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国际刊号:1672-0741
  • 国内刊号:42-1678/R
  • 影响因子:1.44
  • 创刊:195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7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6年湖北省第五届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3年1期文献
  • 磁性反义探针在不同转染时间点对SK-Br3肿瘤细胞株c-erbB-2蛋白表达及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磁性c-erbB-2反义探针转染SK-Br3细胞株后,在不同时间点对其形态及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磁性c-erbB-2反义探针的含铁终浓度为25 μg/mL,分别孵育SK-Br3细胞6、12、24、36及48 h.采用普鲁士蓝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细胞铁颗粒,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细胞内铁含量,锥虫蓝排除实验、CCK8实验观察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MR成像研究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SK-Br3细胞在一定范围内(6、12、24 h)按时间依赖性摄取磁性c-erbB-2反义探针,当孵育时间为24 h时,细胞内铁含量为(18.38±0.28)pg,细胞活力、存活率及细胞内c-erbB-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MR成像显示细胞T2信号强度明显降低(P<0.05).36 h及48 h组各项观察结果 与24 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磁性 c-erbB-2反义探针转染SK-Br3肿瘤细胞24 h时,MR成像可以达到佳显示且明显抑制c-erbB-2癌基因表达.

    作者:刘海燕;温志鹏;文明;贺海容;谭书德;李少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泰胶囊对大鼠乙醇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肝泰胶囊对大鼠乙醇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模型组、肝泰治疗组.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肝纤维化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同时用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CHOL(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分光光度仪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以及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①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②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减少;③ 血清透明质酸、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④肝功能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肝泰胶囊对乙醇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乙醇性肝组织损伤,减轻肝纤维化.

    作者:曹芹芳;虞涤霞;王密;吴翠环;舒柏华;唐望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TLR8受体的配体逆转NSCLC患者CD4+CD25+Treg 功能的机制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TLR8激动剂CpG-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功能的影响及Foxp3表达的调控.方法 ①MACS分离CD4+CD25+Treg及CD4+CD25-Teff并体外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pG-A处理后CD4+CD25+Treg的功能变化.②RT-PCR检测CpG-A处理后CD4+CD25+Treg细胞的TLR8及Foxp3基因的转录和表达.③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Foxp3蛋白表达及定位变化.结果 ①CD4+CD25+Treg和CD4+CD25-Teff共培养,加入CpG-A后CD4+CD25-Teff细胞增殖比率增高,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pG-A能够明显下调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③CpG-A处理后CD4+CD25+Treg细胞Foxp3蛋白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 CpG-A激活TRL8信号可以逆转NSCLC患者体外培养的CD4+CD25+Treg对CD4+CD25-Teff的抑制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oxp3的表达相关.

    作者:董晓荣;陈雪;刘莉;邱国超;刘仲萍;张敬辉;任静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MRI在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时,术前对病变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MHD并不同程度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高的患者11例,在病变甲状旁腺切除术前行高场强3.0T MRI检查.结果 11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共有31枚增生甲状旁腺,术前MRI检出26枚,检出率达83.9%.其中T2WI压脂序列上病灶的异常高信号与周围组织对比明显,易于发现病灶;而T1WI序列上多个病灶之间或病灶与甲状腺之间的解剖分辨率好,多序列、多方位结合诊断准确率高.结论 高场强MRI检查对于SHPT患者多发甲状旁腺增生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和较高的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洁;徐海波;孔祥泉;刘定西;刘芳;于群;王玉辉;刘春萍;屈新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Robo1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基因沉默效应

    目的 构建Roundabout (Robo1) siRNA慢病毒载体,并在SKOV3卵巢癌细胞中鉴定其转染及基因沉默效果.方法 根据GenBank中基因信息,采用干扰序列设计软件设计靶点,制备Robo1 DNA片段,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将线性化的病毒载体GV118与DNA片段制备合成GV118-siRNA目的 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对于长出的克隆应用菌落PCR鉴定,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和对比分析,重组病毒质粒与另外2种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共转染293T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将病毒浓缩后在293T细胞中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病毒载体在工具细胞SKOV3卵巢癌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Robo1 siRNA慢病毒对SKOV3中Robo1的干扰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Robo1 siRNA慢病毒载体GV118-siRNA,病毒滴度为2×109 TU/mL;用该病毒体外转染SKOV3卵巢癌细胞,当感染复数(MOI)为10时,感染效率大于90%;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Robo1基因沉默的效率分别为76.7%、56.0%.结论 成功构建了Robo1 siRNA慢病毒载体GV118-siRNA,该病毒载体在体外转染SKOV3卵巢癌细胞的效率较高,且具有显著的基因沉默效果.

