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性牙髓炎是牙周牙髓联合症的一型,其感染常来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牙周袋,是口腔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因同时存在牙髓牙周两种组织的损害,临床治疗较复杂.本文作者通过对113例逆行性牙髓炎采用牙髓牙周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戴本华;刘持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阴囊内炎症、结核、肿瘤等疾患过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手术活检等各项检查诊断.自从超声应用普及后,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追踪就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对45例阴囊内疾患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超声对此类疾病有很大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礼迪;朱从群;李忻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多发病,此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为寻找本病佳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我院于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共治疗宫颈糜烂316例,其中180例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136例采用CO2激光联合中西药治疗,现将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八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临床上可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并常伴有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药物治疗必须及时、准确、有效.但由于所用药物种类多,有些药物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必须进行严密地观察和精心护理.现将我们收治的36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望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眼科临床上外直肌麻痹在水平眼外肌麻痹中颇为常见,发病突然.现将本人收集自2000-2003年间14例单侧外直肌麻痹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龚秀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研究用双脑室引流联合纤溶冲洗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青;胡伟;邹泽炎;周滨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肝损伤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比较多见,且急需处理,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目前,CT分级诊断与增强扫描已广泛应用,笔者复习39例肝损伤的资料,以提高认识.
作者:潘盛信;石教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慢性肾衰竭(CRF)是多种原发病或继发肾脏病变持续发展的共同后果,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延缓CRF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开同和大黄苏打片在慢性肾衰竭病人中应用日益广泛,但开同、大黄苏打片联合应用治疗CRF的文献报道较少.回顾性分析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123例CRF非透析治疗病人,效果较好.
作者:陈晚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单侧唇裂修复术后鼻底伤口发生糜烂临床常见.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100例单侧唇裂患者的临床观察,对术后鼻底伤口糜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两种常见术式术后鼻底伤口糜烂的发生比例,以期进一步提高单侧唇裂的修复效果.
作者:夏风;李水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我们对60例(84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小儿咽后壁脓肿较少见,常被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0例小儿咽后壁脓肿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刘荣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胰腺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现就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3年9月收治的6例胰腺癌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变的6%~8%[1].我院自2000-2004年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合用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冬辉;胡延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文结合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
作者:饶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1992年10月-2002年10月对160例胃癌行手术治疗,其中随访152例.笔者对该1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讨论不同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等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疗效.
作者:余昌文;黄春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手工操作的医学检验逐步变为机械化的操作.这样,医学检验的大部分标本的采集都由临床护士来完成.所以,临床护士在医学检验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现归纳我科近年来临床护士采集标本不正确导致结果误差的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肖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手外伤在各种外伤中较为常见,往往忽略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以至造成手部感染,严重者可影响手的功能,造成残废.我院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严重手外伤132例,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曹群英;胡焕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引起高血压病的原因很多,本文所阐述的是因颈椎病所导致的高血压或血压异常.笔者通过询问病史、临床表现特征及阳性体征检查,确诊后,施以颈部的推拿旋转复位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陈胜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24岁,第一胎足月产后15天大出血,于1996年2月5日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6.5℃,脉搏138次,呼吸32次,血压6/4kPa,四肢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呈急性失血休克状态.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输液、输血、吸氧.B超检查为双腔子宫,左侧子宫收缩良好,右侧子宫蜕膜脱落引起出血.血压回升后行清宫术,术后病情好转,未见继续出血征象,经7天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甘雄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中老年常见病,作者应用关节松动术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取得较好疗效,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幼年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发生在成熟前儿童期的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不及时治疗,对儿童的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均有影响.本文将10年来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例病人的资料回顾性总结如下.
作者:胡忠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鼻腔异物为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多见于儿童,采用适当的取出方法是异物顺利取出的关键.
作者:熊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75岁,因间断呕血、黑便20天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起病,解柏油样稀便,每日2~3次,量约100ml;恶心呕吐2次,为咖啡样物,约200ml.伴头昏、乏力,食欲不振,小便黄,进行性消瘦,有时畏寒、发热.无明显腹痛.曾在私人诊所行止血、输液治疗,无效,故来我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胃部及胆道疾病史.
作者:苏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医疗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医患纠纷.怎样处理医患纠纷,对医患纠纷的结局有很大影响.而要处理好医患纠纷,医护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伦理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改良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30例,术后跟踪随访,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周义;刘启坤;陈展硕;杨云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几年来,随着米索前列醇的广泛应用,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为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和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我们设计了本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艾美华;邹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其酸碱度、浓度、毒副作用等对局部有较强的刺激性,易导致静脉炎及邻近组织坏死.为使患者成功完成疗程,预防和减少药物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做好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陈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护理继续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护士在护理实践、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增进他们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和工作方法而安排的学习.实施护理继续教育是通过规范、系统、严格的教育与训练,使不同学历、职称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观念不断转变,行为不断规范.我院1997-2003年在全院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就开展情况作如下介绍.
作者:黄汉琴;张建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0%,目前仍然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即使是辅以放疗、化疗以及新开展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其疗效仍不满意,对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构成极大的威胁.1985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胶质瘤患者340例,对其中治疗较完整的198例进行随访,探索不同的因素对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
作者:危晴天;张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其中缺铁性贫血(IDA)占贫血中的90%.妊娠期对铁的需要量大增,若摄入不足,可致IDA发生,严重时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我们从补充铁剂及调整膳食结构两方面来观察妊娠期补铁的作用.
作者:刘惠云;樊友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县于1983年开始实施冷链,免疫接种工作由以往的每年冬季一次转入每两个月一次.为了考核在冷链条件下基层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我们于2000年6-11月在我县农村对出生后第4-5个月的婴儿进行了白喉基础免疫成功率调查.
