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常见耳源性眩晕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6例常见耳源性眩晕(突发性聋伴眩晕、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七通舒组(155例)和敏使朗组(51例),治疗期为14 d.治疗前后使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采用全分析集(FAS)分析三七通舒组和敏使朗组有效率,结果分别为84.86%和90.92% (P>0.05);采用符合方案集(PPS)分析的结果分别为84.76%和90.92%(P>0.05).治疗14d后,FAS和PPS分析表明:2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各分项(包括身体、情绪、功能)的评分也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治疗前后DHI评分的差值,以及各分项(包括身体、情绪、功能)评分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全性分析表明:三七通舒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9%,敏使朗组为7.8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常见耳源性眩晕疾病的药物.
作者:孟娟;刘波;李晓媛;杨玉成;刘世喜;孔维佳;胡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常见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和脱位的诊断治疗及术后疗效.方法:8例(8耳)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其中6例为单侧传导性聋,2例混合性聋且以传导性为主;8耳均行鼓室探查·并行听骨链重建术,其中1耳行全听骨(TORP)重建术,4耳行部分听骨(PORP)重建术,2耳行听骨链复位,1耳用人工砧骨重建,通过术前术后气骨导差比较疗效.结果:术前听力检查示平均气骨导差为42.9 dB,术后3周平均气骨导差为22.3 dB,较术前缩小20.6 dB(t=22.10,P<0.01),术后6~8个月平均气骨导差为18.6 dB,较术前缩小24.3 dB(t=12.813,P<0.01).结论: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或脱位引起的传导性听力下降,根据术中情况采用不同听骨链重建术可以明显提高听力,治疗首选手术.
作者:张家鹏;文忠;孙一帆;张志钢;郑亿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中的1组双音节词汇表在不同年龄段听力正常人中的检测结果.探讨不同年龄听力正常人的言语识别阈(SRT)以及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为临床听力康复及言语能力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受试者(听力正常人)120例分成4个年龄组,采用9张双音节词汇表作为言语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每组的SRT和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关系(P-I函数曲线).结果:各组SRT与平均听力阈值(PTA)基本一致.18~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随着年龄的增长,PTA阈值变化不明显,仅51~60岁组PTA阈值明显增高(P<0.01).18~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SRT阈值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P<0.05),仅51~60岁组SRT阈值明显增高(P<0.01).不同年龄组的P-I函数曲线平均斜率分别为5.8%/dB、4.7%/dB、3.8%/dB、2.9%/dB.结论:将9张双音节普通话测试词表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听力正常人,获得4个不同年龄组的SRT和识别-强度函数曲线,随着年龄的增加,SRT阈值提高,平均斜率下降,51~60岁组的PTA及SRT阈值增高较明显.该结论为今后临床推广应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提供了正常人言语听力的参考标准.
作者:王越;张华;佟佳梅;郭佳彤;郑中伟;武文芳;陈建勇;李玉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疗效评估的佳时机,以便更加准确真实地评估某种治疗方案对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分析112例突发性聋患者在治疗开始后的第3、7、14 d和第1、2、3、4个月的听力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天及治疗后第7天所测得的总有效率与其他时间点测得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4天与第1个月测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第2、3、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个月与第2、3、4个月比较,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有效率有较大的波动.治疗后第2个月与第3、4个月及治疗后第3个月与第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总有效率的绝对值也没有明显改变.从不同时间点的听力恢复情况来看,就总有效率而言,治疗开始后第3天,有效的病例数明显增加,直到第60天后,进入一个平台期.如果将各个时间点的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来看,自治疗开始后到第14天,治愈、显效和有效病例增加明显,第14天后,进入一个平台期.结论:①突发性聋疗效评估结果与所采用的不同的评估时间点有关;②治疗14 d后的听力测试情况可对总的疗效趋势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在2周内听力提高的患者有可能获得较好的终听力恢复;③在治疗2个月后突发性聋疗效进入一个稳定期,此时的听力学水平对评估突发性聋的疗效更加客观和准确.
作者:刘阳云;江文;毛坤华;陈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突发性聋(SHL)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90例SHL患者随机分成基本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2组,基本药物组33例(45耳)采用神经节苷酯、长春西汀等营养神经及血管扩张药治疗,联合治疗组57例(68耳)采用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加基本药物组药物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3.53%)远高于基本药物组(37.78%),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鼓室内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加神经节苷酯、长春西汀等药物综合治疗SHL,疗效显著.
作者:刁玉佩;董明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咽喉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对乌鲁木齐市109所中学的11689名教师进行二阶段随机抽样,从11 689名教师中抽取3 21 7名进行嗓音自我评估问卷调查及咽喉部常规检查,对常规检查异常者进行频闪喉镜检查.结果: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咽喉疾病的总患病率为28.23%.男女教师咽喉疾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龄及民族的教师咽喉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龄在5~1 5年者咽喉疾病的患病率高;调查涉及的8个民族中,哈族的患病宰高.患病教师与无咽喉疾病的教师嗓音障碍指数评估结果,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和情感范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部疾病发病类型主要为慢性咽炎、舌根扁桃体增生;喉部疾病发病类型女性主要为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男性主要为慢性喉炎、声带息肉.结论: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咽喉疾病的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教龄在5~15年的教师患病率高,不同民族中哈族教师的患病率高,咽喉部疾病的患病与嗓音障碍指数有相关性.