    作者:李彩娟;柯昌斌;田玉科;时代;何文胜;卜慧莲;高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IDO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 采集足月胎儿脐带血,采用羟乙基淀粉沉降+淋巴细胞分离两步法分离培养UCB-MSCs.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成脂诱导鉴定分化潜能.研究UCB-MSCs表达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的情况.建立UCB-MSCs与异基因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同时构建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观察其对再障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 UCB-MSCs为成纤维样细胞,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表明,其不表达造血标志CD34,高表达CD44、CD73,体外成功诱导成骨与成脂分化.经γ干扰素(IFN-γ)诱导表达IDO活性,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增殖可能发挥免疫抑制作用.MSCs输注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可减轻小鼠骨髓造血衰竭程度.结论 UCB-MSCs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并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MSCs可能通过IDO途径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UCB-MSCs的IDO表达对于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的骨髓造血恢复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李玉云;魏晓巍;李见;王露;张英杰;张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β2-spectrin的siRNA对AML-12肝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

    目的 应用特异性siRNA干扰小鼠肝细胞株AML-12中β2-spectrin表达,检测AML-1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改变.方法 化学合成β2-spectrin特异性siRNA,分别转染AML-12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确定其抑制效果.AML-12细胞经TGF-β细胞因子处理4 h后,转染β2-spectrin特异性siRNA,48 h后,BrdU标记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β2-spectrin沉默前后AML-1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周期变化;共聚焦技术检测干扰β2-spectrin表达对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3、Smad4核定位的影响.结果 siRNA可以高效特异沉默β2-spectrin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β2-spectrin沉默促进AML-12细胞增殖,抑制凋亡,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免疫荧光结果 显示,TGF-β处理后,Smad3、Smad4表达定位于细胞核,沉默β2-spectrin干扰Smad3、Smad4细胞核内定位.结论 沉默β2-spectrin的表达促进AML-12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细胞向S期转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Smad3、Smad4核定位而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进而发挥诱导凋亡效应.

    作者:汪志军;涂炜;刘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检测经壳聚糖处理后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细菌与脱落菌的基因差异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经壳聚糖处理后的变形链球菌脱落菌与生物膜细菌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在盖玻片上形成48 h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加入浓度约为2.5 g/L,相对分子量为2000的壳聚糖溶液,作用15 min,分别收集脱落的变形链球菌及生物膜细菌,分别提取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壳聚糖处理的变形链球菌生物膜脱落菌与生物膜细菌存在较多的差异基因.其中,参与转运功能、感受态、信号传导的基因在生物膜细菌中显著上调,介导蔗糖依赖性粘附,参与生物膜形成,诱导耐酸性反应的产生;同时,参与能量代谢和转录调节的基因在生物膜细菌中显著下调.结论 壳聚糖通过影响粘附、耐酸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使生物膜细菌脱落.

    作者:张小燕;郭三兰;于飞;陈丽荣;陈卫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表达蛋白LATS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表达蛋白LATS1(Large tumor suppressor,homolog 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ATS1质粒GFP-C1-LATS1;将构建好的GFP-C1-LATS1质粒转染MCF-7细胞,36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质粒转染效率;然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转染后1~4 d细胞增殖率;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在乳腺癌MCF-7中高表达LATS1后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后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高表达LATS1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质粒GFP-C1-LATS1构建成功,GFP-C1-LATS1质粒转染效率为80%左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表明,与空质粒对照GFP-C1相比,转染GFP-C1-LATS1后蛋白LATS1明显高表达;MTT结果 表明高表达蛋白LATS1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高表达蛋白LATS1后明显抑制细胞克隆的形成,对照组和高表达LATS1组的克隆数分别为(136±30)和(53±12)个(P<0.05);BrdU掺入结果 显示,在MCF-7细胞中,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为(24±2)%,而高表达蛋白LATS1后细胞增殖率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表达蛋白LATS1可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

