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B超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3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42例Graves病患者进行甲状腺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桥本氏甲状腺炎超声诊断符合率61.8%,Graves病超声诊断符合率83.3%.桥本氏甲状腺炎、Graves病及正常对照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参效比较,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超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具有实用意义.
作者:刘丹;郭瑞强;周克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UA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TC和TG明显下降,治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普托伐他汀能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恺;唐其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短期内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导致维生素D中毒的原因之一.本例是追随案例,以作分析.
作者:刘传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清谷胱甘肽含量分别是0.602±0.26298,0.813±0.17437,统计学检验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清谷胱甘肽含量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徐志奇;毕健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大鼠气管插管后开胸直视下心肌注射模型,探讨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的新兴方法.方法:大鼠开胸后心肌内注射腺相关病毒,并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大鼠术后存活率、一般状况及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后存活率84%,心肌切片可见荧光.结论:该法有效且重复性好,可较理想的将药物注射入心肌,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代乐;王焱林;王成夭;何祥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沟切除重建术治疗顽固嵌甲性甲沟炎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甲沟切除重建术组(以下简称重建组)和传统部分拔甲术组(以下简称传统组),每组52例.重建组用甲沟切除重建术治疗,传统组用传统部分拔甲方法治疗.结果:重建组治愈率90.5%,复发率9.5%;传统组治愈率66%,复发率34%.结论:甲沟切除重建术治疗顽固嵌甲性甲沟炎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拔甲术.
作者:晨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胶乳凝集抑制法检测HbA1c,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HbA1c高于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脂蛋白(a)进行测定.结果:2型DM糖化血红蛋白(GHb)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Lp(a)分布均呈偏态;2型DM GHb升高组L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根据HbA1c水平将2型DM GHb升高组分成三组,三组间脂蛋白(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DM GHb升高组Lp(a)与HbA1c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脂蛋白(a)的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无关.
作者:何振辉;何太平;周德轩;戴耀宗;袁汉尧;梁念慈;张丙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热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DF(顺铂加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联合热疗治疗37例中晚期食管癌,观察其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DF化疗方案联合热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较轻.结论:热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有协同治疗作用.
作者:戴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的利用率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蜘蛛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佳包合条件.结果显示佳包合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1:8、包合温度65℃、时间2.0h.影响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包合温度.
作者:李锦莲;单静影;曲之佳;梁绣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聚类分析方法在苯中毒基因表达谱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7组正常对照及苯中毒患者外周血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后,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mRNA,与含有2780个cDNA克隆的微阵列肿瘤相关基因芯片杂交,经荧光染料标记后,用芯片扫描仪进行图像扫描,经MIDAS分析软件将扫描的图像信息转化为数据,对样本和基因做聚类分析.结果:重度苯中毒和再障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和轻、中度中毒的表达谱明显不同,且具有相似功能的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结论:聚类分析方法能根据基因表达谱,将样本进行疾病类型分类,将基因进行功能分类,为苯中毒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记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持华;张国良;夏颖;李玲;毕勇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细菌内毒素的具体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相应灵敏度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结果:用灵敏度0.125EU·ml.的鲎试剂,同时将供试品2倍稀释,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没有出现干扰作用.结论:氨苄西林钠的热原检查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
作者:卢静华;崔升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司丙红霉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对昆明小鼠进行了急性毒性研究.结果:灌胃给药的LD50为2134.6(1761.8~2586.4)mg/kg,腹腔注射给药LD50为305.5(272.2~341.9)mg/kg,静脉注射给药LD50为121.2(115.3~127.3)mg/kg.结论:司丙红霉素用于临床是较安全的.
作者:潘经媛;邱银生;严汉池;凌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胃益胶囊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8册,系由佛手、砂仁、黄柏、川楝子、延胡索、山楂六味药组成的胶囊剂,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用于肝胃气滞,脘胁胀痛,食欲不振,暖气呃逆及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表现者.原标准中仅制定了黄柏和砂仁的显微鉴别,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其质量,为使其质量从根本上做到可控,我们对方中主要药味佛手、黄柏、延胡索、山楂分别进行了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研究.
