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中医学杂志

华中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 国际刊号:1007-5534
  • 国内刊号:42-1414/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6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26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华中医学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出血性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本组脑梗死后2周内发生出血26例,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2例,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CT,及时诊治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方道顺;苏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附7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应用等离子体外系统(PKS)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列腺增生患者70例,应用Gyrus等离子体外系统及内窥镜系统,以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将增生腺体于外科包膜内剜除,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 70例均顺利经过手术,切除腺体组织重量平均50g,平均手术时间83 min,术后平均留置尿管3.5 d,平均住院时间6 d.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术前(26.5±3.2)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6.3±3.6)分,残余尿(RUV)从术前(110±52)ml降至(20±14)ml,大尿流率(Qmax)从术前的平均8ml/s增加至术后20 ml/s.手术前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彭荣军;仇让学;廖彩虹;孟庆超;张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肺癌皮肤转移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肺癌皮肤转移的诊断水平.方法 报告肺癌皮肤转移病例3例并综合1994~2008年国内文献,分析肺癌皮肤转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皮肤转移癌发生率、形态特征和发生部位、发生皮肤转移肺癌的病理类型、是否伴有其它部位的转移、皮肤转移癌与原发肺癌发现的先后关系及皮肤转移患者的治疗与预后.结果 发生肺癌皮肤转移共193例,男150例(77.7%),女43例(22.3%);平均年龄60.5岁;皮肤转移发生率2.3%.皮肤转移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质硬,较固定;多见于胸壁、腹壁和肩背部.肺腺癌更易发生皮肤转移.多合并骨、肝、脑等脏器转移.大部分(69.3%)肺原发灶先于皮肤转移灶发现,小部分(12.8%)皮肤转移灶先于肺原发灶发现.部分患者接受了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但疗效不佳;从发现皮肤转移灶至死亡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个月.结论 肺癌皮肤转移发生率低,腺癌多见,常伴其它脏器转移,多在原发灶后发现,预示病期晚、预后不佳.

    作者:沙丹;王彩霞;王潍博;韩俊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蒽环类抗生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米托葸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种蒽环类抗生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方法 将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米托葸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结果 米托葸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75.0%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氧柔红霉素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米托葸醌组和吡喃阿霉素组(P<0.05).结论 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种蒽环类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去甲氧柔红霉素抗肿瘤活性高,毒副作用较低,有推广价值.

    作者:程利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下肢动脉取栓联合低位深组动静脉转流术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评价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低位深组动静脉转流术对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腘动脉以下栓塞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15例)和单纯取栓组(15例),分别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低位深组动静脉转流术和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观察术后疗效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发生的程度明显低于单纯取栓组.结论 动脉取栓联合低位深组动静脉转流术能明显降低术后因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田军军;尹红;王朝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型过敏性紫癜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患儿胃镜表现.方法 将2002年1月~2006年1月我科收治的2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与部分胃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儿均有腹部疼痛,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症状严重,而腹部体征轻微,54.2%的患儿伴恶心、呕吐,50%的患儿呕血、便血,大便潜血全部阳性.腹痛发生后2~10 d出现下肢紫癜.10例胃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出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黏膜病改变严重,食管黏膜正常.解痉剂和抗酸药物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有效.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胃肠黏膜广泛存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多发性溃疡,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的特点之一.

    作者:王耀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电图ST-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 评价静息心电图(ECG)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9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并伴随一项及以上高危因素的拟诊冠心病患者,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静息ECG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时,ECG与冠脉造影在检查结果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状动脉狭窄≥70%比冠状动脉狭窄50%~70%更易发生ST-T异常(P<0.05),单支血管病变组与多支血管病变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③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时ST水平延长可视为早期冠状动脉机能不全的一种提示信号.结论 与临床资料相结合,除外其他继发性ST-T改变,静息ECG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作者:卢佳佳;冷永群;宋旷蓉;叶静;彭亚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例

    2008年1月我科进行1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并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1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反复肺部感染,外院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要求手术入院.术前超声检查肝、胆、胰均未见异常.充分术前准备后于2008年1月5日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术中顺利,术中转机时间7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 min.

    作者:张明星;谢贞波;王骏;王建生;王文涛;秦清;刘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71名正常健康人T波峰-末间期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检测正常健康人群的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上推荐的筛选正常健康人方案,随机选取171名正常人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别测量12个导联的Tp-Te间期,并计算出Tp-Te/√RR间期作为心率校正后的Tp-Te间期.结果 171名正常人群Tp-Te间期总均值为(74.42±12.43)ms,Tp-Te/√RR间期总均值为(82.79±15.15)ms.12导联中V2导联的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长,分别为(86.46±12.34)ms及(96.17±14.90)ms.男性均值Tp-Te间期为(75.96±12.99)ms,Tp-Te/√RR间期为(84.53±16.04)ms;女性均值Tp-Te间期为(72.21±11.22)ms.Tp-Te/√RR间期为(80.29±13.39)ms.男性在胸导联上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均比女性延长,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检测正常健康人群的Tp-Te间期,为临床建立Tp-Te间期正常参考值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且可根据男女性别来建立不同的诊断标准.

