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1-1781
  • 国内刊号:42-1764/R
  • 影响因子:0.83
  • 创刊:1987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46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年8期文献
  • 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征,提高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1例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征,重点研究肿瘤的形态、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T所显示的密度大小以及MRI显示的信号高低.结果:31例中,神经鞘瘤19例、涎腺混合瘤8例、颈动脉体瘤2例、鼻咽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2例.神经鞘瘤与涎腺混合瘤均可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包膜完整的肿块;多形性腺瘤均来源于腮腺深叶;神经鞘瘤的肿块与腮腺深叶分界清楚,对同侧鼻咽腔、口咽腔受压的影响,与肿瘤的大小、位置有关.颈动脉体瘤CT、MRI显示软组织肿块,形状多较规则,CT平扫皆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MRI扫描,T1WI呈等或稍高于周围肌肉的信号,T2WI为不均性高信号,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像.鼻咽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MRI显示T1WI椭圆形肿物低密度信号,T1WI增强扫描后可见肿块高信号内有坏死囊变区.结论: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皆有CT、MRI影像学特征,正确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减少误诊,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洋;刘业海;杨清;胡云龙;姚长玉;高潮兵;吴静;李亦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的对比

    目的:了解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及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方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以及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屋尘螨和粉尘螨任有一项为阳性者纳入研究对象,共349例,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的检测中存在显著相关性(屋尘螨r=0.568,粉尘螨r=0.506,均P<0.01);两种方法在粉尘螨的阳性检出率上不存在差别(x2=0,P>0.05),在屋尘螨的阳性检出率上存在差别(x2=11.605,P<0.01);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程度与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没有相关性.结论: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在检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中存在显著相关性,阳性检出率却因过敏原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两种检测方法不能完全替代.变应原检测阳性程度不能反映变应性鼻炎症状严重程度.

    作者:魏欣;符征;林霞;黎菁;邓慧琳;李和燕;王小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IFN-γ和IgE及IL-4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疗效及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IL-4、总IgE及特异性IgE的影响.方法:对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和治疗2年后分别检测血清中IFN-γ、IL4、总IgE及特异性IgE的水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与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脱敏治疗2年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5%.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增高,IL-4、总IgE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特异性IgE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脱敏治疗可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FN-γ、IgE和IL-4水平,降低总IgE水平,并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但特异性IgE变化不明显,其在脱敏治疗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

    作者:李玉瑾;李佩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癌胚抗原升高的甲状腺髓样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以癌胚抗原(CEA)升高为首发表现的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认识,探讨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例以CEA升高为首发表现的M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均行甲状腺患侧时全切除,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证实为MTC,再行对侧叶全切除,并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冷冻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均无转移而结束手术.手术2个月内CEA恢复正常,随访3~24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以CEA升高为首发表现的MTC临床罕见,临床鉴别CEA升高疾病时应考虑到MTC的可能,治疗的基本术式为全甲状腺切除加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李荣;罗克勍;田克强;曾国兴;李韶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NOD1与NOD2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调节

    目的:探讨NOD1与NOD2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13例AR患者下鼻甲黏膜及19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下鼻甲黏膜样本中NOD1、NOD2的表达.另外收集5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黏膜及5例AR患者下鼻甲黏膜,采用体外组织块培养方法,观察糖皮质激素对NOD1和NOD2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NOD1和NOD2 mRNA及蛋白在AR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OD1与NOD2在上皮层和黏膜固有层都有表达.组织培养结果表明,用糖皮质激素刺激后,AR患者鼻黏膜中NOD1和NOD2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NOD1和NOD2作为先天性模式识别受体可能参与了AR的发病过程;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NOD1和NOD2的表达而达到治疗AR的作用.

