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
  • 国际刊号:1001-9324
  • 国内刊号:42-1187/R
  • 影响因子:0.87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5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湖北省优秀期刊
  • 特种医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年10期文献
  •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MR诊断一例

    患者男,1岁10个月.足月顺产,既往体健,无头部外伤史.因头顶部肿物进行性增大2周入院.查体:头顶正中头皮隆起,局部皮肤无发红、发热,无搏动.肿物质软,轻触疼痛,基底宽而固定,大小为3cm×3cm×2cm,听诊未闻血管性杂音.

    作者:侯仲军;杨宏;罗欣鸣;于晓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肺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男,25岁.因胸闷、胸痛2个月,咯血1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李红;王金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颅内垂体腺瘤合并星形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43岁.反复心慌、头晕头痛20年,全身频发抽搐6年,加重伴非喷射性呕吐2年.近2个月舌麻木感、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下降.体检:神志清,双侧瞳孔对光反应灵敏,视力正常,视野内下象限缺损,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阴性.

    作者:王海林;丁祖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胼胝体变性4例

    胼胝体变性是一种罕见脱髓鞘性病变.致病原因不明,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有人认为可能与长期大量酗酒、酒精性营养不良,长期处于低血Na状态有关.我院近来发现4例长期大量饮用纯高梁白酒的胼胝体变性患者,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典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振峰;刘素清;郭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股骨软骨粘液纤维瘤一例

    软骨粘液纤维瘤为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邓捷平;邓秀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小肠腺癌脾脏转移一例

    患者男,56岁.因左上腹胀不适1月余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上腹饱满,叩击隐痛.心肺(-).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超提示肝门胰尾区9cm×8cm×7cm肿块.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临床诊断:胰尾部肿瘤.

    作者:成智勋;徐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滑车上孔小骨一例

    滑车上孔小骨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国内文献报道不足10例.临床上常因少见和缺乏组织学特征而误诊,现将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刚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儿童慢性肉芽肿病肺部感染一例

    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是一种罕见的,因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反复发生感染,形成肉芽肿,终致全身感染而死亡的遗传性疾病.

    作者:干芸根;朱嘉英;李成荣;王良;徐大勇;向葵;王克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肝胆管囊腺癌CT报告一例

    肝胆管囊腺癌是肝内罕见占位病变,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2岁.因上腹胀1年,加重伴乏力食欲不振20天,突发高热39℃入院.患病以来无腹痛及皮肤黄染,既往有乙肝病史.

    作者:马志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跟骨多发性骨软骨瘤一例

    患者女,36岁.自述9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跟外侧出现肿块,质硬,无红肿发热;3年前内侧又出现类似肿块,约橄榄大;1个月前不慎碰伤,伤口肿痛不愈,流脓液,右踝活动受限而就诊.

    作者:陈金勇;洪鸿图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肝转移性肿瘤DSA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血供特点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以及和原发肿瘤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搜集51例肝转移瘤DSA影像,根据肿瘤血管的多少和肿瘤染色深浅分为多血供、中血供和少血供.原发肿瘤包括腺癌38例,鳞癌8例,其他类型5例. 结果肝转移瘤血供来源主要为肝动脉,门静脉参与供血.多血供肝转移12例,中血供7例,少血供32例.累及肝右叶少血供转移27例;腺癌转移多于动脉晚期及以后显示多或单发环状染色;鳞癌转移不具特征性. 结论肝转移瘤可于发生部位及DSA表现与原发性肝癌鉴别,肝转移瘤的某些特征性提示与原发肿瘤有相关性.

    作者:冯晓波;张彦舫;陈宪;张勇;张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MRI对评价肝癌Lp-TACE治疗的价值

