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女,36岁.以突发性黄疸人入院.实验检查:肝功能损害,乙肝二对半HBcAb阳性.
作者:刘明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 男,5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心悸7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10天就诊.体检: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处,未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音,心界叩诊不大,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高建华;孙宪昶;李春伶;黑砚;王立新;李娜;高彩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 男,19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腹部持续性钝痛,活动进加剧,休息后减轻,伴发热,自测体温37.3`C.
作者:郭景涛;陆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 女,40岁.因停经75天,阴道不规则流血40天,下腹隐痛伴肛门坠胀22天就诊.
作者:曲华丽;张雪林;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 女15岁.发现左颌下包块伴反复痰中带血嗅觉减退,偶伴头痛,发现右颌下及右侧耳前数个肿大淋巴结并逐渐增多、增大.
作者:严永宏;林焕斌;林谋固;许孟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卵巢内膜样癌的病理结构特点与MRI和MRS表现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癌的大体形态、结构特点,MRI的信号特征、增强后的强化方式和程度, MRS反映的肿瘤代谢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卵巢内膜样癌中,发生于左侧卵巢6例,右侧卵巢3例,其中2例合并子宫内膜癌.9例肿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实质性肿块, 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MRS显示肿瘤的胆碱复合物(Cho)代谢浓度明显增高.结论 卵巢内膜样癌多呈实质性肿块,与卵巢表面上皮来源性囊腺性肿瘤多呈囊实性不同,MRS显示肿瘤Cho浓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李文华;储彩婷;张萍;张韶珍;姚小红;张玉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像(DWI)对卵巢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73例81个病理证实的卵巢病变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比较不同性质病变囊性部分及实性部分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差异.结果 良、恶性卵巢肿瘤间囊性部分ADC值和eADC值的鉴别诊断阈值分别为2.755×10-3 mm2/s和6.455×10-2,而实性部分ADC值和eADC值的佳阈值分别为1.195×10-3 mm2/s和29.55×10-2.结论 DWI ADC值和eADC值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席艳丽;白旭;白人驹;孙浩然;王德华;张新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周围灌注异常(HPD)现象的多层螺旋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患者共 386个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观察肝灌注异常形态、位置,分析其与血管瘤大小及强化速度的关系.结果 386个血管瘤中出现灌注异常114个(29.5%).快速强化型血管瘤出现HPD现象的发生率(48.8%)远远大于慢速强化型(8.2%)(P<0.001);直径≤2 cm小血管瘤HPD的发生率(35.3%)高于直径>2 cm大血管瘤(18%)(P<0.005).结论 灌注异常现象在肝血管瘤中并不少见,更常见于快速强化型小血管瘤.
作者:谭晔;周诚;杨正汉;王向阳;张旻;王蕊;姜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侵蚀性葡萄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8例患者MRI表现为宫腔增大,肌层不均匀增厚,宫腔和肌层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影和等信号结节影,外肌层和盆腔内可见大量的血管流空信号.5例宫腔和肌层内见斑点状、条片状高信号出血灶.6例双侧附件出现实性或囊性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宫腔、肌层及附件病灶呈环形和结节状强化.结论 侵蚀性葡萄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作者:李红;苏家贵;洪剑;全昌斌;何宝明;赵敏;由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联合应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cine PC MRA)、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CE -MRA)评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全脑血流量和供血动脉病变对血流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采用MRA对41例TIA患者、30例正常人和30例脑梗死者的全脑血流量和脑供血动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0例无脑动脉严重狭窄的TIA患者与30例正常人之间的全脑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有颈内动脉(ICA)/椎-基底动脉(V-BA)严重狭窄的11例TIA患者与18例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但脑梗死患者合并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狭窄或闭塞的概率较大(P=0.018).结论 无脑动脉严重狭窄的TIA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全脑血流量无明显差异,而有脑动脉严重狭窄的TIA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流量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小玲;于铁链;王瑞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后6 h内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梗死侧(P=0.00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之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 联合CT灌注与CTA能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
作者:初建平;杨建勇;陈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成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脑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证实的成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脑MRI表现.结果 4例表现为脑白质病,在T2WI、T2FLAIR和DWI上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和皮层下白质内斑片状高信号;3例表现为脑出血,其中2例在SW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低信号出血影而常规MRI未能显示.结论 联合运用MRI序列可较好地显示成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脑改变.