    作者:胡双;游学俊;曹平平;刘争;崔永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鼻中隔矫正术对下鼻甲大小影响的CT表现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对下鼻甲大小的影响.方法:对23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代偿性肥大患者行单纯鼻中隔矫正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鼻CT检查,测量下鼻甲内、外侧面黏膜厚度及下鼻甲横截面积,采用配对资料符号秩和检验法对术前、术后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鼻中隔凹面的下鼻甲内侧面黏膜厚度分别为(5.3±1.5) mm和(4.1±1.2)mm(P<0.05),外侧面黏膜厚度分别为(2.5±00.9)mm和(2.0±0.9) mm(P>0.05),下鼻甲横截面积分别为(139.8±35.6)mm2和(110.3±22.6)mn2(P<0.05).术前、术后鼻中隔凸面的下鼻甲内侧面黏膜厚度分别为(4.0±0.6) mm和(4.3±0.6)mm(P>0.05),外侧面黏膜厚度分别为(1.9±1.1) mm和(1.9±1.3)mm(P>0.05),下鼻甲横截面积分别为(104.5±15.8)mm2和(108.3±20.8) mm2(P>0.05).结论:单纯鼻中隔矫正术后,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在短期内即可发生明显的自我适应性形态变化,对下鼻甲的处理需慎重.

    作者:徐建中;高陈恺;何东;张洪涛;马超武;周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鼻灌洗方法学及细胞学正常参考值的研究

    目的:研究方便稳定的鼻灌洗方法,初步建立正常人鼻灌洗细胞学分类的正常值范围.方法:30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成3组,每组100例(男女各50例),均为非吸烟的自愿者.用生理盐水进行鼻灌洗,并对鼻灌洗液中各种炎症细胞分类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81例正常人鼻灌洗成功,成功率为93.67%.细胞学分类计数结果:嗜酸粒细胞(Eos)0.46±1.03、中性粒细胞4.46±9.84、淋巴细胞0.19±0.73和巨噬细胞0.04±0.16.对男女两组的各种细胞学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灌洗Eos和中性粒细胞95%上限值分别为2.58和19.76.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操作方便、结果稳定的鼻灌洗方法,确定了鼻灌洗细胞学分类计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其中Eos正常值为2.58.该鼻灌洗方法以及正常值的建 立在研究鼻部炎症的特征、探讨鼻与下气道炎症的一致性规律、鼻炎患者的病情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勇;王秋萍;王志颐;马莉;庞新举;于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Smac和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第2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动剂(Smac)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发生、发展和恶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因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代偿肥大而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下鼻甲黏膜标本(对照组)10例、经病理证实为NIP的患者(NIP组)45例,其中的NIP组根据不同的病理分级分为3组:无不典型增生组25例,不典型增生组11例和恶变组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Smac及survivin的检测.结果:Smac在NIP组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弱于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阳性表达强度随NIP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在无不典型增生组及恶变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rvivin在对照组中为阴性表达,在NIP组中的表达强度增强,NIP组织的分化程度越低,阳性表达强度越高,在无不典型增生组及恶变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ac与survivin的表达是负相关(rs=0.403,P<0.01).结论:Smac和survivin与NIP的发病及恶变相关.

    作者:杨莉晖;单春光;黄红梅;孙怡君;赵颖;王利军;贾文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左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误诊1例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型细胞构成,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或浆细胞的间叶性肿瘤[J].IMT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很多部位,以肺部为常见,头颈部发病率很低,发生于上颌窦的IMT罕见,易误诊为其他肿瘤.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于2012年4月收治1例左上颌窦IMT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晶;徐学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硫酸镁加浓氯化钠稀释液鼻腔冲洗对内镜鼻窦手术术中出血及疼痛的影响

    围手术期治疗是鼻内镜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鼻内镜手术要取得理想疗效,除了手术过程规范、彻底以外,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保证手术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2010-01-2011-12我们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应用硫酸镁加浓氯化钠稀释液进行围术期鼻腔冲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华;肖家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非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腺样休肥大的可行性.方法:将57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分为实验T1组、T2组及对照组,分别应用鼻内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及生理海水治疗12周,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腺样体大小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T1和T2组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及T2组腺样体的大小有相当程度的减小,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T1与T 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喷鼻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改善儿童腺样体肥大均可产生有益的作用,建议已有症状的腺样体肥大的学龄前儿童,在考虑手术治疗前,可首先应用鼻内糖皮质激素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至少1 2周.

