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进一步提高慢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疗水平.方法:40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均接受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单纯蝶窦真菌病,中鼻甲外移或切除后三分之一,尽量扩大骨性窦口,清除真菌团块及息肉样病变黏膜,窦口黏膜内翻以防止狭窄;上颌窦真菌病保留钩突或仅切除钩突尾,视术野情况扩大上颌窦口后,清除病变组织;额筛窦病变则按常规处理.术后用等倍稀释的安尔碘液浸泡术腔5 min,碘仿纱条填塞术腔.结果:病理显示39例真菌感染(38例曲菌,1例毛霉菌),包括4例黏膜内真菌侵犯;34例一次手术治愈,4例复发(1例蝶窦,3例上颌窦)后再次手术或门诊换药治愈,1例合并蝶窦纤维母细胞瘤伴颅底侵犯,放射治疗后病变控制.另有1例虽培养和病理均未发现真菌,但临床特征提示为过敏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能完全控制.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中多点取病变黏膜送病检是易忽视的临床问题.明确有无黏膜内侵犯及致病菌类型对指导后续治疗、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疗效欠佳者还应考虑有无其他并发疾病.
作者:张娟;刘洁;谢民强;邓泽义;张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miRNA-20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癌组织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WRO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2016年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病理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NA-20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转染miRNA-203 mimics调控WRO细胞株,用MTT、流式分析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WRO细胞的增殖能力、周期改变及相关周期蛋白(CyDI、CyB1)的变化.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NA-203显著低表达;在WRO细胞中转染miRNA-203 mimics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阻滞G2/M期,同时上调CyB1、下调CyD1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iRNA-203可能起着抑癌作用,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相关,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干预的新靶点之一.
作者:关善斌;黄新若;李加伟;黄天斌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聋儿声电双模式下听觉康复效果及特点.方法:将36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的要幼儿随机分配到单纯人工耳蜗植入组(A组,18例)及单侧人工耳蜗加对侧耳助听器组(B组,18例),在康复3个月(T1)、6个月(T2)、12个月(T3)时间点对2组聋儿分别进行声场助听听阈评估、音节要素识别(韵母识别、声母识别、声调识别)及词语识别率(单音节识别、双音节词识别、三音节识别)和选择性听取等测试.结果:T2测试时间点B组500 Hz助听听阈低于A组,T3测试时间点B组500、1 000 Hz助听听阈均低于A组(P<0.05).T1测试时间点A组音节要素的3项评估指标、单音节识别率及双音节识别率均高于B组(P<0.05),2组在T2测试时间点音节要素及词语识别的3项评估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测试时间点B组的声母识别率及声调识别率、双音节及三音节识别、双音节词选择性听取能力均高于A组(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聋儿声电双模式的优势会随康复进程逐渐显现,应充分利用双耳聆听的优势,采用适宜的助听模式.
作者:张静;苏娟;王铭歆;周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李文静;张庆丰;佘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王旭燕;田素景;卢志宾;白云冬;张宏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尚静;房宁;崔香艳;汪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患者多有明显的外伤史,多伴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头晕等症状[1].鼓膜穿孔后,保护中耳的屏障被损坏,容易继发中耳腔感染,如出现耳流脓等,因此应当及早诊治.笔者自2013年以来采用一次性压缩面膜布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2013-2015年就诊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65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耳紧张部穿孔.其中男49例,女16例;汉族58例,少数民族(包括回族、维族和哈族)7例;年龄11~50岁,平均(34.1±10.5)岁,中位年龄29岁;左耳42例,右耳23例.
作者:张玲;刘静;李长国;徐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IgE介导的发生在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1],过敏原刺激下产生特异的IgE抗体结合于肥大细胞表面,同样的过敏原再次作用于致敏的肥大细胞时,产生组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一系列递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蛋白质摄入量不断增加,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发病率明显增加,严重者可引起哮喘[2].2011-01-2015-01我科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并与单用枸地氯雷他定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通窍鼻炎颗粒的疗效.
