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1-1781
  • 国内刊号:42-1764/R
  • 影响因子:0.83
  • 创刊:1987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46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年19期文献
  • JAK1基因多态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变应性鼻炎在中国汉族患者中是否与JAK1基因多态性相关.方法:运用PCR-RFLP和直接测序方法对450例变应性鼻炎(AR)患者和615例健康对照组JAK1的3个位点rs3790532、rs310241、rs2780815进行基因分型.结果:AR组及健康对照组JAK1基因的SNP分型结果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AR组的JAK1基因rs310241的CC基因型(P<0.05)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JAK1基因rs310241的CC基因型与AR患者相关.

    作者:冯静;刘海兵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核磁共振测量半规管空间位置方向

    目的:测量半规管空间方向,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4例核磁共振3D-CISS序列内耳检查影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左右后半规管夹角为106.61°±8.58°,可以推测后半规管和矢状面的夹角为53.31°±4.29°.左右水平半规管夹角为171.67°±4.36°.左侧后半规管和右侧前半规管夹角为154.37°±10.87°,右侧后半规管和左侧前半规管夹角为156.84°±9.34°.结论:测量数据同既往文献报道相符,左右共同平面对半规管近乎平行,但后半规管和矢状面夹角要大于传统上认为的45°.

    作者:杨晓凯;吴曙智;叶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影响人工耳蜗植入的婴幼儿听觉能力的外在因素追踪研究

    目的:探讨外在因素对人工耳蜗植入婴幼儿开机12个月内听觉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人工耳蜗植入耍幼儿为观察对象,以其不同开机月份(开机前、开机3个月、开机6个月、开机9个月和开机12个月)的评估数据(中文版《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为参考依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开机阶段外在因素(性别、开机年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助听器佩戴史、看护者学历、家庭收入和康复模式)与植入人工耳蜗的要幼儿开机1年内听觉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变量“开机年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助听器佩戴史”和“康复模式”组内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变量“性别”、“看护者学历”和“家庭收入”组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开机时间的延长,人工耳蜗植入婴幼儿开机后1年内听觉能力与开机年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助听器佩戴史的相关系数|r|逐步减小,前者与康复模式的相关系数|r|逐步增大.结论:开机年龄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助听器佩戴史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婴幼儿开机1年内听觉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康复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婴幼儿开机1年内听觉能力的影响起效慢.

    作者:原皞;张华;梁巍;王丽燕;孙学刚;池美芬;郭富贵;杨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影响TPF方案治疗下咽癌患者疗效的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TPF方案治疗下咽癌患者,探讨影响疗效的各种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TPF方案治疗的下咽癌患者,化疗2个疗程后根据影像学评估疗效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并对临床分型、肿瘤生长方式、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结果:①20例下咽癌患者经TPF方案治疗2个疗程后客观缓解率为65%.②在下咽癌患者中,TPF方案的疗效与临床分型、肿瘤生长方式、病理类型有显著相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下咽癌临床分型、肿瘤生长方式、病理类型等临床因素,可以评估下咽癌对化疗的敏感性,为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连贺;谭福宪;岳文慧;王红梅;王洪敏;薛浩;温振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石家庄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构建石家庄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信息储备库.方法:新生儿出生后3d采足跟血,应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遗传性耳聋GJB2基因(235delC和299-300delAT)、SLC26 A4基因(IVS7-2A>G和2168A>G)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和1494C>T)检测.结果:9421例新生儿中共发现突变携带者384例,检出率为4.08%,其中158例(1.68%)携带GJB2 235delC杂合突变,1例(0.01%)携带235delC纯合突变,55例(0.58%)携带299-300delAT杂合突变;1 33例(1.41%)携带IVS7-2A>G杂合突变,1例(0.01%)携带IVS7-2A>G纯合突变,19例(0.20%)携带2168A>G杂合突变;14例(0.15%)携带1555A>G均质突变,3例(0.03%)携带1555A>G异质突变.其中1例(0.01%)同时携带235delC杂合突变和IVS7-2A>G杂合突变和1555A>G异质突变,1例(0.01%)同时携带有235delC和IVS7-2A>G杂合突变.结论:GJB2基因235delC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是石家庄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的热点位点;初步建成石家庄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率信息储备库.