    作者:吕峰;于洋;李兆明;尤伟;张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Ryanodine受体Ser2815位点磷酸化状态的改变在心肌肥厚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Ryanodine受体Ser2815位点磷酸化状态的改变在心肌肥厚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日本长耳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肥厚组(LVH组)、心肌肥厚+KN-93组(KN-93组),LVH组和KN-93组均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建立兔心肌肥厚模型,Sham组仅游离腹主动脉不进行缩窄.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肌肥厚形成,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流模型,同步记录心内、外膜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KN-93组预先给予KN-93预灌,然后观察各组在异丙肾上腺素(1 μmol/L)灌流和快频率程序刺激下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灌流完毕后取左室心肌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Ryanodine受体总量及其Ser2815位点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 Sham组、LVH组和KN-93组触发活动的发生率分别为0/10、10/10、4/10,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发生率分别为0/10、9/10、3/10,KN-93组均较LVH组明显降低(均P<0.05);LVH组Ryanodine受体总量及Ser2815位点磷酸化蛋白水平较Sham组增加(均P<0.05),KN-93组Ser2815位点磷酸化蛋白水平较LVH组减少(P<0.05).结论 KN-93可通过降低Ryanodine受体Ser281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抑制肥厚心肌的室性心律失常,Ryanodine受体的过度磷酸化是触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肖幸;张存泰;柯俊;贺莉;阮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表达心脏SCN5A基因的人胚肾细胞钠电流特性及其对钠通道阻滞剂的反应性

    目的 利用人胚肾293细胞表达心脏钠通道SCN5A基因并研究其钠电流特性和对钠通道阻滞剂的反应性.方法 野生型SCN5A基因和SCN1B基因共表达于人胚肾293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给药(氟卡尼与利多卡因)前后的钠电流.结果 SCN5A基因转染效率约为60%;测试电压为-40 mV时记录到钠电流峰值大小约为-8 nA;100 μmol/L的氟卡尼轻度抑制钠电流,使钠电流峰值减少(21.1±4.6)%[(-435.8±30.5) pA/pF vs.(-343.9±27.1) pA/pF,P<0.01];氟卡尼使钠通道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均呈负向移动,改变的幅值分别是-6.08 mV[(-51.88±1.20) mV vs.(-57.96±0.79) mV,P<0.05]和-9.08 mV[(-94.12±0.13) mV vs.(-103.20±0.11) mV,P<0.05];1 Hz和10 Hz频率刺激时,氟卡尼使钠电流分别减少(64.5±10.7)%和(83.5±12.2)%(P<0.01);30 μmol/L利多卡因使钠通道失活后快恢复时间常数和慢恢复时间常数分别延长2倍和3倍.结论 表达心脏钠通道SCN5A基因的人胚肾293细胞模型可用于基因特异性的钠通道阻滞剂安全性与药效学筛查.

