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PTEN和P16蛋白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7例NIP和10例正常蝶窦黏膜中PTEN、P16蛋白的表达,并对两者在不同NIP预后分组中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TEN和P16蛋白在NIP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蝶寞黏膜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P无复发组PTEN蛋白的表达下降,与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表达下调在不同预后效果的NIP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蛋白减少或缺失是NIP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P16蛋白亦与NIP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建东;王彦君;孔维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2(Eotaxin-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研究Eomxin、Eotaxin-2对嗜酸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对Eotaxin、Eotaxin-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otaxin、Eotaxin-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HPIAL-2000型彩色全自动图像分析仪进行阳性细胞吸收度测定,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①Eotaxin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阳性表达;糖皮质激素治疗后Eotaxin在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数减少,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otaxin-2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激素治疗后,Eotaxin-2在黏膜上皮细胞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taxin-2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Eotaxin-2在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影响大.结论:①Eotaxin和Eotaxin-2在鼻息肉组织中均有高表达;②通过下调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otaxin蛋白的表达,减少了嗜酸粒细胞募集和活化,从而减轻鼻息肉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程度,是糖皮质激素控制鼻息肉症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王显红;龚树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声带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声带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在37例声带息肉(声带息肉组)及11例正常人声带(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GF-β1在声带息肉组中表达阳性率为56.76%,阳性细胞数为22.55±27.31;在对照组中表达阳性率为18.18%,阳性细胞数为2.53±3.75,两者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1在声带息肉组固有层浸润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声带组织.在声带息肉组中,男、女TGF-β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能直接参与声带息肉的病理变化,促进细胞外基质积聚、局部纤维化,参与声带息肉的形成和发展.控制细胞因子TGF-β1在声带息肉中的产生,可能为声带息肉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涛;吴平;郑明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额隐窝区域的CT影像学特征.对该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82例(164侧)患者,对头部行多排螺旋CT扫描(螺距1 mm,扫描层厚5 mm,层距5 mm),然后在图像工作站上进行冠状位图像重建.观察影像上鼻丘气房、钩突上端附着点、额气房、眶上气房、额泡气房和额窦内间隔气房等解剖标志的出现概率.结果:鼻丘气房的出现率为87.8%.钩突前上部参与构成鼻丘气房的内壁、上壁、下壁和后壁,后上部向上可有单一附着点(89%)或2个附着点(11%).钩突后上部的单一附着点主要位于眶纸板(54.9%),也可附着于中鼻甲(30.5%)或颅底(3.0%).钩突后上部的2个附着点主要附着于眶纸样板和颅底(15侧,9.2%),也可附着于眶纸板和中鼻甲(4侧,2.4%).额气房的出现率为40.3%,其中Ⅰ、Ⅱ型(30.5%)多见,Ⅲ型和Ⅳ型(9.8%)少见,额窦间隔气房的出现率为4.3%.结论:额气房在额窦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鹏;徐勋华;李伟;赵平;甄宏韬;高起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CD4、CD69和细胞因子RANTES、IL-5、IL-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法检测34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30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CD4、CD69、CD34、RANTES、IL-5、IL-8的表达.结果:鼻息肉组中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弥漫浸润,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增生、纤维增生、间质水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鼻息肉组中CD4、CD69、IL-5、IL-8,RANTES阳性淋巴细胞数密度(n/mm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D4、CD69和RANTES、IL-5、IL-8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和P<0.05).IL-5、RANTES的高表达分别与嗜酸粒细胞浸润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IL-8的表达和鼻息肉组织中微血管形成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D4、CD69过度活化的T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相关细胞因子IL-5、IL-8、RANTES可能促进和形成鼻息肉的免疫发病过程;IL-5、RANTES可促进嗜酸粒细胞的浸润、聚集、活化,IL-8可促进微血管形成.
