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87X
  • 国内刊号:42-1844/R
  • 影响因子:0.87
  • 创刊:199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37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中医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3年1期文献
  • 逐瘀化石冲剂对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逐瘀化石冲剂对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肾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逐瘀化石冲剂结合ESWL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ESWL治疗. 结果:(1) 治疗组肾脏体积明显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2) 治疗组碎石后72小时、120小时,尿中红细胞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 碎石后72小时、120小时,尿中变形型红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逐瘀化石冲剂有减轻并消除ESWL术后导致肾脏水肿、瘀血的功能,且有减轻、修复ESWL术后致肾脏出血、红细胞变形的作用.

    作者:殷志平;陈明;徐丹生;张继来;秦丹华;陈斌;程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 NSE、 LPO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与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NSE、LPO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NSE无变化,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NSE, P<0.05; LPO, P<0.01). 结论: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能够调节脑出血患者TNF-α、NSE、LPO水平,表明针刺上述穴位能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紊乱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抗御自由基损害,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周爽;方邦江;王升旭;郭成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加味补肾壮筋汤颗粒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补肾壮筋汤传统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剂是否存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加味补肾壮筋汤传统汤剂和中药配方颗粒剂分别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其中服用传统汤剂组56例,服用中药配方颗粒剂组64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7%和90.63%,疗效相同(P>0.05);在腰椎骨密度变化和腰背痛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加味补肾壮筋颗粒剂不仅保持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而且应用简单、方便;在临床疗效上与传统汤剂保持一致.

    作者:吕朝晖;温振杰;邱剑鸣;邱健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祛风愈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胱抑素-C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祛风愈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及对胱抑素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低蛋白、低磷饮食结合开同治疗及西医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祛风愈肾汤治疗.选取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胱抑素-C(Cys-C)、Scr、TC、HB、HDL治疗前后的变化.Cys-C采用乳胶颗粒增强比浊法测定,Scr、TC、HB、HDL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相比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治疗后Cys-C、Scr、TC、HB、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祛风愈肾汤能改善患者肾功能、血脂紊乱和营养状况,并为Cys-C早期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作者:董飞侠;程锦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配方颗粒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祖国医学头痛范畴,其病多由内伤所致.笔者运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血府逐瘀汤治疗该病10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宪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冠心病心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冠心病心衰临床上多见,常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较为困难.笔者应用生脉注射液合多巴酚丁胺针剂静脉滴注治疗肺心病并冠心病顽固性心衰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常合并眼底视网膜改变.妊高症患者眼底视网膜改变与血压高有密切关系,一般患者产后妊高症症状可自行缓解,但少部分患者血压仍持续性升高,因此导致视网膜病变不能改善,视力下降.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1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腊珍;卫英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逸神汤治疗情志刺激综合征

    情志刺激综合征是以精神刺激为特征的一类症侯群.笔者以自拟逸神汤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安慰治疗22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于下.

    作者:宋远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克纤胶囊对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克纤胶囊对酒精及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酒精及四氯化碳造成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然后用克纤胶囊等给药治疗,观察大鼠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克纤胶囊能显著降低ALT、AST值(P<0.05);能降低HA、PC-Ⅲ、Ⅳ-C、LN等肝纤维化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克纤胶囊具有保肝降酶、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任建平;胡锡元;陈梁;严启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造血一号抗贫血的实验研究

    造血一号对环磷酰胺造模、失血性、溶血性及放射线照射所引起贫血,均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数,并促进骨髓粒系祖细胞的增殖速率恢复正常,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吴建华;李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化痰散结方对人肺癌SPC-A1细胞内cAMP、cGMP浓度的影响

    目的方法: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选择不同浓度的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与人肺癌细胞SPC-A1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状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SPC-A1细胞内cAMP、cGMP浓度.结果:人肺癌细胞经含化痰散结方的兔血清作用后,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外形变圆,体积缩小,折光性增加;荧光镜下可见细胞核破碎、裂解为大小不等的凋亡小体;SPC-A1细胞内12小时及24小时cAMP、cGMP浓度无明显变化,36小时、48小时cAMP浓度升高,cGMP浓度无明显变化,cAMP/cGMP的比值明显升高.