    目的通过影像-病理对照研究,探讨MRI尤其是动态增强MRI(D-MRI)在肝癌Lp-TACE治疗随诊中的价值以及协助临床确定Lp-TACE治疗间隔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10例Lp-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MR平扫及早期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晚期和延迟期扫描.术后肿瘤标本作MRI、CT扫描和软X线照相(8例),作影像-病理对照研究. 结果 (1)病理表现:10例均发现残留的肝癌细胞.肿瘤坏死率>80% 7例,存活肿瘤细胞主要分布在包膜下;坏死率<50% 3例.其他病理表现包括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粘液样变、纤维组织与玻璃样变以及碘油沉积. (2)CT扫描、钼靶X线相:术前CT扫描示碘油致密者4例,碘油有缺损或分布稀疏者6例.10例标本钼靶X线相均发现有碘油缺损区. (3)MRI与病理对照:术前T2WI信号不均匀且以中高信号为主者7例,病理示肿瘤坏死率>80%者4例,<50%者3例,其中4例见瘤内出血;均匀等信号、略高信号或低信号为主者3例,肿瘤坏死率>90%.标本T2WI与病理对照示高信号区病理表现包括:存活肿瘤(7例)、出血(5例)、炎症细胞浸润(4例)、粘液样变性(2例);8例瘤内低信号区多为凝固性坏死区或玻璃样变区(7例),仅1例含少许存活肿瘤.D-MRI见肿瘤内大片强化(3例)或边缘结节状强化(5例),该8例肿瘤强化区均为存活肿瘤区.肿瘤无明显强化者2例,坏死率均>90%. 结论平扫MR T2WI低信号提示肿瘤坏死成分较高,而高信号区不能一概诊断为存活肿瘤区;D-MRI是一种能有效检出存活肿瘤的方法,但难以检出小的、散在的肿瘤存活区.当CT扫描示肿瘤内碘油致密时,应作D-MRI,以免漏诊存活肿瘤而延误治疗.

    作者:李洪林;罗斗强;石木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HASTE与HASTE-IR序列对肝实质病灶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评价屏气下T2WI HASTE与HASTE-IR序列对肝癌的检测能力. 材料与方法 62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屏气下HASTE和HASTE-IR序列T2WI.同一层面的成像采用上述2种序列进行分析,记录平均信号强度和标准差.肝脏、脾脏及肿瘤的信噪比(SNR)和相对对比噪声比(rCNR)通过除以背景噪声的标准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HASTE-IR序列显示病灶与肝实质的对比度高,图像清晰.肿瘤/肝实质和脾脏/肝实质的rCNR分别为HASTE-IR序列:1.21±0.24,1.74±0.25;HASTE序列:0.71±0.07,0.75±0.1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1.94,2.35;P=0.03<0.05).另外,HASTE-IR序列发现了12个(19.4%)HASTE序列无法显示的小病灶. 结论屏气下HASTE-IR序列和HASTE序列对肝脏实质性病灶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前者显示肿瘤/肝实质的rCNR明显高于后者,可以作为常规成像方式之一.

    作者:常时新;孔祥泉;刘定西;彭振军;肖学宏;于群;熊茵;江利;扬帆;徐海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盆腔静脉血管造影诊断女性静脉瘀血综合症(附67例报告)

    目的对盆腔静脉形态、走向,瘀血症形成机理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材料与方法 67例经宫底穿刺作静脉血管造影,8例尸解标本.对正常和异常的盆腔静脉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67例诊断为静脉瘀血症,轻型34例(其中结扎术后15例,占44.1%),中型30例(结扎术后21例,占70%),重型3例(均为结扎术后).结扎术后发生率占本组58.2%. 结论盆腔静脉血管造影能为临床诊断瘀血症提供可靠的血液动力学和形态学客观依据.

    作者:刘栋志;毕朝燕;吉光辉;朱世鹏;张兰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肾透析旁路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肾透析旁路显示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19例20人次建立肾透析旁路患者经磁共振扫描,全部病例均采用二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2D-TOF),9例采用二维相位对比法血管成像(2D-PC),其中2例行DSA检查. 结果 19例20人次透析旁路MRA 2D-TOF法均显示透析旁路全貌.静脉支不同程度狭窄5例.动静脉吻合部发现闭塞7例,狭窄1例.2D-PC技术9例均能显示透析旁路的动脉支和静脉支,动静脉吻合部均显示不佳,2例肾透析旁路DSA证实了MRA 2D-TOF显示的狭窄,病变部位一致. 结论 MRA 2D-TOF能较好地显示肾透析旁路全貌,并评估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作者:胡道予;张芳;冯定义;王承缘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螺旋CT在肝脏富血供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