    作者:刘洋;Hector Barajas-Martinez;阮磊;全小庆;张存泰;王琳;胡丹;白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电针结合安脑丸对脑梗死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farction/reperfusion,tMCAO I/R)模型大鼠中证实电针结合安脑丸治疗对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对脑梗死后神经保护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线栓法制作SD大鼠左侧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NSS评分法对各组大鼠各个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各个时间点Bc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10 d各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梗死后10 d各组大鼠梗死区边缘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结果 假手术组(正常)mNSS评分为0,未见脑梗死,偶见生理性凋亡细胞.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在4、7、10 d mNS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更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 显示脑梗死后Bcl-2 mRNA转录水平升高,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升高更明显(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 都显示,脑梗死后10 d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数及蛋白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低(P<0.05).TUNEL检测结果 显示梗死后10 d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低(P<0.05).结论 中药安脑丸治疗 tMCAO I/R模型大鼠,可减少大鼠脑梗死区边缘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改善神经功能,结合电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药结合治疗后上调了Bcl-2 基因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赖天宝;宋艳玲;余光;方媛;郭远瑾;梅元武;郑维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G0/G1期异时相Cyclin B1的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G0/G1期异时相细胞周期素B1(Cyclin B1)的大量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首先构建了四环素可诱导表达Cyclin B1的单克隆细胞株,其次,筛选出能大程度阻滞细胞于G0/G1期的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浓度,后,在阻滞的时间内加入四环素诱导Cyclin B1表达,并用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后,用膜联蛋白/碘化丙啶(Annexin Ⅴ/PI)双染法和A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终浓度为5 mmol/L的胸腺嘧啶核苷能阻滞单克隆细胞株在G0/G1期,并至少维持48 h;在细胞同步化期间加四环素诱导后,Cyclin B1表达增加,并且G0/G1期特异性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G0/G1期异时相Cyclin B1的表达能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何乐亚;魏欣;徐丰;李川;闵江;刘鹭;陶德定;胡俊波;龚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对胎鼠肺成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对胎鼠肺成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孕鼠分为子痫前期早产组(preeclampsia preterm group,PPG)、非子痫前期足月产对照组(non-preeclampsia fullterm group,NPFG)与非子痫前期早产对照组(non-preeclampsia preterm group,NPPG),使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建立子痫前期动物模型,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肺,每组随机取胎肺用于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观察胎鼠肺气管及肺泡的发育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面活性蛋白B(SP-B)及表面活性蛋白C(SP-C)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组织切片染色显示子痫前期早产组胎肺血管及气管发育相对于非子痫前期早产对照组更好;组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非子痫前期足月产对照组HIF-1α、VEGF、SP-B与SP-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子痫前期早产对照组及子痫前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早产组HIF-1α与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非子痫前期早产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早产组SP-C 与SP-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非子痫前期早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子痫前期能促进胎肺的结构成熟,但对肺泡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祝秀;曾万江;乔福元;刘海意;吴媛媛;张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正中、桡、尺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阻滞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肌沟联合腋路正中、桡、尺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阻滞的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30例肘前手术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单纯肌间沟阻滞.另选30例给予0.5%罗哌卡因,肌间沟11 mL,腋路正中、桡、尺神经9 mL.专人评估注射局麻药后10、15 min前臂正中、桡、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评分(未阻滞=3,完全阻滞=0).结果 阻滞10、15 min时联合组总得分(运动+感觉)11.5(9.7~13.2),6.8(5.5~8.3)较肌间沟组13.8(11.7~15.9),9.4(7.4~11.8)有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肌间沟联合腋路阻滞明显提高麻醉效果,使阻滞时间提前.

    作者:余海;鲍磊;胡锦涛;焦晶晶;彭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岛叶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纯岛叶5例,额叶-岛叶10例,颞叶-岛叶14例,额叶-颞叶-岛叶9例,均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10例.病理检查结果:星形细胞瘤34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22例,Ⅲ级4例,Ⅳ级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26例神经功能完好,4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6例已存在的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无变化,2例已存在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加重.随访22例,时间6~15个月,8例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2例星形胶质细胞瘤Ⅳ级患者2年后死亡,偏瘫、失语各2例.结论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岛叶胶质瘤安全、有效.了解岛叶解剖结构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大程度地切除岛叶胶质瘤,减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张方成;陈俊瑜;王孟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STAT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ER、PR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1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的STAT3、ER、PR的表达.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64%、62%、50%,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STAT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0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0.047、0.010).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6、0.026、0.027),癌组织中ER的表达均与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2、0.007、0.030).P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值分别为0.004、0.030),而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值为0.06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与PR呈正相关(rs =0.417,P=0.003),但与ER无相关关系(rs =0.271,P=0.057).结论 STAT3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治疗靶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R无关,STAT3表达可能被孕激素调控,而这一激活过程与ER无关.

