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1-1781
  • 国内刊号:42-1764/R
  • 影响因子:0.83
  • 创刊:1987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46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年3期文献
  • 局部注射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下儿童鼾症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比较局部注射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下儿童鼾症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儿童鼾症患者分为3组,组1注射0.9%NaCI(生理盐水组);组2注射0.25%布比卡因(布比卡因组);组3注射2%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组).采用面部表情模拟评分(McGrath's face scale)记录术后2、6、12、18 h和术后1、2、3、4、5、6、7d疼痛强度.结果:术后2、6h,3组疼痛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布比卡因组疼痛值低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8~24 h直至术后7d,布比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疼痛值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布比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组的疼痛高峰在术后18h,布比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疼痛高峰在术后第2h且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局部注射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可有效减轻儿童鼾症术后疼痛,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欣;徐彧;李佩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喉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旨在寻找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法检测160例LSCC和2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NLT)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CyclinE和p27蛋白之间及其二者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总体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LSCC组织中CyclinE和p27阳性率分别为62.50% (100/160)和41.25%(66/160),NLT中CyclinE和p27阳性率分别为35%(7/20)和70% (14/20) (P<0.05);CyclinE和p27与LSC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部位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CyclinE和p27呈显著负相关,r=-0.767(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CyclinE和p27是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S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36.9% (P<0.05);CyclinE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阴性组为80%(P<0.05);而p27蛋白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7.27%,阴性组为5.32% (P<0.05).结论:CyclinE基因的激活同时伴有p27基因的失活可能是LSCC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分子基础,联合检测CyclinE和p27对判断LSCC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柴大敏;鲍正齐;胡建国;马莉;冯振中;陶仪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极速CT测量

    目的:通过极速CT测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利用上气道各分区的测量值及顺应性来评估OSAHS患者气道阻塞平面,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随机选取82例OSAHS患者(OSAHS组),无打鼾的健康人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PHILIPS 256层螺旋CT(极速CT)对其进行平静呼吸状态(吸气末)测量,及Müller动作下鼻咽区、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各区窄平面各径线及各区气道容积的测量.结果:①OSAHS组行平静呼吸与Müller动作时CT扫描,2种状态下鼻咽区左右径、会厌后区前后径及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参数间有差异,其中腭后区体积、舌后区前后径、舌后区体积有显著性差异.②Müller动作时,2组会厌后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咽区左右径、鼻咽区体积、腭后区横截面积、舌后区前后径有差异,其余各组参数间有显著性差异.③2组的气道顺应性(Müller相)比较,各组参数间均有差异,其中鼻咽区前后径、腭后区体积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同一平面内,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左右径均大于前后径.④对阻塞平面的预测,咽腔容积测量与纤维内镜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用极速CT测量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多位于腭后区及舌后区.上气道容积的CT测量可用于OSAHS患者上气道阻塞平面的评估.

    作者:钮燕;白忠;杨晓红;郑明秀;刘仁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频电刀治疗声门型喉癌的手术方法及预后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治疗声门型喉癌的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例声门型喉癌患者,应用高频电刀在显微支撑喉镜下行声带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6年,喉功能和结构保留良好;1例术后半年局部复发,再行全喉切除术,随访5年未见复发;其余19例(其中2例声带前段轻度粘连)未见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结论:在全身麻醉显微支撑喉镜下,应用高频电刀行声门型喉癌切除手术,疗效较好,且无需投入昂贵设备.