作者:王蕊;朱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冰点降低数据法、NaCl等渗当量法和溶质摩尔浓度计算法等三种方法进行0.2%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中加入氯化钠(NaCl)调节等渗计算.结果显示,所得的NaCl值是一致的,均为0.88g.在0.2%环丙沙星注射液100ml中分别含有NaCl 0.9g、0.85g应为不合格产品,而含有NaCl 0.88g才是符合要求的等渗溶液.
作者:韦泽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败酱复方对混合菌液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混合菌液注入划伤的子宫内造成大鼠慢性盆腔炎,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败酱复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后2d开始ig给药,连续21 d.检测血液流变学、免疫学指标及病理学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脾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血清IL-2降低,IL-6升高;败酱复方(ig,1.5、3.0、6.0g·kg-1·d-1)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败酱复方给药组大鼠慢性盆腔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败酱复方对混合菌液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史凯凯;段徐华;杨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梯度洗脱测定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显示,所测得的二组分的含量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189%、2.3%;0.4213、3.1%,提示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与药典法没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高敬伟;郭泽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联合吸入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和双倍吸入沙丁胺醇在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观察组沙丁胺醇6~12mg/d加用布地奈德400~800ug/d,每日两次;②对照组沙丁胺醇双倍使用即剂量为12~24 mg/d,每日两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早、晚大呼气流量(PEF)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应用,通过两者之间协调互补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使哮喘患者得到很好治疗.
作者:毕颖;赖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肝宁注射液中黄芩苷和栀子苷含量.方法:AtlantisTM dC18柱,4.6×150mm,5μ;黄芩苷流动相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2.8)-甲醇(60:4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栀子苷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0.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8nm.结果:黄芩苷和栀子苷线性范围分别为30~100μg/ml、30~15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8%、99.6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合舒肝宁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欧阳春;孙增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襄樊市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为老年人群牙病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350名老年牙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群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及口腔保健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襄樊市需进一步完善口腔保健服务体系,加大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力度,并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群采用相应的方式施教.
作者:罗伟民;王秀荣;龚蕾;李新华;韩春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观察电子阴道镜的临床价值,对某院2001~2004年2月电子阴道镜指示下行宫颈活检术862例及同期肉眼下行宫颈活检术6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电子阴道镜指示下行宫颈活检术者CIN、宫颈亚临床湿疣检出率明显高于肉眼下行宫颈活检者(P<0.01),而且镜下能发现宫颈病变,提高颈管疾病检出率,故认为电子阴道镜指示下定位活检,能提高CIN检出率.
作者:罗光霞;舒爱娥;舒庆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应用SPSS11.0中GLM(一般线性模型)的Repeated Measures和Multivariate过程对重复测量设计资料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并进行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组间的两两比较.
作者:邱宏;金如锋;赵玲;魏建子;沈学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1年~2004年度对38442例无偿献血者5项指标检测结果,除抗-HIV未检出阳性外,其余4项指标总检出率为10.69%.其中HBsAg阳性率4.56%,抗-HCV阳性率0.67%,抗-TP阳性率0.94%,ALT异常率4.51%.
作者:夏凉;皮竟;辛明;刘玲娟;陈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在医学领域中更好地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这两种统计方法,主要从基本思想、表达形式、分析过程和结果解释等方面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作者:秦浩;陈景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运用灰关联聚类法比较学习成绩,评价班级优劣,并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作者:刘钰瑜;姚卫民;王晖;许碧莲;邹丽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以数学实验课和数学建模为契机,将医学学科特点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数学修养.
作者:张辉;赵丽娟;杨继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针对学科知识量大,内容繁杂,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注意知识更新,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开设综合性实验,大胆尝试实践教学,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指出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素质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作者:王燕;陈群;李国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分析医用化学本科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周丽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物理学是与实际相关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一门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物理实验是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作者:李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在小儿毛细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45例不同时期小儿皮肤毛细血管瘤组织中层粘连蛋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阳性反应面积百分率及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两者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表达变化可能是影响小儿血管瘤病理演变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媚;周乾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淡水中溺死血中K+、Cl-的变化及其法医学意义.将家兔放入淡水中致家兔窒息死亡,测定家兔静脉血中的K+、Cl-浓度.溺水窒息死亡家兔血中K+浓度明显增高(P<0.01),Cl-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鉴定溺水窒息死亡时,可以检验血中K+、Cl-浓度,如果K+浓度明显增高,可以作为溺水窒息死亡的佐证.