    作者:李旭;黄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全身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CRS主要是感染(特别是细菌生物膜作用)、超抗原、鼻内结构异常和增生物、变态反应、黏液纤毛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和神经内分泌失调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对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细菌生物膜及其在CR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静;赵春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进展

    甲状腺癌即甲状腺组织的癌变,占人体全部恶性肿瘤的1%左右,年发病率约为1.5/10万,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以后,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约6.2%.

    作者:权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海带多糖和茶多酚对鼻咽癌细胞HONE1和CNE2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海带多糖(LJP)和茶多酚(T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鼻咽癌(NPC)细胞HONE1和CNE2增殖的影响,了解L JP对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癌机制.方法:以NPC细胞HONE1和CNE2为研究对象,绘制两者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确定对数生长期细胞,采用MTT检测LJP和T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两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运用Annexin V加PI双染法检测LJP对HONE1细胞凋亡的影响;以人NPC 细胞株HONE1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行体内抑瘤实验.结果:LJP和TP均对两组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LJP和TP联合应用对两组实验细胞抑制作用均高于两者单独应用的效果,且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JP具有诱导HONE1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率随着LJP浓度的增加而增高,320 mg/L的凋亡率为(49.51±1.89)%(P<0.01).体内实验中,25.0 mg/kg LJP组、50.0 mg/kg LJP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7%(P<0.05)和47.0%(P<0.01),具有明显抑制移植瘤的作用,而12.5 mg/kg LJP组的抑瘤率仅为16.4% (P>0.05).结论:LJp和TP对鼻咽癌细胞HONE1和CNE2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更具有显著效果,LJP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作者:孙文忠;魏媛媛;曾曼丽;郑实兴;徐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shRNA沉默survivin对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pSIREN-survivin/shRNA能否诱导鼻咽癌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抑制移植瘤生长.方法:建立人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阴性组(B组)和实验组(C组),分别瘤内多点注射PBS、阴性质粒、阳性质粒pSIREN-survivin/shRNA.通过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survivin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裸鼠的肝肾功能.结果:转染后C组、B组抑瘤率分别为(52.11±1.03)%和(2.15±0.11)%,survivin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77.50±2.03)%和(1.39±0.14)%,C组survivin蛋白染色较浅淡,强度小于B组.电镜下核染色质加深、分裂成块、片状,并向核膜周围边集..胞质颜色加深,密度增加,线粒体等消失,出现细胞凋亡较早期的微观变化,而肝肾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IREN-survivin/shRNA能明显抑制survivin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减缓肿瘤生长.基因干扰技术可以显著沉默过表达的鼻咽癌基因,抑制肿瘤的生长,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留芳;李晓江;马静;张楠;王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舌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目前医院耳鼻咽喉科或口腔科在进行咽喉或口腔治疗时,经常需要牵拉患者舌头至某一合适位置,此时常用的技术方法是:医生用纱布包裹舌尖后,用左手捏住舌尖,牵拉到某一适合的位置后用手固定使其不动.这种方法不仅占用医生的手,也占用了口周有限的空间位置,医生为了腾出手来,通常会让患者自己捏住舌牵拉固定,但患者畏疼导致舌不能牵拉到适合治疗的位置,或者牵拉持续时间不够持久,从而影响疗效.

    作者:汪光明;段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灵长类动物神经压迫致面瘫模型:小型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新型面瘫模型

    目的:推广一种面神经损伤模型(绒猴).方法:将各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绒猴进行3种不同的面神经损伤处理,术后均观察27 d,通过图像记录面部运动.结果:两种神经压迫后严重面瘫的模型能够在预估的时间内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切除神经后则完全失去了面部运动恢复的可能.结论:我们认为压迫所致面神经损伤可以在一个合理的观察窗(4周)内,进行神经营养效果的可能分析.此外,没有迹象表明半面的肌肉有来自于对侧神经的交叉支配,或者其他伴行的神经支配.

    作者:FELIPE COSTA NEIVA;ANDREI BORIN;SIMONE CININI;LUIZ EUG(E)NIO A.M MELLO;OSWALDO LA(E)RCIO M.CRUZ;JOS(E) RICARDO G. TESTA;张甦琳;周柳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