、额部皮瓣和上臂内侧皮管等方法进行修复,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梅;王天铎;彭元恩;解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了有关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病情况,表明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病率很高[1],但对NPC放疗后鼻窦炎的治疗及疗效情况的报道较少.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科对18例NPC放疗后鼻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华;黄振云;黄晓明;郑亿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钢丝弹性支架(Stent)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和器官狭窄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鼻腔相应的疾病中我们借鉴以往支架的部分特点,制作了专门应用于鼻腔的钢丝弹性网状支架(rhinal stent).
作者:王凯;董明敏;董云事;孙淑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多年来对鼻息肉(nasal ployps,NP)的病因研究以感染及变态反应较为深入,新近有报道认为雌二醇受体对NP的发生有一定作用[1].考虑到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与雌二醇受体同属性激素类固醇受体,因此对AR的检测亦属必要.本文应用Northern blot杂交技术,对NP组织进行AR mRNA基因的检测,旨在探讨AR在NP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朱建国;赵小冬;赵丹;董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71年,瑞典学者Olsson和Venge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提取出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后,于1975年明确其来源于嗜酸性粒细胞(EOS).现在已经证明活化EOS分泌4种强碱性蛋白:主要碱性蛋白(major basic protein,MBP)、ECP、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嗜酸性粒细胞蛋白X(eosinophil-derived neurotoxin/eosinophil protein X,EDN/EPX)、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其中ECP作为EOS的活性和转归标记,已经广泛用于与EOS密切相关疾病的诊治和疗效判定,如哮喘、变应性疾病[1].
作者:康厚墉;杨玉成;洪苏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组织或器官移植物需要的增加,组织工程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如组织工程皮肤已经应用于临床,组织工程软骨、骨及人工肝正在进行临床实验,极有可能在近几年内进入临床应用.
作者:李雪盛;孙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提取大鼠毛发核酸的可靠方法.方法:分别用PCR缓冲液法、SDS-蛋白酶K法和Chelex-100法从大鼠毛发中提取核酸,对所提核酸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并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从毛囊提取mtDNA的成功率,SDS-蛋白酶K法(22.50%)分别与PCR缓冲液法(64.17%)和Chelex-100法(67.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12=42.421,X22=28.800,均P<0.01);PCR缓冲液法与Chelex-100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6,P>0.05).提取核DNA的成功率,SDS-蛋白酶K法(60.00%)分别与PCR缓冲液法(90.00%)和Chelex-100法(90.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12=49.091,X22=30.767,均P <0.01);PCR缓冲液法与Chelex-100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8,P>0.05).PCR缓冲液法不能从毛干中提取核酸,SDS-蛋白酶K法不能从1、2根鼠毛中提取mtDNA,而Chelex-100法可从毛干和单根鼠毛中提取mtD-NA和DNA.结论:Chelex-100法对从毛发中提取核酸较为合适.
作者:胡钰娟;孔维佳;韩月臣;王莹;程华茂;陈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鸟纲动物前庭感觉上皮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再生能力和细胞增殖活动特点.方法:庆大霉素60 mg/kg(体重)给鸡大腿肌肉注射(庆大霉素中毒组),每天1次,共10 d;分别于庆大霉素注射后1、7 d,经腹腔内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100 mg/kg,6 h后处死动物,取颞骨制备内耳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病理状态下前庭感觉上皮细胞增殖活动.生理条件组不接受庆大霉素注射,其余步骤均同庆大霉素中毒组,以观察生理条件下的细胞增殖状态.结果:生理状态下,鸡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斑、球囊斑及壶腹嵴感觉上皮存在数量很少的标记支持细胞和标记毛细胞.而在庆大霉素中毒损伤后,被标记的阳性细胞,包括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数量显著增多.随庆大霉素中毒时间的延长,标记细胞向腔面迁徏的趋势明显,许多标记毛细胞与标记支持细胞成对出现,呈直线排列.结论:鸡前庭器官的细胞增殖活动是一个可动态调节的过程,生理状态下,细胞增殖的数量和速率呈低水平,但在庆大霉素损伤后,表现为上调,即细胞增殖活动显著活跃;支持细胞可能是再生毛细胞的前体细胞.
作者:肖红俊;汪吉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烧伤(激光、微波、火焰等)、外伤、炎症后的瘢痕挛缩或粘连均可引起鼻腔狭窄,既造成鼻腔通气障碍,又可造成鼻面部畸形缺陷.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瘢痕、松解,术后为了防止再狭窄,采用填塞或相应直径大小的塑料管扩张,需要放置6个月以上,患者难以接受.我们应用镍钛合金支架治疗4例鼻腔狭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郁琪;季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自1990年3月起采用鼻中隔下鼻甲黏骨膜部分粘连术治疗萎缩性鼻炎83例(152侧),经2~9年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华龙山;陈云阁;姚东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由全英耳鼻咽喉科医师协会主办,欧洲鼻科学会、欧洲喉科学会及欧洲小儿耳鼻咽喉科学会等协办的第11次英国耳鼻咽喉科学术大会(The 11th British Academic Conference in Otolaryngology)于2003年7月2日~5日在伯明翰召开.1 000余名与会代表来自英国、英联邦、欧盟、美国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笔者在英国学习期间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现将大会重点交流的临床议题及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作者:程雷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