    作者:莫训群;姚军;黄梦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7例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SANT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要指标包括SMA、CD34、CD31、CD4、CD8、CD68、IgG4、IgG等.结果 7例中3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从28岁到43岁不等,平均年龄37岁;7例中4例为直接诊断为SANT,3例原诊断分别为脾脏错构瘤、脾炎性假瘤和结节性血管瘤,复查后更正为SANT;肿瘤大小从直径4.0 cm到10.5 cm不等,平均直径为6.3 cm;组织学病变呈多结节状,结节周围广泛纤维化和玻璃样变;结节内呈血管瘤样病变,可表现为毛细血管瘤样构象或窦岸血管瘤样构象.免疫组织化学示结节内血管CD31恒定阳性,但CD34和CD8表达有所差异.结论 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原发的良性瘤样病变,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应和脾脏原发的其他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作者:朱朋成;晏菲;杨子萱;孟莉;敖启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癌症患者心理压力量表的编制和测量学属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符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癌症患者的压力评价量表,为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心理学方面的评价依据,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结构化和半结构化访谈,焦点小组讨论提出一个初步的评价问卷,然后运用形成的问卷对癌症患者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形成了一份由20项题目组成的,包含抑郁、焦虑、人际障碍和怀疑四因子的评价量表.结论 经临床验证表明,该量表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癌症患者心理压力状况,可作为评价工具应用于临床.

    作者:罗莎莉;隋海洋;侯公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窦眼眶区黏液囊肿治疗方案的探讨

    目的 探讨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眼相关囊肿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间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伴有单眼突出的鼻窦眼眶区黏液囊肿患者17例,从治疗手段的选择和结果 评估分析讨论该症的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多以眼球突出伴相关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首诊眼科,CT或(和)MRI检查提示鼻窦囊肿转耳鼻咽喉科治疗.CT及MRI评估显示囊肿单纯累及额窦和筛窦各1例;额窦、筛窦同时累及11例;累及额窦、筛窦及眶(眶内为独立囊肿)2例;累及额窦、筛窦及蝶窦2例,其中1例出现双侧额叶受压明显.无眶内独立囊肿患者均实施鼻内窥镜手术,选择性切除窦腔内部分囊壁,而对伴有眶内独立囊肿患者采用鼻外、鼻内联合进路手术.术后患者眼部突出及伴发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明显好转.额叶受压1例复发,采用联合进路治愈.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窦囊肿的有效手段,而联合进路是伴有眶内独立囊肿及多发巨大囊肿的理想术式.

    作者:刘卫红;姚琦;王陈荣;陈望燕;王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2010年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 disc)、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2010,第2期);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相关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集.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并独立对纳入文献依据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用RevMan 5.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共纳入17篇文献,98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35例,对照组445例.除1篇Jadad评分3分的文献外,其余均为1~2分的低质量文献.各研究均明确指出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有2篇文献提到使用随机数字表,其余文献只提到随机分组,但并未详细描述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所有纳入文献均未对随机分配方案进行隐藏,均未使用盲法;②Meta分析结果 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UPT)(SMD -0.74,95%CI[-1.12,-0.37])、升高血浆白蛋白(ALB)(SMD 0.64,95%CI[0.38,0.90])、降低血脂(TC:MD -1.24,95%CI[-1.80,-0.69];TG:MD-0.41,95%CI[-0.66,-0.17])、减少复发率(RR 0.39,95%CI [0.30,0.52])和缩短水肿消退时间(MD -4.30,95%CI[-5.19,-3.41])方面优于常规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 hUPT、血脂(TC、TG)、复发率的降低,水肿消退时间的缩短及升高ALB方面的作用优于常规治疗,且敏感性分析未能从实质上改变Meta分析的结果,但纳入该Meta分析的文献方法 学质量较低,而且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因此,尚有待于设计严密规范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吕彩兰;戴恩来;吴建军;魏锦慧;徐厚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1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治疗及预后,并分析影像学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临床特点及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其中 1例进行了脑DWI检查,1例 1H-MRS检查,并探究其MR表现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2例位于大脑半球浅表部位,其中肿瘤位于颞叶6例,额叶4例,顶、枕叶2例;1例病灶位于桥小脑角区.囊腔结节型9例,其中7例为大囊小结节,2例大囊大结节;实质型3例,囊型1例.增强扫描肿瘤结节及实质型瘤体均明显强化,瘤周不同程度水肿.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全切10例,大部分切除术3例.术后放疗4例,放化疗3例.术后随访平均2.7年,恢复满意10例,其中癫痫消失8例,头疼缓解2例;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多表现为良性,少数病例可能有恶变可能.MR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以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的确定有指导作用,还能指导放疗,制定手术方案并预测预后,术后应对有残余、复发或间变病例及时进行放、化疗.