作者:郭大静;赵建农;钟维佳;陈维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恙虫病患者胸部X线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恙虫病患者的胸片表现.结果 116例胸片异常,其中77例为两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 98例双肺门影浓密, 35例在两肺间质性改变的基础上合并弥漫性斑片状或局限性大片肺实变、胸膜腔积液、心影增大等;单纯心影增大1例、胸膜腔积液3例.其他97例胸片未见异常表现.结论 两肺间质性改变是恙虫病常见的胸部X线表现.
作者:吕正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肌肉软组织包虫囊肿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肉软组织包虫囊肿的CT表现.结果 11例中,发生在颈部3例,胸壁2例,腰大肌3例,背部1例,腹壁1例,臀部1例;其中单发6例,多发5例,共17枚病灶.CT平扫均表现为单囊型包虫囊肿,呈圆形或卵圆形囊性低密度肿物, 密度均匀,接近水的密度, 边缘光滑清楚,周围组织有受压、推移改变.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结论 CT可显示肌肉软组织包虫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内部特征.
作者:塔西甫拉提·阿吾提;木合拜提·买合苏提;刘文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肌纤维束成像应用于骨肌系统肿瘤诊断的可行性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38例骨肌系统肿瘤,均行常规MRI和DTI,计算并分析良、恶性肿瘤中心区、肿瘤周边区及邻近正常肌肉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体积比各向异性值(VrA),重组病变周围肌纤维束成像,并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 良性肿瘤病变周围肌肉肌纤维束成像主要表现为肌肉推移征象.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浸润、破坏征象.良、恶性肿瘤周边区的FA值和VrA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肿瘤中心区FA值和VrA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 DTI能用于评价肌骨系统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良、恶性肌骨系统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勇刚;王仁法;高小玲;杨海涛;程少容;夏黎明;朱文珍;王承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2例拟诊颈部动脉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减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CTA)及非减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not-subtraction angiography NS-CTA)行三维血管成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的成像时间及图像质量.10例同时接受DSA检查,其中3例为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比较DS-CTA与DSA血管成像的一致性.结果 DS-CTA与NS-CTA比较,前者成像时间明显缩短,但两者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CTA能较完整、清晰地显示血管.10例同时接受DSA,结果与DS-CTA一致,3例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病例均显示管腔通畅,无明显狭窄.结论 16层螺旋CT DS-CTA是一种快速、直观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血管三维重组图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补充手段.
作者:许权;杨春霞;王书智;顾建平;殷信道;卢铃铨;王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7例,7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变均为单发.7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颈动脉分叉扩大.CT平扫病变均呈等密度.MRI示T1WI呈等信号1例,略高信号2例,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可对颈动脉体瘤作出明确诊断.
作者:张德智;马天璇;李丹;陈丽君;栾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属良性骨病,由Jaffet和Lichtenstein于1942年在一篇关于单腔骨囊肿的文章中首次提出,约占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6%.ABC不同于其他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特点是可以原发也可以继发.如果病理上能找到明确前期基础病变的ABC,被认为是继发ABC,不能找到明确前期病变的,则考虑为原发ABC.有文献报道约1/3的ABC为继发;另有文献则认为大约有50%的ABC为继发.前期病变以骨巨细胞瘤为常见,成骨细胞瘤、软骨黏液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肉瘤等亦为较常见病种.
