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完壁术式及开放术式的适应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研究,为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完壁术式或开放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采用纯音测听、声导抗术腔容积测定、耳内镜及慢性耳病调查量表(中文版)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①术后干耳率完壁术式与开放术式分别为98.7%、98.6% (P>0.05);②干耳时间完壁术式为(40.1±21.2)d,开放术式为(53.5±15.0)d(P<0.05);③患侧耳道容积/对侧正常耳耳道容积完壁术式为1.16±0.10,开放术式为2.05±1.19(P<0.05);④慢性耳病调查量表得分完壁术式为(91.2±6.8)分,开放术式为(72.0±7.7)分(P<0.05);⑤术后认为耳道口扩大、影响外观者的比例,完壁术式为5.7%,开放术式为80.8% (P<0.05);⑥术后主观听力改善者完壁术式占58.9%,开放术式占24.2%(P<0.05);但纯音测听显示听阈及骨气导差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术后满意度得分完壁术式、开放术式分别为9.55分和8.11分(P<0.05).结论:①行完壁术式的患者耳道形态接近正常,干耳时间缩短,生活质量较开放术式有明显提高.②对于富有经验的耳科医生,完壁术式的适应证可以扩展至硬化型及板障型乳突、部分伴有解剖变异及有颅内外并发症的患者.
作者:宋昱;马芙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颈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9年收治的6例颈部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颈部无症状肿物,术前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均出现Horner征.术后随访1~17年,中位随访时间5.9年.患者均生存,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颈部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分化较好的良性肿瘤,一般需行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手术是惟一治疗手段,完整切除肿瘤后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宋扬;刘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中、重度OSAHS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的改变及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 UPPP)对其FMD的影响.方法:选取49例经PSG确诊且未经治疗并排除其他疾病的中、重度OSAHS患者为实验组,45例PSG检查正常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定2组患者的FMD水平,实验组患者接受H-UPPP后6个月复查PSG、FMD.结果:实验组H-UPPP术后6个月、对照组与实验组H-UPPP术前比较,AHI、LSaO2、平均SaO2及FMD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H-UPPP术后6个月FMD[(9.7±2.7)%]较术前[(6.5±2.1)%]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FMD减弱,H-UPPP可改善其FMD.
作者:杨海波;王英;董明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制作可应用于常压慢性间隙性缺氧(CIH)研究的动物模型,探讨CIH大鼠模型中氧化应激指标与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4周,UC组)、CIH组(CIH 4周)和复氧组(CIH 4周后复氧4周,RH组),每组8只.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歧化物(SOD)、NO的水平.处死大鼠取出腹主动脉,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CIH组SOD、NO较UC组均明显降低,而MDA显著升高(均P<0.05);大鼠腹主动脉内皮形态改变,eNOS表达减弱,明显低于UC组.RH组、UC组SOD、NO及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大鼠腹主动脉内皮形态均未见明显改变,eNOS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鼠CIH模型中氧化应激参与了主动脉的病变过程.
作者:李洁;李兵;杨湘;莫海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11年收治的5例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其中4例行喉裂开喉肿物切除术,1例行支撑喉镜病灶切除,均未行放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出院后失访,可以随访到的3例患者目前均情况良好,未见复发.随访时间0.3~7.5年,平均3.3年.结论:原发性喉淀粉样变好发于中年人,发病部位常见的是声带,其次为室带、会厌前间隙等.早期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喉内镜及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病理组织活检特别是刚果红染色阳性是诊断该病特异的依据.
