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因体检发现右侧肾盂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无腰痛、血尿、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入院后行CT检查。
作者:都雪朝;何泳蓝;孙昊;薛华丹;金征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肿块半月入院,无其它临床症状及体征。既往无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肺肿瘤三项(CEA、CA125、CA199)皆阴性。
作者:王寿扬;曾庆思;陈淮;黎剑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病例资料病例1,男,74岁,因中上腹隐痛1月余入院。30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入院后空腹血糖7.29 mmol/L,红细胞4.83×1012/L,血甘油三酯0.73 mmol/L,血脂肪酶为25 U/L,血淀粉酶25.7 U/L。超声检查:胰腺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实质回声增强,主胰管未见扩张。CT 检查:肝脏密度低于同层面脾脏;胰腺头部及钩突完全被脂肪密度替代,胰腺体、尾部实质内散在斑片状低密度影(图1 a ),CT 值为-70~-90 HU,残余正常胰腺实质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MRI检查:正、反相位图像上肝脏信号相差较大;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脂相上显示胰腺头部及钩突部完全为脂肪信号,胰腺体尾部实质内散在斑片状高信号影,压脂相上可见在脂相上呈高信号的区域信号明显减低(图1b~c);增强扫描示残余胰腺实质明显强化,主胰管未见扩张;T2 WI 上胆总管下段可见数个结节状充盈缺损。临床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行 ERCP 取石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
作者:张学花;于红梅;翟昭华;陈建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四维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4D-THRIV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分析Ⅱ期复发宫颈癌微血管通透性参数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复发17例,无复发39例)术前常规MRI及4D-THRIVE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在Matlab平台下对兴趣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及时间-平均对比剂浓度曲线(CTC)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血管通透性参数(Ktrans、Kep及Ve )值,评估宫颈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血管通透性的特点。结果:宫颈癌复发组较无复发组的Ktrans及Kep值显著升高(P<0.05),以Ktrans的诊断效能佳,曲线下面积AUC=0.92,当Ktrans≥0.73min-1时,其诊断Ⅱ期复发宫颈癌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9.5%。结论:复发宫颈癌的微血管通透性指标Ktrans显著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术前指导临床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的参考依据。
作者:朱志军;张碧娟;郭吉敏;曹满瑞;陆玮;虞祝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 MRI、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SNN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8例行腹部 MRI 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行腹部CT 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MRI和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39/47,83.0%),肝左叶8例(8/47,17.0%);分布于肝实质边缘42例(42/47,89.4%),肝脏深部5例(5/47,10.6%);病灶大径≤2.5 cm者25例(25/47,53.2%)、>2.5 cm者22例(22/47,46.8%);形态不规则29例(29/47,61.7%),呈圆形或椭圆形18例(18/47,38.3%)。MRI 示所有病灶于T1 WI 上呈低信号-等信号,32例病灶T2 WI上呈等信号-稍高信号、8例呈稍低信号。CT平扫示所有病灶内部呈稍低-低密度影,1例病灶边缘可见环形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显示所有病灶内部无强化,周边有薄环状延迟强化,其中18例病灶内间隔有轻度强化。结论:SNN的 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邵丹丹;王雪雪;赵骞;贾宁阳;陈克敏;程红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abdominal aorta CT value,renal artery CT value and renal cor-tex thickness with renal cortex CT value on contrast enhanced 64-slice CT images.Methods:96 patients (50 men and 46 women;16~74 years)with normal kidney function,which was confirmed by kidney function test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including bilateral kidneys of 92 cases and unilateral kidney of 4 cases (total of 188 kidneys;92 left,96 right).After intra-venous (IV)injection of contrast agent the kidneys of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scanned by MDCT.The scans were per-formed in arterial,venous and 3min delayed phases.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IBM SPSS 20.0.Graphs were generated using Graph Pad Prism 5 software.Quantitative data were presented as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while qualitative data were presented as frequency (%).P<0.05 was considere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The mean renal cortex thickness was (5.19±0.81)mm in all kidneys.In the arterial phase,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nal cortex CT values and abdominal aortic CT values was showed (r= 0.584;P<0.001).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nal cortex CT values and renal cortex thickness was demonstrated (r= 0.533,P<0.0001).Likewise,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nal cortex CT value and renal artery CT values (r= 0.43,P<0.001).Conclusion:It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assess the individual kidney function by measuring abdominal aorta CT value,renal artery CT value,renal cortex CT value and renal cortex thickness using contrast MDCT.