    作者:宋旷蓉;冷永群;卢佳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后路一期椎体切除矫形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经一期后路截骨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侧后凸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后凸畸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矫正程度由术前平均侧凸47°、后凸60.改善至术后15.和17.,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8%和71%;随访获初步或坚强融合,无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结论 由半椎体或者楔形椎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可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而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特别是上胸椎段和严重侧后凸脊柱畸形,但该术式对术者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要求极高.

    作者:王达义;温国宏;吴五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仙璐贝滴剂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仙璐贝滴剂对急性中耳炎(AOM)中耳积液的疗效.方法 以63例(65耳)有明显鼓室压图异常的AOM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30耳)使用地塞米松加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3例(35耳)除使用地塞米松加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外,加用仙璐贝滴剂口服.随访治疗后鼓室压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鼓室压图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8.5±6.2)d,治疗组为(19.5±6.1)d,经t检验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鼓室压图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仙璐贝滴剂对AOM急性期中耳积液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明显缩短中耳积液的时间,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但其对长期或慢性中耳积液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家惠;王智楠;欧阳静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早期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在绞窄性肠梗阻术后治疗中的应用(附59例报告)

    目的 研究早期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支持对绞窄性肠梗阻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999年6月~2008年6月本院治疗绞窄性肠梗阻5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58例,死亡1例.其中腹腔积液感染或脓肿3例,吻合口漏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8例.结论 早期应用胃肠复苏和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它可以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喜斌;黑小宁;连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低度恶性,侵及子宫浆膜层及宫颈,双侧卵巢可见转移,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及下腹部胀痛、腹部包块,病理形态学见肿瘤细胞巢随意穿插于平滑肌细胞束或卵巢间质之间,呈不规则形舌状及岛状浸润,瘤细胞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阳性,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结蛋白、细胞角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弱阳性,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抑制素、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Kit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外周神经标记蛋白(S-100)阴性.结论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中年妇女,预后良好.根据组织学表现,结合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作者:周福深;周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复方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多普勒超声监测

    目的 观察复方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复方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类降压药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利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左房和左室,利用超声实时成像技术分别观察二尖瓣波群、心底波群、三尖瓣波群、心室波群的变化.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治疗前后各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LVDd、IVST、LVPMT、左室肌重指数(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是LVPWT、LVMI明显下降;LADd、WST、LVPWT、LVMI和LVEF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后研究组心脏各波群改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复方厄贝沙坦不仅能降压,而且能改善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降低房颤发生次数.

    作者:黄启平;谭敏;吕海云;李宁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细菌感染血乳铁蛋白、IL-6与IL-8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血清乳铁蛋白(L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1例新生儿细菌感染患儿为感染组,2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感染组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血清LF、IL-6、IL-8的水平.结果 感染组患儿在感染急性期血清LF、IL-6、IL-8水平与感染恢复期、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组恢复期与对照组的血清LF、IL-6、IL-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细菌感染急性期血清LF、IL-6、IL-8明显增高,感染恢复期LF、IL-6、IL-8明显下降,可以作为早期判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指标.

    作者:陈翠芳;吴新梅;李开为;邱国新;赵才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53例晚期肝硬化患者部分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HOL)、胆碱脂酶(ChE)、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3例晚期肝硬化患者及75例正常人部分生化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晚期肝硬化病人的CHOL、ChE、A/G、P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ALT、AST、TBA、MAO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晚期肝硬化病人的CHOL、ChE、A/G、PA、ALT、AST、TBA、MAO的测定结果可发生明显异常,其中以MAO、PA、TBA为极显著异常.

    作者:滕廷波;王群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汶川地震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急救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汶川地震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和急救情况.方法 随机抽样并临床分析我省所收治的84例汶川地震创伤患者,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地震患者性别男女等比;年龄段以成年为主;民族以汉族为主;职业以农民、学生、无业人员为主;受伤地点以其他地点、学校、宿舍为主;受伤原因以砸伤、压伤、摔伤为主;救出时间以即刻为主;救出方式以他救为主;受伤部位以体表、四肢和骨盆、头面为主;ISS评分以极重组和轻度组为主;急诊手术以清创缝合术为主,择期手术以肢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为主;早期并发症以失血性休克为主.结论 地震创伤不同于普通创伤,需要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大医疗基础建设投入,注重资料收集能为群伤后有目的地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帆;白祥军;李波;杨朝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240例分析

    目的 根据诱发性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DPOAE)初筛通过情况,确定测查的合适时间及DPOAE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DPOAE测试240例出生后2~5 d的新生儿.结果 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83.1%,高危儿通过率66.7%.结论 筛查时间好在新生儿日龄3 d及以后进行.应加强对高危儿的听力筛查及随访,以便及早确诊,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李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液氮冷冻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液氮冷冻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对慢性湿疹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84例慢性湿疹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和B组均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每次1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周为一疗程,其中A组在以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合并使用液氮冷冻治疗,隔日1次,连续3次为1疗程.结果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7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复发率为17.1%,B组复发率为64.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液氮冷冻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不易复发.