作者:曾效力;陈卫国;樊长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起源于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是肾脏原发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占75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MSCT的临床应用,使肾脏肿瘤的诊断率大大提高.CT灌注成像因能定量判断活体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现就CT灌注成像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王丹;张在仁;闫文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患者在骨髓移植期或免疫功能低下期及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血液系统异常者很容易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继发真菌感染已成为影响血液病患者预后及生存期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使得病情更加复杂,其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且相互重叠.笔者着重综述血液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作者:刘锴;刘士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前列地尔脂微球(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前后非癌肝组织血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连续搜集46例HCC患者资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采用CT灌注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肝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TACE术前实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总肝灌注量(TLP)分别为(0.18±0.13) ml·min-1·ml-1、(1.64±0.44) ml·min-1·ml-1及(1.82±0.32) ml·min-1·ml-1,对照组则分别为(0.16±0.17) ml·min-1·ml-1、(1.41±0.37) ml·min-1·ml-1、(1.57±0.28) ml·min-1·ml-1, 其中PVP、TL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H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ACE术后1个月HAP、PVP、TLP分别为(0.09±0.07) ml·min-1·ml-1、(1.35 ±0.27) ml·min-1·ml-1、(1.44±0.18) ml·min-1·ml-1,与术前HAP、TL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2);PV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ACE术后1个月HAP、PVP、TLP分别为(0.19±0.11) ml·min-1·ml-1、(1.71± 0.34) ml·min-1·ml-1)、(1.90±0.33) ml·min-1·ml-1,与术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定量评价TACE前后非癌肝组织血流灌注的变化;Lipo-PGE1能促进肝血流灌注,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作者:王海林;李家平;陈伟;初建平;杨建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急诊介入治疗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17例发病48 h~20天的 DVT患者进行颈静脉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同时股静脉内置入直头多侧孔导管,术后双向溶栓并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置入滤器,血栓溶解,下肢水肿消失,治愈出院,未出现肺栓塞.结论 产后DVT患者置入可回收滤器,术后双向溶栓并抗凝治疗,能提高DVT的深静脉早期复通率和有效预防发生肺栓塞.
作者:王艳丽;韩新巍;丁鹏绪;吴刚;管生;水少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对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进行分析,提高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成功率.资料与方法 7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及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并比较用不同投照角度造影对子宫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40.8%子宫动脉起源于臀下阴部干;29.6%源于臀下动脉;18.3%源于阴部内动脉,8.5%源于脐动脉,2.8%髂内动脉主干.47.3%子宫动脉在正位造影显示较好,86.2%子宫动脉在10°~30°右斜位造影或10°~30°左斜位造影显示较好.结论 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分支;斜位造影显示子宫动脉优于正位造影.
作者:申炜;潘少咏;梁惠明;廖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PGSV)对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检查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78例(86条患肢)经皮穿刺大隐静脉注入对比剂进行髂静脉病变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并与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PDPV)进行比较.结果 PGSV 的第1、2和3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36.36%(20/55)、43.64%(24/55)和20.0%(11/55).PGSV对髂静脉的清晰显示明显优于PDPV(P<0.05).与PGSV相比,PDPV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和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敏感性分别为11.76%、46.67%和59.65%.结论 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部分替代经皮穿刺股静脉造影术对髂静脉病变和部分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
