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的分布和表达,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缺血脑组织内的浓度.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LR4蛋白在皮质缺血半影区及邻近纹状体区有表达,且在再灌注后1 h即达高峰;IL-1β在再灌注后3 h明显升高[(4.47±2.13) ng/ml],表达高峰在再灌注后12 h [(14.39±2.58) ng/ml].结论 脑组织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LR4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作为重要炎性受体介导脑缺血炎性损伤.
作者:张清;孙鹏;冯新民;张诗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 TSA)、Apicidin与Bortezomib单药及联合应用对恶性血液病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200~2 000 nmol/L TSA、 Apicidin, 5~80 μmol/L Bortezomib分别处理恶性血液病肿瘤细胞株K562、 SHI-1、 Jurkat 24 h,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根据流式细胞术结果选取TSA 800 nmol/L,Apicidin 400 nmol/L分别与5~80 μmol/L Bortezomib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TSA 1 000 nmol/L, Apicidin 400 nmol/L分别与Bortezomib联合作用于SHI-1细胞,TSA 600 nmol/L, Apicidin 600 nmol/L分别与Bortezomib联合作用于Jurkat细胞.以上药物作用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绘制浓度-凋亡曲线.分别以Apicidin 200 nmol/L,Bortezomib 20 μmol/L及Apicidin 200 nmol/L 与Bortezomib 5 μmol/L联用作用于K562细胞24 h, 用Western blot检测 Bcl-XL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TSA、Apicidin、Bortezomib均可促进K562、Jurkat、SHI-1细胞凋亡.TSA、Apicidin分别与Bortezomib联用,可导致K562、SHI-1细胞系凋亡率的明显提高,而对 Jurkat 细胞系没有明显影响.Bcl-XL蛋白在Apicidin与Bortezomib联用24 h组较对照组及单一药物处理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小剂量Bortezomib联合TSA或Apicidin应用于K562、SHI-1细胞系,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此时,TSA、Apicidin用量较用单药时显著减少.
作者:孙立石;洪振亚;韩志强;肖敏;曹阳;黄亮;周剑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UVA/UVB)联合照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 细胞传代培养,以含不同浓度NS398的培养液孵育2 h 后接受UVA/UVB 照射,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紫外线照射能显著诱导HaCaT细胞凋亡(P<0.01), NS398预处理则能有效抵抗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NS398能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从而发挥防护紫外线损伤的作用.
作者:梁虹;李家文;严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用维生素C刺激乳腺癌细胞MCF-7,或者用pcDNA-Trx转染MCF-7使细胞中的Trx-1表达升高,另外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rx-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进入S期细胞的比例.结果 维生素C的刺激使细胞内Trx-1表达上升,更多的细胞进入到S期.转染pcDNA-Trx的细胞Trx-1的表达上升,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将Trx-1蛋白加入到培养液中后,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地随Trx-1浓度提高而升高.结论 无论在细胞外还是细胞内,Trx-1水平的上升均会促使细胞进入S期.
作者:陈孝平;陈正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β-caten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与紫杉醇(paclitaxel)联合时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的β-catenin ASODN和错义对照(SODN)作用于MCF-7细胞48 h后,测定细胞凋亡比例.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ASODN、SODN和空白对照培养细胞10 d后,计算各自的集落形成率.按不同组合分别在培养细胞中加入ASODN、SODN、紫杉醇,于培养24、48 h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β-catenin mRNA 表达,培养72 h后MTT法计算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 MCF-7细胞凋亡比例随β-catenin ASODN作用浓度升高而略有升高,与SODN、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ASODN组平均集落形成率(12.5%)与SODN组(34.0%)和空白对照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T实验和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ASODN联合紫杉醇组与单用ASODN组或单用紫杉醇组比较,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高,β-catenin mRNA表达相对值明显降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β-catenin ASODN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且同紫杉醇联合作用时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和β-catenin mRNA 表达.