作者:宋忠义;张玲;李建东;李新功;李翠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QP1蛋白的表达.通过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新生血管,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喉癌组织AQP1阳性细胞表达率和I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AQP1的表达量随着喉癌分化程度的降低,其表达量逐渐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组AQP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喉癌组织中AQP1的表达及IMVD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性;②AQP1的高表达不仅与喉癌组织中IMVD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且与喉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细胞的分级密切相关;③推测AQP1在喉癌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高能促进血管渗透性增强,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关桂梅;董震;孙克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鼻中隔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基底细胞腺癌好发于大涎腺及硬腭等部位小涎腺,主要症状为局部肿块.治疗方式主要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必要时辅以放疗.结论:基底细胞腺癌为涎腺少见肿瘤,目前倾向于低度恶性,尚需大样本远期随访.
作者:郑建文;陈英武;张靖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底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报道2例颅底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颅底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为T2加权等或低信号,MRI肿瘤强化不明显,颅内侵犯软组织的宽度远大于颅底骨质的破坏范围并沿硬脑膜浸润.结论:颅底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章华;赵素萍;蒋卫红;谢志海;肖健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经验.方法:分析飞行人员鼻窦炎鼻息肉资料93份.结果:急性鼻窦炎11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8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Ⅰ类46例(包括Ⅰa地面有症状39例和Ⅰ b体检时发现7例),Ⅱ类36例(地面无症状、飞行中有继发性气压伤.包括Ⅱa继发性鼻窦气压伤14例,Ⅱb继发性耳气压伤13例,Ⅱc继发性鼻窦气压伤+耳气压伤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Ⅰ型1期24例,Ⅰ型2期38例,Ⅰ型3期7例;Ⅱ型1期2例,Ⅱ型2期6例,Ⅱ型3期3例;Ⅲ型2例.84例恢复飞行,9例永久停飞.结论:鼻窦炎鼻息肉可直接或因继发性气压伤而危及飞行安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继发性耳气压伤者是医学停飞的重要原因,患鼻窦炎鼻息肉的飞行人员只有在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及耳气压功能和鼻窦气压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方可恢复飞行.
作者:徐先荣;张扬;马晓莉;金占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泪囊炎经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常需再次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已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轶;罗秀;魏莲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腮腺良性肿瘤通常为腮腺浅叶内的独立肿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腮腺浅叶切除,此术式包括解剖面神经各分支、结扎腮腺导管、切除包含肿瘤在内的全部腮腺浅叶.
作者:张宏征;谢民强;蒋立坚;刘贤;李仲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白三烯(leukotrienes,LT)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代谢产物及炎性递质,也膊被认为是一种致敏性慢反应物质,是由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白三烯D4(leukotriene D4,LTD4)及白三烯E4(leukotriene E4,LTE4)组成.
作者:罗鸿;陶泽璋;龚树生;孔维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一些国家AR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以上,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作者:刘虹;洪苏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大鼠螺旋神经节细胞(SGCs)的作用,探讨氧自由基损伤SGCs的机制.方法:新生大鼠SGCB原代培养,取培养第4天细胞加入H2O2,浓度分别为0、100、200、500μmol/L,作用2、4、6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hochest33258及PI染色,计数受损伤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在H2O2的作用下,原代培养的SGCs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受损伤的细胞数目呈增加趋势.同时,低浓度(100及200 μmol/L)H2O2作用下,SGCs的损伤主要以凋亡表现为主,PI染色多为阴性;高浓度H2O2(500μmol/L)作用下的SGCs损伤以坏死为主.结论:H2O2可以引起SGCs凋亡,且作用有明显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凋亡的发生可能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启动有关,但仍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作者:罗凌惠;龚树生;陈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重组毒素MSH-Ang对喉癌Hep-2细胞的毒性.方法:应用纯化的MSH-Ang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对喉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重组蛋白对喉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浓度梯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细胞的死亡率逐渐增大.结论:重组毒素MSH-Ang不仅对已知的高表达MSHR的肿瘤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还是一种对多种常见肿瘤细胞具有杀伤功能的导向毒素.
作者:周维国;倪鑫;黄志刚;房居高;韩德民;朱冬冬;董震;杨占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鼻炎哮喘同根共生,同一个气道,同一种疾病(全气道变态反应),是一个综合征在呼吸道两个部分的表现;鼻炎愈重,哮喘愈重.鼻炎是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殷明德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