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提高对慢性中耳炎真菌感染的重视并进行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为慢性中耳炎真菌感染的患者共36例(39耳),分析致病真菌的菌种、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36例(39耳)取中耳分泌物真菌培养,丝状真菌25例(27耳).酵母样真菌11例(12耳).本组中手术加局部治疗(拒绝口服抗真菌药物)1耳,手术加口服伊曲康唑冲击治疗35耳(双耳慢性中耳乳突炎真菌感染未手术侧),口服伊曲康唑冲击治疗3耳.随访3~36个月,1耳拒绝口服伊曲康唑,术后3周患耳搏动性流脓发作,反复发作3次;手术加口服伊曲康唑35耳中,2耳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6个月复发,给予局部过氧化氢冲洗后涂抹达克宁软膏3周后再次干耳;未手术的3耳口服伊曲康唑后十耳,无复发,且有1耳鼓膜穿孔自行愈合.结论:对持续耳漏抗细菌治疗无缓解者.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尽早取分泌物涂片镜检或真菌培养;确诊为慢性中耳炎真菌感染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辅以全身治疗,上述治疗不能缓解或伴有骨质破坏者可联合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缩窄乳突腔及鼓室成形以提高听力.
作者:戴艳红;余万东;朱文燕;张倩;陈峰;俞晨杰;王俊国;高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重建技术,结合显微解剖测量获取锤骨-前庭桥接术中个体化人上镫骨精确塑彤必需的相关参数,并探讨CT无创测量的精度.方法:10例中国人无耳疾颞骨随机编号,经GE LightSpeed Ultra 64排螺旋CT扫描.扫描所得图像经AW4.1工作站进行MPR及VR操作,测量镫骨头全镫骨足板中央的距离(A线)、锤骨短突下缘至镫骨头的距离(B线)及锤骨短突下缘至镫骨足板中央处距离(C线),从而计算AB线间夹角.全部标本完成显微解削直视操作,获相关参数,数据经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T测量及颞骨解剖测量获得A、B、C线长度分别为(3.42±0.86)mm和(3.60±0.94)mm,(3.42±0.80)mm和(2.96±0.42)mm.(5.86±0.60)mm和(6.22±1.10)mm;AB夹角分别为(141.05±30.07)°和(144.57±41.86)°,2组各项一一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的MPR及VR可直观形象地显示颞骨内部各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完成A、B、c线及AB间夹角的精确测量,为锤骨前庭桥接术中个体化人工镫骨塑形提供临床指导.
作者:葛润梅;吴佩娜;刘辉;崔勇;许咪咪;王晓茜;傅敏;陈良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不同原因所致周同件面瘫患者行CT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行不同进路的面神经减压手术.术后随访0.5~2年,按H-B分级法评判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2例中17例颞骨骨折面瘫(Ⅴ级2例,Ⅵ级15例),伤后2周内手术者13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H-B Ⅰ~Ⅱ级11例,达84.6%;伤后3周手术者3例,恢复Ⅱ级2例、Ⅲ级1例;伤后8周手术者1例.仅Ⅳ级恢复.2例医源性面瘫(Ⅵ级)患者.分别在伤后2周和3周手术并为Ⅱ级和Ⅲ级恢复.13例中耳乳突病变者均在1周内手术,Ⅰ、Ⅱ、Ⅲ级恢复者分别为8、2、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时机,绝大多数外伤性或中耳胆脂瘤等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经面神经减压术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外伤性面瘫手术尽量在伤后2周内进行.
作者:沈志森;张宇园;赵侃;沈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颌内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经鼻内镜手术过程中合理处理颌内动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去脑颅底骨正中裂开,显微镜卜解剖蝶腭动脉,经鼻内镜上颌窦入路开放翼腭窝,暴露颌内动脉翼腭段所有分支,将七颌窦后、内壁交界的凹陷定义为A点.通过眶下孔的水平线与上颌窦前肇、后外侧壁交线相交于B点,上颌窦前壁、后外侧壁和底壁的交点为D点,BD连线的中点为C点,颌内动脉翼腭段发出的第一分支点为C'点.观察其分支及走行规律.结果:蝶窦口下缘到鼻后中隔上动脉的距离为(5.88±2.21)mm;C'点位于AC上:13侧,占65%(13/20);佗于AB上5侧,占25%(5/20);位于AD上1侧,占5%(1/20);高于AB 1侧,占5%(1/20).结论:熟悉颌内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对于治疗顽崮性鼻出血和翼腭窝手术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中利用A、B、C、D点为参照点确定颌内动脉走行的方法,有助十内镜经鼻(上颌窭)手术中颌内动脉的定位及结扎处理.
作者:冯国栋;高志强;沈鹏;查洋;亓放;姜鸿;吕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在行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痛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在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2例,术中行面、听神经监测.手术前后面听功能评估,并与未采用内镜辅助的乙状窦后径路手术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2例听神经瘤完全切除,手术完成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术中面听神经均获解剖保留,术中神经监测以观测面听神经功能保留情况,术后半年面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听觉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内镜辅助下手术组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听觉功能改变与未采用内镜辅助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乙状窦后径路手术中应用内镜辅助能为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精确的信息,在避免后半规管、颈静脉球损伤的前提下,完全切除内耳道底的肿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对面听神经功能保留无明显作用.
