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1-1781
  • 国内刊号:42-1764/R
  • 影响因子:0.83
  • 创刊:1987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46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年1期文献
  • 视神经管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研究

    目的:验证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的真实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具完整的成年国人尸体头颅标本,利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及解剖技术,对视神经管内壁毗邻关系与蝶窦发育关系进行影像学与实体解剖学观察;对视神经管内壁隆起与视神经管毗邻关系进行影像学与实体解剖学观察;对视神经管内壁不同隆起形态的厚度和长度进行影像学与实体解剖学数据测量,并对比观察结果与测量数据.结果:①空间处理技术重建的整体空间分辨率高,可同时清晰显示视神经管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②仿真内镜技术进行的视神经管的内部重建,可清晰显示视神经管的内部结构,重建影像与健康国人视神经管的解剖形态一致;③多层螺旋CT成像的测量数据与解剖测量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空间处理技术和仿真内镜技术,不仅可显示和测量视神经管的细微结构,还可从空间毗邻关系方面,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准确信息.

    作者:李志海;高起学;蔡志毅;陶宝鸿;吕静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特点,术前评估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患者21例(22耳)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外耳道鼓室成形术.结果:术中发现鼓室腔狭小16耳(72.7%);听骨链畸形20耳(90.9%),其中锤砧骨畸形19耳(86.4%),镫骨畸形7耳(31.8%);面神经畸形8耳(36.4%);鼓室隔板1耳(4.5%);垂直外耳道1耳(4.5%).术后1个月平均语频听力提高>15 dB 15耳(68.2%),其中提高≥30 dB 9耳(40.9%).随访6个月~5年,听力保持在术后水平或有轻度提高者17耳,下降3耳,失访2耳.并发外耳道闭锁1耳,狭窄3耳,鼓膜外侧愈合2耳.结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表现复杂多样,术前详细的影像学和听力学评估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成形一个宽敞的外耳道、预防术后感染是防止外耳道再闭锁和狭窄的关键.

    作者:秦兆冰;卢伟;魏育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治疗面肌痉挛

    目的: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面神经根显微术式.方法:采用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25例.术中见明显血管压迫且易于分离者行血管移位隔垫,同时对面神经根进行适当梳理、刮剥以减少复发;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或遇穿通动脉、面神经根被动脉包绕不易移位隔垫血管者,行面神经根梳刮并剪断一小束神经纤维(1/6~1/5).结果:术后面肌抽搐消失22例(88%),症状明显减轻2例(8%),无效1例(4%).无术后感音神经性聋、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面瘫.随访2~8年,面瘫均在1~6个月内恢复,面部肌力基本恢复正常.2年内复发2例(8%).结论:颅内面神经根梳刮术是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的综合显微手术,其并发症少、适应证广且操作简便安全,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可提高疗效、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刘蓓;朱习平;陆秋天;覃扬达;袁弘;何宁;陈慧;唐安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耳胆脂瘤破坏听小骨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观察胆脂瘤破坏听小骨的形态学结构变化,探讨胆脂瘤的骨质破坏机制.方法:光镜观察8例胆脂瘤破坏听小骨和2例正常听小骨的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5例胆脂瘤破坏听小骨,2例正常外耳道对照骨的超微结构.结果:胆脂瘤破坏听小骨中有骨髓炎和活性破骨细胞存在,骨质破坏和骨质增生同时存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2种成骨方式均可见.结论:破骨细胞参与的陷窝性骨吸收在胆脂瘤的骨质破坏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胆脂瘤的破坏骨中有骨髓炎存在,窦性骨吸收在胆脂瘤的骨质破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共同参与胆脂瘤骨质破坏后的重建,新骨生成也是胆脂瘤中的基本病理改变.

    作者:马艳利;叶胜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音节普通话言语测听词汇表的听力正常人评价标准

    目的:对难度等价性一致的一组双音节普通话言语测听词汇表(MSTM)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制定出基于此测试材料的听力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方法:选取年龄为18~25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以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方式的听力正常人35例,对5例受试者进行预试验,从而获得正式测试时所需的给声强度;对30例受试者进行正式的言语识别测试.采用9张(每张50词)双音节词汇表作为测试材料.使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双音节MSTM的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关系为y=-200.9+13.4x-0.14x2,在26.4 dB SPL给声强度处可获得50%的正确率.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9张具有难度等价性的双音节MSTM的听力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正常听力的鉴别标准.

