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对梅尼埃病患者进行甘油试验的时机.方法:对72例梅尼埃病患者在发病期与间歇期两次施行甘油试验.结果:在发病期施行甘油试验的阳性率(83.3%)远高于间歇期(43.1%),并且其阳性率与听力损失程度及病程长短无关.结论:临床上怀疑为梅尼埃病患者,应尽量在发病期施行甘油试验.
作者:赵荣;朱伟红;刘海兵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及喉癌前病变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LSCC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2例LSCC、28例喉癌前病变和20例正常喉组织中的EMMPRIN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EMMPRIN在LSCC和喉癌前病变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和57.1%,明显高于正常喉组织的5.0%,Ⅲ~Ⅳ期LSCC组织的强阳性表达率为76.0%,高于Ⅰ~Ⅱ期的强阳性表达率17.6%.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LSCC组织的EMMPRIN强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EMMPRIN在LSCC有较高的阳性表达.EMMPRIN的表达与LSCC的分期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LSCC组织EMMPRIN的表达影响LSCC的浸润和转移.
作者:马俭;乔宗海;吴四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喉显微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效果及麻醉选择.方法:手术在1%丁卡因表面麻醉支撑喉镜下进行,采用普通手术显微镜连接300 mm焦距镜头观察病变.结果:872例中声带息肉353例,声带小结438例,声带囊肿81例,851例完成手术,697例1次治愈,总有效率为96.9%.结论:青、壮年患者,无明显心血管疾病,可选择表面麻醉手术,表面麻醉并发症少,恢复快,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清除病变彻底.
作者:杨小敏;袁先平;江玲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外科解剖分离方法.方法:32例共36例次手术,术中始终紧靠甲状腺真被膜分离,特别是在处理下极时不解剖结扎下动脉,也不寻找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将紧贴真被膜以外的软组织全部推移剥离,遇进出甲状腺的明显小血管结扎或电凝.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低钙血症发生.36例次手术中仅2例明确寻找出喉返神经,其中1例术后声嘶,喉内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固定,其余病例均无喉返神经损伤.结论:精细被膜解剖法安全、有效,值得在甲状腺手术方法上推广.
作者:张勤修;叶静;李满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癌手术加放疗综合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我科1987~1999年对34例扁桃体癌进行手术加放疗综合治疗.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6例,Ⅲ期9例,Ⅳ期14例.根据病变情况不同,采用经口入路、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经舌骨入路等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以肌皮瓣、舌瓣、软腭黏膜瓣修复组织缺损,所有患者术后行放疗.结果:3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8%,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4%.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扁桃体癌的手术加放疗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扁桃体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夏明;解光;李梅;许凤雷;张立强;刘大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p65(NF-κB /p65)和环氧合酶2(COX-2)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LSCC和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NF-κB /p65和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F-κB /p65和COX-2蛋白在喉癌组与对照的声带息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定性分析发现COX-2与喉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化程度有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F-κB /p65与COX-2高度相关.结论:①喉癌中NF-κB/p65与COX-2的表达均升高.②NF-κB/p65可能促使COX-2的表达.③NF-κB /p65可能成为喉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潘松;陶泽璋;吴立连;肖伯奎;陈始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获取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资料,评价汉化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5~7月诊断为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鼻炎组),其中轻度68例(轻度鼻炎组),中重度82例(中重度鼻炎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症状问卷量表和SF-36,将其所得分数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轻度鼻炎组生活质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生理职能3个维度积分出现下降(P<0.05). ②中重度鼻炎组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各个维度积分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在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等维度生活质量下降为明显.结论:变应性鼻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文版SF-36可用于中国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作者:刘光辉;祝戎飞;王忠喜;黄爱霞;李文静;张威;陈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手术切缘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局部复发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病理学检查手术切缘为阴性的LSCC患者5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切缘与原发灶中Survivin的表达,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Survivin在原发灶中66.7%(36/54)阳性表达,手术切缘中40.7%(22/54)阳性表达,在对照组的20例中,Survivin表达均阴性.原发灶、手术切缘及对照组间的阳性指数(positive index,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局部复发组手术切缘Survivin PI(92.7±10.3)显著高于无局部复发组(52.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手术切缘Survivi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3%和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切缘Survivin表达阳性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喉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和预后较差,可望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作者:赵厚育;陈乾美;任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特异受体(uPA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uPA、uPAR在50例喉癌和10例对照组中蛋白水平的表达.Spearman法和Mann-Whitney U法分析它们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喉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χ2检验分析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中uPA和uPA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和62%,且表达呈正相关(P<0.05).uPA和uPAR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状况相关,与肿瘤大小、T分期、病理学分级无关.uPA和uPAR同时阳性表达组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时阴性表达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和uPAR表达在喉癌中明显升高,uPA和uPAR与喉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王大力;王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睡眠监测失败和误差的原因.方法:分析31例多导睡眠监测失败个案的各种主观性因素及客观性因素,并对患者接受检查的依从性进行各个单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及其各自的偏相关分析.结果:睡眠监测失败原因为颈带过紧、电极导电不良或脱落、胸带或腹带过松、指间血氧饱和度连接脱落或歪斜、导联过多影响入睡、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一过性高血压、小儿安静期与活动期鉴别不清、不明原因SaO2过低9种.患者个人月收入、职务(职称)、文化程度、SaO2≤85%的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百分比、性别这5个因素对患者受全夜间监测的依从性有影响.结论:为保证多导睡眠监测一次成功,应牢记常见失败原因,分清重点导联与非重点导联,对耐受力较强的患者可完整连接所有导联,对耐受力较差者应适当减少导联数.导联数少可减少至5个.