作者:吕静荣;吴皓;黄琦;杨军;李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Tb-ABR)和短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c-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PTA)在正常听力人群中的差别和相关性.方法:对正常听力的受试者(共58耳)进行ASSR、Tb-ABR和c-ABR以及纯音测听检查,分别得出前三者测试的反应阈并与PT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SR和Tb-ABR的反应阈均与同频率的PT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Tb-ABR的反应阈与PTA的值接近,ASSR反应阈与PTA间的差值较大;c-ABR与PTA 2、4 kHz听阈的均值呈线性相关.结论:ASSR和Tb-ABR都是较好的评估行为听阈的频率特异性客观测听方法,Tb-ABR结合c-ABR能较好地反映PTA.
作者:吴医婕;吴皓;李蕴;张家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温试验筛选价值及评估前庭功能的可靠性.方法:1406例眩晕患者分2组进行冷热试验.先冷后热组705例.先热后冷组701例.2组的先冷和先热刺激分别作为单冷、单热试验,计算单温试验单侧前庭反应减退及冷热试验、眼震优势偏向(DP),以冷热试验结果为对照标准.计箅单温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止确诊断指数和Kappa值等.结果:先冷后热组:冷热和单冷试验均阳性428例.均阴性145例,单独阳性分别为85例、47例,单冷试验灵敏度为83.4%,特异度为75.5%.正确诊断指数为0.589,Kappa值为0.555(P<0.01).先热后冷组:冷热和单热试验均阳性429例,均阴性130例,单独阳性分别为82例、60例,单热试验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68.4%,上E确诊断指数为0.524,Kappa值为0.505(P<0.01).排除伴有自发性眼震(SN)患者,单冷和单热试验的灵敏度分别为86.9%、86.9%;排除含有DP患者,单冷和单热试验的灵敏度分别为89.3%、88.1%.结论:DP、SN等多种因素影响单温试验结果,单温试验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较高.不宜常规作为冷热试验的筛选试验.
作者:孙士平;林鹏;陈太生;宋伟;王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腮腺手术后易并发腮瘘,使伤口延期愈合.现将我院2002-21307年收治的70例腮腺混合瘤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常规应用纤维蛋白胶喷洒创面,另一组为应用纤维蛋白胶,对其手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饶丽华;李先登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鼻咽癌足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与EB病毒密切相关.EBV/VCA-IgA抗体作为临床肿瘤标志物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应用上已得到充分肯定[1].CYFRA21-1是细胞角质蛋白19(CKl9)的片段,主要分布于单层上皮细胞.研究表明,CYFRA21-1在鼻咽痛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2].本文旨在探讨鼻咽癌患者梯度滴度的EBV/VCA-IgA血清CYFRA21-1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
作者:劳明;吴芸;梁世雄;黄文成;雷考宁;李佩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周围环境运动的幻觉,往往提示存在平衡功能障碍.头晕所指的范围比较广泛,缺乏特指性,涉及到的感觉诸如头轻或不稳.国外学者对儿童眩晕和头晕没有严格的分界,有些学者川vertigo一词来表示眩晕和头晕.以往认为儿童眩晕的发生少见,而这恰恰是低估了儿童眩晕的发生率.
作者:沈丽芳;汤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剂哇巴因对B27剥夺诱发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螺旋神经节细胞培养第7天开始分组实验,设B27剥夺损伤组(损伤组)、B27剥夺加10 nmol/L哇巴因保护组(保护组)和正常培养对照组(对照组).各组继续培养48 h后用FITC标记的Annexin-V和碘化丙啶双染试剂盒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情况.各组螺旋神经节细胞分别于加药后6、12 h两个时间点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Bel-2表达水平.另外,应用螺旋神经节组织块分组培养48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轴(树)突生长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保护组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率为(9.0±1.3)%,显著低于损伤组(32.8±2.4)%,与对照组(6.3±0.3)%相比无明显差异;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保护组螺旋神经节细胞6h点Bcl-2水平较损伤组和对照组增加.螺旋神经节组织块培养显示,保护组轴(树)突生长明显优于损伤组.结论:低浓度哇巴因对B27剥夺诱发的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螺旋神经节细胞内Bcl-2表达水平来实现.
作者:韦永豪;肖红俊;江远明;杨琛;郑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特邀教授:殷善开教授吴子明教授黄魏宁教授孔维佳教授(编者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本专栏的开辟旨在创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针对本学科临床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邀请在相关领域做出大量工作并颇有建树的专家和教授,介绍他们的见解和经验,以飨读者.)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由于眩晕的病因较多,临床表现又多种多样,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不一,因此,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和难点.本期《临床诊疗进展圆桌论坛》的主题足眩晕的诊断与治疗,现在请各位教授就相关问题作一讨论.
作者:孔维佳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