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LE)的 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诊断治疗的PLE的临床及 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 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①8例病变分布均以海马及海马旁回为主,其中3例可见病变同时累及双侧杏仁核、2例累及双侧扣带回、1例累及左侧岛叶、1例累及桥脑。病变双侧对称分布7例,单侧发病1例。②信号特征:6例病变于 T1 WI 上呈较均匀稍低信号,T2 WI 呈高信号,DWI 呈稍高或等信号;2例于T1 WI呈等信号,T2 WI呈稍高信号,DWI呈等信号;所有病灶在FLAIR图像上均呈高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5例病变无强化,1例可见小片状轻度强化。结论:PLE具有较典型的临床及 MRI 特征,应结合抗体检测及其它全身检查,积极寻找原发肿瘤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李明全;娄晓宇;苗宝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联合使用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分析法(VBM),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的脑白质变化。方法:精神发育迟滞患者16例及同龄健康志愿者16例(对照组),均行 MR 3D-T1 WI 及DTI扫描,采用VBM 方法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中脑白质体积的差异。同时使用DTT重建特定脑白质纤维束,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中白质纤维束的FA值、ADC值、数量和长度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R 患者的脑白质体积总量减少(t=2.457,P<0.01),扣带束、下额枕束的FA值降低(t=-2.561、-2.92,P=0.013、0.005),胼胝体束、下额枕束、皮质脊髓束和扣带束的ADC值增高(t=3.039、2.524、2.483、2.292,P=0.006、0.016、0.016和0.025),皮质脊髓束、胼胝体束的数量减少(t=-2.195、-2.385,P=0.033、0.024),胼胝体束、皮质脊髓束、扣带束长度减小(t=-2.146、-2.364、-2.048,P=0.040、0.021、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T及VBM方法均可发现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脑白质异常变化,两者联合使用对精神发育迟滞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成丽娜;汪文胜;温金峰;欧阳兵;黄泽春;李松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氧摄取分数(OEF)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常规 MRI序列(T1 WI、T2 WI、T2-FLAIR)、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及OEF序列扫描,观察脑梗死区域的氧摄取分数(OEF)、静脉血容量百分数(vCBV)、可逆性横向驰豫率(R2*)较对侧正常镜像区域的变化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6例脑梗死区域 OEF 增加,其中4例 vCBV、R2*增加,1例 vCBV 减低、R2'无明显变化,1例vCBV、R2*信号均无明显变化;7例脑梗死区域OEF减低,其中6例vCBV、R2*减低,1例vCBV 增加、R2*无明显变化。结论:MRI-OEF序列有望应用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组织细胞氧代谢状态。
作者:郭林英;张顺;石晶晶;张水霞;姚义好;朱文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脑动脉硬化患者的 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U)表现及其在早期脑动脉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脑科中心同时行颅脑 MRI和TCDU 检查的81例患者,分为早期动脉硬化组(患者组)和无早期动脉硬化组(对照组)。常规 MRI序列包括T1 WI、T2 WI、FLIAR,14例行 MRS和 MRA检查;TCDU检查包括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对比分析 MRI、TCDU 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颅内中小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及病变分布特点。结果:81例中临床诊断为早期脑动脉硬化者60例(74.1%),其中58例FLAIR像显示脑内多发斑点状高信号影(272处),主要分布于额叶(39.7%,108/272),其次为基底节区(22.8%,62/272);14例行多体素 MRS检查,其中10例为脑动脉硬化患者,均表现为脑白质病变区域 NAA 和 NAA/Cr、NAA/Cho、NAA/MI下降。89例中TCDU检查提示有病变者59例(72.8%),其中观察组52例(86.7%,52/6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7/21)。颅内动脉病变和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病灶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MRI、TCDU 诊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2和0.8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准确性要高于TCDU,是早期脑动脉硬化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TCDU可以作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的筛查手段。
作者:席仁刚;彭万宏;曹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A一站式扫描,对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 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血管再通治疗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方法:对40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或头颈CTA检查确定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率>70%)行320排 CTPI 检查,重建灌注参数图及4D-CTA图。在基底节层面选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及前、后分水岭区作为感兴趣区行灌注参数测量,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对患侧与健侧的各项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根据CTA图将 Willis环分为开放组及未开放组,对两组的dTTP(患侧TTP-健侧TTP)、dMTT、rCBF(患侧CBF/健侧CBF)及rCBV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间各个兴趣区的缺血程度(rCBF<80%为重度,>80%为轻度),评价 Willis的代偿能力。结果:与健侧比较,患侧脑区 MTT、TTP 延长,CBV 增大,CBF 略下降,其中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和前、后分水岭区CBV、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前动脉供血区 MTT、TT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lis环未开放组各兴趣区 dTTP、dMTT、rCBV 和 rCBF 均高于开放组。仅前分水岭区的脑缺血程度与Willis环是否开放有相关关系(P=0.001)。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的患侧脑组织 MTT、TTP 延长,部分脑区CBF下降,处于低灌注状态;Willis环对患侧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在前分水岭区代偿作用明显;CTPI可以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提供血管再通依据。
