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国际刊号:1672-0741
  • 国内刊号:42-1678/R
  • 影响因子:1.44
  • 创刊:195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7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2006年湖北省第五届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分娩巨大儿及非巨大儿产妇的多项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探讨产生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为实施早期干预,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按期产检及分娩的产妇1 793例,对孕妇孕期体重增长等体检指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进行跟踪观察,结合孕前体质指数(BM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按孕前BMI分组,1 793名孕妇中孕前消瘦者占19.4%,体重正常者占74.3%,超重肥胖者占6.3%.孕期增重低于美国国家科学院(IOM)推荐标准者占16.1%,符合IOM推荐标准者占39.9%,高于IOM推荐标准者占44.0%.妊娠糖尿病发生率9.6%,分娩巨大儿占6.9%.孕前超重肥胖者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是孕前体重正常者的2.09倍,孕期增重高于IOM推荐标准者分娩巨大儿的风险是符合标准者的2.92倍,男婴为巨大儿的风险是女婴的3.12倍.结论 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性别是发生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能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作者:尹恒;黄莉;钟春蓉;彭敏;肖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鞘氨醇激酶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鞘氨醇激酶1 (sphingosine kinase 1,SPK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从SD大鼠脂肪细胞中分离提取的ADSC分为对照组(CON组)与实验组(SPK1组),分别感染10 MOI的CON和SPK1慢病毒,在感染病毒14 d后,分别使用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检测A595nm和A490nm以判定成骨、成脂能力,检测两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变化.构建SD大鼠股骨缺损模型,在CON与SPK1两组ADSC与β磷酸三钙陶瓷(β-TCP)结合后,将组织工程骨填压至缺损处,4、6周后X线检测大鼠骨缺损修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PK1、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7)表达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CON和SPK1慢病毒感染效率分别为94.4%、94.9%;CON和SPK1组SPK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10) vs.(1.29±0.17),P<0.05;CON和SPK1组A595nm分别为(0.20±0.02)vs.(0.41±0.01),A490nm分别为(0.72±0.01) vs.(0.51±0.02),均P<0.05.CON与SPK1的ALP活性分别为(1.42±0.09) vs.(2.68±0.09),P<0.01.在骨缺损修复中,第4周SPK1组大鼠骨缺损处形成的高密度组织面积显著大于CON组,在第6周时SPK1组大鼠骨缺损治愈,而CON组则尚有缺损.CON和SPK1组在感染病毒48 h后BMP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3±0.16) vs.(4.46±0.23),P<0.05.结论 SPK1修饰的ADSC体外、体内成骨能力增强,其机制可能与BMP7激活相关.

    作者:吴景冬;李皓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别转染TBX18后乳鼠成纤维细胞对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影响

    目的 用TBX18分别转染成纤维细胞(CFs)与心肌细胞(NRVMs),探究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整个共培养系统的影响.方法 用TBX18分别转染乳鼠心脏CFs与NRVMs,并分成5组:NRVMs组,TBX18-NRVMs组,TBX18-NRVMs+CFs组,TBX18-NRVMs+ GFP(绿色荧光蛋白)-CFs组与TBX18-NRVMs+TBX18-CFs组.培养7d后观察并比较各组细胞的搏动频率.结果 共培养7d后发现TBX18可显著提高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94.20±7.38)b/minvs.(62.10±11.67)b/min,P<0.01],且相比TBX18-NRVMs组,GFP-CFs或CFs与TBX18-NRVMs共培养并没有明显改变搏动频率,但CFs具有减缓心肌自发搏动的趋势,经TBX18转染后的CFs与TBX18-NRVMs共培养可显著提高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118.50±7.25)b/min vs.(82.80±15.82) b/min,P<0.01].结论 在分别转染TBX18的成纤维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系统中,成纤维细胞可显著提高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