    作者:毛华东;谢宏武;王亚康;梁素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原发性异位甲状腺癌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性异位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至今诊治的共3例原发性异位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纪较轻,术前表现为颈部肿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随访至今均无复发征象.结论:异位甲状腺是胚胎时期甲状腺始基迁移过程中发生异常所致,同样能发生癌变,其治疗原则在国内外颇有争议.本文报道的3例原发性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予以甲状腺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周雅琪;钱敏飞;周争;龚婷;王家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外科手术联合上气道射频消融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的:探讨鼻外科手术联合上气道射频消融术在治疗伴慢性鼻塞的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应用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鼻外科手术联合上气道低温射频消融术对103例伴有慢性鼻塞的轻、中度OSAHS患者进行治疗.其中89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指标包括:BM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鼾声评分、AHI、LSaO2(%)及血氧饱和度低于0.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CT90%).结果:手术后AHI从(18.67±9.48)下降到(9.22±7.18),平均LSaO2从(0.83±0.08)上升至(0.92±0.06),ESS评分从(8.74±5.67)下降到(5.12±3.74),鼾声评分从(7.16±2.85)下降到(3.56±2.26),CT90从(18.64±12.98)下降到(10.73±8.29),各相关测量值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成功定义为AHI<10次/h且较术前下降>50%,成功率75.3%(67/89).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外科手术联合上气道低温射频消融术能有效缓解打鼾及改善伴慢性鼻塞的轻、中度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林;韩薇薇;牛林;秦永欣;刘吉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乙酰肝素酶、蛋白激酶CK2β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蛋白激酶CK2β(CK2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在NP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uper Vision法检测49例NPC组织标本及15例慢性鼻咽炎(CNT)组织标本中HPA、CK2β及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HPA、CK2β与HIF-1α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NT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CK2β与HIF-1α的表达与NPC临床分期、治疗后有无复发或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05);HIF 1α的表达水平与NPC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P<0.01),而HPA、CK2β的表达水平则与NPC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HPA、CK2β与HIF-1α任意两者间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PA、CK2β和HIF-1α参与了NPC的发生和发展、浸润及转移;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PA、CK2β和HIF-1α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钟启龙;王双乐;李创伟;杨楚;林圻;林歆胜;卢汉桂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广交界地区11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两广交界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致敏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1 124例AR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资料,统计各种变应原点刺阳性率并分析有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点刺时间及性别对各种变应原点刺阳性率及对多重变应原阳性评分的影响.结果:吸入组变应原点刺阳性率高的前3位为户尘螨(77.0%)、粉尘螨(77.1%)、蟑螂(42.3%);食入组阳性率高的为海蟹(39.5%)、海虾(31.1%)、带鱼(10.8%),总体样本的多重变应原阳性评分为(3.6±2.7)分.各种变应原阳性率以及多重变应原阳性评分随着患者年龄、点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变化趋势相同.吸入组中户尘螨、粉尘螨与猫毛阳性率在男性组与女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螨类是该地区AR患者的主要致敏原,患者年龄、点刺时间以及性别对AR患者致敏原的检出率与多重致敏程度均有一定影响,多重变应原阳性评分可用来作为衡量患者致敏水平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迪;吴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及家系报告

    作者:林家峰;陈剑秋;王宝东;叶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侵及鞍底鞍旁及斜坡的蝶窦脊索瘤1例

    作者:程晨景;佘翠平;张庆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1例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物的临床分析

    咽旁间隙肿物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0.5%[1];原发性肿物则更少见,因其位置隐蔽,解剖毗邻复杂,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多样,患者就诊时往往病程较长,因此给临床诊疗造成较大困难.熟悉掌握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物的特点及规律,可以减少误诊、漏诊率,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纪旭;王斐;关超;姜学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先天性双侧第二鳃裂瘘管误诊1例

    鳃裂畸形属于先天性疾病,它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鳃沟与咽囊发生异常穿破或未完全闭合而形成的,可表现为颈侧部的囊肿、瘘管或窦道,临床上以第二鳃裂发育异常为多见,由于其发病率低,极易导致误诊.王绍忠等[1]报道误诊率接近20%.2012年8月笔者收治1例双侧第二鳃裂瘘管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子斌;张志茂;裴智;程波;魏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非鳞状细胞来源声门下区肿物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非鳞状细胞来源声门下区肿物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这一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非鳞状细胞来源声门下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非鳞状细胞来源的声门下区肿物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3例患者中,1例以声嘶为主要症状,2例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3例在明确诊断及解除喉梗阻后均行声门下区肿物切除手术,其中2例经口行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1例经颈部入路切开环甲膜后行肿物切除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物.1例上皮-肌上皮癌患者采取术后放疗,疗效满意.3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声门下型非鳞状细胞来源肿物较为罕见,早期容易漏诊,临床上应对声门下区仔细检查.治疗该类疾病以手术切除为主,可根据肿物大小、范围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作者:闫燕;王丽;柯嘉;孙世龙;马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温等离子治疗舌扁桃体肥大所致的咽异感症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扁桃体肥大所致的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30°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307例舌扁桃体肥大患者,观察术区创面生长情况、术后疼痛、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咽部异物感主观症状VAS评分从术前的(9.3±0.6)分降至术后的(3.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愈率为84.4%,显效率为6.8%,有效率为4.6%,总有效率为95.8%.术后30~45 d白膜脱落,无明显疼痛.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2±2.4)ml;术后11例(3.6%)患者继发出血;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扁桃体肥大所致的咽异感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庆丰;佘翠平;王慧;张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显微缝合技术治疗声带任克水肿患者的嗓音评估