作者:耿海洋;李松柏;关丽明;梁银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Bayes判别分析初步建立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CT征象的联合诊断模型。方法:共搜集胸段食管癌20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即训练样本(166例,80%)及检验组即验证样本(42例,20%),实验组用以建立诊断方程,检验组用以验证方程。结果:经计算获得的方程为:Y0=-7.499X1+7.957X2+167.761X3-0.087X4+0.459X5-5.528X6-0.711X7-66.080,Y1=-6.697X1+8.231X2+181.686X3-0.106X4+2.219X5-3.331X6-0.124X7-83.183,其中Y0为非转移组,Y1为转移组,X1为淋巴结大短径,X2为淋巴结大长径,X3为横纵比,X4为大截面积,X5为是否边缘模糊,X6为是否中央低密度,X7为是否成簇分布。利用自身检验法所得诊断模型的符合率为87.7%,误判率为12.3%,交叉检验法与自身检验法所得结果相近。当利用验证样本数据代入方程,所得模型诊断符合率为84.7%,误判率为15.3%。结论:通过Bayes判别分析法所建立的不同CT征象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联合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邵华飞;刘剑芳;姚丽波;刘戬;屈东;王铸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儿童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者将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因此早期诊断 HIE对患儿的预后评价和及早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探讨 HIE的早期评价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是近年来在探讨 HIE 早期诊断方面应用较多的 MR功能成像技术。三种技术对 HIE的诊断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定时间窗,因此通过对不同时间窗 HIE 进行影像学检查,探索不同时间窗的佳检查方法和手段,可为 HIE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王凡;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2012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推出了旨在规范前列腺报告的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指南(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并于2014年进行了修订。笔者综述了基于PI-RADS的多参数MRI在诊断前列腺移行带癌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可赞;邓明;王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肝癌热消融治疗(TAT)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MRI在其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发展,以及一些特异性对比剂的使用,使得 MRI在肝癌热消融疗效评价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大量研究显示,MRI有助于TAT治疗后对消融灶与周边组织的鉴别,能更早期发现肿瘤残余或复发。本文就 MRI在肝癌热消融术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作者:胡海;杨东均;王雪梅;孙清泉;杨汉丰;杜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是利用梯度回波相位图检测体内分布的磁敏感物质、并计算其磁化率值的一种成像技术,在脑内铁含量、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量的测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介绍QS M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进展。
作者:谭慧;陈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磁共振成像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定量 MRI评估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微骨折术后早期和中期软骨修复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2012年在我院运动医学科进行微骨折治疗的踝关节OCD患者20例,在术后3~12个月(早期)及12~24个月(中期)分别进行两次踝关节 MRI 扫描及临床疗效评分。MRI 扫描序列主要为3D 双回波稳态序列(3D-DESS)、T2-mapping和T2 STIR序列,分别用于测量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T2指数及修复区下骨髓水肿(BME)体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评估临床疗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和中期修复组织的定量 MRI 参数(厚度指数、T2指数、BME体积)及AOFAS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定量 MRI参数与AOF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微骨折术后中期修复组织的厚度指数高于早期(分别为0.813±0.104和0.687±0.123,P<0.05),T2指数低于早期(1.109±0.171和1.392±0.174,P<0.05),BME体积小于早期(0.646±0.70和0.992±0.924,P<0.05);AOFAS评分高于早期(85.050±7.660和76.750±9.419,P<0.05)。厚度指数、T2指数及BME 体积与 AOFAS 评分均存在相关性(r=0.412、-0.531和-0.357,P值均小于0.05)。结论: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损伤区逐渐填充,修复组织逐渐成熟, BME范围逐渐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定量MRI与临床疗效存在相关性。MRI 3D-DESS、T2-mapping、T2 STIR能从修复厚度、组织生化构成和BME等方面全面有效评估踝关节OCD微骨折术后的修复情况。
作者:鹿蓉;乔洋;陶虹月;尚西亮;冯晓源;陈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胸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采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技术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前定位、手术过程及病理诊断等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于胸腔镜外科手术前行 CT 引导下行微弹簧圈定位,平均操作时间(16.54±1.84)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行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术,3例行肺叶楔形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87.46±7.38)min;术后病理结果:14例为肺腺癌,1例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论: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技术可实现对肺磨玻璃结节的快速、准确定位。