    目的分析21例共63个富血供肝转移灶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表现,探讨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 材料与方法 21例均作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20~25s行动脉期扫描,70s行门脉期扫描,有7例加作延迟期扫描,延迟时间为4min.统计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的病灶检出数目,观察病灶的强化类型. 结果 21例共发现病灶63个,动脉期检出率为92.06%(58/63),门脉期检出率为82.54%(52/63),二者有统计学差异.动脉期扫描病灶的强化形态有均匀高密度、不均匀高密度及环形高密度,门脉期扫描病灶的强化表现有均匀低密度、等密度、略高密度、不均匀高密度和环形高密度. 结论螺旋CT动脉期扫描可提高富血供转移灶的检出率,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严福华;周康荣;李轫晨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颅内淋巴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颅内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 材料与方法对11例经手术及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证实的颅内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病灶单发或多发,以幕上分布为主;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多均匀;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多较轻;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可侵及软脑膜和/或室管膜并沿之播散;对放、化疗敏感;形态、大小可变化. 结论颅内淋巴瘤MRI表现缺乏特征性,活检对明确诊断及指导选择治疗方案有决定意义.

    作者:沈伟文;陈爽;高为民;顾培祥;夏文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分期的意义

    目的分析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分期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作CT扫描并经手术或放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3例,研究其CT征象和手术病理所见,分析病变对邻近脏器侵犯的特征,以及转移淋巴结的显示情况.根据1976年我国制定的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结合CT和手术结果分期,53例中,Ⅱ期13例,Ⅲ期31例,Ⅳ期9例. 结果 CT能精确显示食管壁的增厚程度,对邻近脏器侵犯的估计与手术对照正确率达85%以上,对局部和远处淋巴结显示的敏感性低于70%,对远处脏器的转移只要扫描范围充分,均能明确诊断. 结论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分期、手术可切除性、放疗的重点和范围,以及预后的估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承友;邵康为;范晓彧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恙虫病100例临床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恙虫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评价其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恙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符合诊断标准的男43例,女57例,年龄1.5~80岁(平均30岁),6~9月为发病高峰,多有野外作业史.常见症状为高热、皮肤焦痂和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减少,血清外-菲氏OXk凝集反应阳性.影像学表现:胸部异常占38%,以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增多、小斑点状模糊影为常见,少数可有含液面空洞、胸腔积液及脑出血. 结论恙虫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调查,影像诊断为非特异性的,但在判定并发症和辅助诊断上必不可少.

    作者:林淦河;姜兆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胸部平片与CT、MRI对照观察

    目的加深对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影像表现的认识,并探讨此类食管裂孔疝形成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对照分析8例经钡餐造影确诊的伴有脊柱后突的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的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 结果 8例均为老年人,以女性居多.胸片与CT、MR影像表现均见疝囊在心脏之后呈肿块状,内含气体或气-液面.并有食管裂孔增宽、膈肌后份变平、后肋膈角变浅、贲门位于膈上而食管不短;均见脊柱胸腰段后突,该水平胸廓前后径增大.胸片初诊半数误诊. 结论脊柱后突的老年人发现心后肿块要警惕食管裂孔疝的可能.这类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有可能是由脊柱后突牵拉所致.

    作者:齐玲俊;周全;陈金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腮腺炎性病变的CT表现

    目的探讨CT对腮腺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炎性病变的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12例腮腺炎,7例双侧腮腺呈弥漫性增大,密度增高;5例单侧腮腺内见软组织肿块影,其中3例肿块较弥漫,密度不均,边界模糊,2例肿块较局限,密度较均匀,边缘模糊;1例腮腺体积缩小.手术均未发现腮腺内肿块. 结论 CT对大部分腮腺炎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程琦;吴国忠;韦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erengment syndrome,TMJDs)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74侧)TMJDs患者MRI表现.74侧均采用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50侧附加模拟动态扫描;关节腔造影33侧,关节腔镜检查19侧,手术14侧,病理切片4侧. 结果 (1)44侧有症状关节中,38侧关节盘病变,其中多见为关节盘移位,占76.4%. (2)用Trace标准判断关节盘移位(63.6%,28/44)与用胡氏标准判断关节盘移位(70%,31/44)无显著差异. (3)14侧手术病例中,手术证实穿孔7侧,MR平扫诊断穿孔4侧,检出率为57%. (4)MR检出髁突骨质增生,充血,水肿病变约为85.8%. (5)模拟动态观察,髁突活动受限15侧,其中7侧关节盘穿孔,2侧关节盘粘连误为穿孔,5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6)44侧有症状的关节中,T2WI见肌肉区有条片状高信号,为水肿渗出性病变,显示率为63.6%(28/44). 结论 MR能检出各种关节盘移位,是其他影像方法无法比拟的.能早期发现髁突骨髓内充血、水肿.模拟动态扫描对关节盘穿孔和粘连极为敏感,但不能区分.能准确区分可复性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能显示翼外肌水肿渗出,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榜昆;刘四斌;梁碧玲;钟镜联;叶瑞心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Alzheimer's病影像学研究进展