作者:宋旗;黄韬;田元;张景辉;袁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AMd)抗神经元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2a,缺糖、缺氧和缺血清(OGSD)培养90 min,更换正常培养液并加入不同浓度的PAMd,继续培养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神经递质含量;收集细胞,测定以下指标:①MTT法检测细胞生存活力;②荧光光度法分析胞质活性氧(ROS)含量;③激光共聚焦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④Western blot检测胞质细胞色素C(Cyt C);⑤采用Caspase 3可见光底物DEVD-pNa测定Caspase 3活性.结果 ①PAMd促进OGSD处理后的N2a细胞存活;②PAMd抑制OGSD处理后的N2a细胞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③PAMd直接清除细胞内的ROS;④PAMd能维持线粒体跨膜电位的稳定;⑤PAMd抑制线粒体Cyt C释放和抑制胞质Caspase 3活性.结论 PAMd通过阻断线粒体凋亡途径和抗氧化作用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作者:段秋红;王忠强;王剑飞;卢涛;国艳春;郭莲军;王西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在正常妊娠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体血浆以及胎盘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孕早期血压正常的180例孕妇,保留妊娠10~14、20~24、30~34周以及终止妊娠后24 h母体血浆、胎盘,根据随访结局分为子痫前期组(4例重度、6例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组(12例)和正常妊娠组(22例,选自158例正常妊娠).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段母体血浆瘦素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在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采用QF-RT-PCR法检测胎盘中瘦素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15例未孕健康妇女作为未孕对照组.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母体血浆瘦素浓度随妊娠的进展逐渐升高;妊娠期子痫前期组的血浆瘦素浓度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终止妊娠后24 h所有病例母体血浆瘦素水平急剧下降,接近正常未孕水平.瘦素表达分布于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瘦素蛋白和mRNA表达强度在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依次上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母体血浆瘦素水平在妊娠早期就已经明显升高,随着病情加重,胎盘分泌的瘦素逐步增加,是预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信号分子之一.
作者:赵云;王泽华;李稚敏;陈茜;程璟;邹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在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中是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群.方法 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ACS)分选出人胆囊癌SP细胞、非SP细胞.培养3~5周后再次进行FACS,用以检测SP细胞的分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BCG2蛋白在SP细胞的表达.结果 SP细胞群在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占(0.64±0.08)%,分离出的SP细胞在培养3~5周后会产生SP细胞和非SP细胞,而非SP细胞则不具备此特性;并且ABCG2在胆囊癌SP细胞群中呈现出高表达状态[(89.56±3.86)%],在非SP细胞中几乎不表达[(1.32±0.49)%],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中存在着很少量的干细胞样SP细胞群,并且高表达ABCG2.
作者:胡均;李健;刘文松;杜志勇;王敏;陈敏;石程建;沈俊;秦仁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与内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 只大鼠分别于缺氧缺血后30 min、1 h、4 h、12 h、1 d、3 d、7 d、14 d及21 d处死,免疫组化(SP)法检测GDNF,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细胞凋亡在缺氧缺血后3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在4 h、12 h、1 d、3 d、7 d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GDNF表达在缺氧缺血后7 d 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在3、7、14 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GDNF于细胞凋亡的高峰时间开始表达,与此同时,细胞凋亡逐渐减少.表明在缺氧缺血所致的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内源性GDNF的表达升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发挥保护作用,并对后期的神经修复起一定作用.
作者:覃琳;熊英;阳倩;卓平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CD44、选择素E、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移植组、TGF-β1组.于移植术后第5天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CD44、选择素E、VCAM-1、LFA-1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组CD44、选择素E、LFA-1、VCAM-1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P<0.01.与移植组相比,TGF-β1组CD44、选择素E、LFA-1、VCAM-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TGF-β1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D44、选择素E、LFA-1、VCAM-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赵金平;李平;张韵凤;王现国;杨辰垣;高思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浓度氧暴露对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来源的肺腺癌A549细胞中硫氧还蛋白-2 (thioredoxin-2,Trx-2)表达的影响,探讨Trx-2 对高氧肺损伤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 A549细胞系,待其在37 ℃、5% CO2培养箱中生长至接近融合状态时,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高氧组持续暴露于常压高浓度氧中,氧浓度 > 90%,CO2浓度为 5%;空气组仍置于含5% CO2培养箱中.