作者:王陈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依据自发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所见的出血部位形态和特点进行分型,探讨该分型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02-2016-06期间收治的125例自发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出血点在内镜下的表现进行分型,其中动脉瘤样出血93例,黏膜下出血31例,不能明确分型1例.依据不同类型鼻出血的特点进行内镜下止血,采集并保留内镜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4例患者内镜止血成功;1例内镜止血未发现明显出血点,使用碘仿纱条填塞1周后治愈.结论:对于自发性鼻出血,使用该种分型方法和对应的止血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止血的成功率,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翟翔;张金玲;刘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喉癌前病变患者手术前后嗓音功能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喉癌前病变患者,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电子喉镜检查观察声带恢复情况,并测试各项嗓音参数;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蝠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选取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50例患者中,全部患者随访期满1年,术后一次性治愈47例(94%),患者术后嗓音功能明显改善,无呼吸困难、发声困难及声带粘连等并发症,嘶哑程度与手术范围及切除深度有关,术后2周时F0、Jitter、Shimmer、NNE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嗓音功能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嗓音功能恢复稳定,声学参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术治疗喉癌前病变,患者嗓音功能恢复良好,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臧艳姿;万保罗;贾晓东;王广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高位与耳鸣及听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中有听力障碍的49例患者及50例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均行颞骨薄层CT、纯音测听检查,筛选出有听力障碍者,再行声导抗、耳声发射、ABR检查、耳聋基因筛查及耳鸣问卷调查.结果:99例患者中颈静脉球高位为16例,总发生率为16.16%,颈静脉球高位在听力障碍组有14例,发生率为28.57%,在对照组仅2例,发生率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7,P<0.01),听力曲线类型示中高频下降型8例(57.14%)、低中频下降型4例(28.57%)、平坦下降型2例(14.29%),在14例伴听力障碍的颈静脉球高位患者中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其中搏动性耳鸣占85.71%,非搏动性耳鸣占14.29%,耳鸣类型多为血管性的搏动性耳鸣;2组在GJB2、SLC26A4、mtDNA12srRNA和GJB3 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突变位筛查中均未见阳性突变.结论:颈静脉球高位在听力障碍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能为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听力障碍的诊疗需要关注颈静脉球高位的影响.
作者:徐嘉;曾祥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窦骨质改变的特点,明确鼻窦骨质改变与鼻窦腔引流状态的关系.方法:慢性鼻-鼻窦炎患者21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利用PHILIPS MxLiteView软件分析术前鼻窦CT,测量鼻窦骨质拟研究部位CT值;同时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不同引流状态的鼻窦骨壁HU值的差异.结果:对于前组筛窦,软组织影组眶纸板HU值(203.82±34.8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12±13.05)和无软组织影组(16.00±12.0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后组筛窦,软组织影组眶纸板HU值(209.41±45.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13±11.15)和无软组织影组(20.41±1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额窦,软组织影组额窦后壁骨质HU值(1 161.8±65.75)高于正常对照组(551.00±59.60)和无软组织影组(641±6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窦骨质HU值在有软组织影的鼻窦,即存在黏膜顽固病变和(或)引流障碍的鼻窦,出现骨质信号的改变,提示鼻窦的引流障碍与鼻窦骨质HU值改变有关.该部位HU值的改变可能提示相应窦腔黏膜病变的不可逆,可能是判断是否需行鼻内镜手术的客观标志.
作者:田鹏;邹华;刘翔;陈秋坚;谢存存;潘忠;王静怡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成人和儿童自发性脑脊液耳漏在临床表现、CT影像、耳漏部位及手术操作等方面的差异性.方法:6例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患者中,成人4例,儿童2例.均采用经乳突入路的手术方式.4例成人患者中,2例漏口位置在乳突盖、1例在鼓室盖、1例在窦脑膜角,内耳结构未见异常,骨质缺损部位采用自体游离肌肉、筋膜、耳脑胶封堵;2例儿童缺损部位在前庭窗且伴有内耳发育异常,瘘口位置采用游离肌肉加筋膜加肌肉分层哑铃型填塞.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未再复发;另外1例成人患者左耳术后1年复发、第2次术后2年复发、第3次术后1年半未复发,右耳术后3年未复发.结论:成人和儿童自发性脑脊液耳漏临床表现不同,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对于漏口部位的判断非常重要,特别是成人患者应该明确脑脊液耳漏的位置及漏口数量,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刘静;梅凌云;贺楚峰;冯永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应用钛人工听骨的近期及远期听力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开放式鼓室成形术Ⅰ期钛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近期(6个月)、远期(24个月)听力变化情况.结果:84例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平均听力提高,术前平均语频气导听阈/气骨导差平均值与术后近期/远期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近期与远期听力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应用钛人工听骨有较好的听力疗效,且远期听力疗效稳定.
作者:梅雪霜;郭红梅;张扬;朱汝妃;聂国辉;胡洪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陶泽璋;李曼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王剑祁;韩日;李湘平;莫婷婷;邓睿;赵云腾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王小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与左旋聚乳酸/丝素蛋白(PLLA/SF)支架复合物修复兔口腔黏膜的可行性,同时评估PLLA与SF以何种比例混合构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支架理想.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BMMSCs,将其置于PLLA与SF的质量配比为70∶30(P70S30)PLLA/SF支架上复合培养1周后观察细胞表型有无改变;观察BMMSCs与P70S30的PLLA/SF支架复合物的口腔黏膜移植1周后的结构变化;比较细胞与支架复合物组、单纯支架组、创面自然修复组的创面愈合率.结果:①PLLA/SF支架对BMMSCs的细胞表型无明显影响;②BMMSCs与P70S30的PLLA/SF支架复合物口腔黏膜移植1周后与创面的融合较好;③以PLLA与SF的质量配比为70∶30的复合物组愈合率高,平均愈合率为94.8%,与创面自然修复组及单纯支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BMMSCs与PLLA/SF支架复合物具有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的潜力;②PLLA与SF的质量配比为70∶30时利于口腔黏膜创面的愈合,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的潜力大.