作者:礼晓明;李学金;礼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方法:将3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n=10):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2%异氟醚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吸入异氟醚麻醉1小时,而后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实验完毕后,将各组动物心肌组织做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心肌结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可见部分胞浆溶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心肌细胞胞浆内胞浆溶解呈空泡或网状,细胞界限模糊,可见心肌细胞断裂;2%异氟醚预处理组可见心肌细胞呈短圆柱状,有分支,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胞浆内可见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细胞轮廓较清晰,结构较正常.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璟莉;张端莲;陕光;尹芳;余芳;刘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以及缬沙坦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8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2例接受缬沙坦治疗,42例给予倍他乐克或心痛定治疗,对照观察8周,同时设立与治疗组年龄、性别相似的正常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OX-LDL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用药后缬沙坦治疗组OX-LDL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①高血压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脂质过氧化修饰;②缬沙坦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OX-LDL的水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
作者:沈波;唐其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只、肝纤维化模型组(H)20只、川芎嗪治疗组(TMP)2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它两组均给予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0.3ml/100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6周.川芎嗪组于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后给予盐酸川芎嗪(TMP)60mg/kg经口灌胃,1次/d,连续治疗60天;其余两组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60天后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石蜡组织切片观察各组光镜下肝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I)表达的变化,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川芎嗪治疗组CoI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TMP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CoI水平的表达,CoI在川芎嗪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CoI在川芎嗪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oI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呈高表达,CoI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吴建红;陕光;张端莲;叶庆斌;郑承庆;熊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过量碘化钠对原代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取健康的猪甲状腺细胞培养24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碘化钠,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DNA的降解.结果:加入碘化钠后8小时左右,可见细胞凋亡,48小时左右达到高峰;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梯状带;流式细胞仪可见亚二倍体高峰,细胞凋亡率随碘化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过量碘化钠可诱导原代培养的猪甲状腺细胞发生凋亡,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王翠瑶;王晓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LBP作用于肺癌A549细胞,应用MTT法、电镜和钙离子测定等技术测定LBP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理.结果:LBP呈剂量依赖性(100mg/L~2000mg/L)地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结论:LBP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
作者:肖琳;白秀珍;杨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模型大鼠的甲状腺功能改变对血钙和血磷的影响.方法:制备甲低及甲亢大鼠模型,测定其血清T3、T4、TSH、钙、磷的含量变化.结果:甲低大鼠血清T3、T4和TSH浓度分别为0.27±0.08nmol/L、25.87±2.83nmol/L和3.36±0.42mU/L,与对照组血清T3(0.97±0.11nmol/L)和T4(68.74±7.57nmol/L)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001),有极显著差异;而血清TSH较对照组TSH含量(1.72±0.43mU/L)显著升高(P<0.0001).甲亢大鼠T3(9.24±1.56 nmol/L)和T4(155.73±13.98nmol/L)含量比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001),而TSH含量仅为0.37±0.06mU/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01).对照组血钙(Ca2+)和血磷(HPO42-)含量分别为2.37±0.30mmol/L和2.56±0.10mmol/L;甲低组血钙为2.27±0.15mmol/L,血磷为2.33±0.10mmol/L;甲亢组血钙含量为6.17±1.42mmol/L,血磷含量为3.84±1.13mmol/L.结论:甲亢大鼠血钙和血磷含量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甲低大鼠血清钙、磷含量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庄晓燕;于冬梅;赵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介绍了心脏超声临床数据挖掘过程中的不同算法选用及其结果分析,指出挖掘算法是数据挖掘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解决特定的问题,一种或多种算法需要被选择应用,且要在适于挖掘的数据环境下实施挖掘任务.