两组分别于高氧或空气暴露12、24、48 h 提取A549 细胞总RNA,采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Trx-2 mRNA的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 检测A549 细胞Trx-2 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与空气组相比,A549 细胞高氧暴露24 h Trx-2 mRNA 表达显著增强(P<0.05);48 h 后Trx-2 mRNA呈下降趋势,其表达较空气组减弱,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空气组相比,A549 细胞高氧暴露后 12 h Trx-2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强(P<0.05),随后逐渐减弱,至48 h 显著减弱(P<0.05).结论 高浓度氧暴露诱导A549 细胞中Trx-2 动态表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Trx-2 对高氧肺损伤线粒体可能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蔡成;常立文;李文斌;刘伟;陈燕;单瑞艳;黄光焰;汪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体外评价蒽环类及紫杉类化疗药物与乳腺癌耐药相关基因MDR1(多药耐药基因)和BCRP(乳腺癌相关耐药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利用RT-PCR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体外化疗药物干预后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蒽环类药物与MDR1基因表达量间有密切关系,随蒽环类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MDR1基因表达量也随之增加.而蒽环类药物与BCRP基因间及紫杉类药物与MDR1、BCRP间都无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蒽环类药物是MDR1基因编码的p-gp蛋白的特异性底物之一.临床可能通过检测MDR1的表达量较准确的预测蒽环类药物的疗效,并为个体化的选择敏感性药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明洁;黄韬;李治;田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发挥抗癌效应的内在机制.方法 以0.01、0.1、1、10、50 μmol/L紫杉醇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采用碘化丙啶(PI)单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作用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进而对细胞进行同步化处理,采用PI单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低浓度(0.01 μmol/L)紫杉醇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Ⅴ/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高浓度(50 μmol/L)紫杉醇对A2780细胞坏死的影响.结果 ①紫杉醇浓度为0.1、1、10 μmol/L时,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0.01 μmol/L组(P<0.01)和50 μmol/L组(P<0.01).②A2780细胞经同步化处理后给予0.01 μmol/L紫杉醇,经过一个细胞倍增时间未观察到G0/G1期阻滞.③0.01 μmol/L组,1 μmol/L组坏死细胞比例明显低于50 μmol/L组(P<0.01).结论 在0.1~10 μmol/L 的浓度范围内,紫杉醇可能通过诱导G2/M期阻滞使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浓度为0.01 μmol/L时紫杉醇诱导凋亡与G0/G1期或G2/M期阻滞均无关,浓度为50 μmol/L时紫杉醇可能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坏死发挥抗癌效应.
作者:王丽;杨宾烈;郝星;马湘一;翁丹卉;廖书杰;卢运萍;王世宣;于洪涛;马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EMMPRIN及MT1-MMP 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MMPRIN及MT1-MMP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肿瘤组织中35例(72.9%)有EMMPRIN mRNA的表达,30例(62.5%)有MT1-MMP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有31例(64.6%)EMMPRIN和25例(52.1%)MT1-MMP呈阳性反应,但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MMPRIN和MT1-MMP mRNA及蛋白的表达.EMMPRIN与MT1-MMP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但与Duke's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呈显著相关(均P<0.01),且EMMPRIN和MT1-MMP的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EMMPRIN mRNA阳性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7.8±14.6)月,阴性患者为(54.7±11.3)月,5年生存率前者为41.2%,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70.4%(P<0.01),EMMPRIN和MT1-MMP mRNA的阳性表达同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 MT1-MMP及其诱导因子EMMPRIN与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侵袭性的有效指标,高表达EMMPRIN和MT1-MMP可能预示着结直肠癌患者不良的预后.
作者:刘聪;岳翔;刘爱国;胡群;周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抑制剂曲古抑菌素 A (trichostain A, TSA) 对低氧条件下人肺腺癌细胞株 A549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 1α, 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常氧组(对照组)及低氧组(实验组),其中低氧组设4组,即低氧6 h组,低氧6 h前加TSA (1.25 μg/ml) 组,低氧24 h组,低氧24 h前加TSA (1.25 μg/ml) 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HIF-1α、VEGF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 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在低氧6 h和24 h组HIF-1α、VEGF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较常氧组明显增强 (P<0.05),TSA减弱低氧6 h和24 h组HIF-1α、VEGF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 (P<0.05).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参与低氧人肺腺癌细胞血管生成的调节,TSA可能降低低氧条件下肺腺癌新生血管的生成.