作者:张浩亮;于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患者放疗前后鼻窦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防治放疗后继发鼻窦炎的措施和手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31例NPC患者放疗前后发生鼻窦炎的影响因素及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31例NPC患者中,放疗前98例患有鼻窦炎,放疗后165例发生鼻窦炎,其中T分期较高、鼻腔有解剖变异的患者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率较高,有鼻咽局部治疗的患者鼻窦炎发生率较低,放疗前就有鼻窦炎的患者,绝大部分患者放疗后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加重.结论:放疗前鼻窦炎的发病率随临床分期的加重而递增,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鼻腔解剖变异仍然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放射治疗的NPC患者,T分期较高、解剖变异、鼻咽局部治疗以及放疗状况与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有关,加强放疗前鼻窦炎的治疗以及放疗中、后期鼻咽局部治疗可减少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
作者:李辉;王继群;王丽华;李恒国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吸入性皮质激素(ICS)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联合应用对变应性鼻炎(AR)的影响.方法:将对ICS无反应的47例患者用LTRAs孟鲁斯特治疗2周,其中单独应用孟鲁斯特26例(B组),与糠酸莫米松合用21例(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和口服维生素C的10例AR患者为对照组(A组),治疗前后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对各组间症状进行评分.结果:在AR患者中有少部分患者对激素不敏感; 且出现的比例在并发有哮喘症状的AR患者中较其他无并发症状的患者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更为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S不敏感的AR患者可以选择LTRAs辅助治疗;并可同时用ICS和LTRAs控制AR的症状.
作者:瞿申红;李添应;陈彦球;林志斌;欧志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听功能检查情况.结果: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可伴耳鸣,多无眩晕、恶心、呕吐;听力图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程度多为轻度;治疗效果好,易恢复.结论: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平;徐志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喉癌中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9例喉癌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结果:29例喉癌组织中COX-2和MMP-9阳性表达率为72.9%(21/29)和79.3%(23/29).COX-2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COX-2和MMP-9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协同作用可促进喉癌的恶性发展,二者可为喉癌恶性化的分子标志.
作者:李正贤;刘庚勋;颜美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严重的问题,据调查,口腔及咽腔的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6,每年大约有400万个新发病例,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成为男性第3常见癌症,其中大约有75%患者为Ⅲ-Ⅳ期M0的局部进展型〔1,2〕.
作者:周秦毅;王家东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在肿瘤发病的诸多因素中,各种类型的免疫抑制因子使肿瘤局部成为一个深度的免疫抑制区,它们作为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机制之一,在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杨彦忠;李进让;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2002年1月~2004年8月,我科对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施行手术,术中术后采用持续静脉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军;刘星进;闫殊艳;周菊芳;周丽华;王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在开放式乳突根治后行鼓室成形术中,我们采用了自体乳突皮质骨粉重建上鼓室结构,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湘勇;邓元平;张建国;陈映辉;万华;李家俊;丁文华;乐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骨髓和网状骨被纤维结缔组织和不规则骨所代替的纤维骨性病变,又称为纤维骨结构不良,并非真性肿瘤.该病占全身肿瘤及瘤样病变的5.89%,颌骨常受累,占全身病变的27.3%.
作者:梁晓杰;叶星;纪维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鼻中隔黏膜糜烂又是鼻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尤以Little区病变较多.我科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出血患者2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华;黄忠华;黎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误诊为腭扁桃体炎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外周血细胞变异淋巴细胞计数、嗜异性凝集试验及EBVCA-IgA检测诊断以腭扁桃体炎为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6例,并给予药物治疗.结果:6例均确诊并治愈,无一例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结论:诊断腭扁桃体炎要注意变异淋巴细胞计数情况,恢复期和不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容易误诊和漏诊,应引起注意.
作者:冯勇;梁传余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