作者:范建忠;王增林;叶明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3T-MRI泪腺定量测量在Graves眼病(GO)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Graves 眼病患者和24例健康人(对照组)行3.0T MR眼眶扫描,分别在横轴面及冠状面图像上测量泪腺的长径、短径、截面积,计算泪腺的体积、泪腺与同侧颞肌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泪腺各定量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组间比较有差异的泪腺定量参数对GO的诊断效能。结果:GO组泪腺各定量测量参数除冠状面长径外,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横轴面及冠状面短径增大显著。与 GO 非活动期组比较,活动期组仅泪腺-颞肌 SIR 明显增大(P=0.001)。以泪腺-颞肌 SIR≥2.57指导 GO 分期,可获得优的诊断价值(AUC=0.711,敏感度57.7%,特异度77.5%)。结论:3 T-MRI泪腺定量测量可辅助GO的诊断及临床分期。
作者:胡昊;许晓泉;吴飞云;陈欢欢;苏国义;沈杰;洪迅宁;施海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颈髓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1例急性颈髓外伤(外伤后3天内)患者行常规MRI、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检查。41例患者按照常规T2 WI上有无异常信号,分为阳性组(17例)和阴性组(24例);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平行于颈髓长轴、前后径和左右径的本征值(λ1、λ2、λ3)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颈髓外伤患者的FA值均降低,T2 WI阳性组中ADC、λ2、λ3均增高,而T2 WI阴性组中λ3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 WI阴性组比较,阳性组中λ3值较高,FA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图显示颈髓损伤处神经纤维有不同程度的稀疏、移位、扭曲及断裂等征象。结论:FA、λ3值是检测颈髓外伤早期颈髓微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纤维束图能直观显示纤维束的细微变化情况。
作者:刘艳辉;高阳;牛广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病例104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因“发现骶尾部包块2年、局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骶尾部包块,无腹痛、大小便失禁、下肢乏力等症状,未进行特殊处理。1个月前患者自觉骶尾部压痛、平卧时疼痛,即至医院就诊,行CT和MRI检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摄影质量控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69例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质量控制组1210例共1338个病灶,未行质量控制组(对照组)859例共942个病灶。将钼靶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中乳腺钼靶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质量控制组中乳腺钼靶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89%、88.99%和90.06%,对照组中分别为85.09%、86.17%和85.77%,两组中诊断敏感度和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2),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实行在乳腺钼靶摄影中实施质量控制后,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有提高。
作者:詹杜鹃;张红璇;巫仕萍;陈曼珊;阮骥;陈淼;彭雪容;谭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MR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SCI-WORA 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4月-2011年10月我院诊断为 SCIWORA 的10例患儿的临床及脊柱 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儿均于外伤后(车祸碾压腰腹部1例,外力打击腰部2例,舞蹈练习下腰7例),立即至3天后出现下肢无力、疼痛等脊髓损伤症状,10min~3d(中位时间3.5h)后症状达高峰,出现下肢瘫痪,症状稳定不再进展。伤后2~10 d行首次脊柱 MRI检查,病变累及全脊髓的1例,累及下颈段、胸段、腰段1例,累及胸段者2例,累及胸、腰段的6例。MRI显示脊髓水肿4例,呈长T2长T1信号;脊髓水肿伴出血6例,出血呈短T1信号。11~18d复查者10例,病变范围减小1例,范围增大2例,范围无变化7例。复查时出血者3例。伤后32~42d 复查者4例,均发现脊髓萎缩。本组合并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1例,可见前纵韧带损伤。结论:全脊柱 MRI检查是用于诊断儿童SCIWORA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可进行脊髓损伤的神经影像学评估,还可显示脊柱X线及CT 无法直接显示的脊柱韧带、椎间盘、终板及骨髓等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
作者:程华;刘宁瑶;伍妘;段晓岷;彭芸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CRC)且PET/CT显像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5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33~91岁,中位年龄(58.4±13.3)岁。分析SPN的部位、直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依据病灶的SUVmax值及CT形态特征综合判定病灶的性质,并与终诊断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或长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9例中32例终诊断为恶性SPN,其中27例PET/CT显示为阳性;良性SPN27例,24例PET/CT 显示为阴性。PET/CT 对于结直肠癌患者SPN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38%、88.89%、86.44%、90.00%及82.76%。恶性SPN的平均直径为(13.00±6.46)mm,良性 SPN 为(5.48±6.48)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8,P<0.001)直径为5.5mm 时具有大诊断效能。恶性 SPN 的 SUVmax 为3.30±2.17,良性 SPN 为1.19±1.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9,P<0.001),以SUVmax值1.15作为诊断良恶性结节的阈值时诊断效能大。患者的年龄和病灶的发生部位对SPN良恶性的判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及良恶性判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结节直径大于5.5 mm或SUVmax大于1.15时提示病灶为恶性可能性较大。
作者:魏昊;兰晓莉;廖姗珊;贾清;吴志坚;张永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