作者:黄宏;张珍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高糖刺激下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及姜黄素对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MC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培养液,高糖刺激各组给予含 3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分别于培养6、12、24、48 h后收集细胞,另1组给予含30 mmol/L葡萄糖和33.33 mmol/L姜黄素的培养液共孵育6 h后收集细胞.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MC有微量的HO-1 mRNA表达,高糖刺激后HO-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于6 h达到高峰, HO-1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mRNA变化趋势相同.MC加高糖和姜黄素共孵育6 h后,HO-1表达较单纯高糖刺激6 h组显著增强,其mRNA吸光度相对值分别为(1.987±0.236)、(1.195±0.167)(P<0.01),HO-1蛋白吸光度值分别为(23 560±1 867)、(14 072±1 333)(P<0.01).结论 高糖刺激下,系膜细胞HO-1 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姜黄素可诱导高糖刺激下系膜细胞HO-1表达增强,从而保护细胞.
作者:陈丽;刘晓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分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CD45/SSC散点图设门方法,对92例初发性B-ALL患者的骨髓幼稚细胞表面及胞内分化抗原进行分析.结果 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具有明显特征:HLA-DR、CD10、CD19、CD22、CD34、CD38、cCD79a、TdT为常见;髓系抗原CD11b、CD13、CD15和CD33亦可见明显表达,表达率分别为16.7%、42.4%、17.4%和37.4%.不同亚型比较,前前B-ALL中HLA-DR、CD10、CD19、CD22、CD34、CD38、cCD79a的表达率均在90%以上,而不成熟B-ALL不表达CD10,CD11b、CD13、CD33主要在前前B-ALL上表达,CD15则在前B-ALL中多见.儿童B-ALL的免疫表型与成人B-AL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ALL的异常骨髓细胞具有明显的本系列特征、原始细胞标记和跨系表达.且不同免疫亚型的B-ALL具有一定的表型差异.
作者:郑金娥;杨晶;刘隽;刘仲萍;刘伟;杜雯;胡豫;黄士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同胞卵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和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受精、受精后胚胎的影响并寻求ICSI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2月间非男性因素性不孕的夫妇采用同胞卵和同一份精液行常规IVF和ICSI的受精情况、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潜能,并分析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患者不孕原因.结果 114例患者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率为14.9%,IVF、ICSI均受精组ICSI受精率(72.3%)高于常规IVF(61.4%),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均受精组和仅ICSI受精组处理后精液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比较移植不同受精方式的胚胎的着床率、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对于非男性因素性不孕的夫妇选择ICS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受精率,避免完全受精障碍.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潜能不受受精方式的影响.对于可疑或高危IVF受精障碍人群首次行IVF时,如获卵数多可选择将部分卵行ICSI,减少取消移植的风险.
作者:岳静;朱桂金;刘雪梅;刘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f, EGB)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EGB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 只,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EGB治疗组.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诱发大鼠糖尿病.EGB治疗组给予EGB溶液灌胃12周,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随后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 并对染色结果行计算机图像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Bax在模型组神经节细胞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在EGB治疗组的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减弱;Bcl-2在EGB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GB治疗组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EGB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EGB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项楠;林晗;李贵刚;刘恒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恶病质小鼠营养代谢的关系.方法 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和对照组小鼠各20只接受皮下接种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组小鼠分别又随机分成2个亚组:对照组10只、LID组10只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1 mg/kg),每天1次,从肿瘤种植后第14天开始至第22天实验结束;其余小鼠接受皮下生理盐水注射至实验结束.统计各组小鼠进食量、肿瘤大小和重量、除瘤后体重、腓肠肌重、腓肠肌总蛋白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所有接种动物均出现恶病质.接受rhGH注射的LID鼠和对照组小鼠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IGF-1水平较高的小鼠与血清IGF-1水平较低的小鼠比较,腓肠肌重和腓肠肌总蛋白量均高于后者(P<0.05),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低于后者(P<0.05),肿瘤大小和进食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从恶病质早期开始进行外源性的GH注射可引起恶病质小鼠血清IGF-1水平的明显升高,并可以改善癌性恶病质机体骨骼肌蛋白代谢,缓解恶病质症状.IL-6和TNF-α水平与恶病质机体营养代谢相关.
作者:陈国庆;张珊;唐泓波;任玉萍;吴毅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鲎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时,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活性的变化,探讨鲎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鲎素20 μg/ml处理HL-60细胞0~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Caspase-3、Caspase-6、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变化.结果 鲎素处理HL-60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aspase-3、Caspase-6、Caspase-8和Caspase-9被激活,呈时间依赖性改变.鲎素处理HL-60细胞6 h Caspase-8活性高,而Caspase-9在12 h活性高,Caspase-6活性在18 h达峰值,Caspase-3活性峰值时间在24 h后.胞质中细胞色素C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结论 鲎素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能是多途径的,至少与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相关.