作者:陈国平;顾建平;苏浩波;何旭;楼文胜;陈亮;宋进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精索静脉栓塞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分析精液与血浆性激素变化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37例Ⅱ度以上且伴有精液异常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使用鱼肝油酸钠加明胶海绵颗粒行选择性精索静脉栓塞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定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并进行精液分析.结果 37例患者的总体FSH水平从术前的(17.33±6.54) IU/L降低至术后的(10.83±4.93) IU/L(P<0.01),总体LH水平从术前的(15.26±6.04) IU/L降低至术后的(9.57±4.33) IU/L(P<0.01),总体T水平从术前的(13.56±6.74) nmol/L升高至术后的(18.37±7.37) nmol/L(P<0.01),精子密度从术前的(14.37±8.61)×106/ml增加至术后的(50.56±20.16)×106/ml,精子活力从术前的(18.05±3.83)%增加至术后的(37.13±7.21)% (P<0.01).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1).20例术前性激素水平异常者的术后FSH、LH平均水平高于17例术前血浆性激素水平正常者(P<0.05),术前性激素水平异常者的术后T低于术前血浆性激素水平正常者(P<0.01);术前性激素水平异常者的术后精子密度低于术前血浆性激素水平正常者(P<0.01).结论 经皮精索静脉栓塞术对血浆FSH、LH、T产生了影响,继而可提高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李龙;曾欣巧;桑惠君;李何庭;杨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大泡的介入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 选10例患者11例肺大泡,在CT引导下对每例肺大泡行经皮肺穿刺注射鱼肝油酸钠后抽气治疗.结果 10例患者11例肺大泡经介入治疗后,均一次性治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介入治疗肺大泡是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作者:尚全良;肖恩华;罗建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椎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技术(vertebral artery embolotherapy,VAE)在椎体肿瘤治疗中应用方法、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资料与方法 用带毛弹簧圈对12例颈椎肿瘤病例进行了椎动脉栓塞治疗,肿瘤分布于2~6颈椎,横突孔受侵,其中3例因手术中肿瘤切除时伤及椎动脉后出血不止,行VAE术,2例在术前行肿瘤血管栓塞术+VAE术,7例在术前直接行VAE术.结果 本组病例均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治疗,取得很好疗效,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颈椎肿瘤手术过程出血明显减少.结论 椎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对侵及椎动脉的颈椎肿瘤行术前栓塞治疗以减少椎动脉损伤后大出血、降低手术风险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青;杨继金;江旭;张火俊;施雅芳;司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Dyna-CT在气管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Dyna-CT术中实时和术后即时监测下对10例明显呼吸困难的气管严重狭窄患者行气管支架植入术,及时评估气管支架植入的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共进行了13次气管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1枚金属支架.植入后8例患者呼吸困难缓解,2例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术前Dyna-CT均显示气管狭窄段,即时Dyna-CT复查显示支架完全准确置入8例,2例支架稍偏近端或远端,因症状改善良好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Dyna-CT可在术中实时以及支架植入术后即时显示狭窄气管,可作为术中实时和术后即时评估支架植入情况的依据.
作者:曾庆乐;李彦豪;陈勇;何晓峰;刘战胜;许小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DSA下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20例MSCTZ诊断为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结果 20例Stanford B型AD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22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75%),5例少许渗漏(25%)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 术后6天因右肾出血伴感染死亡1例, MSCT复查19例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回访3个月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DSA下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可有效提高EVGE治疗的成功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锦文;李彦豪;陈勇;卢伟;曾庆乐;赵剑波;梅雀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CT表现.材料与方法对66只Wistar大鼠MPM模型行胸部CT平扫,并尸解及病检.结果 胸膜增厚形态与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CT显示局限片状增厚18侧、结节形增厚48侧、弥漫环形增厚47侧,19侧CT未显示胸膜增厚.CT胸水发现率为39.13%,多见于上皮型和混合型.镜下MPM向周围组织浸润45例,占68.18%,CT仅显示33.33%.结论 平扫CT不能提示MPM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胸膜增厚的类型与大体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符合性,但CT不能显示小于3 mm结节和薄的斑片状病灶;CT对胸水显示率低.
作者:韩丹;何波;廖承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兔肝VX2瘤活体二维多体素1H-MRS动态变化特征.材料与方法对14只兔肝VX2瘤荷瘤兔分两期进行活体2D 1H-MRS和常规MRI检查,观察肿瘤中心部分、肿瘤周围部分与瘤周正常肝组织的代谢物波峰变化,测量代谢物峰下积分面积比值.取MRS检查相应部位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进行PAS染色,测量积分光密度.结果 肿瘤中心部分的脂质(Lip)、胆碱化合物(Cho)和糖原和葡萄糖复合物(Glyu)波峰与瘤周正常肝组织差别较大.肿瘤周围部分除Lip峰高于瘤周正常肝组织以外,Cho和Glyu峰差异不大.肿瘤中心部分的Cho/Lip和Glyu/Lip值均较瘤周正常肝组织低(P<0.05),肿瘤周围部分与瘤周正常肝组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期三个部位的Glx/Lip、Cho/Lip、Glyu/Lip比值均较第一期明显降低(P<0.05).瘤周正常肝组织PAS染色积分光密度值与Glyu/Lip值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0.627,P<0.05).结论 活体2D 1H-MRS能动态显示兔肝VX2瘤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主要代谢物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组织糖原储备及肿瘤的生长、增殖、坏死情况.