    作者:权大君;曹政;李奇;孔彬;王光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ADAM8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检测ADAM8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胃癌的生物学特征与其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100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ADAM8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ADAM8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率为30%(6/20),而胃癌组织中ADAM8的表达率为86%(86/100),提示ADAM8基因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在胃癌标本中ADAM8 mRNA的表达水平为(0.767±0.129),在正常胃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192±0.1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胃癌组织中ADAM8蛋白表达水平为(0.659±0.027),而正常胃黏膜标本中其表达水平为(0.236±0.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伴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ADAM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ADAM8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其表达与肿瘤的直径、临床分期、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转移等显著相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 ADAM8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有关,提示ADAM8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成为胃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何楠;金倩娜;黄永明;石亮;吴柯;王国斌;陶凯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Malat-1、p21和GAS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1,Malat-1)、p21和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growth arrest-specific 5,GAS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大肠癌早期和中晚期病变(含癌旁病变)、癌前病变、良性腺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各33例内镜下或手术切除标本,行RT-PCR法检测组织中Malat-1、p21和GAS5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链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法显示大肠癌早期、中晚期和癌前病变组中Malat-1、p21和GAS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病变、良性腺瘤和非肿瘤性病变,中晚期组高(P<0.05);非肿瘤性病变组的CEA和CA19-9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均P<0.05),其他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法检测的Malat-1、p21和GAS5诊断大肠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早期、中晚期和癌前病变组各种病理改变显著多于癌旁病变、良性腺瘤和非肿瘤性病变,中晚期组明显.结论 非编码核糖核酸Malat-1、p21和GAS5在大肠癌不同时期组织中有差异性表达,可作为诊断大肠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指标.

    作者:田智;刘亮华;廖江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hucMSCs源性外泌体对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及炎性因子IL-8、IL-12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对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及炎性因子IL-8、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hucMSCs来源的exosome与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株)共培养,利用MTT法和Annexin V-FIFC/PI双染法检测共培养后THP-1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THP-1细胞炎性因子IL-8、IL-1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ucMSCs来源的exosome对THP-1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PCR及ELISA方法结果显示,exosome能够降低THP-1细胞IL-8、IL-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hucMSCs源性exosome能够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的生长,并降低炎性因子IL-8、IL-12的分泌水平,而这可能是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单核巨噬细胞的机制之一.

    作者:丁娟;徐正阳;柴烁;王珏;张强;李玉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通过病例-父母对照研究对基因环境交互作用进行估计

    目的 介绍基于似然比检验(LRT)的对数线性模型在病例-父母对照研究中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应用.方法 以新生儿肺不张(NPA)病例中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基因A186G多态性与新生儿出生1周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的拟合数据为例,以LRT为基础,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利用LEM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SPA基因A186G多态性与NPA发生相关(P<0.01),基因型AG、GG的新生儿发生肺不张的风险较AA基因型的新生儿显著降低;但AG、GG基因型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会增加其发生NPA的风险.结论 对数线性模型适用于病例-父母对照研究中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检验,并且能够估计交互效应以及基因的单独效应;该方法可用于妊娠期疾病与胚胎源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作者:张恒;彭威军;李颖雪;李晨阳;严薇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表达的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角蛋白5(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 通过CK5单抗检测CK5在39例PCA和10例对照组[扁平苔藓(LP)、皮肤红斑狼疮(LE)]真皮浅层的表达;通过CD3和CD68抗体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PCA和对照组真皮浅层的浸润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方法分析PCA和对照组真皮浅层巨噬细胞吞噬CK5的情况.结果 39例PCA的真皮浅层均见不同程度的CK5阳性;对照组部分为阳性.8例PCA皮损中浸润的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计数均少于对照组;5例PCA皮损中CK5抗体与CD68抗体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结果为阴性,2例LE均为阳性,2例LP均为阴性.结论 PCA的淀粉样蛋白可能来自界面损伤后的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可能与局部的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或吞噬功能缺陷有关.

    作者:邹爱玲;段铱;曹育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Src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rc的表达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Src进行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r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结果 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rc阳性率为43.2%,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Src阳性率为65.0%,卡方检验结果表明Src的表达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Src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癌灶多少、甲状腺包膜浸润无相关关系(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rc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r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Src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临床决策,Src抑制剂或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和转移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

