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1-1781
  • 国内刊号:42-1764/R
  • 影响因子:0.83
  • 创刊:1987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46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年9期文献
  • 放疗诱导的Hep-2细胞凋亡及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放疗后Hep-2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内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变化,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不同剂量、不同时间放疗后MTT法检测细胞生存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XIAP荧光指数及细胞凋亡率,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体外培养Hep-2细胞,不同剂量照射后48 h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照射剂量增加,细胞抑制与凋亡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99,P<0.05);XIAP荧光指数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同一剂量(4 Gy)照射后不同时间(12、24、48 h)检测结果表明,随时间延长细胞凋亡逐渐增加.但24 h结果与12 h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而48 h结果与其他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相应的XIAP荧光指数随照射后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且在24 h内XIAP表达增加明显,细胞凋亡与XIAP呈显著负相关(r=-0.915,P<0.01).结论:γ射线可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生长,射线引起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是凋亡,且有剂量与时间依赖性.XIAP表达增加可能是Hep-2细胞放射凋亡反应延迟的原因之一.

    作者:郝倩;张岩;刘春玲;路秀英;张红;李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术的经验,以提高颈段气管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01-2006-12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的12例患者,其中腺样囊性癌6例,鳞状细胞癌4例,腺癌1例,颈段气管软化塌陷1例.气管切除长度3~6 cm,其中气管切除长度≥5 cm 5例,喉体松解术7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例.用正常甲状腺组织包绕气管及吻合口9例,未包绕3例.结果:所有患者喉功能均得以保留,发声正常,吻合口生长良好,受到分离的气管段色泽红润.3年生存率为85.37%,5年生存率为56.61%.结论:颈段气管袖状切除术符合气管肿瘤的治疗原则.改进的术式有利于气管吻合口的愈合,有利于更干净、彻底地切除气管肿瘤.

    作者:许坚;杨剑波;莫立根;韦正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修复治疗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修复治疗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将骨折复位,将眶内容物还纳,以自体鼻中隔软骨植入骨折缺损处修复眶壁缺损,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复视、眼球突出度和眼位变化.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2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患眼明显视力下降和视力丧失,术后眼球内陷度数为(1.5 ± 0.6)mm,与术前(3.6±1.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5例患者复视完全消失,2例患者第一眼位无复视,但仍有周边复视,1例术后第一眼位复视仍存在.26例术后眼球运动基本恢复正常,2例外展稍受限,但较术前好转.以上28例患者均未发现填充物移位、感染或排异反应.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修复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具有手术入路简捷、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损伤小、无面部瘢痕等优点,效果确信可靠.

    作者:李皓谆;邓蔚;莫兰;杨欣;蒋代华;张又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对重度OSAHS患者血脂、血糖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前后血脂和空腹血糖(FBG)的变化,并分析手术前后患者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pO2)的变化对血脂、FBG的影响.方法:31例重度OSAHS患者行Z形腭咽成形术(ZPP) 或ZPP联合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GAHM),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FBG等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前HDL与BMI及AHI呈负相关,而与LSpO2无关;②术后BMI、AHI、LSpO2、HDL、FBG均有改善;③HDL的变化与BMI、AHI的变化均存在相关,且HDL与BMI存在线性相关(r=-0.36).结论:ZPP 或ZPP联合GAHM可以改善OSAHS患者的AHI、LSpO2 、BMI,同时对FBG、血脂有改善作用;减轻体重以及纠正睡眠呼吸紊乱在改善OSAHS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朱华明;易红良;殷善开;鲁文莺;时海波;关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失败再次手术治疗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失败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施行再次手术,探讨UPPP失败再次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UPPP治疗失败的OSAHS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并针对具体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采用改良半导体激光或等离子射频辅助下的腭咽成形术、软腭切开前移术等术式结合舌及软腭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再次治疗.1年后随访及进行PSG等检查.结果:术后1年复查,AHI值由(38.56±11.23)次/h降低至(4.87±1.59)次/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P<0.01).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61.5±8.5)%升高至术后的(79.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P<0.01).一次性治愈率为93%(14/15),总有效率为100%(15/1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对患者阻塞原因及部位判断不明确,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方案单一,手术技术不成熟及术中操作粗暴等为UPPP失败的常见原因,针对不同的病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等离子射频等技术可弥补UPPP的不足且可使UPPP更微创、简便易行.

    作者:张庆丰;刘得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清醒及诱导睡眠状态下电子喉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定位诊断的比较

    目的:比较在清醒及诱导睡眠两种不同状态下,电子喉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定位诊断结果的差异.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98例OSAHS患者,分别在清醒状态及用咪唑安定诱导睡眠后用电子喉镜对其上呼吸道进行动态观察,以确定阻塞部位,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经电子喉镜定位诊断,存在多部位阻塞者占58.2%(57/98);而在诱导睡眠后存在多部位阻塞者占77.5%(76/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部分的OSAHS患者上呼吸道存在多部位阻塞;在诱导睡眠状态下,阻塞部位要比清醒状态时多.

    作者:蒋桃根;晁杰伟;曹剑;王永田;施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儿童喉乳头瘤的治疗观察

    儿童喉乳头瘤是小儿耳鼻咽喉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1923年Ullman提出喉乳头瘤病毒感染学说,目前,已初步明确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6型和11型感染是造成儿童喉乳头瘤的直接原因.该病10岁以上的患儿极其少见,青春期常有自愈倾向[1].