作者:张海涛;伍俊;汪亚君;郭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SARS冠状病毒(SARS-CoV)S2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研究该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RNA扩增得到SARS-CoV-S2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ET-28a-SARS-CoV-S2和pCDNA3.1-SARS-CoV-S2质粒.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28a-SARS-CoV-S2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plysS中表达融合蛋白;并将重组pCDNA3.1-SARS-CoV-S2质粒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被免疫小鼠的抗体应答情况.结果 应用RT-PCR技术,从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扩增得到大小约为998 bp SARS-CoV-S2基因片段后,构建了含SARS-CoV-S2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ARS-CoV-S2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ARS-CoV-S2;通过IPTG诱导,重组pET-28a-SARS-CoV-S2质粒在表达菌BL21(DE3)plysS内表达S2融合蛋白;用纯化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基因枪免疫BALB/c小鼠后,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表达SARS-CoV-S2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ARS-CoV-S2.重组pCDNA3.1-SARS-CoV-S2质粒可作为DNA疫苗使被免疫小鼠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为建立SARS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和研制SARS DNA疫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黄红平;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入手,研究在缺氧影响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细胞色素C的分布及其引起细胞增殖变化中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作用.方法 获取大鼠正常肺组织,分离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进行常氧或慢性缺氧培养.将标本分为6组:①正常对照组;②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组;③MitoKATP阻断剂5-hydroxydecanoate (5-HD)组;④慢性缺氧(CH)组;⑤CH+Diazoxide组;⑥CH+5-HD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①Diazoxide作用24 h后,细胞R-12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细胞胞质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比值明显降低,细胞明显增殖,凋亡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5;而5-HD作用24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均 P>0.05;②慢性缺氧24 h,结果与Diazoxide组相似,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5;CH+Diazoxide组与CH组比较,细胞R-12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细胞胞质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比值明显降低,细胞明显增殖,凋亡减少,与CH组比较均P<0.05; CH+5-HD组与CH组比较,细胞R-123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线粒体膜电位部分消失,细胞胞质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比值明显升高,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多,与CH组比较均P<0.05.结论 缺氧可以引起MitoKATP的开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进而抑制了细胞色素C从细胞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参与并影响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胡红玲;张珍祥;汪涛;赵建平;徐永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短发夹状RNA沉默泛素连接酶pirh2(P53 induced RING-H2 protein)基因表达后,肺腺癌细胞A549对顺铂敏感性及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 LRP)表达的变化.方法 构建靶向pirh2基因的短发夹状RNA(psiRNA-Pirh2)及阴性对照RNA(psiRNA-Con),并转染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pirh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设立顺铂组(5 μg/ml)、psiRNA-Pirh2转染组和顺铂(5 μg/ml)+psiRNA-Pirh2组,CCK-8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肺耐药蛋白的表达,以正常A549细胞为对照.结果 psiRNA-Pirh2特异性抑制了A549细胞pirh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P<0.05).顺铂及psiRNA-Pirh2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46.82± 6.14)%和(37.45±6.83)%,均P<0.05,但均高于二者联合组[(28.24±6.49)%],且联合组细胞凋亡率高,达(19.8±5.1)%,S期细胞少,为(15.5±1.6)%(P<0.05).顺铂处理组A549细胞LRP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0.05),但联用psiRNA-Pirh2后,LRP蛋白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 靶向pirh2的shRNA可特异性降低A549细胞中pirh2的表达,抑制A549细胞增殖,使其阻滞在G2/M期,诱导凋亡,下调肺耐药蛋白的表达并增强其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苏远;朱莉萍;金阳;张晓菊;周琼;白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核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外源性核酸处理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Van Gieson(VG)染色分析肝纤维化程度,同时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法检测大鼠血浆中NE和DA水平.