作者:黄朝平;唐嗣泉;张建辉;黄燕莉;潘庆春;赵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择区性颈清扫术后颈内静脉(IJV)的功能.方法:行单侧或双侧择区性颈清扫术的下咽、喉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共76侧IJV),按手术清扫范围大小将76侧IJV分为2组:A组行Ⅱ、Ⅲ区清扫(39侧);B组行Ⅱ~Ⅳ区和Ⅱ~Ⅴ区清扫(37侧).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3个月超声检查IJV有无血栓形成、呼气流量、呼气内径,呼气和捏鼻鼓气时的面积及流速,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前及术后76侧IJV均无血栓形成;②术后1、3个月IJV的通畅率分别为85.5%和96.1%,A、B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A、B组术后1个月除捏鼻鼓气时流速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除呼气时面积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术后1、3个月比较,除呼气流速外,其余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不同手术清扫范围对IJV各指标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择区性颈清扫术后IJV均无血栓形成,说明术中细致操作、运用正确的手术技巧及采用恰当的术后处理可以避免IJV血栓形成;②IJV各项指标在择区性颈清扫术后早期有变化,但在术后3个月时多数指标有所恢复,呼气流量可以恢复至术前水平,说明术后较长时间IJV能恢复正常回流功能.
作者:邢巍巍;蔡晓妮;谷京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一个连续5代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高频听力损失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对家系成员进行全面体检及临床听力学检测,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确定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应用Affymetrix 5.0 SNP芯片对该家系参与连锁分析的32例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行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结果:该耳聋家系(命名为SX-G087)成员共计91例.其先证者为感音神经性聋,无全身其他系统异常.耳聋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各代间较稳定,为20~35岁.听力表型为代代相传、迟发性、渐进性的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以高频下降为主,部分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累及全频听力,听力曲线由下降型变为平坦型.应用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1~22号染色体未发现有显著连锁的区段.结论:该家系遗传学特征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表现为早期高频听力下降并逐渐累积全频的特征,全基因组扫描未发现有显著连锁的区段.因此希望通过对该家系进一步的表型分析或者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可以找到该家系高频感音神经性聋的致病基因.
作者:李洪波;程静;卢宇;李征玥;贾靖杰;袁慧军;韩东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囊泡分子免疫病理学改变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上皮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依EPOS标准选取40例(8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对囊泡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囊泡刮除(右侧)和不刮除(左侧);依据囊泡数量及大小分为轻度组(44侧,单侧术腔囊泡数目≤5个且囊泡直径均≤5 mm)及中重度组(36侧,单侧术腔囊泡数目>5个或囊泡数目≤5个而囊泡直径>5 mm).鼻内镜下比较轻度组、中重度组术后鼻黏膜上皮化情况;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囊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各组(术后1~3周、6~8周及11~14周)和对照组(下鼻甲黏膜、鼻息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病理学观察发现,囊泡上皮基膜不连续、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病理性腺体增多;超微结构显示,囊泡微管结构出现异常,线粒体减少;分子免疫学结果显示,在术后1~3周、6~8周及鼻息肉组织中TGF 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术后11~14周及下鼻甲黏膜组织(P<0.05);术后6~8周及鼻息肉组织囊泡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术后1~3周、11~14周及下鼻甲黏膜组织(P<0.05).中重度组囊泡刮除较不刮除鼻黏膜更快上皮化,与轻度组比较平均时间缩短1.5周(P<0.05),轻度组囊泡刮除和不刮除对术腔黏膜上皮化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泡是鼻内镜术后有可能经历的阶段,其出现可能提示是鼻腔黏膜术后对炎症存在的反映,存在病理形态学改变及VEGF、TGFβ1的高表达,VEGF、TGFβ1术后的动态变化可以成为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预后转归的监测指标之一.术后对中重度囊泡进行清除有利于鼻腔黏膜的恢复和愈合.
作者:王军旗;文忠;申聪香;王海丽;钟品能;杨柯柯;李冠雪;张沈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和38例鼻咽炎症患者(对照组)黏膜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结果:COX-2、VEGF在鼻咽癌组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OX-2、VEGF的表达与鼻咽癌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与鼻咽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有颈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鼻咽癌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COX-2、VEGF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有协同效应.
作者:白薇琦;胡宝华;汤建国;李旋;黄蓉;俞吉霞;顾利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扁桃体手术前后咽腔的改变对患者嗓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术前1d及术后4周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扁桃体体积分为2组:一度和二度患者为A组(18例),三度患者为B组(15例).运用多维嗓音分析软件进行嗓音频谱分析,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第一共振峰(F1、B1)、基频、频率微扰、振幅微扰、谐噪比的变化.结果:①33例患者扁桃体手术前后F1、B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A组患者手术前后B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前后B1、F1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3例患者扁桃体手术前后基频、频率微扰、振幅微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谐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桃体手术前后共鸣腔的变化会引起患者嗓音的变化,主要改变为共振峰频率及带宽的改变,并且扁桃体体积越大,改变就越明显.