    作者:杨勤建;陈振发;雷良蔚;吴先哲;黄冬生;乔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溶栓合剂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溶栓合剂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家兔颈外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测溶栓合剂对凝血酶原功能、血小板的活化、聚集的影响.结果:溶栓合剂治疗组能明显的延长酶原的时间,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溶栓合剂能明显的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

    作者:杜猛;罗保平;尹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β-EP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中β-EP(β-Endorphin, 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采用放免技术,检测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中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延髓中β-EP含量明显升高,电针内关后可使家兔延髓中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以调节脑组织中β-EP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组织供血,这可能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华;张红星;吴绪平;王亚文;刘又香;涂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转换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活血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主要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SD雌性大鼠8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补肾健脾活血方大、小剂量组共7组,用卵巢切除的方法进行动物造模,给药90天后检测血清E2、BGP和尿DPD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补肾健脾活血方能明显增加血清E2、BGP的含量,降低尿DPD含量(P<0.01),其作用显著优越于西药雌激素治疗,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能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

    作者:胡冰;杨述华;邱幸凡;张六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茯参胶囊的定性定量分析

    目的:建立茯参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鉴别制剂中的人参、茯苓、紫河车、肉桂;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b1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人参皂苷Rb1在0.0633.010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3.34%(n=6).结论:该法简便,重现性良好,可用于茯参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芦金清;金晓东;舒翔;朱婷;张雪琼;曹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参二醇甙对实验动物的免疫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人参二醇甙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免疫器官重量及大鼠血清IL-2、补体C3、C4的水平来评价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人参二醇甙(PDS)能增加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大鼠血清中IL-2、补体C3、C4的含量.结论:人参二醇甙(PDS)对实验动物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作者:但汉雄;刘翠霞;江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愈风Ⅱ号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对愈风Ⅱ号合剂中黄芩苷进行定量控制.方法:三波长分光光度法.结果:黄芩苷在3.968~49.60μg/ml范围内含量与吸收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3, RSD=1.07%.结论:不同批次愈风Ⅱ号合剂中黄芩苷含量为0.333~0.351mg/ml.

    作者:刘明乐;王洪军;黄德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痫得安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对痫得安丸中黄连等六种主辅药进行了显微或薄层色谱鉴别,对具毒性的朱砂进行化学鉴别,并通过独特的方法将其分离,再运用沉淀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为完善该产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姚伟生;孙华芳;梁锡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乌梅的研究进展

    乌梅(Fuctus Mume)是由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加工而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在历代本草中均划属收涩药,性平,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止渴、驱虫止痢的功效[1].

    作者:许腊英;余鹏;毛维伦;刘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存质量评价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领域内的应用

    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疗法具有独特功效,尤其对于失去根治机会的中、晚期患者而言,中医药疗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的评价在恶性肿瘤领域内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在中医领域内,有关生存质量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笔者就生存质量评价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领域内的运用作一简要评述.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浅析宣畅气机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表现形式.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从脏腑活动到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代谢,都与气机升降出入密切相关.

    作者:刘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提高中医康复医学古代文献的检索水平

    中医康复医学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病伤残证、老年病、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患者,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方法,进行辨证康复治疗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作者:陈沛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媒体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本身在理解上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课堂板书的授课模式,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笔者尝试将电脑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作者:周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网络族的主体,正越来越多地受着网络的影响.网络时代构筑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今天大学生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并对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挑战.本文试就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赵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搞好<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技术学科,是一门培养中药人才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为中药剂型服务的学科.

    作者:刘艳菊;苏桂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上市后再评价

    近年来,中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中成药的品种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某些中药的不良反应涉及到肝功能损伤,肾脏损害,胃肠道、呼吸系、血液系统、精神神经系统损害.因此,要运用现代医药技术,从中药药效、毒理等方面加以研究,并加强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同时,应加强医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对中药的安全、有效、经济等方面进行科学再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避免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如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