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以舌骨上会厌为中心的会厌癌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1例病变以舌骨上为主的会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术前CT示3例肿瘤未累及会厌前间隙,8例累及会厌前间隙,其中2例与舌骨间无明显间隙,2例累及一侧杓状软骨.行安全边界外的个体化部分喉切除,杓会厌皱襞修整成形,舌根与会厌残端缝合.术后补充放化疗.随访1~6年,平均3年6个月.结果:1例患者术后1年死于舌根复发,1例术后2年失访.3年生存率为81.8%(9/11).9例术后1年内拔除气管套管,2例带管呼吸.术后1~3个月无明显误吸.结论:采用个体化的部分喉切除术治疗会厌癌,可以保留更多喉体组织,从而更好地保存喉功能.
作者:李文;杨柳;陈哲;秦伟;史丽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引起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食管异物伴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中,食管周围脓肿13例,颈部脓肿20例,纵隔脓肿11例,气管食管瘘3例,主动脉损伤1例,败血症1例.结果:49例中,治愈48例(97.96%),死亡1例(2.04%).结论:全身麻醉下硬质食管镜下取出异物是治疗食管异物的主要方法;食管镜下取出失败或已有穿孔、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应及时行颈侧切开或开胸手术并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
作者:毛弈韬;聂智樱;杨福伟;伍伟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混合牙列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单纯打鼾(SS)对儿童颅颌面、牙合系统的影响.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OSAHS组24例和SS组12例患儿进行X线头影测量数据对比分析.结果: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SNB(75.83±2.92)减小(P<0.05),ANB(5.83±2.76)、Y轴角(72.05±2.99)、FH-MP(34.68±5.05)、UI-SN(107.49±5.04)、LI-MP(98.38±5.28)等角度增大(P<0.01或P<0.05);GoGn(57.20±5.64)距离缩短(P<0.05).SS组与对照组比较ANB(5.34±1.86)、Y轴角(67.42±4.53)、FH-MP(31.62±4.60)、LI-MP(98.46±5.28)等角度也增大(P<0.05或P<0.01);GoGn(58.92±5.27)距离缩短(P<0.05).OSAHS与SS比较,各项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OSAHS、SS对儿童颅面下面部和牙齿发育造成影响,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后缩、缩短,前面部增高,上、下中切牙唇向倾斜等面部形态学改变.呼吸方式的改变是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卫之;王岩;王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腭咽软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特点.方法:OSAHS患者38例,均为男性,分为轻度组(10例)、中度组(13例)和重度组(15例),对手术切除的软腭及部分腭咽弓、腭舌弓组织常规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100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对软腭标本中腺体、脂肪及间质所占比例进行测量计算.结果:①随OSAHS程度加重:软腭黏膜鳞状上皮细胞肿胀,形态不规则,过度角化,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在黏膜层及黏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可见炎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脂肪空泡;软腭黏液性腺泡大小不一致,形态不规则,腺泡间可见脂肪细胞浸润,部分黏液性腺泡被浆液性腺泡所取代;腭舌弓及腭咽弓肌纤维排列紊乱,结构模糊不清,呈多形性改变,包括肿胀、萎缩和退行性变,部分弹性纤维中断,可见大量脂肪细胞浸润.②轻、中、重度三组OSAHS患者软腭3种成分构成比,腺体及间质成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成分在轻、中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重度以及中、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OSAHS患者病情加重,软腭黏膜鳞状上皮细胞肿胀过度角化;腺泡大小形态明显不规则并出现浆液性腺泡和脂肪细胞浸润;咽肌纤维出现肿胀、萎缩和退行性变.
作者:杨怀安;刘艾竹;李赛楠;何岩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放疗后复发的喉癌(cN0)患者行颈淋巴结选择性清扫而检测出隐匿转移灶情况,分析肿瘤分期、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与隐匿转移灶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2005-2008年首选放疗后复发而行全喉切除加双侧颈廓清的喉癌(cN0)患者24例(声门型16例,声门上型8例),选择同期首选全喉切除加双侧颈廓清的喉癌(cN0)患者28例(声门型18例,声门上型10例)做对照.结果:放疗复发喉癌隐匿转移灶(7/24)高于未经放疗喉癌患者的隐匿转移灶(5/28);术前分期较高、周围组织破坏(如软骨或神经侵犯)的患者出现隐匿转移灶的比例较高;声门上型喉癌的隐匿转移灶高于声门型;随访期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放疗复发癌淋巴结(cN0),特别是T3、T4期的cN0复发喉癌患者,应行双侧Ⅰ~Ⅳ区淋巴结清扫,避免隐匿转移灶遗留.