作者:周怡;周欣;沈逸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指数平滑法对霜霉病发病趋势的预测效果.方法:分别用简单指数平滑法、单参数双重指数平滑法、Holt-Winters两参数双重指数平滑法对黄瓜霜霉病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比较预测效果.结果:对使用过农药的黄瓜霜霉病时间序列,三种指数平滑法预测效果均较好,以Holt-Winters两参数双重指数平滑法的平均预测误差平方和略小一些.结论:可以利用指数平滑法对霜霉病一维时间序列进行预测.
作者:华来庆;熊林平;孟虹;申广荣;胡亚萍;赵胜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去卵巢大鼠的体重变化规律.方法: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去卵巢大鼠的体重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灰色GM(1,1)模型对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的预测精度高,结果可靠.结论:去卵巢大鼠的体重变化可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
作者:许碧连;吴铁;王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评价的数学模型,为管理者正确作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多层次综合评判法、模糊控制的方法.结果:确定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模型对某院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与实情完全吻合.结论:将数学模型与微机结合用于护理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
作者:王冬梅;张芬;任石玄;周桂容;李虹;周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根据血药浓度线性消除的微分特征计算静脉滴注一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微分方法分析单次静脉滴注一室模型药物的动力学特征,求出消除速度常数k和表观分布容积V等药动学参数.结果: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结论:以微分法计算静脉滴注给药一室模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具有计算便捷、结果准确的优点.
作者:苏银法;杜乐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介绍了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建立肿瘤遗传信息数据库的系统设计原则及具体实现方法,并且详细介绍了该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及实用价值.
作者:郭华;赵佳;郭飞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简述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分析步骤,结合实例编制SAS运行程序,并对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潘雪丰;庄海林;洪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认真随机查阅某院2004年至2005年6月份门诊和住院处方,结果查出不合格处方有1380张.
作者:邢孔庚;桂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内容,促进冠心病患者建立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与恢复健康的目的.方法: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生理疾病的特点,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书面教育和随机教育的方式.书面教育通过发健康小册子,宣传冠心病有关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防治、危险因素、自救方法、生活指导等内容;随机教育则采用一对一口头讲解等方法.结果:80%以上掌握心绞痛发作时的自救方法;90%以上掌握发病的危险因素;93.3%以上出院后能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和饮食调节,取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讨论: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救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作者:易有荣;汪艳;崔冶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结合关于FHIT基因分子生物学的新发现,对FHIT基因的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铭;袁宏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人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增殖能力强,但单份脐血数量有限,因此目前脐血移植多用于低体重儿童.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脐血扩增的作用,在不同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作用下,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体外扩增,从而使单份脐血有望解决高体重儿童及成人脐血移植存在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为脐血广泛应用于临床移植作出贡献.
作者:赵兰滨;李梅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溶液中,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微粒存在形式有Yn+、Y(n-1)+……Y±、Y-……Ym-等各种形式.当pH>pI时,主要存在形式可能为Y±、Y-、Y'……Ym-;pH<pI时,主要存在形式可能为Y±、Y+、Y2+……Yn+.m、n分别为自由羧基、自由氨基数目.
作者:李伍林;姚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使用Gaussian98软件,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取代苯并咪唑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确定松弛的稳定结构,然后在稳定结构基础上,进行6-31G*单点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从前线轨道能级、Mulliken布居、轨道相互作用、原子净电荷等角度分析了取代苯并咪唑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并配合分子连接性方法从理论上预测取代苯并咪唑的电子结构构与抗病毒活性关系,对抗病毒新药的开发提出理论性指导.
作者:吴洪;吴清辉;柯惠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甲酸(H-(C-O)-OH),由于其同时具有羧基-(C-O)-OH和醛基H-(C-O)-,因此它具有羧酸的通性和醛的某些特性.一般认为甲酸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如和土伦试剂(Tollens)、费林试剂(Fehling)、斑氏试剂(Benedict)反应,生成相应产物Ag和Cu2O.在深入探讨甲酸与费林试剂和斑氏试剂反应的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甲酸在通常情况下不与斑氏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与费林试剂的反应也有疑问.
作者:姚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