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1-1781
  • 国内刊号:42-1764/R
  • 影响因子:0.83
  • 创刊:1987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46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年23期文献
  • 序贯性综合治疗上颌窦癌4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序贯性综合治疗方案治疗43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对43例上颌窦癌患者采用颞浅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加手术加根治性放疗的序贯性综合治疗方案,另有18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方案结束后再加巩固性化疗,随访5年,统计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此治疗方案,经过5年随访,失访5例.随访率达88.4%.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6.5%(20/43),3年生存率为65.1%(28/43).无一例施行眶内容物摘除术,12例患者恢复工作和劳动能力.结论:颞浅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加手术加根治性放疗治疗上颌窦癌是提高远期疗效的有效方案.其中颞浅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单周期化疗原发灶肿瘤退缩明显、不拖延手术时机等优点;联合手术及术后根治性放疗可提高局控率.而术后巩固性化疗可进一步减少远处转移的风险.

    作者:白艳霞;闫利英;陈阳静;宋丽萍;赵瑞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鼻内镜下眶壁部分切除治疗急性鼻源性眶骨膜下脓肿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眶壁部分切除治疗急性鼻源性眶骨膜下脓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全身应用头孢他啶及万古霉素24 h后,全身麻醉下行病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同时取鼻窦内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影响鼻窦引流或术后鼻腔清理的鼻中隔偏曲、肥大中鼻甲同期或择期进行处理;术后24 h取出鼻腔填塞物.吸引器每日2次清理术腔渗出物,直至有新鲜肉芽组纵完全覆盖创面;对于有细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者,更换抗生素,对于无结果者,继续应用头孢他啶及万古霉素5 d.结果:全部患者末出现眶部、鼻腔、颅内及全身并发症,术后24~48 h体温恢复正常,眼痛、眼胀、头痛症状明显改善,睑、球结膜水肿消腿明显,眼球活动度明显增加;术后13~22 d,全部患者眼部体征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6例遗有间断性眼部胀痛感.结论:鼻内镜下眶壁部分切除治疗急性鼻源性眶骨膜下脓肿是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具有明显优点的治疗方式.

    作者:马敬;何君玲;周柳青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3的表达研究

    目的:利用RT-PCR检测原代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IL-1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3(MCP-3)mRNA的表达.方法:获取人鼻黏膜组织,原代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设计IL-12 p35亚基、IL-12 p40亚基、ICAM-1以及MCP-3的引物,参照物采用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GAPDH),目标扩增片段938 bp.半定量RT-PCR检测其mRNA在鼻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400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饱满贴壁.RT-PCR结果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鼻黏膜上皮细胞有IL-12 p35、ICAM-1以及MCP-3 mRNA的表达,但无IL-12 p40亚基的表达.结论: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有IL-12 p35、ICAM-1以及MCP-3的mRNA表达,但无IL-12p40亚基的表达.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完整有活性的IL-12.

    作者:朱学伟;朱冬冬;孙克巍;董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老年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围手术期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围手术期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7例老年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系统有针对性围手术期治疗后,治愈132例(72.5%),好转43例(23.6%),无效7例,总有效率96%,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经系统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治疗后行鼻内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崔朝阳;王启荣;韩飞;邓良珍;梁辉;于淑东;潘新良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儿童体格生长和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的体格、智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调查,并与同期正常儿童作对照,研究OSAHS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经PSG监测确诊的OSAHS患儿82例,并根据AHI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选取与其条件相当、无任何躯体及精神疾病的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同时采用学龄前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YCSD、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其进行心理行为的测量.结果:①中、重度OSAHS组患儿体格发育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儿童,轻度OSAHS组患儿仅身高和坐高低于对照组儿童;②轻度OSAHS组在所有小韦氏10项分测验的得分和VIQ、PIQ、FIQ值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OSAHS组在部分项目上与对照组有差异,重度OSAHS组在全部项目上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尚在智商正常范围内;③4~5岁OSAHS组男童多在忧郁、攻击性、分裂样焦虑和违纪等4个因子得分及行为总分上高于对照组;4~5岁OSAHS组女童多在强迫性、攻击行为和多动等3个因子得分及行为总分上高于对照组.结论:OSAHS可以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和心理行为发育,并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影响加重,应尽早进行干预.

    作者:田英;李娜;孙炎;衣明纪;姚燕婷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保守治疗咽瘘的临床转归研究

    目的:总结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临床转归及处理对策.方法:分析21例喉癌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时间、创面状况和采用的相应治疗措施.结果:咽瘘的转归分为3期:引流清理期(Ⅰ期)、加压包扎期(Ⅱ期)、愈合期(Ⅲ期),不同期进行不同处理.咽瘘经过引流清理期、加压包扎期、愈合期的处理后,14例咽瘘愈合,占66.7%(14/21);其余7例保守治疗无效经手术治愈.结论:咽瘘分别按转归的3期进行处理,取得满意的疗效,咽瘘的转归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祝小林;文卫平;蒋爱云;雷文斌;胡丽茎;苏振忠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OX40及Bcl-2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OX40及Bcl-2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23例AR患者(AR组)和2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OX40及Bel-2的表达,并分析OX40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AR患者鼻黏膜中,OX40及Bcl-2的表达都显著上调,除CD4+T细胞外,均在鼻黏膜上皮细胞、腺体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显著性表达(均P<0.01).平均吸收度值(A值)OX40为0.239 4±0.033 5,Bcl-2为0.237 3±0.042 1,与对照组相比,均P<0.01.AR患者鼻黏膜中OX40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 0,P<0.05).结论:AR患者存在OX40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Bcl-2在鼻黏膜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