    作者:冯一鸣;汪晶;柯杨;谢琳卡;刘利丹;伍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合并有急性硬膜下血肿(SD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武汉同济医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共9例经影像学及术中证实的合并有急性SDH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2例.术前CT显示伴有SDH 8例,术中探查证实SDH 1例.采用一期手术清除血肿加夹闭动脉瘤者7例,单纯清除血肿而未处理动脉瘤者1例,未手术者1例.结果 7例行一期手术患者术后CT血管造影(CTA)复查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血肿完全清除.出院时仍遗留肢体偏瘫者5例,2例患者因脑积水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者3例,死亡2例.结论 动脉瘤破裂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少见,发病急,病情重,术前如能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地一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何跃;于加省;王玲;陈如东;郭东生;陈劲草;陈坚;雷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侧海马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动物,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电针组于制备模型后24 h给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采用RT-PCR法检测梗死侧海马区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侧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侧海马区VEGF mRNA表达明显增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显著增加,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增加脑梗死侧海马区VEGF的表达而促进血管新生,进而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张运康;陶连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湖北省荆门市某社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目的 评价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宏图社区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COOP/WONCA)中文版对符合条件的1 489人进行了调查.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人群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体能、社会活动、健康变化、整体健康、疼痛5个维度的得分高于血压正常者(均P<0.05);混合型高血压患者(systolic-diastolic hypertension,SDH)和单纯收缩期型高血压患者(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在体能和日常活动维度的生活质量较单纯舒张期型高血压患者(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IDH)更低;罹患高血压对体能、整体健康和健康变化维度的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年龄较大为EH的危险因素,常进行体力活动、男性、体力劳动者、收入水平较高为EH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今后的社区防治工作中须针对高血压病的不同类型和生活质量的可能影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欧阳倩;房冰净;张蕃;江洪波;曹倍辈;张杰;聂绍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国美沙酮维持治疗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美沙酮维持治疗研究的整体水平、发展进程和研究热点,为广大研究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美沙酮维持治疗状况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以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统计源,对2003~2011年收录在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研究领域的文献,从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关键词词频、作者机构及科研基金项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年来美沙酮维持治疗研究发文量较高,单位分布主要集中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院所及医疗机构,研究热点以如何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对患者采取各种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同时各项科研基金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结论 整体来看美沙酮维持治疗发文平台影响力不强,研究的内容虽广泛但不够深入细致,仍有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张春霞;胡春华;潘群;鲁玲;祝亚文;苏亚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多普勒发现孤立左肾肾动脉狭窄1例报道

    肾动脉狭窄是指一侧或双侧肾动脉或其分支的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5%,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或改善预后的,因此早期发现肾动脉狭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血管造影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因其有创性故不适合作为疾病筛查手段.目前肾动脉狭窄的筛查手段包括CT动脉增强(CTA)、MR动脉增强(MRA)、放射性核素扫描超声多普勒等.超声多普勒因具有无创、无辐射、性价比高、无明显禁忌证(造影剂过敏、肾功能衰竭)等特性,成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理想的筛查手段.在此,我们介绍1例由超声多普勒首先发现的27岁女性患者孤立左肾肾动脉狭窄的病例.

    作者:周玮;杨好意;邓又斌;张青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完整性肺动脉闭锁伴右室依赖冠状动脉循环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某孕妇,23岁,孕1产0,孕32周,到本院常规彩超检查,使用仪器:GE-Voluson730 ProV.胎儿双顶径7.8 cm,头围27.4 cm,腹围25.1 cm,股骨长5.3 cm,估计超声孕周29周+5 d,胎心率129次/min,胎儿头颅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颜面、嘴唇、胃泡、肝脏、双肾、膀胱、四肢可显示,未见异常,脐动脉S/D 3.4.心脏多切面显示:室间隔完整,右心室明显小于左心室,右室横径7 mm,左室横径16 mm,三尖瓣环明显缩小,环径4 mm,二尖瓣环径14 mm,肺动脉明显小于主动脉,肺动脉内径约4 mm,主动脉内径约8 mm,肺动脉瓣膜无明显启闭活动.

    作者:李玉兰;耿斌;王丹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