    作者:彭蕾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体外管理策略

    目的 总结主动脉缩窄(COA)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体外循环下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COA及合并的其它心内畸形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中1例单纯COA,23例同时合并其它心内畸形.除1例为分期手术外,其他23例均采取体外循环下深低温方法一期矫治.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主动脉插管意外.术后发生短暂肝肾功能障碍3例,短暂高血压2例.所有病例术后无肾功能不全或截瘫等严重的体外循环并发症.结论 采用深低温转流技术对矫治COA和合并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汪力;舒龙;皮名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55例

    目的 评价经腹与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5例宫外孕患者行腹部超声、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官腔及宫旁声像图特征.结果 经腹超声(TAS)对破裂型宫外孕检出率为100%,经阴道超声(TVS)对未破裂型宫外孕检出率为91.7%.TAS诊断病灶的全貌占优势,TVS诊断病灶的局部占优势.其中住院手术治疗41例,手术证实TAS与TVS联合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TAS与TVS二者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病变中临床价值.方法 对就诊的24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灵敏度为80.4%;阳性预测值为87.8%,漏诊率为4.3%.结论 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明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护人员在普外科手术中对HIV的防护

    目的 总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人施行手术过程中避免职业暴露的经验,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25例HIV感染者和5例AIDS病人施行手术时,医护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的职业防护措施,并对手术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比较安全地完成了30例普外科手术.其中胆囊切除术12例、腹内金属异物取除术8例、阑尾切除术3例、胃穿孔修补术1例、肠切除吻合术1例、盆腔非霍奇金病淋巴瘤切除术1例、腹股沟非霍奇金病淋巴瘤切除术1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例、肘部非霍奇金病淋巴瘤切除术1例.结论 戴防护面罩或眼罩保护眼睛、戴双层乳胶手套护手;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直接传递器械;取放器械时跟随手动;不用手直接接针;尽量不用手触摸探查腹腔内金属异物;血液或分泌物喷溅时迅速用纱块遮挡等措施对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具有实际的意义.

    作者:成永达;吴磊;寸新华;郑刚;包靖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hIGF-Ⅰ在肌腱修复术中的应用及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IGF-Ⅰ)在肌腱修复术后的作用.方法 将48只来亨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只,在吻合口处滴加rhlGF-Ⅰ,对照组24只,于第三趾屈肌腱切断修复术后在吻合口处滴加生理盐水.分别于第3、5、8、12周时切取吻合段肌腱行大体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另取6只作为未手术组,取其第三趾肌腱不行特殊处理即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肌腱大抗拉力较未手术组均明显降低,实验组大抗拉力、大延伸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肌腱模拟主动屈曲度比对照组降低.结论 局部滴加rhIGF-Ⅰ可以促进肌腱内在性愈合.

    作者:于东利;王成琪;王昌德;王鲁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武汉市外阴湿疹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外阴湿疹的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外阴湿疹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按1:1病例对照配对原则,选取长期坐姿、空气污染职业、环境封闭、装修经历、电脑使用时间、驾驶时间等20个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按危险性大小排列依次为:长期坐姿、盆腔器官及阴道炎症、环境封闭和睡眠时间不足,且长期坐姿、盆腔器官及阴道炎症、环境封闭和睡眠时间不足者患外阴湿疹的危险性是非以上因素人群的119.4倍、67.3倍、12.4倍和7.0倍.结论 长期坐姿、盆腔器官及阴道炎症、环境封闭和睡眠时间不足是外阴湿疹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柯冰;姚鹏;李鹏;吴晓旻;涂亚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是1963年Okamoto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的,其被毛呈白色.此鼠高血压发生率高,在16周龄时高血压已形成,收缩压>21.28 kPa,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SHR从发病机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外周血管阻力变化、对盐的敏感性等多方面来讲,都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接近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EH)的动物模型,是基础研究及药物筛选的首选.现已知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是心、脑、肾,研究发病机制对治疗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心;王蓓;王长海;马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胎儿颈淋巴水囊肿1例

    胎儿淋巴水囊肿又名胎儿淋巴管瘤.笔者曾遇1例,现断相符.报道如下.病历摘要孕妇,24岁.孕1产O.孕12周,超声发现胎儿畸形要求引产入院.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停经40 d,伴早孕反应.家族中无遗传病、传染病史及畸形病史.入院体格检查:T 36.5℃,P80次/min,BP120/75 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宫高于耻骨联合上3横指.胎心:146次/min.

    作者:黄兆仙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