作者:崔晓波;白云飞;王亚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比较无填塞技术与常用填塞技术用于鼻窦内镜手术后的效果.方法:按鼻窦炎分型配对将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无填塞组及填塞组行鼻窦内镜手术,无填塞组术中彻底止血,术腔及鼻腔不填塞;填塞组创面覆盖止血海藻后再以膨胀海绵填塞.术后第2天填塞组抽取填塞材料,鼻腔冲洗、鼻喷糖皮质激素等其他局部处理两组相同.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0~1天(填塞组填塞期)、术后第2天(填塞组抽取填塞物当天)、术后第3天(填塞组抽取填塞物后)头痛、鼻痛、鼻塞程度,分泌物、渗血的多少,以及术后内镜复查术腔恢复情况(干痂、分泌物、反应膜、黏膜水肿、囊泡、窦口阻塞),并对两组上述11项观察项目的评分和上皮化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0~1天,患者的头痛、鼻痛、鼻塞的程度,无填塞组小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填塞组抽取鼻腔填塞物时无填塞组患者的头痛、鼻痛、鼻分泌物及渗血的评分小于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总出血量的分值比较,无填塞组小于填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填塞组治愈34例,平均上皮化时间(10.7±2.6)周,填塞组治愈32例,平均上皮化时间(10.6±2.9)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填塞技术可减轻患者因鼻腔填塞所导致的不适,并可避免因撤除鼻腔填塞物造成的痛苦和再出血,较目前常用的填塞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促进术腔恢复方面与常用鼻腔填塞技术相当,适用于经济能力有限的Ⅰ型及Ⅱ型慢性鼻窦炎且无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作者:许伟民;许戈;李本农;李艳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替尔皮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颈部巨大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侵犯皮肤的颈部巨大恶性肿瘤行肿瘤根治性手术,应用VSD覆盖创面.术后给予持续6.65~7.98 mm Hg(1 mmHg=0.133 kPa)负压引流72 h,改用间歇负压机治疗:负压治疗5 min,间歇2 min.术后7~10 d拆除VSD,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创面取大腿替尔皮片植皮术;肉芽组织生长差、颈部重要组织未完全覆盖的创面再次VSD覆盖封闭治疗1周,创面植皮.结果:19例共接受23例次VSD创面治疗,一期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接受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快,有效覆盖颈部大血管等重要组织,拆除VSD后可直接观察术部有无感染及肿瘤复发情况.术后1~3周顺利植皮.结论:将VSD联合替尔皮片移植用于颈部巨大肿瘤术后缺损创面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颈部巨大肿瘤术后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龙城;全超坤;蒋静;林欣然;唐正一;林文彪;陆升;韦干观;陈昊鹰;胡丽珊;赵真;李咏铃;任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研究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在指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范围确定术式及评价术后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改良UPPP手术治疗的OSAHS患者56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AG和PSG进行诊断及疗效评价,并采用嗜睡程度评估量表(ESS)评价嗜睡状态,术后6个月与术前ESS评分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手术疗效评估显效42例(75%),有效14例(25%),未愈0例.AHI下降比例与腭后区构成比成正相关(r=0.667).腭后区构成比≥73.5%者38例,显效34例(89.47%),有效4例(10.53%),未愈0例.结论:AG具有分析睡眠相关呼吸紊乱事件和判定上气道阻塞平面的双重功能,AG对改良UPPP术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大的客观临床指导意义;应用改良UPPP治疗OSAHS可提高手术疗效;推荐当OSAHS患者腭后区构成比≥73.5%,无需对舌后区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付忠良;赵晨;何岩;杨怀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甲状腺疾病引起的喉返神经麻痹多数为甲状腺恶性病变所致,由甲状腺良性病变导致者很少见且易被忽视.我科2001-01-2010-12收治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2016例,并发喉返神经麻痹7例(0.35%).7例患者均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痊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年龄35~72岁,平均54岁;病程3 d~12个月.主要症状为声嘶,伴有不同程度的呛咳、误咽等.