    作者:封纪珍;李天洁;王丽萍;李素芳;尚会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Bax与PHF20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ax和PHF20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SCC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Bax与PHF20的表达情况,分析Bax和PHF20的表达与LSCC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癌旁切缘正常喉黏膜组比较,LSCC组中Bax和PHF20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临床分型中,LSCC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3组中Bax和PHF20蛋白表达量及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分化分组及病理学分型中,Bax和PHF20蛋白表达量及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的LSCC组织中与高、中分化的LSCC组织相比,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与P<0.05).在T分期分组中,Bax和PHF20蛋白表达量及阳性率在T1 +T2组均显著高于T3+ T4组(均P<0.0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中,无淋巴结转移的LSCC组织中Bax和PHF20的表达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均P<0.01).结论:Bax和PHF20的缺失可能与LSCC的发生及进展有关.进一步研究Bax和PHF20对L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明确LSCC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春明;高伟;董蜀斌;陈钢钢;韩瑞;温树信;王斌全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对干燥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联合生理性海水及桃金娘油对干燥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上拟诊为干燥性鼻炎患者,分为鼻阻隔剂+生理海水组(使用鼻阻隔剂联合生理性海水及桃金娘油)和生理海水组(使用生理性海水及桃金娘油)各30例,共治疗观察2周.对其主观干燥感VAS得分、客观体征得分及使用不适感进行对比.结果:鼻阻隔剂+生理海水组及生理海水组在治疗2周后,其主观干燥感及客观体征均明显改善.其中,鼻阻隔剂+生理海水组较生理海水组改善更为显著(主观干燥感VAS得分:P<0.01;客观体征得分:P<0.05).鼻阻隔剂使用仅2例诉轻微不适.结论:喷雾型鼻腔过敏原阻隔剂联合生理性海水及桃金娘油对干燥性鼻炎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建军;周玥;王彦君;张丽;檀惠芳;施秋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TI-RADS联合e-Flow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联合增强型血流显像技术(e-Flow)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诊断价值;并比较e-Flow与CDFI对甲状腺结节血流显像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前的患者133例共179个结节(良性127个,恶性52个),对每个甲状腺结节依次行常规二维超声、CDFI及e-Flow显像检查,所有结节均按照TI-RADS进行分级,术后对照病理结果,比较单独TI-RADS、TI-RADS+CDFI、TI-RADS+ e-Flow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比较e-Flow与CDFI对甲状腺结节血流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①TI-RADS+ e-Flow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94.23%)高于单独应用TI-RADS的诊断标准(P<0.05);②TI-RADS+CDFI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80.77%)与单独应用TI-RADS诊断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TI-RADS+ e-Flow与TI-RADS+ CDFI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单独应用e-Flow对甲状腺结节血流显像的敏感度(P<0.05)、特异度(P<0.05)及准确度(P<0.01)均高于单独应用CDFI.结论:TI-RADS联合e-Flow能够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e-Flow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血流显像的诊断效能优于CDFI技术.

    作者:张晓文;温德惠;刘翔宇;陆海永;薛刚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高频电刀行UPPP术后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高频电刀行UPPP术后发生出血的原因,提出预防处理措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方法:226例OSAHS成人患者,全身麻醉下用高频电刀行UPPP,观察术后出血情况.结果:226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8例(3.5%),术后1~2d2例,6~12d6例,经局部压迫止血或双极电凝止血后停止,无严重出血.结论:高频电刀行UPPP手术创伤小,手术快,术中出血较少.少数患者(3.5%)术后并发少量出血,但无严重出血发生.出血多发生在脱膜期.出血原因与术中高频电刀使用技巧、术后假膜脱落、局部炎症、进食不当、患者情绪紧张等有关.

    作者:杨国宁;寸丽花;马亚;段静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耳屏软骨的解剖学研究及在耳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成人尸头耳屏软骨进行解剖,探讨耳屏软骨在耳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2例甲醛浸泡成人尸头(男、女各11例)进行双侧耳屏软骨的解剖,测量其长度、宽度、厚度及面积,用统计学方法得出长度、宽度、厚度及面积的平均值.总结自体耳屏软骨在耳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结果:耳屏软骨的宽度、长度、厚度及面积平均值分别为:男性:长(22.55±0.89)mm,宽(19.00±1.09) mm,厚(1.04±0.09) mm,面积(315.70±32.57)mm2;女性:长(19.36±0.86)mm,宽(15.73±0.69)mm,厚(0.93±0.06)mm,面积(229.64±13.97)mm2.419例患者中耳手术使用耳屏软骨,术式分别为鼓室成形术(Ⅰ型189例,Ⅱ型和Ⅲ型116例),上鼓室开放术(65例),外耳道重建术(46例),侧颅底修复术(3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耳屏软骨位于术区,易于取材、裁剪,其供体能够满足常规耳科手术需求,耳屏软骨适宜在耳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