    作者:董玲玲;玉素甫·买买提;王昶文;黄韬;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蚕砂提取物联合环孢菌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鼠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目的 探讨蚕砂提取物联合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大鼠模型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粒系增殖分化PU.1和红系增殖分化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蚕砂组、CsA组、联合组,共5组.体外提取各组大鼠造血干细胞,定向诱导其向粒单核系、红系分化,对各组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计数.提取粒单核系祖细胞总RNA和蛋白,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U.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提取红系祖细胞总RNA,采用qPCR技术检测细胞JAK2、STAT5、GATA1 mRNA表达情况.结果 ①各治疗组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cyte,CFU-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cyte,BFU-E)和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macrophage,CFU-GM)数目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联合组CFU-E、BFU-E、CFU-GM升高明显(均P<0.05).②各治疗组粒单核系细胞PU.1 mRNA和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联合组升高明显(均P<0.05).③各治疗组红系细胞JAK2、STAT5、GATA1 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升高,联合组表达高于其他各干预组.结论 蚕砂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PU.1 mRNA和蛋白表达及JAK2、STAT5、GATA1 mRNA表达促进AA大鼠骨髓造血作用,且蚕砂提取物联合CsA对AA大鼠骨髓造血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郭青;蒋文;巴点点;金润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4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厄贝沙坦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干预对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ARB厄贝沙坦治疗的为ARB组,未使用的患者为DN组,泌尿外科行肾脏切除的患者为对照组(C组),收集各组患者血液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留取尿液测24 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病理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观察各组患者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患者肾组织TLR4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DN组:血肌酐(235.8±21.8) μmol/L、血尿素氮(13.7±4.9)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4.41±1.12)g;ARB组:血肌酐(217.7±22.7) μmol/L、血尿素氮(8.9±1.5)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3.25±0.89)g;C组:血肌酐(51.6±29.6)μmol/L、血尿素氮(4.6±1.5)mmol/L、24 h尿蛋白定量(0.11±0.04)g;DN组均高于ARB组及C组(均P<0.05).病理染色结果显示:C组肾小球和肾小管未见明显变化;ARB组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肥大,基底膜轻度增厚,系膜轻度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显示空泡和颗粒变性,肾间质和小动脉无明显病变;DN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系膜基质增生甚至有些肾小球的系膜基质重度增生,形成结节状硬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1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DN组较ARB、C组表达均增高(均P<0.05),ARB组较C组表达增高(均P<0.05).TLR4与MyD88、NF-κB、MCP-1、TNF-α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0、0.963、0.934、0.929,均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TLR4信号通路被激活,使用厄贝沙坦可阻断TLR4信号通路,减轻患者肾功能损害,提示阻断TLR4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方法.

    作者:张莉;王瑜;杜桂英;程玉花;吕金雷;陈钦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me5在小鼠隐睾中参与生精细胞凋亡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me5在隐睾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单侧隐睾小鼠模型,采用TUNEL结合形态学观察确认小鼠隐睾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并分析生精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分析隐睾手术后第1、2、3、4、5、6、9和15天与正常侧相比隐睾侧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me5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睾丸组织中,Nme5在生精上皮周期的Ⅱ~Ⅻ阶段均表达于粗线期初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以及长形精子中;TUNEL结合形态学观察表明小鼠隐睾模型构建成功;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术后第4天Nme5 mRNA表达量轻微上升,第6天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第4天Nme5蛋白开始下降,至第9天急剧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第4~6天隐睾侧Nme5在多核巨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 正常睾丸组织中Nme5在粗线期初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以及长形精子中都有表达,参与了从减数分裂到精子变形的全部过程,在精子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隐睾状态下Nme5在新生圆形精子和由退行性圆形精子细胞组成的多核巨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调控氧化应激相关基因Gpx5来调控圆形精子细胞凋亡.

    作者:贾苗苗;杨梦月;尹丝璐;刘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P2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凋亡的效应及机制.方法 采用TGF-β1(5 ng/mL)刺激Raji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0、24、48、72 h细胞凋亡情况;定量PCR法检测Bcl-2、Bcl-xl、Caspase3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cl-xl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情况;蛋白磷酸酶活性测定体系检测TGF-β1刺激下蛋白磷酸酶2A(PP2A)活性变化;观察不同浓度PP2A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对TGF-β1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干预效应.结果 5 ng/mL TGF-β1刺激24、48、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3)%、(47±4)%、(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随着刺激时间延长,Bcl-2、Bcl-xl 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降低,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K1/2总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其磷酸化状态p-ERK1/2随TGF-β1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PP2A活性在TGF-β1干预15 min后开始升高,1h达峰值;100、200 nmol/L的OA分别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TGF-β1组为(60±5)%,干预组分别为(32±4)%、(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活化PP2A、抑制ERK1/2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诱导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