作者:韩艳艳;王刚;李芳;林梓华;唐艺芬;李爱红;杨静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改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耳内镜对43例(43耳)外伤性鼓膜穿孔、静止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患者行改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结果:43例患者术后均一次性成功修补鼓膜.术后6个月复查,1例有小穿孔;1例术后7d因上呼吸道感染致中耳流脓,移植物脱落,穿孔未愈合;1例失访.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5.2%.6个月后听力测试语言频率提高>15~20 dB HL者28耳,10~15 dB HL者8耳,6耳(包括未愈合2例)听力无变化.声阻抗测听检查,30耳为A型(其中12耳为As型,4耳为Ad型),6耳为B型,4耳为C型.结论:耳内镜下改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方法较简便,安全呵靠,创伤小,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海雄;吴宝俊;许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ENG)及动态姿势描记(DPG)2种前庭功能检查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ENG与DPG对40例34~79岁的原发性BPPV患者(BPPV组)和20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其中DPG评定参数选取感觉器官测试(SOT)中前庭感觉评分、本体感觉评分、视觉评分、Romber's评分和综合评分.结果:40例BPPV患者的ENG检查中,温度试验异常者26例(65.0%):DPG异常者33例(82.5%).并且DPG中均表现为前庭觉评分低.其他几项评分均未见差别.温度试验和DPG两项结果均异常者24例(60.0%).温度试验正常患者中有9例(64.3%)出现前庭觉评分低·在SOT中除前庭觉评分低外其他几项评分均未见明显异常.此外,与对照组比较BPPV组ENG中温度试验和DPG的前庭评分明显异常(P<0.05),并且≥12个月患者上述检查异常程度更高(P<0.05).结论:ENG与DPG是重要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二者联合应用能够全面分析BPPV患者前庭功能病变,且BPPV患者病程直接影响其前庭功能.
作者:刘建国;郭素英;王琨;李珍;杜兆文;谢雯;刘月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我科自2007-01-2011-01收治了5例颈淋巴结结核并发脓肿破溃患者,给予相应的外科治疗,现将临床体会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例颈淋巴结结核并发脓肿破溃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6~71岁,平均51岁.1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所有患者发病部位均为单侧,均因颈部包块、颈部局部疼痛及流脓伴低热就诊.
作者:渠晨晖;郭艳;余晓旭;吴跃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传统手术组)和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等离子手术组)2组.传统手术组39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治疗,等离子手术组25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分析2组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出血发生概率上有无差异.结果:传统手术组与等离子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血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较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性高.
作者:郭筠芳;孔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苄星青霉素深部肌内注射治疗外耳湿疹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0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苄星青霉素120万U,分两侧臀分别行深部肌内注射.对照组30例,给予地氯雷他定5 mg,口服,每日1次;阿莫西林胶囊0.5 mg,口服,每日3次,两药连续服用1周.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内外用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1周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痊愈率26.67%,总有效率为73.33%.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2h~3d,平均0.5d;对照组起效时间2d~5d,平均2.5d.结论: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外耳湿疹方法简单,见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杨和平;梁东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常常会影响儿童的智力以及体格发育.对于伴有扁桃体反复发炎以及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OSAHS患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芳;李晓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紫杉醇联合对鼻咽癌CNE-1和CNE-2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效应.方法:TRAIL和紫杉酵分别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于CNE-1和CNE-2细胞后,CCK-8法检测其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结果:TRAIL和紫杉醇对CNE-1和CNE-2细胞均具有抗增殖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TRAIL与紫杉醇联合应用于CNE-1和CNE-2细胞,其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大于二者单独应用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IL和紫杉醇联合作用于鼻咽癌细胞,其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高于二者单独用药,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杀伤效应.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谭平清;刘勇;邱元正;李世晟;郭莹;李果;田勇泉;张欣;黄东海;肖健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tat3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转染人喉癌Hep-2细胞株后,细胞内线粒体的改变,为阐明喉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临床上喉癌的治疗开辟一条新思路.方法:将设计好的Stat3反义寡核苷酸序列(ASODN),应用脂质体转染法以不同浓度转染人喉癌Hep-2细胞,并设空白组(MOCK)及正义对照组(SODN)作为比较,检测各转染组Hep-2细胞中线粒体膜电势、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以及Cyt-c,以判断线粒体的变化.结果:随着ASODN浓度的增加,线粒体膜电势降低,VDAC逐渐增加,Cyt-c释放逐渐增多.结论:在Stat3影响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机制中,线粒体途径发挥了作用.初步阐明Stat3影响喉癌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靶点.
作者:吕海丽;张秋航;严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由于尖锐或腐蚀性异物造成的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现报道我科2例因食管异物造成出血予以速即纱止血的处理方法.
作者:刘冰;张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