    目的:采用嗓音主客观评估方法对手术中应用显微缝合技术治疗声带任克水肿的患者进行嗓音评估.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20例声带任克水肿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外侧微瓣技术切除病变,保留声带表面部分的正常黏膜,应用显微缝合技术将黏膜对位间断缝合.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的嗓音评估,嗓音评估的结果与20例(男性)正常嗓音对照,评估采用显微缝合技术的声带愈合时间和嗓音恢复程度.结果:术后2周时双声带充血,声带振动幅度及黏膜波轻度减低,患者嗓音质量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时声带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声带振动幅度及黏膜波正常,患者嗓音质量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嗓音质量保持稳定,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显微缝合技术治疗声带任克水肿,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3个月时嗓音质量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刘健慧;马丽晶;张平;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监测及院内感染分析

    目的:观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和院内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82例鼻咽癌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以及院内感染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步放化疗前后患者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者63例(76.83%);口鼻、咽部黏膜感染者76例(92.68%);黏膜感染伴有皮肤带状疱疹者2例(2.44%);肺部感染者3例(3.66%);败血症1例(1.22%).共分离病原菌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多见,共23株(58.97%);其次真菌12株(30.77%);革兰阳性菌3株(7.69%);带状疱疹病毒1株(2.56%).结论: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治疗期间应做好营养监测和营养支持,加强饮食指导和干预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躯体耐受性及生活质量.同期放化疗期间院内感染以口咽黏膜感染革兰阴性菌发生率高,应重视咽拭子培养,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并合理用药.

    作者:刘洁;廖剑绚;杨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耳鼻咽喉科常见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赵晨;董震;陈明星;郎金琦;李琳;孟粹达;朱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蒜油联合5-FU诱导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蒜油联合5-FU诱导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凋亡的效应.方法: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细胞培养,分为实验组(5-FU组、大蒜油组、大蒜油+5-FU组)和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5-FU、大蒜油、大蒜油+5-FU对ACC-M细胞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G0/G1期的细胞比率上升,S期无明显变化,而G2/M期的细胞下降,凋亡率显示大蒜油联合5-FU诱导ACC-M细胞凋亡明显强于单独组.结论:大蒜油能有效诱导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凋亡,大蒜油联合5-FU应用对ACC-M细胞的作用明显强于大蒜油,5FU可单独应用.

    作者:吴发印;周鹤峰;樊治英;朱雅文;李永烨;姚裕坤;冉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建立稳定表达融合自杀基因CD/UPRT.UL49的CNE-2鼻咽癌细胞株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融合自杀基因CD/UPRT.UL49的CNE-2鼻咽癌细胞株.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cDNA3.1(-)E6.BARF1p.CD/UPRT.UL49,经脂质体法转染CNE-2细胞,G418和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并扩大培养.抽提阳性克隆细胞总蛋白质,Western-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融合自杀基因CD/UPRT.UL49在CNE2转染细胞内稳定表达.结论:本组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融合CD/UPRT.UL49基因的CNE 2细胞株.

    作者:卿菁;赵素萍;蒋卫红;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 MPR气道重建在儿童下气道异物中的诊断研究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小儿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胸部影像学检查,既往胸透、胸片及CT检查是根据纵隔摆动、肺气肿、肺不张等间接征象来判断,容易出现误诊误治.近年来临床上将三维重建技术引入气道检查,进行气道三维重建,可以显示气管、支气管管腔情况,为小儿气管异物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0-09-2012-04在我院同时进行CT多平面三维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支气管镜检查的852例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利生;蒋银珠;李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4例临床分析

    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出血点多位于鼻腔后端.采用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法治疗顽固性鼻出血须行后鼻孔栓塞,该方法易损伤鼻腔黏膜,常不能彻底止血,多需反复填塞,易导致鼻腔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1].我科2007-01-2012-12应用鼻内镜对鼻腔填塞止血失败的6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并止血治疗,术后应用钠吸绵填塞,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古庆家;李静娴;樊建刚;何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下鼻道穹隆部出血的临床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常规前鼻镜检查无法探查到出血部位的,或经前、后鼻孔填塞无效的鼻出血即难治性鼻出血,临床上处理起来较为棘手.而下鼻道穹隆部出血是难治性鼻出血多见的情形之一,因其出血灶位置深在隐蔽,填塞物不易压迫到位,往往止血效果不佳;多次填塞可造成鼻腔黏膜损伤,而且鼻腔填塞对患者心理、生理上均伤害较大,尤其后鼻孔填塞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急性中耳炎、急性鼻-鼻窦炎、鼻部损伤、低氧血症、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对老年患者更具危险性.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镜下明确出血部位并进行治疗已成为一种常规方法.

    作者:陈浩;冯锡坚;蔡建良;达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