结果 核酸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血浆DA含量[(0.39±0.19) ng/ml]显著低于正常组[(0.92±0.53) ng/ml](P<0.05),核酸组大鼠血浆DA的含量[(0.87±0.55) ng/ml]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血浆NE含量模型组[(1.13±0.77) ng/ml]和核酸组[(1.38±0.71) ng/ml]低于正常组[(4.38±2.77) ng/ml] (P<0.05),核酸组与模型组NE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核酸对慢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显著改善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损伤.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肝纤维化大鼠血浆中NE的前体物质DA的含量,增加了交感神经的活性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段瑞娴;虞涤霞;刘红艳;吴翠环;程勇卫;高啸;林菊生;唐望先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DICOM数据,结合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及CAE软件快速构建髋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将CT扫描获得的髋骨原始DICOM数据输入Mimics软件重建三维实体模型,并经面网格优化后输入Ansys中分配单元属性、控制单元尺寸、划分体网格,并经赋材质后得到髋骨有限元模型.结果 有限元模型几何形态逼真,网格分布合理,疏密得当;终包含80 958个单元、124 369个节点,1种单元类型,2种材料属性.结论 采用DICOM数据,结合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及CAE软件能快速高效地构建髋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方法可重复性强,模型质量容易控制,可推广用于其他部位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作者:何亚奇;张雪林;唐秉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之Kv4.2和Kv1.2编码的快和慢钾通道,检验双(7)-他克林对此两种通道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爪蟾卵母细胞注射mRNA进行表达,电压钳记录Kv4.2和Kv1.2钾电流(IK).结果 双(7)-他克林抑制IK(Kv4.2)和IK(Kv1.2)的IC50值分别为(0.23±0.05)μmol/L和(0.24±0.06)μmol/L.结论 此种抑制效应可能与在双(7)-他克林作用下表达的Kv4.2和Kv1.2钾通道激活曲线向超极化电压方向偏移有关.
作者:余雯静;聂辉;袁春华;李享元;李之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TNF-α组,EGB+TNF-α组,EGB组,各组细胞培养至80%~90%汇合时加入相应药物干预. 采用MTT法检测TNF-α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通过细胞形态学检测(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计数测定细胞凋亡发生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TNF-α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TNF-α(10 μg/ml)可显著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EGB(50 mg/ml)可明显抑制它的作用, 同时Western blot测定显示EGB可显著上调Bcl-2的表达而下调Bax的表达.结论 EGB可以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琳;徐西振;凃玲;赵刚;郑常龙;吴蕊;姜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氧化型胆固醇之一3β,5α,6β-三羟胆固醇(Triol)对生物膜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人红细胞膜为体外生物膜模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Triol作用下红细胞膜结构的变化.结果 AFM观察到Triol使红细胞膜表面对应膜蛋白的突起变得平缓.FTIR分析显示Triol使红细胞膜结构,尤其是膜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一定浓度Triol使膜蛋白中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显著增加,β-折叠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氧化型胆固醇插入生物膜后改变膜结构,这可能是其导致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红梅;汪铁兵;黄开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pin1、Cyclin D1、Ki67的表达水平以及三者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卵巢肿瘤组织病理切片中pin1、Cyclin D1、Ki67的表达水平,其中卵巢恶性肿瘤组31例,对照组22例为卵巢良性肿瘤.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pin1高表达21例(67.74%),Ki67阳性表达27例(87.10%),Cyclin D1高表达19例(61.29%),对照组中pin1高表达1例(4.54%),Ki67阳性表达3例(13.64%),Cyclin D1高表达2例(9.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统计学分析,卵巢恶性肿瘤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pin1、Ki67、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in1高表达分别与Ki67阳性表达及Cyclin D1高表达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pin1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pin1基因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pin1基因表达水平与Ki 67、Cyclin D1表达水平相关,提示pin1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调控.
作者:刘福安;杜玉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65例患者共76个≤3.0 cm的肝内实质性小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且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造影剂使用SonoVue,剂量2.4 ml,经肘静脉团注,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实质相观察病灶的灌注情况.结果 76个肝内实质性小病灶中,恶性病灶28个,包括肝细胞性肝癌18个,转移性肝癌10个;良性病灶48个,包括血管瘤20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个,局部脂肪缺失15个,肝硬化增生结节7个,局部脂肪变性1例.肝内良恶性小占位病变在造影后灌注方式明显不同.结论 应用SonoVue超声造影对肝内实质性小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检出率.