作者:杨保国;舒进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石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MRI及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结果和临床后诊断证实的胆总管结石.结果 4例未见胆总管结石,16例显示胆总管结石,MRCP 结合MRI 诊断正确率达100% .结论 MRI及MRCP图像质量高,不需造影剂,无相关并发症,故对胆石症病人的诊断安全可靠.MRCP结合MRI可有效提高对胆总管结石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余开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直肠癌发病率占大肠癌首位,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多数病人手术后要改变原来的大肠通道,造成病人身体上的巨大创伤,精神上也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64例直肠癌根治术(miles氏手术)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和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酒精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常用的方法是洗胃、输液、利尿等,促进其排泄,但效果不十分理想.我科1999年8月-2003年8月采用盐酸纳洛酮(NX)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感染是妇产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处理和预防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每位妇产科医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现就我院收治的34例切口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者要长时间放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有些患者甚至要终生带管,因此引流管的护理相当重要.我们在更换引流管中发现,有83例患者膀胱内以引流管为中心形成结石,其中10例因结石固定无法拔管,只能行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现将结石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皮艳辉;彭雪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性受害案的鉴定特点.方法将56例女性精神病人性受害案司法鉴定的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受害人以青少年、低文化程度的农民居多.精神疾病诊断列前3位的是精神发育迟滞(71.4%)、精神分裂症(21.4%)和情感性精神障碍(5.4%).56例中大部分(71.4%)评定为无性自卫能力,极少数(3.6%)评定为有性自卫能力.结论应加强对女性精神病人的治疗与监护,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孙全新;陈小郧;段武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定基因序列和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PCR的方法特异性地扩增Sj26基因,并将此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DNA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应用BLAST方法分析Sj26基因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Sj26基因,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Sj26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获得的基因片段大小为651bp,编码217个氨基酸残基.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Sj26.
作者:罗金萍;陈喜圭;沈定文;李雍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阿霉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复方丹参组对照.方法成年健康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川芎嗪治疗C1组(C1组,0.2g·kg-1·d-1),川芎嗪治疗C2组(C2组,0.4g·kg-1·d-1),复方丹参治疗组(D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5mg·kg-1制备阿霉素肾病变模型.测定不同处理后第7天、14天的尿蛋白排泄量,第14天的血清SOD、MDA及第14天血液生化指标,同时取肾组织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处理后的尿蛋白排泄量低于模型组,血TG、CHOL改善明显(P<0.01),血BUN有所改善(p<0.05),血SOD上升和MDA下降(p<0.05),病理检查发现水肿减轻,肾小球和肾小管明显修复,与丹参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能缓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提高血SOD的活性,具有肾保护作用.
作者:朱从群;吴基良;汪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SV-2在体内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形态学特点、NF-κB蛋白的表达和TNF的促进凋亡作用.方法用HSV-2 333株感染小鼠阴道,光镜下进行原位观察,TUNEL末端标记染色显示凋亡的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查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感染后的第1天粘膜上皮内即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第3-6天凋亡细胞的数量及上皮内的分布范围达高水平.凋亡细胞被TUNEL标记染成棕褐色,经免疫组化技术证实凋亡细胞有NF-κB蛋白的表达.结论 HSV-2 333株阴道感染可同时诱导细胞坏死及凋亡,NF-κB蛋白的表达参与了细胞凋亡的发生,TNF可以促进HSV-2在体内诱导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可能在限制病毒产生子代及限制感染区域扩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唐省三;董长垣;王立华;陈晓;郭淑芳;陈保平;苏越;刘红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3种不同剂量的甘草总黄酮灌服后,测定缺血2h再灌24h血清和肠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或活性.结果甘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血清和肠组织中的MDA、NO含量,提高体内SOD的活性.结论甘草总黄酮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宋铁山;李湘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50%四氯化碳灌胃(0.1ml/10g),建立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对照组、四氯化碳组、大蒜素阳性对照组、当归多糖治疗组血清AST、G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结果当归多糖及大蒜素均能逆转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血清AST及肝组织内MDA升高(均P<0.01),而恢复到正常水平,并明显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GST活性(P<0.01);与大蒜素相比,当归多糖降低小鼠血清AST及GST活性更为显著(P<0.01).结论当归多糖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当归多糖疗效优于大蒜素.
作者:操刚;赵骥;陈红光;郑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壁炎症、动脉硬化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本文就新的评价内皮功能的标志物对血管壁炎症的影响及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帆;向继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急性缺血心肌的作用.方法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记录兔在急性缺血状态时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改变及使用小檗碱后的变化.结果小檗碱组缺血时动作电位振幅(MAPA)与对照组相比变化较小,2相平台未见完全消失,MAP形态未呈典型的三角形改变.三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降低(P<0.05).早期后除极(EAD)及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对急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房辉;汪晖;李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70年Bielder首次提出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概念,1986年Chen将MDR基因克隆,自此MDR研究得到广泛开展.MDR基因在人类有两种:MDR1和MDR2,其中前者起主导作用,与肿瘤的多药耐药有关.人类MDR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长臂21区,含有28个外显子,全长4.5 kb,编码1280个氨基酸多肽,经糖基化后形成170 KD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P-gp是一ATP依赖型外向转运蛋白,属ATP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 ABC)超家族,由2个重复分子组成,每一分子包括6个跨膜的极度疏水区和一个包含高度保守的ATP结合域的亲水区.P-gp依赖ATP供能,排出细胞内药物或毒物.人类P-gp不仅存在于肿瘤细胞,而且在某些正常组织和屏障组织中也有表达.P-gp主要定位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刷状缘、肝小管和肾近曲小管的管腔面、脑血管内皮细胞血管面,参与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P-gp活性可经诱导或抑制,其底物、抑制剂及诱导剂在常用药物中普遍存在,介导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汪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