作者:颜荣华;肖恩华;唐蜜;梁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腰椎退变患者腰椎骨质、椎间盘、韧带、椎小关节退变及腰椎退变性失稳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探讨腰椎退变规律.资料与方法 对1 180例腰椎退变患者的腰椎CT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椎体骨质、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退变以及退变性腰椎失稳的发生率.结果 腰椎退变患者腰椎间盘的退变率高,其次是腰椎骨质、椎小关节、韧带、腰椎失稳.以36岁为年龄分界,36岁以下为腰椎低退变率年龄,以上是腰椎高退变率年龄,不同结构伴随年龄增长的退变率并不是同步递增的,腰椎骨质、椎小关节、韧带退变率及腰椎失稳发生率高在65岁以上年龄段,而腰椎间盘退变率高在36~45岁年龄段.男性腰椎间盘、骨质的退变率明显高于女性;椎小关节、韧带的退变率在男、女性间无显著差异;而女性腰椎失稳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总体上伴随年龄增长的腰椎退变,其不同结构的退变规律不一,在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全面分析腰椎退变的影像表现有利于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理解和治疗.
作者:欧阳林;周水添;肖玉辉;林焕斌;陈晓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在胃肠疾病诊断中,小肠病变是唯一只能依赖X 线检查而不能用其他检查手段替代,因此提高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质量对发现小肠病变尤为重要.常规口服法因钡多气少,主要显示充盈像,对管腔内细小病变显示欠佳,并且因肠袢重叠易遗漏病变;插管法虽然能取得良好的双对比效果,但操作复杂,患者难以耐受[4~6].笔者在实践中参照Phillips[1~3]的报道,使用小肠改良法气钡双重造影能较满意地显示小肠的气钡双对比像.
作者:陈晓林;余成新;覃晓燕;杨成;陈江津;周建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瘘的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urography,MSCTU)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4例经手术证实泌尿生殖瘘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详细分析其MSCTU特征.结果 4例泌尿阴道瘘均表现为阴道不同程度扩张,其内充满水样密度影.3例膀胱阴道瘘表现为膀胱与阴道间存在窦道性交通,对比剂自膀胱流入阴道.MSCTU显示1例输尿管阴道瘘的输尿管内对比剂注入阴道.结论 MSCTU是目前诊断泌尿生殖瘘的佳手段,可为制定手术计划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刘竞艳;万业达;何岸苇;张琳;何珍;齐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3例表现为前列腺明显增大,伴软组织肿块形成,CT和MR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肿瘤内部有不规则坏死区.DSA造影可见新生肿瘤血管和明显的肿瘤染色征.对盆腔邻近组织、结构仅1例主要表现为膀胱受压,其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侵犯,膀胱和精囊腺是极易受侵犯的器官.1例发生肺和盆腔转移.结论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常见于青少年,CT和MR能显示前列腺肉瘤的表现以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
作者:袁正;王俭;刘士远;肖湘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序列(FIRM)在胎儿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5例21~39周异常胎儿行FIRM及快速稳态进动采集序列(FIESTA)扫描,将其诊断结果与产前超声、(引)产后所见或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5例胎儿病变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CNS)4例,FIRM确定了胎儿颅内出血诊断;胸部异常6例,FIRM显示了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先天性膈疝(CDH)的信号特点;腹部异常25例,FIRM显示了腹部囊性病变、部分脐部异常(脐膨出、腹裂)、肠梗阻、肝囊肿、腹部占位的信号特点;泌尿系统异常6例,FIRM显示了多囊肾的信号特点;其他异常4例,FIRM显示了腹股沟斜疝及骶尾部畸胎瘤的信号特征.结论 FIRM序列作为FIESTA序列的补充,对诊断胎儿病变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玉珍;张忠阳;高煜;张弘;李玉华;朱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肠道穿孔的特殊X线征象.资料与方法 对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新生儿胃肠道穿孔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膈下游离气体39例,无膈下游离气体17例.特殊X线征象表现为:新月征5例、线样征2例、假囊肿征6例、网膜囊积气征1例、足球征19例、镰状韧带征12例、铅笔征2例、胃泡征消失11例、肠壁积气征8例、木梳征1例、气粪混合征2例、腹腔积液征26例、肠间隔增宽征22例、三角形积气征9例等.结论 胃肠道穿孔的特殊X线征象可有助于早期诊断本病.