    作者:邵永良;周永青;李晓明;吴彦桥;陈旭真;高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自体耳廓软骨在听骨链重建术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自体耳廓软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中用作听骨链重建材料的价值.方法:以耳廓软骨作为听骨链重建材料,对7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及听骨链重建术(听骨链重建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作纯音听阈测试,观察听力改善效果,并与66耳(未重建组)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及鼓室成形术而未作听骨链重建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患者术后听力改善情况作比较.结果:73耳行耳廓软骨听骨链重建患者术后2个月听力提高15 dB以上,或虽然提高不足15 dB,但术后气导平均听阈(PTA-AC)在25 dB以下者共35耳;术后6个月听力提高15 dB以上,或不足15 dB但术后PTA-AC在25 dB以下者共56耳.66耳未行听骨链重建术者患者术后2个月听力提高15 dB以上,或不足15 dB但术后PTA-AC在25 dB以下者共10耳;术后6个月听力提高15 dB以上,或不足15 dB但术后PTA-AC在25 dB以下者共14耳.术后2个月及术后6个月气骨导差<20 dB者,听骨链重建组分别为39耳、57耳,未重建组分别为11耳、16耳.2组患者在术后2个月与术后6个月时的听力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廓软骨在用作听骨链重建材料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在患者拒绝人工听骨、镫骨头或足板破坏等情况下,结合其取材方便、组织相容性好、塑形容易等优点,可作为听骨链重建材料的选择.

    作者:陈泽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CO2激光结合自制喉扩张管治疗喉狭窄

    目的:探讨CO2激光结合自制喉扩张管治疗喉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喉狭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喉内瘢痕组织,从气管造口置入自制喉扩张管.结果:25例患者中,24例在术后1~12个月经检查拔管,1例再次手术后9个月经检查拔管.随访1~2年,所有患者拔管后声音恢复较好,3例发生再次喉狭窄.结论:CO2激光结合自制喉扩张管治疗喉狭窄具有扩张效果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自制的喉扩张管制作简单、固定牢靠、清洗方便.

    作者:钟刚;熊新高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或初始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或初始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68例被确诊为突发性聋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45例(其中全身用激素33例,全身用激素后听力改善不佳再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12例)、B组23例(鼓室内注射激素初始治疗),观察各组疗效.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6%和56.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全身使用激素后听力改善不佳再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补充治疗的12例患者鼓室内注射激素前后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或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突发性聋均有效,鼓室内注射激素补充治疗或初始治疗突发性聋与全身用激素疗效相同,推荐将鼓室内注射激素作为全身激素治疗后疗效欠佳的补充治疗,亦可作为初始治疗.

    作者:陈敬彩;杨军;贾欢;施俊;李蕴;吴皓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支撑喉镜显微镜CO2激光下咽后间隙鱼刺取出1例

    作者:汪文斌;徐霖;王琦;范国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原发性喉小细胞未分化癌误诊分析

    小细胞未分化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常见于肺.而原发于喉部的喉小细胞未分化癌(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larynx,PSCC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在喉癌中其所占比例不足0.5%.以咽喉部疼痛为主诉、会厌水肿为主要体征的PSCCL尤为罕见.笔者现报道1例具有该临床特点且被误诊为急性会厌炎的PSCCL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并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作者:徐婷;袁渊;吴四海;赵新;肖大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瘢痕内剥切联合积雪苷霜和曲安奈德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耳部瘢痕疙瘩是耳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大量胶原沉积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1].多数由穿刺耳孔引起,常伴有痛痒不适,影响患者容貌,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耳部瘢痕疙瘩作为临床常见病,尽管治疗方法众多,效果均不甚理想,复发率较高,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根治,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难题.

    作者:陈琳;李春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6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和意义.方法:对35例OSAHS患者(OSAHS组)、48例OSAHS合并T2DM的患者(OSAHS+ T2DM组)和健康对照者20例(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3组的血清IL-6水平.结果:OSAHS+ T2DM组血清IL-6水平高于OSAHS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OSAHS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IL-6等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OSAHS患者引起糖代谢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OSAHS相关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惠培林;贾双保;马薇;赵丽君;王金凤;魏晓泉;周丽雅;戴满科;张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咽部黏膜和颈部皮肤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修复咽喉癌不同部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咽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下咽癌16例,术后咽喉部出现内侧面的下咽腔组织缺损;喉癌7例,术后出现颈部皮肤组织缺损.使用ADM对上述缺损进行修复,观察修复效果.结果:ADM修复下咽部腔内缺损16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局部感染、咽漏;修复颈部皮肤缺损7例,其中2例出现ADM干燥,并与其下方软组织脱离,终ADM脱落,引起下方软组织感染、咽瘘.结论:使用ADM修复咽喉癌手术引起的组织缺损,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排斥反应低、材料来源广泛、修复方法简单易行的优点,但在修复内侧面的腔内缺损和外侧面的皮肤缺损疗效上有差异,在临床中需要注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者:王亮;王卫卫;娄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128层螺旋CT对OSAHS患者软腭、硬腭及下颌骨的评估