    作者:赵建东;李伟;王彦君;陈雪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等离子射频治疗舌源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iation,RFA)治疗舌源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效果.方法:采用RFA治疗34例舌源性OSAHS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进行PSG监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前AHI(20.74±12.23)次/h,术后降至(12.23±8.31)次/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例患者,治愈7例(20.59%),显效10例(29.41%),有效12例(35.29%),无效5例(14.71%),总有效率为85.29%.结论:RFA舌根部分切除术辅助其他治疗能明显提高手术效果,且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是治疗OSAHS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王卫之;王岩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第2代组胺H1拮抗剂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心血管安全性观察

    目的:客观评价第2代组胺H1拮抗剂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心血管安全性.方法:5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19例(38.0%)有心血管疾病史和(或)心电图异常,但均无QT间期延长.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30 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电图资料,评价氯雷他定对心血管的影响.结果:用药后患者窦性心律均未发生改变.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率、P波时限、PR间期和QRS时限的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显著QT间期或QTc间期延长(P>0.05).结论:长期使用临床推荐剂量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未发现心血管不良反应.

    作者:刘莹;程雷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侵袭性鼻脑毛霉菌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侵袭性鼻脑毛霉菌病的诊断、病程与综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分析5例侵袭性鼻脑毛霉菌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的病程进展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从不同的治疗方法所获得的疗效中获取较佳综合性治疗手段的选择.结果:1例在发病后3周内死亡,3例生存2个月~2年,1例存活至今已3年,本组总体死亡率80%.结论:侵袭性鼻脑毛霉菌病是继发于全身免疫状态低下的严重疾病,病情进展迅速,病变累及眼眶和颅内,死亡率高.早期手术清理病灶、去除真菌生长环境、配合全身综合治疗可延缓病程进展.经鼻内镜手术可以达到清除鼻窦-眶内-颅内病变组织的目的.

    作者:吴旋;许庚;文卫平;郭洁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镇痛泵在鼻腔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鼻腔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鼻腔填塞物的挤压,患者常感到疼痛难忍.我科近6个月来对鼻腔手术后需鼻腔填塞者应用镇痛泵镇痛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德伟;李淑琴;陈接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胶片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常规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患者常感疼痛难忍,且必须经口呼吸,痛苦大.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们对我科收治的18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运用胶片固定技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贤斌;吴海丽;李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鼻内镜手术前后处理探讨

    鼻内镜手术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取决于诸多因素.除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精确、细致手术操作外,恰当的术前处婵和术后用药以及术后正确规范化的处理,特别是术后内镜下换药处理对手术疗效起剑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我院2002年8月~2006年8月有完整资料的122例患者术后的处理中初步总结经验,探讨并提出鼻内镜手术后的一般处理原则.

    作者:魏国彪;盛成;张亚军;李湘;蒋志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在鼻内镜手术中选择性保留钩突的疗效观察

    内镜鼻窦手术是20世纪鼻科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它促进了鼻腔、鼻窦诸多疾病诊治水平的飞跃发展,使鼻窦手术治愈率提高到80%~90%[1].目前临床上施行内镜鼻窦手术多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主要步骤为切除钩突,充分暴露术野,向后开放切除前、后组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蝶窦、额窦[2].此术式由于钩突的切除而使窦口得以充分暴露,有利于引流,但亦增加

    作者:胡美丽;应根东;张松;李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嗜酸粒细胞在人类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

    鼻息肉病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鼻息肉,其高复发率及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一直为临床医生所困扰.尤其近年来,鼻息肉和鼻息肉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其病因学仍不完令清楚.

    作者:田从哲;檀艳丽;高永平;杜锦朵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嗅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

    嗅觉是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具有辨别气味、增进食欲、识别环境及报警等作用,还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人的情绪、调节生命周期.嗅觉的形成较为复杂,除嗅神经外,还有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参与,并受社会、生理、心理诸多因素的影响.

    作者:杨凌;魏永祥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鼻中隔穿孔的手术修补

    鼻中隔穿孔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外伤、感染、理化因素、原发于鼻中隔的某些肿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鼻中隔的任何部位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永久性穿孔,使两侧鼻腔相通.

    作者:黎柱杨;肖红俊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的变性机制

    目的:探讨外毛细胞维持形态及变性过程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于急性酶分离所得的外毛细胞进行6 h的连续性观察.结果:半数以上活性良好的单离外毛细胞可保持活性平均约6 h,变性过程中均出现自表皮板至基底部的纵行褶线.含钙和不含钙的细胞维持活性时间相同.静纤毛缺失可以同样维持较长时间的活性.结论:钙离子浓度和静纤毛损伤不是外毛细胞变性的决定性因素,而环细胞表面的某种弹性机制可能是维持形态保持活性的根本原因.

    作者:康喜讯;孔维佳;黎万荣;曾晓荣;张松;郭长凯;黄翔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