作者:张欣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DCIS的MR动态增强表现,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8例病理诊断为粉刺型25例,乳头型4例、实性型7例、筛状型2例.5例DCIS在注射MR对比剂后无强化;粉刺型DCIS多表现为管状强化(64%),而非粉刺型DCIS表现为均匀一致强化或延迟环状强化.4例病灶的强化曲线为流入型,18例为平台型,11例为流出型.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MR在DCIS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需结合钼靶摄影结果.
作者:刘岘;陈俊;刘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MSCT灌注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0例乳腺肿瘤(包括15例乳腺癌和5例纤维腺瘤)的MSCT灌注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与对侧正常乳腺组间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组与乳腺癌组之间的BF、BV和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2 cm的乳腺癌的中心与边缘之间的BF、BV和 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T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 cm的乳腺癌的中心与边缘之间的BF、BV、MTT和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能反映乳腺病变的血液灌注特点,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雷振;邓立勇;席焕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调查安装200 mA以上X射线机机房46间(200 mA 10间,300 mA 24间,500 mA 12 间).测量机房的面积,并采用上海FD-3010型辐射仪、美国451P型X、γ巡测仪,在70 kV、1.0 mA的测试条件下,对透视时操作室内、机房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和辐射水平限值依照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进行.
作者:张莉;张俐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故障现象 选择按钮在摄影档任意位置档均无X线产生,透视正常.
作者:赵雁平;钟财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术前初步诊断:L2~4椎管内硬膜下肿瘤.考虑神经源性肿瘤,不除外室管膜瘤.手术所见 硬脊膜内肿块位于L2中缘及L4椎体上缘之间,大小约5.0 cm×2.0 cm×1.6 cm,边界尚清,似有包膜.
作者:钟华成;许孟君;周水添;林焕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 男,8岁.左眼红、痛伴视物不见2周.专科检查:左眼无光感,结膜睫状充血,角膜雾状浑浊,瞳孔圆形,约3 mm,光反射消失;玻璃体混浊,眼底欠清晰,视网膜轻度隆起,眼压48 mmHg(1 mmHg=0.133 kPa);眼球无突出,眼球运动正常.右眼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作者:韩路军;曲华丽;李新瑜;张雪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LAVA结合ASSET技术进行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60例肝病患者应用LAVA结合ASSET进行门静脉成像,并与20例门静脉CE-MRA进行对照,分析两者对肝内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结果 应用LAVA结合ASSET扫描获得的门静脉成像显示全部60例的门脉主干及肝内1、2级分支、32例3级分支、4级18例和10例4级以下分支.门静脉CEMRA20例显示全部门脉主干及肝内1、2级分支、10例3级分支,7例4级分支和3例4级以下显示.两种方法显示门静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A结合ASSET技术可完全替代常规的CE-MRA获得门静脉图像.
作者:吴伟;赵建农;郭大静;罗银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肝硬化伴有脾大时使用CT大斜率法(传统法)和改进后的大斜率法(改良法)测量肝灌注指标的准确性.资料和方法选取17例不同级别(child-plugh分级)的肝硬化伴有脾大患者作为研究组(肝硬化组)和14例无肝病的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以及去卷积法计算肝灌注量.结果 对照组使用传统法、改良法和去卷积法计算出的肝脏双期灌注量非常接近(P>0.05);肝硬化组,传统法计算所得门静脉灌注量和总灌注量明显低于另两种方法(P<0.05).结论 在对肝硬化脾肿大病例的CT灌注定量测量中,改良法的准确性优于传统法.
作者:黄勇慧;李家平;谢红波;庄文权;陈伟;初建平;杨建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耳部结构细小复杂,显示该区域的解剖及病变(图1~22)需要采用特殊的影像检查技术及灵活的图像后处理.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应用提高了耳部的影像学诊断水平,要求影像医师及时更新知识[1~11].基于这种现状,下面重点讲述如何选择耳部检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怎样掌握正常影像学表现和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现在非常热门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王冰;刘兆会;刘中林;常青林;李书玲;张青;于文玲;陈青华;张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