作者:李娟;闫燕;王丽;段静明;张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由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破坏、损伤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成分,导致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发性免疫性疾病.大多数原因不明,可能和遗传、感染、药物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涉及各科,极其复杂,单纯表现为咽喉部溃疡者较少,易误诊.笔者收治11例以咽喉溃疡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锦朵;王丽;刘会清;赵宝建;张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新生儿先天性舌根囊肿为甲状舌管发育异常(囊肿样变)所致,可导致会厌向声门区推压,产生极为严重的呼吸及进食困难,需尽快手术切除囊肿.我科2009-2011年直达喉镜下使用动力刨削系统切除新生儿先天性舌根囊肿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柳;段传新;黄凌寒;廖大红;刘志奇;孙文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早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早期鼻咽癌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手术组(31例)和常规组(73例).手术组采用手术加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常规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观察指标为:①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②鼻咽部放射剂量;③口干症的发生率.结果:①总的5年随访率为97.12%,其中手术组失访1例,5年随访率为96.77%;常规组失访2例,5年随访率为97.26%;②104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65%(87/104),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为9.62%(10/104);③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96.77%(30/31)、93.55%(29/31),常规组分别为78.08%(57/73)、73.97%(54/73),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手术组、常规组鼻咽部放射剂量分别为(63.90±5.56)Gy、(71.48±4.18)Gy,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口干症的发生率手术组为22.58%(7/3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5.75%(48/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早期鼻咽癌,既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又可减少鼻咽部的放射剂量,降低放射并发症的发生,是早期鼻咽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司勇锋;陶仲强;张政;覃扬达;周富玲;黄波;陆锦龙;李冰;兰桂萍;翁敬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2 (MCM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与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60例LSCC、10例喉癌前病变、10例声带息肉及10例癌周正常喉组织中MCM2与Rb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Ki-67蛋白在LSCC及癌周正常喉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LSCC中MCM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喉癌前病变及癌周正常喉组织(均P<0.05),且与喉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 ;LSCC中R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前病变及癌周正常喉组织(均P<0.05);LSCC组织中MCM2与R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2,P<0.05);②LSCC组织中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6.67%)明显高于癌周正常喉组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2、Ki-67蛋白在LS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6,P<0.01),MCM2与Ki-67蛋白的标记指数在生存时间≥3年组和<3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M2蛋白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与L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MCM2有助于判定LSC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蔡开贵;罗英;李里香;刘月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OSAHS是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中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人群发病率为2%~4%[1],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以导致患者白天嗜睡、夜间打鼾、呼吸暂停、低氧血症,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及生活质量降低,作为一种源头性致病因素,参与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并且与脑卒中和睡眠猝死相关.OSAHS病因学复杂,涉及上气道解剖狭窄、咽肌功能下降、咽壁顺应性增加、肥胖、咽神经感受功能下降等[2].咽腔、咽壁的解剖结构和咽壁顺应性是其中2个重要的已知致病因素[3],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OSAHS就是一种解剖性疾病[4].
作者:王耀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和制霉菌素A(TSA)对人喉癌细胞系中CHF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5-Aza-dC和TSA处理前后的Hep-2人喉癌细胞系基因CHFR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对照组Hep-2人喉癌细胞系中CHFR基因启动子区显示DNA甲基化,用5-Aza-dC作用后DNA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mRNA表达量上调(1.75±0.21);用TSA作用后DNA甲基化程度和mRNA表达量(1.05±0.13)无明显变化.联合使用5-Aza-dC和TSA后DNA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2.15±0.18).结论:CHFR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是一个频发事件,是导致其mRNA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5-Aza-dC单独应用和联合TSA能够逆转DNA甲基化状态,从而调控其基因表达,为临床使用药物治疗喉癌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何丽霞;季文樾;杨静;赵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