    目的:探讨软腭、硬腭和下颌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发病机制的影响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对52例OSAHS患者及32例正常人进行上气道扫描,分别测量软腭、硬腭和下颌骨的相关指标,统计分析二组测量指标差异,并与AHI、MSaO2做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HS组软腭长度(37.93±5.20 mm VS 33.52±4.25 mm,P<0.01)、下颌骨至颈椎前缘距离(75.00±7.10 mm VS 69.93±5.58 mm,P<0.01)明显更长,硬腭后缘至斜坡下缘距离明显更短(42.57±4.52 mm VS 45.80±2.94 mm,P<0.01),各测量指标与AHI和MSaO2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软腭、硬腭及下颌骨为OSAHS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对临床治疗术式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术前CT检查可以为OSAHS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苏筱芮;张博薇;粟丽;徐蓉;吴绯红;李海军;彭德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及组织缺损(附38例报告)

    目的:探讨头面部轴型皮瓣在修复因肿瘤、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颜面部皮肤及组织缺损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轴型皮瓣修复因肿瘤、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颜面部皮肤及组织缺损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额部、鼻唇沟、耳前、耳后轴型皮瓣转移至缺损处修复缺损.结果:38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存活,行二期断蒂及皮瓣整复术后外形满意.结论:各种原因造成颜面部皮肤及组织缺损,采用临近含知名血管的皮瓣修复创面,二期行断蒂及皮瓣整复术,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保证有足够的供皮区,修复较为容易,尤其是对于感染病例,轴型皮瓣血供好,皮瓣存活率高,对防止感染扩散造成毁容的病例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李雷激;覃纲;刘跃华;祝琳;赵冲;高琳;费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鼻腔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12例,手术并术后辅助放疗2例.结果:随访1~7年,术后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低度恶性IMT.至末次随访,8例预后良好,6例复发,其中4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结论:IMT很少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确的诊断很有必要,以避免破坏性或毁容手术.手术彻底切除仍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放化疗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该病术后复发率较高,需长期随访.

    作者:古庆家;樊建刚;李静娴;李德炳;赵李冰;何刚;宋林红;汪审清;周水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CASTLE的认识.方法:对6例CASTLE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病灶所在甲状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术后除1例68岁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第3周行颈前区放疗60 Gy,予以顺铂化疗5个疗程,每次间隔2周.并坚持口服尤甲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存活,无复发和转移.结论:CASTL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CASTLE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进展缓慢,预后较好.

    作者:梁锦辉;黄河浪;李莉;罗海林;黄梅;张翔;高山;毛谓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世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梅尼埃病诊疗新进展

    作者:张星钰;董运鹏;侍梦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肺组织损伤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慢性间歇低氧(CIH)对大鼠肺损伤的机制和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间歇低氧组(CIH组)、依达拉奉治疗组(NE组)、低氧生理盐水组(NS组),各亚组持续时间分别为1、2、3、4周,每个亚组6只大鼠.实验结束后分别观察各亚组大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病理变化、血气检测血氧分压(PO2),采用化学法检测肺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ngⅡmRNA.结果:UC组未见明显病理损害,而CIH组肺泡壁水肿增厚,肺泡融合,肺间质及支气管上皮内也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且随时间延长,病理损伤逐渐加重;与NS组相比,NE组出现病理损伤的时间较晚且程度较轻;各组亚组内PO2未见差异;与UC组同一时间点比较,CIH组PO2明显降低,而NE组较NS组有所恢复;与UC及NE组比较,CIH组及NS组MDA含量于各个时间点均逐渐增加(P<0.05),SOD活性于各个时间点均逐渐减少(P<0.05);AngⅡmRNA的表达于各个时间点增加,于4周达高峰;与CIH组比较,NE组各指标的变化过程受到抑制(P<0.05).CIH组AngⅡmRNA与SOD呈负相关(r=-0.904,P<0.01);AngⅡmRNA与MDA呈正相关(r=0.782,P<0.01).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通过氧化应激和激活AngⅡ导致肺组织损伤,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抵抗间歇低氧所致肺损伤.

    作者:寇育乐;解宝泉;王红阳;张嘉宾;谭曦舒;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第44届美国嗓音医学年会及第12届国际嗓音外科大会纪要

    第44届美国嗓音医学年会及第12届国际嗓音外科大会于2015年5月26-31日在美国费城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关心职业嗓音者”.来自世界各地的耳鼻喉科医生、言语治疗师、教师、歌唱家等6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为期6天的会议进行了181个报告(拓展、主题、专题、主旨发言等),壁报交流48篇.本次大会以嗓音疾病的基础研究(basic science)、言语病理学(speech-language pathology)、嗓音疾病的临床(medical)、声乐教育学(voice pedagogy)为专题对嗓音医学的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和深入的交流、讨论.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做了大会发言,现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作者:刘加林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