    作者:崔艳;沈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短音听觉脑干反应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阈评估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在婴幼儿、儿童和成人中都能记录到,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通常用于听觉通路疾病的诊断和听阈的评估.根据临床听力学检测目的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刺激声,常见的有短声和短音.听阈评估时,为了获得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听阈,刺激声需要具有诱发神经同步化反应和频率特异性这2个特点.短声刺激能够引出分化较好的ABR波形,然而因其频谱较宽,缺乏频率特异性.而具有频率特异性的纯音,由于其较长的平台时间,无法有效地诱导出大量神经元的同步化反应,即无法获得ABR波形.短音有一定的上升、下降时间,时程从数毫秒至数十毫秒不等,具有较好的频率特异性,综合了短声和纯音的特点,能够在诱发听神经同步化反应和保持频率特异性之间取得佳平衡.

    作者:胥科;郑芸;王恺;陶勇;孟照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β-catenin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喉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目前有明显增长趋势,其中东北地区发病率高,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1].目前国内外关于β-catenin与喉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不多,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β-catenin蛋白在喉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性,为喉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作者:田秀芬;汤建芬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生儿及婴儿喉喘鸣病因分析与治疗(附8例报告)

    喉喘鸣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因为气流通过气道的狭窄段产生湍流所致,多以喘鸣为首发症状,部分伴有呛奶、呕吐及呼吸困难等.临床易仅凭临床表现而诊断为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忽略寻找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客观依据,从而造成漏诊或误诊.以下结合我院诊治的8 例较重喉喘鸣新生儿和婴儿,对此病的病因及治疗做一分析.

    作者:杨柳;段传新;廖大红;黄凌寒;刘志奇;孙文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嗓音疾病患者喉内镜检查时的嗓音声学分析

    嗓音疾病患者行电子喉镜检查,观察声带运动情况,是目前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通常需进行鼻腔、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这种检查手段是否对声带运动产生影响,嗓音的声学分析是否发生变化;喉内镜导入后是否影响嗓音,这些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对嗓音疾病患者鼻腔、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前后及表面麻醉下喉内镜检查时持续元音/a:/、/i:/进行声学分析.

    作者:马清学;王林娥;李革临;张道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7例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一种较常见的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筛窦,具有局部侵袭性强、易复发、易恶变等特点,完整彻底的手术切除是降低肿瘤复发率的关键.对于NIP的治疗,传统方法是行鼻侧切开术,但该方法创伤大,出血较多,而且有损患者容貌.

    作者:黄保文;李本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拮抗剂NK4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其在喉癌研究中的展望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1984年Nakamura从肝部分切除的鼠血浆中分离和部分纯化并命名的[1],是一种分泌型肝素亲和糖蛋白,与肝素及硫酸软骨素有高度亲和力.HGF由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c-Met结合并激活该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促进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形态发生[2].HGF/c-Met信号通路是由配体分子HGF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c-Met,引起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酶促反应,促发相应生物学效应的信号传递路径[3] .

    作者:谢治年;姬长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先天性长段气管狭窄治疗进展

    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CT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一般来说,狭窄段超过气管总长的1/2,就可定义为长段气管狭窄,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作者:杨丽;汤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喉返神经损伤后喉肌病理生理研究

    目的:通过对犬喉返神经损伤及再生过程中喉肌电生理及其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喉返神经不同损伤形式的病理生理改变及转归特点.方法:实验用犬20只(40侧)分为喉返神经完全损伤组(全切法)、不完全损伤组(结扎法、挫灭法、半切法)及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的即刻、1、3、6和12个月观察甲杓肌和环杓后肌肌电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造模后即刻全切法及结扎法肌电为电静息,挫灭法和半切法存在部分正常单个运动单位(MUP)及振幅减小的MUP混合肌电.神经损伤后1~3个月可出现纤颤电位,不完全损伤组3~6个月出现再生电位.全切法诱发电位基本无法引出,结扎法和半切法早期无诱发电位,后期可以引出振幅减小的诱发电位,结扎法小于半切法;而挫灭法始终都可以引出诱发电位,振幅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诱发电位潜伏期呈现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随着全切、结扎、半切、挫灭损伤程度不同,肌纤维平均直径及肌束直径逐渐增大,单位面积细胞核数逐渐减少.结论:不同损伤,肌电特征及声带运动状态呈动态变化,喉返神经的损伤程度依次为完全损伤、不完全损伤(结扎法、半切法、挫灭法),喉肌电图检查是声带麻痹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方法.

    作者:徐文;赵功伟;胡慧英;范尔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LSCC(喉癌组)、22例声带息肉组织(声带息肉组)及30例正常喉组织(对照组)中AQP1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AQP1和VEGF在喉癌组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及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1和VEGF的表达与LS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二者的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逐渐升高; 组织分化程度越差,二者的表达越高;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不同临床分型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喉癌组中AQP1和VEGF的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1与VEGF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LSCC组织中AQP1和VEGF蛋白的高表达及与LSC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提示2个因子在LS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癌细胞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高晓葳;黄永旺;刘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