    Alzheimer's病(简称AD)被认为是本世纪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在西方,1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及50%的8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此病.在我国,此病的发病率近年亦有所上升,成为日益普遍的老年精神疾病.

    作者:刘溢;谢敬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介入治疗实验研究中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改进和CT评价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使之更适合介入治疗学研究,同时探讨瘤灶的CT表现及螺旋CT在检测瘤灶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80只),瘤种采用动物自身接种传代保存.取瘤块组织(1~2mm3大小)接种肝脏左叶深部,于接种后7、14天分别行CT平扫、动脉早期、门脉期扫描,少数动物于接种后21天再次CT扫描. 结果 72只(90%)动物接种成功.瘤灶以种植后2周CT显示清楚和典型,直径1~2cm左右,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动脉早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与周围肝组织分界较清楚.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富血供.而种植后超过3周的肿瘤大部分发生坏死.

    作者:邵国良;周康荣;王建华;颜志平;刘嵘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骨盆肿瘤的碘油栓塞治疗(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碘油栓塞治疗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对12例骨盆肿瘤患者进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及多支肿瘤供血动脉的碘油栓塞治疗,并以明胶海绵或弹簧圈增强栓塞疗效.其中纤维肉瘤1例,软骨肉瘤、骨肉瘤各2例,转移瘤7例. 结果术后复查见肿瘤供养血管完全闭塞,肿瘤染色明显减少,瘤区明显碘油沉积,临床症状减轻,栓塞后手术出血量少,病检肿瘤组织部分坏死,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碘油栓塞治疗骨盆肿瘤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显著,尤其适宜晚期骨盆肿瘤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刘骏方;万智勇;胡金香;乐涛;蔡春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神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材料与方法应用法国Balt公司的同轴可脱性球囊技术,在数字减影(DSA)监视下,对12例TCCF患者施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结果 9例患者成功地用球囊闭塞了颈内动脉瘘口,同时也保持了颈内动脉通畅;2例由于球囊进入瘘口困难,1例CCF瘘口较大,改行闭塞瘘口同时闭塞了颈内动脉.术后除1例失明未恢复外,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结论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技术是目前治疗TCCF的好方法,其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和疗效可靠的特点.

    作者:肖绍文;张超元;杨雷霆;黄玮;冯大勤;黄祜鸿;梁裕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

    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少见类型.症状与普通旁侧型相似.CT能准确显示突出的部位、大小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还可判定突出物的新旧,并对临床治疗起指导作用.

    作者:王文献;岳恒志;韩文杰;李树栋;段建航;张林琳;朱明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腰椎峡部裂CT征象探讨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上下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约占腰腿痛患者的4%~5%.笔者结合国内报道[1~4],对我院的41例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梁福民;殷好治;傅晓琴;孟令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垂体瘤出血和炎症出血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回顾1995年1月~1996年12月间9例垂体瘤出血(hemorrhagic pituitary adenoma,HPA)和1例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引起的垂体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探讨HPA和EHF引起的垂体出血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葛焕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学习和研究临床影像解剖学,努力为临床服务

    随着影像诊断设备与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关影像诊断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影像解剖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入,参加研究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作者:巫北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读片窗

    患者男,59岁.体检时胸透发现右肺下野有一肿物而入院治疗.查体无特殊.

    作者:伍建林;王园园;沈慧聪;张丽芝;关宏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输尿管结石染色

    输尿管结石染色(ureteral calculus staining),是透X线的输尿管结石在静脉肾盂造影(IVU)的征象.

    作者:叶念祖;卢本刚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