作者:尚小领;林彦涛;薛刚;徐国刚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典传统术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皮对吻合口进行清理扩大,但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局部瘢痕形成常导致手术成功率低.近年来我科联合眼科对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复发泪囊炎的33例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口再造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华;李本农;李艳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甲状腺结核又称结核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疾病,常伴全身性结核,因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本文通过对我科近3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甲状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禹武;顾东胜;王天生;陆海斌;曾冬前;高炜旻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喉上神经损伤为甲状腺手术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06%~9.38%[1].杨瑞民[2]通过对43例甲状腺全切、次全切患者在手术中显露喉上神经以降低其损伤率达到满意效果.房居高等(2011)提出喉上神经内外支解剖的变异易引起手术时的损伤,并对44例手术患者解剖喉上神经,认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上神经外支,可避免其损伤.考虑到喉上神经内支因解剖关系不易损伤,我们提出了术中暴露并保护喉上神经外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现有的寻找喉上神经外支的手术方法包括环甲间隙入路[3]和甲状腺上动脉裸化入路,现对这两种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作者:石健;王占龙;吴干勋;赵岩;赵瑞力;胡俊兰;葛俊恒;宋晓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分析鼻咽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为提高鼻咽结核的临床诊断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鼻咽结核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患者均采用3HRZS(E)/9HR(E)方案抗结核治疗1年,局部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的针剂联合喷鼻3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耐药现象,全部完成1年的疗程后治愈并在停药后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鼻咽结核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充分了解发病的成因及发病初期鼻咽镜下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并及时做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从而明确诊断并给予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作者:简奕娈;刘宝瑛;郭丽霞;孔少颜;苏肖敏;卢春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自1955年Thomlinson和Gray对163例手术切除支气管癌的标本切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正常增殖的细胞和坏死的细胞两者之间,有一层厚度为15~20 μm的氧张力较低的乏氧细胞,从而证实恶性肿瘤内存在乏氧细胞以来,众多研究表明,乏氧细胞不仅能增加肿瘤对放化疗的抵抗作用,而且使得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如果能够准确地监测肿瘤的氧合状态,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喉癌细胞耐药模型Hep-2/5-Fu并初步筛选可能的耐药相关基因.方法:采用5-Fu大剂量浓度逐渐递增间歇给药的方法建立人喉癌耐药细胞Hep-2/5-Fu,观察其生长规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MTT法鉴定其耐药性并计算耐药指数(RI);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耐药细胞株Hep-2/5-Fu与其亲本细胞株Hep-2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出可能的耐药相关基因;用半定量RT-PCR法进行验证.结果:Hep-2/5-Fu细胞与Hep-2细胞相比,生长缓慢,细胞体积增大,并对顺铂及长春新碱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210个,可能的耐药相关基因包括Cyclin D、IGF BP3、CASP9、CDK4/6,其中Cyclin D在Hep-2/5-Fu中的表达是亲本细胞的6.599 7倍.结论:Hep-2/5-Fu细胞株耐药性稳定,耐药机制可能与Cyclin D等耐药相关基因有关.
作者:陈婕;王家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具有化瘀散结功效的金喉片对喉癌裸鼠移植瘤及癌瘤中致癌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喉癌细胞接种到随机分组的32只雌雄各半裸鼠背部皮下,按折算后的金喉片常规有效剂量的1倍、3倍和6倍分别对裸鼠进行灌胃,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观察裸鼠背部瘤体变化.在第28天取瘤,并进行瘤体重量和体积检测,分析瘤体切片中致癌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差异.结果:高剂量组裸鼠背部皮下喉癌移植瘤体积小,重量轻,瘤体的平均密度为1.202 g/cm3;Survivin和PTEN在瘤体中的阳性率均体现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的规律特点.结论:6倍等效剂量的金喉片能够有效抑制喉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且降低致癌基因Survivin在癌瘤中的表达,抑癌基因PTEN的阳性表达始终低于Survivin,体现出一种从属表达的特征.
作者:郭强中;李云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