    作者:赵哲;刘莉;刘琨;姚平;汪茂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抑制Sema 4D表达介导的成骨前体细胞AKT磷酸化水平上调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抑制Sema 4D介导的成骨前体细胞AKT磷酸化水平上调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siRNA技术构建稳定的Sema 4D低表达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Sema 4D mRNA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成骨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共培养体系,茜素红染色实验检测骨矿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 MCF-7细胞Sema 4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s578Bst细胞(P<0.05).Sema 4D siRNA转染后,Sema 4D siRNA组Sema 4D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NC组(均P<0.05),Control组和NC组Sema 4D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a 4D siRNA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NC组和Control组(均P<0.05),Sema 4D siR-NA组细胞侵袭率亦显著低于NC组和Control组(均P<0.05).MCF-7+ OM组和Sema 4D siRNA+OM组骨结节面积显著低于Control+ OM组(均P<0.05),Sema 4D siRNA+ OM组骨结节面积显著高于MCF-7+ OM组(均P<0.05).Control+OM组、MCF-7+ OM组、Sema 4D siRNA+OM组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F-7+OM组和Sema 4D siRNA+OM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OM组(均P<0.05),Sema 4D siRNA+ OM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CF-7+ OM组(P<0.05).结论 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 Sema 4D表达显著上调,并与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行为有关;下调Sema 4D表达,能够提高AKT磷酸化水平,减弱对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振;赵永强;刘继军;金毅;陈骁;郑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及七氟烷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血清NSE、S-100β、SOD和MDA含量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及七氟烷对幕上脑肿瘤患者血清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幕上脑肿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他处理相同.于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T2)、切开硬脑膜(T3)、切开硬脑膜1h后(T4)、硬脑膜缝合时(T5)、术后24 h(T6)6个时间点检测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血清NSE、S-100β、SOD和MDA含量.结果 针对Ca-jvO2及CERO2指标,实验组在T3、T4、T5及T6时点相比对照组均降低(均P<0.05).针对SjvO2指标,实验组在T3、T4、T5及T6时点相比对照组均升高(均P<0.05).针对SOD含量,实验组在各时间点相比对照组均升高(均P<0.05).针对MDA含量,实验组在T3、T4、T5及T6时点相比对照组均降低(均P<0.05).针对S-100β含量,实验组在T2、T3、T4、T5及T6时点相比对照组均降低(均P<0.05).针对NSE含量,实验组在T3、T4、T5及T6时点相比对照组均降低(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改善脑氧供需平衡,下调颅内自由基含量,降低多种脑损伤的特异性蛋白含量,从而实现脑保护作用.

    作者:谢小娟;李前辉;宋绍团;郭孝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2~2014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耐药情况及临床科室分布特点

    目的 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及其临床科室分布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武汉中心医院2012~2014年送检的11 275套血培养标本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培养仪为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VersaTREK微生物培养仪;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为美国BD-PHOENI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结果 11 275套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636株,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屎肠球菌.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和1株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病原菌临床科室分布排序前3位为消化内科、肾内科和重症医学科(ICU),ICU没有明显优势病原菌.结论 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不同,病原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结果的及时准确报告,可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指导临床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应用.

    作者:刘怡雯;詹燏;胡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武汉地区22435名表观健康成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武汉地区表观健康成人体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A1C)水平的分布情况来初步明确本地区人群A1C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标本,应用日本Arkray公司ADAMS HA-818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A1C,以明确年龄、性别等因素与A1C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且结合该研究中的A1C数据来评估不同组织和研究文献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结果 全部22 435例表观健康体检者中男性的A1C水平要高于女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1C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A1C=0.017×年龄(岁)+4.960(r=0.255,P<0.01),A1C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对照3个不同的A1C诊断切点,识别出来的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比例差异均比较大,其中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7.90%、7.90%、10.63%,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比例分别为13.12%、39.88%、25.97%.结论 武汉地区人群A1C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有关,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来建立A1C的生物参考区间和糖尿病诊断切点.

    作者:李辉军;邓玲艳;王旭;李婷婷;管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测算血肿清除率:2d内血肿全部清除6例、次全清除12例、大部分清除22例、部分清除8例;4d内血肿全部清除16例、次全清除20例、大部分清除8例、部分清除4例;4d以上血肿全部清除42例、次全清除4例、大部分清除1例、部分清除1例.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工级20例(41.7%);Ⅱ级8例(16.7%);Ⅲ级12例(25.0%);Ⅳ级6例(12.5%);Ⅴ级2例(4.1%).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多靶点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手术风险低、损伤小、安全性高,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俊瑜;胡飞;岑波;邱勇;蒋泳;周军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丙泊酚对兔严重烫伤早期并发肾损伤时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兔严重烫伤早期并发肾损伤时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18只新西兰兔,构建30%体表总面积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S组)和丙泊酚麻醉组(P组).P组烫伤后1 h开始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然后以4 mg/(kg·h)的速率持续泵注3 h.S组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替代丙泊酚.两组动物分别于烫伤前(T0)、烫伤后4 h(T1)、烫伤后8 h(T2)、烫伤后12 h(T3)、烫伤后24 h(T4)采集血样,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IL-6浓度;烫伤前、烫伤后6、12、24 h生化法测定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含量;观察动物烫伤后24 h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T0时点比较,两组T1~4时点血清TNF-α、IL-1和IL-6浓度升高(P<0.05或P<0.01);P组经过丙泊酚处理后,T1~4时点血清中TNF-α、IL-1和IL-6浓度比S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烫伤后血清BUN、Cr的含量明显高于烫伤前(P<0.05或P<0.01);P组烫伤后各时点血清BUN、Cr含量明显低于S组(P<0.05或P<0.01).P组较S组肾脏病理学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丙泊酚对严重烫伤后肾脏功能受损和病理学改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种保护机制很可能与丙泊酚抑制严重烫伤时IL-1、IL-6和TNF-α浓度升高相关.