    作者:王硕;张华;王靓;陈静;姬晨;郭连生;赵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OM)在病因、病程、临床特征和听力学等方面的异同.方法:对42例(74耳)儿童和34例(43耳)成人SOM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听力学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SOM平均病程较成人短,以腺样体肥大多见,成人以中耳乳突炎多见.C型鼓室导抗图的成人患者鼓室负压大于儿童(P<0.05).儿童与成人SOM各频率气导听阈均提高,并且都可出现骨导听阈提高,以高频2、4 kHz为主,且成人高频4 kHz骨导听阈提高较儿童明显(P<0.05).结论:儿童病程一般较成人短,以腺样体肥大多见,易引起中耳积液.儿童SOM与成人一样都可以引起感音神经性聋,以高频损害为主,但高频下降没有成人明显,但由于可造成儿童学语与认知方面的不良后果,应及时干预和诊治.

    作者:郭洁;LIANG Xiangfeng;梁象逢;陈穗俊;区永康;丁健慧;陈玲;李湘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颞骨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CT资料,将手术结果与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起源部位不同和大小不等的胆脂瘤的软组织影充填征象及引起的中耳系统细微的骨质破坏征象.术前CT诊断骨壁受侵101耳,而术中发现为90耳,平均符合率为89.1%;术前CT显示胆脂瘤在中耳系统充填部位为108耳,与手术结果平均符合率为94.4%;术前CT诊断听骨链受侵为234耳,而术中证实为209耳,平均符合率为89.3%.结论:螺旋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尤其对判定骨质破坏的范围和软组织充填的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孔庆聪;邓星河;王晓红;张亚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GJB6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研究GJB6基因[连接蛋白30(Cx30)]在中国非综合征遗传性聋人群中的突变情况.方法:用特定引物对372例非综合征遗传性聋患者(其中295例分子病因不明,77例携带GJB2病理性单等位基因突变)和18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JB6基因的342 kb大片段缺失del(GJB6>D13S1830),并进行GJB6基因编码区扩增,以产物直接测序方法进行突变检测及鉴定.结果:372例耳聋患者中未发现GJB6 del(GJB6>D13S1830),其中1例发现携带GJB6基因点突变404C>A,导致了氨基酸的错义改变T135K,多物种Cx30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证实该点位于Cx30高度保守的第3跨膜区.对照组中未发现同样突变.结论:GJB6基因突变在中国耳聋人群中整体发生频率较低,GJB6基因可暂不列为第一线耳聋基因检测项目.

    作者:袁永一;黄德亮;戴朴;朱庆文;刘新;王国建;李琦;吴柏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单侧梅尼埃病的疗效观察

    梅尼埃病是耳科的常见病,在梅尼埃病的诸多症状中,以眩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因此,其治疗主要以控制眩晕为目标.我们对18例有严重眩晕的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尝试行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宏胜;江刚;刘银红;徐学东;钟健略;文忠;郭梦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耳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男,23岁.以右耳疼痛、耳堵塞感,伴听力下降1年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持续性胀痛,且渐进性加重,继而出现听力下降及持续性耳鸣,口服药物无好转.无眩晕恶心及呕吐,无外耳溢液及流血.

    作者:郑艳;李孝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30例临床观察

    2000年4月~2006年1月,我科对3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在眼科显微镜下行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义芝;张静虹;吴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氟康唑注射液外用治疗耳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科采用氟康唑注射液(江西赣州市南海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局部应用治疗耳部真菌病3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群;罗四维;戴润芝;张远芬;任泽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传导性聋伴上睑下垂家系SOX 5基因筛查

    近几年来,遗传性聋致病基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已发现的听觉基因有73个,分别贡献于不同遗传方式及不同表型的遗传性聋[1].但是遗传性先天性传导性聋以及伴有其他症状的综合征的基因学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发现了一个表现为传导性聋伴上睑下垂家系(028家系),其传导性聋源于先天性中耳发育畸形.

    作者:袁虎;韩东一;王秋菊;纵亮;赵亚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听神经病病变部位的听力学研究

    自1996年Starr等首次将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正常、听性脑干反应(ABR)严重异常、纯音听阈(PTT)呈一定程度升高、言语识别率(SDS)严重下降、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的一种疾病命名为听神经病以来,国内外耳科和听力学科专家、学者对听神经病的研究已逾10年.

    作者:李富德;李兴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耳胆脂瘤研究进展及其与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Bcl-2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上皮过度增殖、骨质破坏吸收和细胞凋亡机制三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工作中大量应用,学者们开始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胆脂瘤上皮的特征和演变、骨质破坏、免疫细胞浸润、细胞因子表达与相互作用,把中耳胆脂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1].

    作者:李冬;龚树生;黄芳;邓萍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经外耳道-中耳鼓室途径直接用药到内耳不是新的概念.1990年开展的经鼓室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使鼓室用药治疗内耳疾病技术在近年快速发展.

    作者:任基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读《老年眼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有感

    老一辈耳鼻咽喉科学专家黄选兆教授主编的《老年眼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于2005年9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在成长中深受黄主编的教科书、参考书和学术期刊教益的一代耳鼻咽喉科医师中的一员,拜读新著尤感亲切.

    作者:孙彦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