作者:武欣;祝威;王苹;傅仲鹰;陈玮伦;杨田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声带内移植入自体成纤维细胞后声带瘢痕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锐性损伤单侧声带制作声带瘢痕模型后,取自体皮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将模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将培养至第3代的成纤维细胞经CM-DIL染料标记后注射入实验组声带瘢痕周围,1周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注射后的存活情况,1个月后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声带瘢痕组织的形态改变,并运用RT-PCR方法测定瘢痕声带和移植成纤维细胞声带与正常声带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1周后可在注射声带内观察到荧光标记细胞,移植1个月后,声带瘢痕内胶原蛋白组织结构与正常声带内胶原蛋白组织结构相近,声带瘢痕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比例与正常声带组织中的比例相近.结论: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入声带后可在声带内存活,接受自体成纤维细胞移植后声带瘢痕可恢复至正常声带结构.
作者:田永胜;关静;李祖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鼻窦黏膜甚至涉及鼻腔、鼻窦骨质的慢性炎性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RS被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是一种异质性疾病[1].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欧洲及美国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指南及我国CRS诊断和治疗指南已先后明确将CRS分为不伴鼻息肉的CRS (CR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和伴鼻息肉的CRS(CR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2大类[1-3].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微创技术的推广和围手术期规范抗炎药物的使用,CRS的诊疗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而言,CRS仍是一个临床严重性被广泛低估、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的黏膜慢性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过目前治疗指南推荐的规范治疗后症状复发或病情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1].
作者:刘争;曹平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对CRSwNP病变严重程度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接受鼻内镜鼻窦手术的89例CRSwNP患者术前进行血清变应原sIgE、外周血EOS比例和计数检测及鼻窦CT检查、术后3个月和6个月鼻内镜检查;根据血清变应原sIgE结果将CRSwNP患者分为变应原阳性组和变应原阴性组.分析血清变应原sIgE、外周血EOS比例、EOS计数、鼻窦CT评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术腔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89例CRSwNP患者中变应原阴性40例,变应原阳性49例,变应原阳性种类主要为户尘螨(39例)、蟑螂(16例).外周血EOS比例、EOS计数、鼻窦CT评分、术后3个月术腔评分在变应原阳性组和变应原阴性组中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术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CRSwNP患者的外周血EOS比例与鼻窦CT评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术腔评分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9、0.180、0.126,P>0.05),EOS计数与鼻窦CT评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术腔评分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67、0.263、0.140,P>0.05).结论:变应原sIgE影响CRSwNP手术的预后,但不影响CRSwNP病变严重程度;外周血EOS对CRSwNP的病变严重程度和手术预后无影响.
作者:黄雪琨;杨钦泰;王涛;王玮豪;张革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鼻窦真菌球发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与鼻窦真菌球发生的相关因素,提高对鼻窦真菌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已手术治疗的鼻窦真菌球患者,从年龄、性别、职业、病变侧别、累及鼻窦组数、有无息肉、有无鼻中隔偏曲、泡状中甲、中甲反张、眶下气房以及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血清特异性IgE、致病真菌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鼻窦真菌球患者中,病变为单一上颌窦36例,单一筛窦1例,单一蝶窦4例;病变为2组鼻窦7例,均为上颌窦和筛窦组合;病变为3组鼻窦4例,其中上颌窦、筛窦、蝶窦组合2例,上颔窦、筛窦、额窦组合2例.左侧26例,右侧17例,双侧8例.曲霉菌是鼻窦真菌球主要的致病菌,上颌窦是鼻窦真菌球好发的单一鼻窦,鼻息肉在多窦真菌球中更常见(P<0.01),单一蝶窦真菌球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P<0.01).鼻窦真菌球发生侧别与鼻中隔偏曲、泡状中甲、中甲反张、眶下气房等鼻部解剖结构异常无关.结论:上颌窦真菌球是鼻窦真菌球为常见的类型,曲霉菌是鼻窦真菌球常见的致病菌,多窦真菌球更容易伴鼻息肉,单一蝶窦真菌球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真菌球发生侧别与鼻腔常见解剖结构异常无关.
作者:魏欣;粘家斌;王刚;张余良;蔡圣恩;刘术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修倩;陈曦;祝子峰;朱冬冬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