作者:徐金锋;吴瑛;熊奕;彭启慧;董发进;谢明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指端微血管血流的临床价值,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对SLE微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 SLE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8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LE组患者血清中的ACA,使用高频超声eFlow显像分别显示两组右手中指末节指腹和甲床内微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并计算甲床内血管/甲床像素比.结果 ①eFlow显像可清晰、连续显示正常组末节指腹的血管分支、吻合支及甲床血管网.SLE患者指端血流显像欠清晰、连续性较差,血流分布减少.②正常对照组的甲床内血管/甲床像素比高于SLE组[(16.4±5.9)%和(7.5±4.2)%,P<0.05].③ACA阳性组的甲床内血管/甲床像素比低于ACA阴性组[(6.1±4.2)%和(8.9±3.7)%,P<0.05].结论 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技术可敏感地探测SLE患者指端微血管血流变化,并可提示ACA对微血管血流的影响.
作者:吕清;袁莉;王新房;谢明星;王静;卢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系统(TCI)用于硬膜外阻滞患者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和咪达唑仑清醒镇静所需的靶控血药浓度范围.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运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镇静深度.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采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行清醒镇静,确定相应靶控血药浓度(Cp).结果 达到理想清醒镇静深度时(OAA/S评分3分),所需靶控血药浓度为(122.5±12.8)ng/ml.结论 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系统用于硬膜外阻滞患者清醒镇静可控性良好,镇静深度适宜,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肖向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亲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12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亲缘HLA至少1个位点不合的HSCT.预处理分别采用改良Bu/Cy+ATG、Flu+Cy+ATG、Flu+Bu+ATG、Ara-C+Bu+Flu+ATG方案.采用环孢素A(CsA)、短疗程甲氨蝶呤(MTX)、霉酚酸酯(MMF)的三联方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对2例患者加用了CD25单抗.结果 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恢复,除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植入失败自身恢复外,均达完全供者型植入.10例发生aGVHD(10/12),其中Ⅰ度4例,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2例.在可供评价的9例患者中,5例发生慢性GVHD(cGVHD),其中局限型3例,广泛型2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5例,其中1例为CMV间质性肺炎.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肠道Ⅳ度aGVHD,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中位随访时间239(72~570) d,7例无病生存,1年预计总生存率(66.7±2.3)%,1年预计无病生存率(58.3±2.2)%,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亲缘HLA配型不合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须警惕移植后GVHD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肖毅;张东华;张义成;黄伟;黄亮;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制抗腺病毒载体(Adv)表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 将Adv以Al(OH)3佐剂化,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Adv McAb;采用ELISA、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法对McAb进行筛选与鉴定.结果 共获得6株可稳定分泌特异性McAb的细胞(A4H11、A8C7、F1H5、G1D2、G4E3、H2G8),其染色体数目为102~106条,所分泌McAb均属IgG1亚类,持续3个月适应培养仍能保持其稳定的抗体分泌能力.腹水抗体的ELISA效价在1∶106~1∶108之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6株McAb均与来自腺病毒载体及野生3、5、7型腺病毒抗原提取物中分子量约为114 kD的多肽反应,据此推测它们均是抗ADV-TK六邻体蛋白的McAb.结论 成功制备出6株抗腺病毒载体六邻体单克隆抗体,为腺病毒载体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作者:张春燕;李方和;龚劲松;陈妍;李时君;黄永国;张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寻求建立小鼠滴虫性阴道炎模型的佳条件.方法 采用雌激素与乳杆菌合用(A组)、单用雌激素(B组)、仅接种滴虫(C组)这3种处理方法,各组均分别接种106/ml、107/ml和108/ml 3种密度的滴虫,定期取小鼠阴道冲洗物镜检及培养,观察有无活滴虫,比较各组小鼠的滴虫感染率.结果 A组与B组两组小鼠的初感染率相似(P>0.05),但A组小鼠表现出较持久的感染性;仅单纯接种滴虫组及接种106/ml密度滴虫组小鼠不能形成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率几乎为0);接种107/ml和108/ml密度滴虫组间比较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注射雌激素+接种乳杆菌+接种107/ml密度的滴虫是建立小鼠滴虫性阴道炎的佳条件.
作者:陈琢;王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武汉口岸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来湖北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45 41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检测,并结合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现208例抗HCV阳性者,其中出国劳务人员HCV的感染率为0.508%,高于其他人员的感染率.HCV阳性者ALT异常率为22.96%,HCV阴性者ALT异常率为5.5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8,P<0.01).结论 应加强对武汉口岸出入境人员HCV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控,有效控制国际交流中HCV的感染和传播.
作者:罗静;刘小桂;罗一红;刘利铭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