    作者:杨镭镭;夏建国;项尽一;彭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少见病理亚型肾细胞癌11例动态增强CT表现及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几种少见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病理亚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 5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平扫密度不均,1例为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少血供表现;4例嫌色细胞癌,3例平扫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Bellini集合管癌,平扫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肿瘤界限不清,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延时强化,并侵犯肾周脂肪囊;1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平扫病灶内见多发环形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CT对少见病理亚型肾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还应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作者:汪飞;王娴;邹佳华;赵祖来;邱林;彭良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PI3K/Akt途径在MMC诱导的肝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PI3K/Akt途径在丝裂霉素(mitomycin,MMC)诱导的肝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MMC刺激大鼠肝干细胞,观察MMC刺激不同时间(6、12、24 h)对WB-F334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0.2、0.4、0.6、0.8、1.0 mg/mL)的MMC对WD-F334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抑制剂曲西立滨(triciribine,API-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后观察MMC对WB-F334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探讨MMC调节WB-F334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结果 MMC对WB-F334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MMC对肝干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且随着MMC浓度的升高而上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MC刺激WB-F334细胞15 min后MAPK、Akt均发生磷酸化,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弱,60 min后磷酸化消失,说明p38 MAPK及PI3K/Akt途径能够被MMC激活;当MMC处理的细胞加入了p38MAPK抑制剂后,抑制剂处理组中细胞的凋亡率与MMC处理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MAPK途径对MMC诱导WB-F334细胞凋亡并没有明显的作用;而当MMC处理的细胞加入了Akt抑制剂后,Akt抑制剂处理组中细胞的凋亡率与MMC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PI3K/Akt途径对MMC诱导WB-F33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 MMC能够刺激肝干细胞WB-F334发生凋亡,而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作者:刘晖杰;许丹;彭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与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天然免疫是生物体感知并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病原微生物分子的异质性以及快速进化的特征,使得宿主对病原体的监测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然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家族作为有代表性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s),可以识别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而PAMPs是众多微生物,如内毒素、肽聚糖、双链RNA (dsRNA)、脂多糖(LPS)、细菌DNA、鞭毛蛋白等,共有的一组保守的分子模式.因此,在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反应中,TLRs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桂玲;吕金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ABCB11研究概述

    胆汁是一种内源性的复杂的混合物,其成分包括胆汁酸盐、胆红素、磷脂、氨基酸、类固醇、卟啉、维生素和重金属等,其中胆汁酸盐约占67%[1].胆汁酸由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而来,并作为胆汁的主要成分储存于胆囊中.人体进食后,十二指肠分泌肠促胰肽酶即缩胆囊素,促进胆囊收缩进而使胆汁分泌进入肠道系统[2].胆汁作为一种消化液,能乳化脂肪,帮助机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还能促进小肠对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的吸收.

    作者:高飞;谈欣乐;闵秋霞;陈家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广东省某职业高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目的 分析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网络成瘾的关系,探讨其对孩子网络成瘾影响的区别和联系,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Young's Brief 8-Item Questionnaire和Young's Brief 10-Item Questionnaire)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 094名职业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关联及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使用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并通过评价、修正确立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调查对象的网瘾率和网瘾倾向率分别为5.8%和4.6%.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网瘾组和网瘾倾向组父母亲的不良教养方式,如严厉与惩罚、拒绝与否定、过度干涉和保护等的得分均高于正常组(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的严厉与惩罚、拒绝与否定等不良教养方式对其子女网络成瘾的形成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7(t=7.25,P<0.01).父亲的不良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网络成瘾行为没有表现出直接关联,但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r=0.82),说明二者相互影响.模型拟合的x2值与自由度(df)的比值为4.730,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 =0.058,拟合优度指数(GFI)=0.984,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结论 母亲不良教养方式对其子女的网络成瘾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

    作者:邓慧怡;郑周丽;温伟权;王洪琳;吴赤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纵隔巨大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纵隔肿瘤是胸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而巨大纵隔肿瘤通常有多支动脉供血且血供丰富[1],加上肿瘤体积大,常与纵隔内心包、大血管及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粘连或直接侵犯,给手术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易发生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4].肿瘤血管介入栓塞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技术,已成功用于多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5-8],但是在巨大纵隔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较少.

    作者:徐凯英;王思桦;王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